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玄
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究,早在14~16世紀的歐洲,繪本就受到了人們的關注。文藝復興時期,繪本作為一種人文主義讀物被當時的歐洲用來培養(yǎng)兒童的人文氣質(zhì)。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兒童發(fā)展的心理需要,出版了許多符合兒童發(fā)展的繪本讀物,最早的一本帶有繪畫插圖的兒童繪本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出版的《世界繪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遵循兒童的發(fā)展規(guī)律,從快樂教學的角度,為世界的兒童設計出了許許多多的繪本珍寶,培養(yǎng)學生感知世界、探索世界的動力和情感。雖然兒童繪本在很多情況下被視為兒童課外讀物,但是在國內(nèi),已經(jīng)有許多教師把繪本閱讀納入小學低段教學活動設計中,因為教師認識到繪本閱讀給學生帶來的發(fā)展價值。引導學生閱讀繪本,在課堂中可以有效發(fā)揮學生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性質(zhì),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新奇事物的心理動機,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對母語的感知度,拉近母語的親近距離,與此同時,多元化繪本閱讀教學可以在小學低段學生發(fā)展智力的過程中增加助力。在進行多元化繪本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圖文并用,圖畫的美感是感知世界的途徑之一,同時文字語言是抒發(fā)故事魅力的力量之一,在引導閱讀的過程中做好節(jié)奏把握示范,帶領學生進入繪本故事世界,感受故事情境下的情感氛圍,從而促進學生語言智力的全面發(fā)展。
小學低段的學生大致在6~8歲,正是感知世界、探索世界,對任何事情開始主動探索的年齡。隨著教育研究的逐步發(fā)展,人們開始注意到人類年幼時期的發(fā)展的重要性,不會因為年齡小,不懂事,就忽略兒童的心理訴求。教育界開始把人類的整個時期的發(fā)展都納入教育培養(yǎng)的范圍當中。兒童繪本閱讀多元化教學,是社會關注兒童心理需求,遵循兒童發(fā)展成長規(guī)律的現(xiàn)象和成果之一。20世紀的時候,國外的繪本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鼎盛的狀態(tài),從原來的簡單普通的圖文組合,發(fā)展到情感充沛、形式豐富多樣的程度,這也是歸因于時代科技的發(fā)展,人們了解世界、看世界的機會越來越多,可以選用的繪本編訂素材也豐富起來。到了國內(nèi),許多教師開始設計多元化的繪本閱讀教學,也就是通過引導學生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借助圖畫的功能輔助,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認知、看圖說話的能力,讓學生達到喜歡閱讀,發(fā)現(xiàn)閱讀的樂趣的教學目標。但在這一過程中,繪本閱讀多元化教學還是出現(xiàn)了一定問題和誤區(qū),比如在選材方面、教學的觀念和手段上面。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可以通過圖畫讀物來完成低段學生的閱讀目標,這就意味著繪本閱讀多元化教學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繪本閱讀教學指的就是在小學低段教學中,教師借助圖畫和文字并茂的繪本讀物,引導學生培養(yǎng)欣賞圖畫形象的美感和感知的能力,讓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探尋母語的博大精深,促使學生親近母語,拉近與母語的距離,同時調(diào)動現(xiàn)有的認知經(jīng)驗,從繪本中獲得相應的知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首先,在整體層面上,繪本是由生動的圖畫和通俗易懂但言淺義深的文字共同組成的有機體,教師應該在重視文字解讀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欣賞插圖里的生動畫面和充沛的寓意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主動欣賞視覺美感的積極性和能力。其次,繪本中的文字并非只是故事內(nèi)涵的載體,文字語言還充分承載著故事主人公的角色情感。教學引導的過程中,應該注重閱讀的節(jié)奏和語言特點,像一些語氣詞,或者某些角色本身的語言特點都要加以凸顯,才能引導學生共同建構繪本情境,感悟中國母語的魅力所在。最后,繪本故事的圖畫和文字都欣賞結束,鼓勵學生探索繪本中的深層內(nèi)涵,從中獲得科學知識、生活常識以及道德教育等,助推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傊?,繪本閱讀多元教學,要體現(xiàn)多元化和有效性,視角多元、解讀多元、方式多元以及功能多元,同時繪本閱讀教學要充分發(fā)揮教學的效果,才能體現(xiàn)繪本閱讀進入小學低段的優(yōu)勢。
