呂慧敏(山東省煙臺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第十二小學)
我校語文教研組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目前許多學生仍停留在淺閱讀的層面,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無法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題和思想感情而且缺少相應的思考和應用。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象,我校語文教研組提出以“主干問題”撬動深度閱讀的教學路徑。
我國語文教育名家余映潮先生曾說過:“主問題是閱讀教學中能從教學內(nèi)容整體的角度或者學生整體的角度引發(fā)思考、討論、理解、品味、探究、創(chuàng)編、欣賞討論的重要提問或是問題。”本文所討論的“主干問題”在某種程度上等同于余映潮先生提出的“主問題”,概括來說即在主題閱讀中具有概括性、能夠引發(fā)學生思考,且能夠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從而實現(xiàn)深度閱讀的核心問題。
我校語文教研組綜合語文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的學情等重要因素明確教學目標,然后根據(jù)既定教學目標,提煉出一個或多個“主干問題”,使其成為支撐主題閱讀教學的支點,最后由教師不斷引導學生對主干問題進行抽絲剝繭。
例如,依據(jù)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文編排,我校四年級開展了以“成長故事”為主題的主題閱讀。除了課本上的三篇文章外,我們還選取了葉圣陶的《?!?、馮驥才的《捅馬蜂窩》等文章。本單元為閱讀策略單元,語文要素是“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學生對批注并不陌生,平時的預習及做筆記其實都是簡單的批注形式,但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尚未明確指導學生在什么時機批注以及如何做批注?;谏鲜稣Z文要素和學情分析,我們確定了此次主題閱讀中“如何給文章做批注”的主干問題。在此“主干問題”的引領(lǐng)下,我們結(jié)合具體文章,先啟發(fā)學生思考可以從哪些角度給文章做批注,再引導學生思考在什么情況下適合做批注,由此逐層遞進。在學生掌握了批注的方法之后,我們再緊扣本單元另一個語文要素——“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體會人物的心情”指導學生在此類描寫的段落上進行批注,通過批注來學習文章的表達,對文章進行深入思考。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是圍繞著特定主題來組織單元課文。受到該編排結(jié)構(gòu)的影響,主題閱讀已然成為語文閱讀教學中炙手可熱的教學方式。我校語文教研組通過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主干問題”在主題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理解主題。
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中,我們圍繞著該單元的閱讀主題“神話”開展了“中國神話故事”和“外國神話故事”兩個子主題的閱讀教學。根據(jù)所設置的子主題,我們向同學們布置廣泛收集中國及外國的神話故事的閱讀任務。在同學們對收集的子主題神話故事展開閱讀之前,我們先提出“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故事是按照什么順序講述的?”和“神話故事具有哪些特點”兩個主干問題,讓學生帶著主干問題進行自主閱讀。借此讓學生在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的同時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魅力,引導學生說出他們對文章特點的直觀感受。接著我們在學生回答主干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中國神話與外國神話之間的異同點進行深度思考,學生通過思考和交流總結(jié)出中外神話相同之處包括都有完整的故事脈絡、想象奇特、人物具有“超能力”、寄托美好愿望等;不同之處包括人物形象和性格不同以及文化不同等。
我們通過學生的交流最后對主干問題的答案進行歸納總結(jié):神話故事以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為脈絡展開,充滿了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其中表達了人們對世界的想象和認識。在完成主題閱讀教學后,我們進而讓學生在對主干問題思考和理解的基礎上以“神話”為主題進行寫作訓練,帶動學生深入思考,從而達到深度閱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