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偉,徐經(jīng)芳
(邳州市人民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江蘇 徐州 221300)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主要病理類型,調(diào)查顯示,晚期NSCLC 患者占比有上升趨勢[1],該類患者多因被確診時間較晚而錯過最佳手術時機。既往對于晚期NSCLC 患者多采用放化療干預,隨著診療技術進步,靶向治療為臨床精準治療提供更多選擇,成為治療晚期NSCLC 關注熱點[2]。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是NSCLC 重要的驅(qū)動基因,在NSCLC 病理進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針對EGFR 的靶向治療藥物已被用于臨床[3]。阿美替尼是臨床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克服了前兩代藥物獲得性耐藥的不足,能抑制EGFR 的激活,阻斷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號轉(zhuǎn)導,發(fā)揮抗癌作用[4],已被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上市。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探討其臨床效果,并分析影響療效的因素,為指導臨床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 年2 月至2021 年6 月邳州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52 例EGFR 突變晚期NSCLC 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jù)是否達到客觀有效(ORR)分為觀察組(36 例)和對照組(16 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0 例,女性16 例;年齡24~63 歲,平均年齡(46.78±14.52)歲;腫瘤分期[5]:ⅢB 期14 例,ⅢC期12 例,Ⅳ期10 例;腫瘤直徑0.5~4.5 cm,平均腫瘤直徑(2.84±0.73)cm。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1 例,女性5例;年齡26~61 歲,平均年齡(47.03±15.91)歲;腫瘤分期:ⅢB 期6 例,ⅢC 期5 例,Ⅳ期5 例;腫瘤直徑0.5~4.8 cm,平均腫瘤直徑(2.75±0.83)c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邳州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y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8版)》[5]中NSCLC 的診斷標準;②年齡>18 歲;③均經(jīng)二代測序確診EGFR突變;④腫瘤分期為Ⅲ~Ⅳ期;⑤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預計生存期<3 個月;②治療不能耐受或不能有效配合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④合并其他原發(fā)性惡性腫瘤者;⑤有靶向藥物治療史者。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口服阿美替尼(江蘇豪森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0004,規(guī)格:55 mg/片)110 mg/次,1 次/d。21 d 為1 個療程,共治療3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①統(tǒng)計患者療效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根據(jù)實體瘤療效評定標準[6],在完成3 個療程治療后記錄治療效果。完全緩解(CR):目標病灶消失,無新發(fā)病灶,病理性淋巴結的短徑減小至<10 mm;部分緩解(PR):目標病灶直徑較基線水平減小≥30%??陀^有效率(ORR)=(CR+PR)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根據(jù)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常見不良反應分級標準4.0 版[7]記錄治療期間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胃腸道反應、皮膚瘙癢、頭暈、厭食及呼吸困難。②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資料。資料包括吸煙史、腫瘤遠處轉(zhuǎn)移和淋巴結轉(zhuǎn)移情況、分化程度、病理分型及入院時美國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ECOG)評分[8],ECOG 評分包括0~5 共6 個等級,分值越高表示體力狀況越差。在入院時采集患者空腹肘靜脈血3 mL,采用離心機(廣州吉迪儀器有限公司,粵穗械備20190899號,型號:JIDI-4DA)以3 000 r/min 離心10 min,采用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國械注進20173406577,型號:UniCel DxI 800 Access)檢測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和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WBC)。③自阿美替尼治療后開始隨訪,以電話和入院復診形式進行,記錄1 年無進展生存期(PFS),以開始隨訪至首次發(fā)現(xiàn)腫瘤進展的時間為PFS。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影響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 模型分析;預后生存采用生存(Kaplan meier)曲線描述,結果采用Log rank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療效和不良反應分析52 例患者中CR 者17例,PR 者19 例,ORR 者36 例,ORR 率為69.23%。患者不良反應及其分級情況見表1。治療期間未發(fā)生因不良反應而中斷退出治療的病例。