繪本真正在中國落地生根是在20世紀的時候,“小人書”的出現(xiàn)標志著兒童繪本在中國開始逐漸得到發(fā)展。有些畫家通過自己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以畫筆和文字,給中國的繪本文學帶來了春天,中國式兒童繪本為中國的繪本閱讀教學打造了原創(chuàng)基礎。但是,發(fā)展至今,繪本閱讀教學遠沒有在小學低段中達到普及的程度,大多數(shù)繪本僅僅作為一種課外讀物,主要是學校教師、家長等在對繪本的價值認知上、繪本篩選上或者教學方式上存在著一些誤區(qū)。比如,在對繪本閱讀價值認知上,一些教師和家長認為,先識字后才能進行閱讀,所以在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向來都是主要抓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程度,而家長認為,“圖畫”就是看著玩的,是給孩子拿來娛樂的,他們忽視了繪本閱讀樂趣在滿足學生兒童心理需求的同時,還能推動學生對生字詞的主動把握,這一方面,教師和家長應該意識到,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教師的引導閱讀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快速把握生字詞。而在選材上,一些教師沒有把繪本閱讀劃入教學輔助范疇,大多因為繪本質(zhì)量參差不齊,教師和家長在選取繪本的時候,應該觀察繪本是否具有思想價值、知識科學合理以及是否具有藝術審美性質(zhì),同時具備這三種價值的繪本可以被視為優(yōu)質(zhì)的繪本閱讀教學輔助教材,進行多元化的教學引導。在教學方式上,一些教師并沒有發(fā)揮出繪本的閱讀作用,而是作為教學內(nèi)容的一小部分,只開展到了“閱讀”的行為表層,忽視了作為閱讀訓練的輔助教學,應該從如何去閱讀的深層形式上引導學生形成閱讀習慣。比如,如何歸納總結繪本故事的文字大意?哪個部分應該精讀?哪個部分可以略讀?哪個部分可以問讀?總的來說,雖然繪本閱讀教學早就在國內(nèi)的小學低段教學中產(chǎn)生影響,但是依舊出現(xiàn)了一定誤區(qū)。從教師和家長這個角度,正確認識繪本閱讀的價值,避開誤區(qū),才能發(fā)揮繪本閱讀的重要作用。
閱讀是習得文字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繪本閱讀多元化教學,就是教師通過借助繪本中精美含有寓意的圖畫以及淺白的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創(chuàng)設出生動活潑的故事情境,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字的能力。教師和家長要注重繪本閱讀帶來的成長價值,只要避開一些誤區(qū),就能充分借助繪本,達到家庭教育和課堂教學的教育目標。
小學低段的學生大多是6~8歲的兒童,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大多處于思維認知正在發(fā)展和過渡的階段,他們開始以自己的視角去觀察世界,最容易引起他們注意力的是直觀的圖畫語言。正是因為繪本從趣味的繪畫語言的層面吸引兒童的興趣,同時配以描述能力極強的文字語言,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認知世界、探索世界的視角和平臺。運用在小學低段閱讀教學的繪本大多默認為圖畫和文字共存的繪本,同時含有視覺語言和文字語言,才能把學生帶入繪本世界。繪本是兼具敘述性、節(jié)奏性以及連貫性特點的文學藝術,圖畫和文字共同敘述了生動的故事內(nèi)容,圖畫和圖畫之間、圖畫和文字之間相互連接,有節(jié)奏、有規(guī)律地描繪出故事的發(fā)生過程。所以,在小學低段閱讀教學中,借助繪本閱讀的多元教學,可以有效地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還能從文字語言中感受到母語帶來的文字魅力,拉近學生和母語之間的距離。最終,適當?shù)目茖W的閱讀引導,可以推動學生智力的培養(yǎng)。家長和教師正確合理的設計繪本閱讀教學,進行多方面多視野的解讀,對學生的全面素質(zhì)的發(fā)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學校課堂教學是為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學生作為課堂學習中的主體性常常受到忽視,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而小學低段兒童在認知上存在著不穩(wěn)定性,教師借助繪本閱讀多元化教學可以以閱讀行為,增加學生與教師的對話以及與文本的對話,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生成,凸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閱讀教學是實現(xiàn)學生與教師和文本之間交流和對話的過程,在繪本閱讀多元化教學的過程中,閱讀行為的有效開展可以使學生的對話占據(jù)課堂的主導地位,教師只是輔助和引導的作用,如此一來,學生才能主動生成對文本意義的理解,才能培養(yǎng)出閱讀的興趣和達到對閱讀的鍛煉。比如,在繪本《隧道》中,第一幅圖畫中女巫的帽子是黑色的,而第四幅圖畫中,床頭掛著紅色的外套,配上文學語言的說明闡釋,學生可以從顏色的不同感受人物之間的象征關系??傊?,學生始終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閱讀行為是教師和學生都需要參與才能完成的任務。從整體來說,繪本閱讀可以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母語指的是具有共同精神本源,為同一個民族所認可和使用的語言。母語可以從符號組合、形象以及內(nèi)涵的民族精神文化上傳達出一個民族文化思想精髓。母語是連接兒童和整個國家民族認同感的橋梁和紐帶,母語教育是小學低段教育中重要的教育部分,同時也是小學語文教育的教育本質(zhì)。閱讀教學是母語教育過程中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重要載體,兒童通過閱讀行為實踐,獲得對知識文化、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繪本閱讀教學可以通過教師和學生對同一個文本的閱讀,產(chǎn)生更多的語言交流和對話,可以提高兒童對閱讀內(nèi)容的新奇度,促進學生主動吸收母語知識,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更好地感受母語帶來的描述能力,拉近學生與母語的親近距離,也使得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傾向于使用母語來進行文字語言的表達。