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來印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既要使學生獲得優(yōu)異的考試成績,又要使他們對有關知識的內涵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只有使學生了解了知識的內涵,才能使他們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得到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高中生學習和成長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政治教育的實施,不僅關乎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更關乎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政治課程關系到一個民族的整體素質,它是一門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課程,可以使公民的政治意識得以增強。隨著新時代的發(fā)展,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面臨的問題日益突出,教師必須加強對其的關注,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真正地提高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質量,實現(xiàn)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全面提升。
對普通人來說,政治是一個較少被提及的詞匯。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通常聊聊家庭瑣事、學習、工作,甚至對國家的各項政策和體制的改革知之甚少。然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有文化,越來越有思想,公民開始對社會現(xiàn)象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從而促使相關機構和部門不斷地改善,進而推動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
要轉變傳統(tǒng)的思想、思維模式,倡導和強調其價值和作用,充分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況,并提出相應的教學思路和方法,使他們在“潤物無聲”中得到成長和提高,使他們能夠深刻地感受到教學的內涵,從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能力。多說、多創(chuàng)造、多實踐,使學生吸收教科書中的知識而非書本知識,以自己的學習生活為范例,把它的內容與自己的心靈相結合,豐富自己的心靈,增強對政治文化的信心。通過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提升其運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式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提高政治覺悟。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并將所學的經濟學原理和哲學原理結合起來進行分析。課堂上的教學時間畢竟有限,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光靠教師的督促和課外作業(yè)是不行的。高中政治課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政治意識,讓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自由地探索政治,并在培養(yǎng)興趣的同時實現(xiàn)學習目標,增強政治素質。比如,高中政治課教師會在每節(jié)課前,讓學生輪流上臺,講述當天的主要新聞,使學生能夠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對政治的認識與思考;高一《法治中國建設》課程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識,教師可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與之相結合,開展互動教學;利用課余時間,亦可通過有關申請,組織同學到當?shù)胤ㄔ号月?;還可安排學生參與模擬法庭,將人生與法律知識融為一體。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形式過于單一,缺乏與時俱進的思想,內容呆板,效率低下。目前,教育的重點應該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與人格方面,創(chuàng)造能夠讓他們主動接受的教育方法。師生間的互動關系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在教學中要注意不能過分強調教師的“主體性”,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和興趣,使封閉的課堂變成開放式的課堂,從而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快樂”教學的美。在教學方式上,要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開展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上進行一系列與教學有關的互動活動,使學生能夠體會到新的教學方式,從而增強自己的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例如:將學生所學的知識運用到自身的辯證思考、集體協(xié)作、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等方面,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政治的快樂,在辯論中辨別是與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例如,大學生是否應該回到家鄉(xiāng)去賣豬肉?英王室會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就日常生活中的熱點問題進行提問,選擇大部分學生喜歡的方向作為主題,并要求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給出自己的觀點。老師們會在課程結束時,從經濟學、哲學、政治、文化等方面來進行評價。師生在討論過程中,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對問題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從而使自己的認識更加清晰、更加準確。在學習的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項有關克隆技術會為人類帶來什么的調查,并對其利弊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把握因果關系,提高學習的可操作性。
在當前的教學形勢下,大多數(shù)教師都意識到了應試教育的弊端和缺陷,但在實踐中依然會遇到一些問題,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扭轉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依然是以傳統(tǒng)的“單灌輸”的方式來教授知識,但政治與其他學科的區(qū)別在于,在學習時,要對政治知識的內涵和對某些知識的具體表現(xiàn)有更深刻的認識。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往往只注重學生的測試結果,忽視了學生對每一項知識真正意義的認識,無論是教師、家長還是學生本身,都以考試的結果來衡量學生的學業(yè)水平。但是,政治應該是有邏輯性的,它應該像其他的知識那樣互相聯(lián)系,而不是靠死記硬背。如果只是死記硬背,將所有的知識點都記下來,并且寫在紙上,那就很難保證他們對政治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運用。在今后的發(fā)展過程中,高中生不能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適應社會、民族的發(fā)展,不能為國家、為社會做出相應的貢獻。