表1 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2.2 不同療效患者臨床資料比較觀察組患者有吸煙史者占比、遠處轉(zhuǎn)移率和淋巴結轉(zhuǎn)移率均低于對照組,分化程度高于對照組,腺癌者占比高于對照組,WBC 和ECOG評分均低于對照組,CK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不同療效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例(%)]
2.3 影響療效的多因素Logistic 分析將可能影響療效的相關因素賦值,見表3,并納入多因素模型,結果顯示,遠處轉(zhuǎn)移、淋巴結轉(zhuǎn)移、CK 水平低及WBC 高是影響療效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3 相關因素賦值
2.4 不同臨床特征患者預后比較遠處轉(zhuǎn)移和淋巴結轉(zhuǎn)移患者1 年PFS 較非轉(zhuǎn)移者顯著縮短(Log rank
指標 β SE Wald χ2 P 值 OR 95%CI吸煙史 1.181 0.673 3.079 0.079 3.259 0.871~12.194遠處轉(zhuǎn)移 0.769 0.352 4.782 0.029 2.157 1.083~4.296淋巴結轉(zhuǎn)移 0.568 0.193 8.633 0.003 1.764 1.208~2.576分化程度 0.919 0.714 1.654 0.198 2.506 0.618~10.162病理分型 1.036 0.665 2.430 0.119 2.818 0.766~10.367 CK -1.269 0.493 6.640 0.010 0.281 0.107~0.738 WBC 0.768 0.310 6.122 0.013 2.155 1.173~3.959 ECOG 評分 0.400 0.479 0.697 0.404 1.492 0.583~3.818
表4 影響療效的多因素Logistic 分析注:CK:肌酸激酶;WBC:白細胞計數(shù);ECOG:美國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OR:比值比;CI:置信區(qū)間。χ2=5.107,4.121;P=0.024,0.042)。CK>198 U/L 者1 年PFS長于CK ≤198 U/L 者(Log rankχ2=4.936,P=0.026)。WBC>10×109/L 者1 年PFS 短于WBC ≤10×109/L 者(Log rankχ2=4.444,P=0.035),見圖1。
圖1 不同臨床特征患者預后比較
EGFR 作為跨膜蛋白,在調(diào)節(jié)肺癌腫瘤細胞增殖和血管生成中發(fā)揮關鍵作用,與NSCLC 病理進展密切相關。EGFR基因中第18至21號外顯子編碼突變可引起ATP結合囊角度的改變[9],這也使NSCLC細胞對TKI具有較高敏感性。近年臨床已將TKI 用于NSCLC 患者,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耐藥問題也逐漸突出[10]。阿美替尼作為新型TKI 藥物,對EGFR第19 號外顯子缺失和第21 號外顯子L858R 突變高度敏感,而上述兩類序列的突變在EGFR突變中占80%~90%[11],這使阿美替尼對EGFR突變型NSCLC 具有良好效果。既往還有研究建議將阿帕替尼與貝伐珠單抗聯(lián)用,但并未達到預期效果,且對于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安全隱患[12]。本研究中未發(fā)生因嚴重不良反應事件而中斷治療的病例,提示對于晚期NSCLC 患者,單用阿美替尼具有較高安全性。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淋巴結和遠處轉(zhuǎn)移是影響阿美替尼短期療效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腦轉(zhuǎn)移患者,預后極差。發(fā)生遠處轉(zhuǎn)移的患者病理分型更差,特別是對于腦轉(zhuǎn)移患者,腦轉(zhuǎn)移可損傷腦組織,并影響對藥物的吸收,導致不良預后的發(fā)生[13]。另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CK 水平高于對照組,這可能是因阿美替尼有效藥物濃度與CK 升高水平具有相關性,提示監(jiān)測CK 水平可能有助于預測阿美替尼短期療效,這對于指導優(yōu)化臨床治療方案具有實用價值。但CK水平也可反映心肌損害程度和免疫狀態(tài),其水平異常升高也提示產(chǎn)生心肌損害,臨床應引起重視[14]。本研究為回顧性分析,且納入樣本量較小,有關CK 在EGFR突變NSCLC 療效評估中的作用還有待今后進一步深入研究。CK 與NSCLC近期療效的關系密切,有望成為今后指導臨床的研究方向。WBC 是臨床常用的炎癥因子,WBC 分泌增加可促進腫瘤血管的生成,加快腫瘤進展,WBC水平異常升高使不良預后風險顯著增加。此外,因本研究患者均為晚期NSCLC,且隨訪時間較短,本研究對比不同臨床特征患者的1年PFS,結果也顯示,遠處轉(zhuǎn)移和淋巴結轉(zhuǎn)移患者1 年PFS 較非轉(zhuǎn)移者顯著縮短,CK>198 U/L 者1 年PFS 長于CK ≤198 U/L 者,外周血WBC>10×109/L 者1 年PFS 短于外周血WBC ≤10×109/L 者,進一步說明對于EGFR突變晚期NSCLC 患者,在進行阿美替尼治療時,注意監(jiān)測外周血WBC 和CK,其結果可指導臨床,改善療效和預后。
綜上所述,阿美替尼治療EGFR 突變晚期NSCLC 患者療效顯著,安全性高,其療效與患者外周血WBC、CK水平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