在親近母語的過程中,愛上識字和閱讀,從而增加學生兒童對中國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體驗感,陶冶生活情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例如,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們的中國年》,里面的插圖都富含中國風元素,過春節(jié)也只有中國人才會非常重視,中國人對春節(jié)寄予的精心寄托,有著千年的歷史祭奠因素,繪本里的故事主人公一邊過年,一邊了解什么是過年,這個可以為學生提供民族自豪感,熱愛中國文化和語言文字,從而親近母語,培養(yǎng)母語文化傳承的基因。
小學低段繪本閱讀多元化教學可以深化學生的認知結構、促進學生對生命意義的主動探索,以至于學生的智力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學生的智力發(fā)展程度體現(xiàn)在認知能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等方面。人類幼兒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一張白紙,隨著認知能力的提升、想象能力的形成、思維能力的逐漸塑造,智力也會逐漸得到不斷的發(fā)展。在小學低段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繪本閱讀多元化教學可以通過趣味的圖畫和故事內(nèi)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注意力集中的良好習慣。與此同時,在共同閱讀對話過程中,學生會主動觀察圖畫中的視覺表達,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想象出故事內(nèi)容,生成故事主角的形象和對話場景,然后思考故事的內(nèi)涵和寓意。在不斷地閱讀教學實踐中,吸引學生比較繪本和其他書籍的不同,主動審視探索繪本中的趣味和引起想象因素,能夠鍛煉學生觀察世界、審視客觀事物的能力。奧地利教育家魯?shù)婪颉な反{曾指出,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應該通過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去支配自己的感官力量,從而深入對生命意義的理解。而繪本中的圖畫留白,正是給兒童提供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間和機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智力發(fā)展的速度。例如,在繪本《當風吹來時》里面,講述了戰(zhàn)爭中炮火給普通人帶來的劫難,繪本的最后一頁的插圖上,畫著一對老夫妻的頭上正在掉落的炮彈,雖然他們鉆進了桌椅下面,但是后續(xù)如何,繪本只剩下兩頁的空白,是得救了還是終究難逃一劫,答案都留給了閱讀繪本的小朋友。
繪本閱讀教學對小學低段教學來說,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現(xiàn)象,把學生重新拉回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推動學生主動探索知識世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對閱讀的興趣。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繪本,還可以順應語文教學中的母語教育,提高母語對學生的影響力,拉近學生與母語的親近距離,從而主動感知民族文化的精神思想。同時,繪本閱讀多元化教學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觀察力、認知能力、想象力以及思維能力,從而全面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
繪本被稱為圖畫書,有著精彩紛呈的圖畫以及言簡意賅且通俗易懂的文字語言共同組合而成的文學藝術,是兒童認識世界、基礎道德教育的途徑之一。由上述可知,小學低段的學生大多是處于6~8歲的兒童,心理認知還在由直觀感知到抽象感知過渡的階段,繪本閱讀多元化教學對低段學生教學具有重大意義,其中包括在學生主體性方面、學生對母語的親近感以及對學生的智力發(fā)展都有很強的優(yōu)越性。在美國圖書館,用圖書排放的形式傳達“繪本”對兒童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他們將圖畫結合的繪本定義為低年級兒童的讀物;在日本,他們認為,“圖”與“文”是不可分割的有機體,可以提高兒童視覺敏感度和想象力。在小學低段繪本閱讀多元化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對精美圖畫的欣賞,培養(yǎng)學生的視覺審美能力和觀察客觀事物的能力。在整個閱讀繪本的行為實踐中,教師應該注重文字語言的特點,語氣轉換,有節(jié)奏、有規(guī)律的停頓,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語感,提升學生的話語交流技能。同時,在圖畫和文字的解讀引導下,通過想象能力,自主地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感受繪本故事的情感世界。
繪本中的插圖不僅僅是為了描繪直觀的故事內(nèi)容和色彩鮮艷的圖形,其中包含著作者留下的許多痕跡和思考的點,包括“留白”和含有寓意的顏色、畫面中人物的表情等,都是留給兒童思考的關鍵細節(jié)。