高中思想政治教師盡管已經接受了新課改的思想,但是,仍有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表象”,忽視了各種教學資源在教學過程中的靈活運用。同時,在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地提醒自己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但卻不能真正地貫徹到課堂。教師很難保持對公開課的熱情和積極性,這就導致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依然是傳統(tǒng)的,各種教學資源也不能充分地得到利用,只能通過課本上的知識來展示。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夠靈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高。新課標下思想政治教育應充分運用多種教學資源,以適應新課標下的課程教學需求。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教學資源越來越豐富,許多教師都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單純依靠傳統(tǒng)的方法來使學生記住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而不能充分地運用豐富的教學資源來使學生真正地了解和掌握知識,或者說,教材中的教學資源利用率很低,只能通過多媒體來展示教材的教學內容,而不能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
新課程標準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脫節(jié)。學生在學習政治課程時,主要依靠教師的講解來了解有關知識,而不能真正地運用到實踐中去,造成了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局限在理論層面,進而使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不夠深入,而在學習過程中,主要依靠記憶和背誦。事實上,政治是無處不在的,它總是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在政治課上,大部分教師過于強調政治理論,使政治和生活脫節(jié),使學生產生了一種錯誤的認識,即政治與現(xiàn)實生活格格不入。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自然而然地會覺得,學習政治沒有現(xiàn)實意義。這種思考方式必然會影響學生對政治的興趣和學習的品質。而且,大多數(shù)的政治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它可以被具體地表現(xiàn)出來,但其效果卻是長期而緩慢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大量的抽象知識不能深刻理解,不能把它們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就不能真正地探究和思考。政治課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雖然當時記住了,但很難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網。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的認識不夠全面,在進行教學時,沒有注意到學生對各種知識的理解程度。
新課標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達成這一目標,就必須在教學方式上進行改革,同時要與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合作。然而,當前的情況是,許多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認識不夠清晰,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陳舊的教學方法,新課標沒有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而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源在于,目前的高中生普遍面臨著較大的升學壓力,而且教師在課堂上也常常把考試和提高成績作為自己的教學目標。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教師逐步采取多種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而對高中生而言,他們早已適應了以往的應試教育模式,習慣了死記硬背,教師要求他們自學相關的政治知識,學生往往會不知所措,遇到問題也不會主動向老師和其他同學請教,甚至有些學生因為學習而產生了偷懶,從而影響了學習的質量。
高中生的學習時間比較緊,因為他們的學習重心都放在了理論記憶上,很少深入地去剖析,雖然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會給他們自由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但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往往都是以理論來解答,而不會將這些理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這種狀況很可能會對學生的政治成績造成不利的影響,目前的政治考題多為開放式題目,要求考生依據(jù)教材所述,引述教材中的政治理論,并結合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加以分析,從而使其在政治課堂中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問題教學的效果。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各所學校紛紛在教學中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以豐富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然而,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很少使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儀器,即便是通過多媒體講解,也與教科書上的內容沒有太大的差別,更多的是理論,而不能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教學優(yōu)勢。
在當今的教育形勢下,課堂教學已不再是單純地以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yōu)槟繕?,要使學生得以全面發(fā)展,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并意識到在當今的教育環(huán)境下政治教學的首要目標和作用。在新課程標準下,如果教師不能正確理解新課標的要求,那么,在新的課程標準下,他們還是會繼續(xù)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了改變現(xiàn)狀,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要加強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與掌握,從單純的閱讀和記憶的角度出發(fā),重視提高學生的思維和能力。
比如,教師在講授《價值規(guī)律》這一課時,一方面要使學生了解價值規(guī)律的主要內容、表現(xiàn)形式和含義,指導學生運用價值論的基本內涵和形式,對生活現(xiàn)象進行分析,并使其從現(xiàn)象中了解事物的本質。更深層次的目標就是要樹立學生積極的競爭觀念、效率意識等。只有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有了更深的認識,才能使課堂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高中思想政治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要與時俱進,要不斷地檢討自己的不足,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在實施課堂教學時,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使學生能更直觀地理解各種抽象的政治知識,并能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識的具體表現(xiàn)和對實際生活的影響。教師應該拋棄單一的教學方法,以更加多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從知識的本質中,深刻地發(fā)掘知識的內在,通過這種方法,使各種政治知識的學習更為清晰,使學生真正地了解各種政治知識。
比如在學習改革開放相關內容時,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問題的環(huán)境,向學生提出:為什么要進行內部的改革?為何要對外開放?中國內部改革以前的情況如何?在開放以前,中國和外國的關系如何?通過比較各國的經濟和科技水平,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理解中國如何在國內改革和對外開放中取得更進一步的發(fā)展,使政治課程的教學內容更加具體,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改革開放對社會和民族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在當前的教學條件下,要使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得到優(yōu)化,就要對各種教學資源進行靈活運用。隨著我國經濟和科學研究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教育資源可以用于政治課堂。在實施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教學資源,拓寬教學內容,使其不受課本所限。以教材為起點,拓展和充實課程的內容,使學生能夠在各種不同的教學資源下,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識結構,探索其邏輯。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利用當?shù)氐奈幕攸c,把教材中的知識與當?shù)氐奈幕瘋鹘y(tǒng)相融合,使學生能直觀地體會各種政治知識對人生的直接作用。此外,大多數(shù)的教科書都是滯后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教科書上的一些知識,未必能夠適應現(xiàn)代的發(fā)展。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時事政治作為一種教學資源,使學生更加直觀地體會到各種知識對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作用。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使課堂更加開放,通過多媒體手段、網絡資源,積極開展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多種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最大限度地得以提高。
在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關內容時,一定要與時俱進,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多媒體資料,讓他們在課堂上觀摩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視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并將其與課本內容相融合,使其更加具體,更加充實,更具有時效性。
政治不是與現(xiàn)實生活完全分離的,相反,它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產生和發(fā)展的。要使學生對政治有一個真實的認識,就不能把它和生活分開,而要讓它更有生命力。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把教材的理論與學生的生活相聯(lián)系。一般而言,對學科知識的教學,教師應該積極地創(chuàng)造多種與學生實際情況相適應的政治實踐活動,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制定政治教育規(guī)劃時,要積極探索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創(chuàng)造符合現(xiàn)實生活的實踐活動,既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的印象,又能充分提高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讓他們認識到有關的政治知識的實用性。在傳統(tǒng)的政治課上,大部分學生都是以機械記憶為主,但隨著政治課的不斷深入,他們的學習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如果只靠機械記憶是很難掌握所有的政治課的,但在開設了與此相關的實踐活動后,可以適當?shù)丶訌娺@方面知識的學習。通過實際的政治知識的學習和政治內涵的理解,使學生了解政治對人生的影響。同時,讓學生了解政治的重要意義,使其產生學習的愿望,從而防止因政治認識上的誤區(qū)而失去學習的興趣。
比如,“法治國家”的課程,在實踐中,教師可以把法律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教師可以以九年義務教育為例:“看似人人都可以讀書,但若沒有法律的保障,許多人都無法接受教育,而法治社會最直觀的表現(xiàn),便是人人都能獲得教育。”隨后,教師導入本課程的“法治國家”,向學生講解法治的重要性、國家為何不能脫離法律等知識。
把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充分挖掘其內在的內涵,使其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它既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能使學生的思考能力得到較好的提高。例如,教師在教學《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課時,應把有關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市場規(guī)律內容相結合,使學生對我國的市場經濟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使其能夠繼續(xù)保持和發(fā)展。通過與生活的聯(lián)系,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政治所學的內容,從而提高政治學科的教學效果。
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完善課堂教學,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多種教育資源整合到教學中,使教學方法、內容更具生氣,從而使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得以提高。例如,在進行《稅收與納稅人》的教學時,可以在網上搜集相關的知識和實例進行說明;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應該對知識和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之外,還應該要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稅務問題,使學生對稅收知識以及其所帶來的影響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師在利用多媒體進行政治授課時,要對教材中的政治思想進行全面的整理,并從中抽取關鍵知識,將從網絡上收集到的社會事件用錄像的方式進行下載,讓學生在觀看的時候,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視覺和聽覺,使自己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老師在教學中播放錄像時,可以將所學內容與社會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讓學生通過觀看錄像來了解所學內容。
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仍存有不少問題,亟待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加以完善。教師要加強對新課程標準的認識,充分運用多種教學資源,使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運用課程知識。政治不是虛無縹緲的概念和理論,它是一種能夠影響到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政治生活中去,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爭取以后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