在某種程度上,畫面的留白或者故事片段的留白是為了避免繪本故事內(nèi)容冗長,但同時也有可能是作者故意留下來給學生兒童創(chuàng)造性思考的空間。比如丹麥作家迪克·斯坦伯格創(chuàng)作的《不是我的錯》中,大部分都采用簡筆畫的形式勾勒主人公的整體形象,每一個插圖的背景都是留白,甚至未進行顏色的填充,作者靠大面積的留白來凸顯鮮明的主體,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還有美國作家莫里斯·桑達可創(chuàng)作的《野獸國》,在故事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插圖中的留白面積隨著故事的延伸而越來越大,卻絲毫不影響圖畫對故事高潮氣氛的烘托作用。
繪本的插畫和文字都是由同一個作者設計,也可以說整個繪本的內(nèi)容都是作者設計的。一本完整的繪本通常會有封面、環(huán)襯、扉頁、正文圖畫以及封底,與繪本的圖畫文字內(nèi)容共同形成一個繪畫世界。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適當引導學生對繪本中每一個圖形的欣賞,從封面來說,封面是兒童接觸繪本的第一印象,封面所展現(xiàn)出來的是繪本的中心。教師可以通過封面的圖畫,鼓勵學生構想繪本故事的大致內(nèi)容,從而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勾起學生對繪本的閱讀興趣。正文插圖是繪本故事有機主體之一,對正文插圖加以欣賞可以增加學生對故事的總體把握。兒童對圖畫的觀察有更加新奇的角度,能夠發(fā)現(xiàn)許多大人都不在意的細節(jié),他們卻能夠從小小的部分中,得到比較趣味的見解。教師在正文圖畫解讀的過程中,多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有的作者把封面和封底設計成一幅畫,例如,繪本《日月潭》的封面和封底共同參與了繪本故事的插圖表述,形成了強烈的視覺碰撞,給讀者帶來深刻的第一印象。
在小學低段繪本閱讀多元化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性閱讀不應該僅僅停留在“閱讀行為”層面上,把文字一通讀完,并不會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教師在開展繪本閱讀教學的時候,應該重視對文字的朗讀,把握好語言過程中的語氣詞、角色語言的特點,搭配形象的肢體語言,才能發(fā)揮出語言符號所描繪的生動性。首先,教師要有示范性的閱讀,低段年級的學生識字有限,通過教師的示范導讀,可以讓學生把故事內(nèi)容準確地把握完整。教師在閱讀的過程中,注入自己的閱讀情感,不忽略任何一個語氣詞,根據(jù)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改變聲音語調(diào),搭配夸張的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帶領學生感受語言帶來的敘事抒情的效果。其次,在閱讀的過程中把握好語句停頓的節(jié)奏和規(guī)律。朗讀本就是一門學問,適當?shù)?、有?guī)律地停頓,可以提起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猜測和注意力,把學生的情感關注拉入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當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繪本閱讀教學的教學質(zhì)量。
任何教學活動都離不開對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繪本依舊是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內(nèi)容創(chuàng)作出來的文本藝術,繪本所涉及的內(nèi)容大多數(shù)是叩問生活生命意義。教師在開展繪本閱讀多元化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營造貼近生活的情感氛圍,幫助兒童理解世界、認識世界、解決生活中的困擾,激發(fā)學生兒童對閱讀行為的熱情,主動探索閱讀實踐下的想象世界,從而增加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度,推動兒童的全面素質(zhì)的發(fā)展。例如繪本《逃家小兔》中,通過生動的插畫以及平緩的文字語言,敘述了兔兔媽媽偉大而包容的愛??梢哉f,世界上每一個小孩對媽媽的喜愛都比任何一個人要深厚,而世界上最愛孩子的永遠是母親,但每個母親愛孩子的方式都各有不同。思考一下,生活中,媽媽愛自己的表現(xiàn)是什么樣子的?由此,就把孩子引入母子相親相愛的情境之中,加深學生對生活情感的反思。
在小學低段繪本閱讀多元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學生閱讀經(jīng)驗的缺乏,對文字語言的描述解讀還不成熟,教師要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做好引導和示范的作用,有了比較好的教學閱讀示范,學生能夠快速進入閱讀場景,自發(fā)探索繪本的故事內(nèi)容,尤其是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注重語言特點,把握停頓的節(jié)奏和規(guī)律,發(fā)揮語言敘述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實際,與圖文內(nèi)容結合,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有利于增加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繪本是學生拓寬視野、培養(yǎng)閱讀興趣愛好的最好媒介,繪本的作者根據(jù)學生的心理需求,制作了生動有趣又富含深意的圖文并茂的文學讀物,涉及了文學、數(shù)理化、自然科學等基礎知識。小學低段繪本閱讀多元化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培養(yǎng)閱讀能力和興趣愛好,塑造開闊的想象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