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晨瑤,侯 坤,高 雁,郝藝偉,賈曉瓊
(1.內蒙古自治區(qū)腫瘤醫(yī)院藥劑科;2.內蒙古自治區(qū)腫瘤醫(yī)院腫瘤內科,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102)
隨著臨床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包括生物免疫制劑及營養(yǎng)支持干預的不斷完善,化療、靶向治療及骨髓移植等治療方式的廣泛使用,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生存時間延長[1]。但是患者治療過程中會發(fā)生不良反應,且存在個體差異,例如,化療會對患者的肝細胞造成損傷,不僅會影響整體的臨床治療效果,還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響,對于肝損傷較為嚴重的患者,甚至不能進行鞏固化療,進而導致疾病復發(fā)甚至惡化[2]。所以需要對患者進行良好的保肝治療。臨床研究顯示,針對腫瘤藥致急性肝損傷患者,采用丹參酮ⅡA 聯(lián)合還原型谷胱甘肽的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可以達到較好的保肝效果[3]。因此,本研究分析丹參酮Ⅱ A 與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抗腫瘤藥致急性肝損傷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內蒙古自治區(qū)腫瘤醫(yī)院2020 年5 月至2022 年3 月收治的84 例抗腫瘤藥致急性肝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不同的療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 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2 例,女性20 例;年齡21~74 歲,平均年齡(52.21±1.33)歲;體質量49~93 kg,平均體質量(73.44±6.31)kg。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3 例,女性19 例;年齡20~75 歲,平均年齡(52.37±1.65)歲;體質量50~92 kg,平均體質量(73.39±6.42)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內蒙古自治區(qū)腫瘤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抗腫瘤藥致急性肝損傷的診斷標準[4];②經臨床生化檢驗確診;③年齡18~75 歲;④患者預計生存時間在3 個月以上;⑤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系統(tǒng)性疾病者;②存在精神疾病,不可自主溝通者;③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④治療前存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原發(fā)性肝癌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及血常規(guī)等檢查,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指標,配合藥物干預,緩解患者負性情緒,確?;颊叩闹委煱踩?。必要時另進行針對性治療:根據患者的基礎疾病,選擇合理的藥物治療,如對于存在高血壓的患者,采用降壓藥物治療,對于治療期間存在惡心嘔吐的患者,需要進行止吐處理等。對照組患者采用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將1.2 g 還原型谷胱甘肽(上海復旦復華藥業(yè),國藥準字H20031265,規(guī)格:0.6 g/支)和100 mL生理鹽水混合進行靜脈滴注,15 min 內完成滴注,1 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丹參酮ⅡA,還原型谷胱甘肽的用法用量與對照組相同,將20 mL 丹參酮ⅡA(上海上藥第一生化藥業(yè),國藥準字H31022558,規(guī)格:2 mL∶10 mg)和250 mL 葡萄糖混合行靜脈滴注,滴注速率40 滴/min,1 次/d?;颊呔谥委?5 d 后進行療效評價。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療效。分為以下幾個等級,顯效:患者的臨床體征及肝損傷癥狀消失,肝功能恢復至正常范圍;有效:患者的臨床體征及肝損傷癥狀有所緩解,肝功能逐漸趨向正常水平;無效:患者的臨床體征及肝損傷癥狀無緩解甚至更嚴重,肝功能無恢復[5]??傆行?(總例數-無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水平。抽取患者治療前后5 mL 空腹肘靜脈血,離心(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放置±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和組內比較分別采用獨立樣本在-20 ℃的環(huán)境中待檢。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邁瑞Mindray,型號:BS-350)對患者肝功能相關指標[堿性磷酸酶(ALP)、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及總膽紅素(TBIL)]水平進行檢測。③比較兩組患者外周血T 淋巴細胞水平。采血方式同②,檢測T 淋巴細胞水平(包括 CD3+、CD4+、CD8+T 淋巴細胞),計算CD4+/CD8+比值,儀器選用流式細胞檢測儀(貝克曼庫爾特,型號: CytoFLEX)。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數據納入SPSS 25.0 系統(tǒng)進行分析。以和配對樣本t檢驗;以[例(%)]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ALP、ALT、AST 及TBIL)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水平低于治療前,觀察組上述肝功能指標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ALP:堿性磷酸酶;ALT:谷丙轉氨酶;AST:谷草轉氨酶;TBIL:總膽紅素。
組別 例數 ALP(U/L) ALT(U/L) AST(U/L) TBIL(μmol/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2 178.84±23.46 80.43±8.17* 96.23±7.13 32.95±4.32* 88.15±9.24 21.71±3.68* 23.25±3.69 8.91±1.37*對照組 42 177.82±23.46 94.51±10.24* 96.24±7.12 39.79±3.35* 88.18±9.31 27.88±3.83* 22.94±3.71 11.69±2.33*t 值 0.168 5.887 0.005 6.853 0.013 6.363 0.324 5.633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外周血T 淋巴細胞百分比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外周血T 淋巴細胞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外周血CD3+、CD4+T 淋巴細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高于治療前,CD8+T 淋巴細胞百分比低于治療前,觀察組上述免疫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外周血T 淋巴細胞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外周血T 淋巴細胞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CD3+T 淋巴細胞百分比(%) CD4+T 淋巴細胞百分比(%) CD8+T 淋巴細胞百分比(%) CD4+/CD8+比值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2 49.26±7.71 66.37±8.25* 29.63±5.25 38.96±6.37* 24.31±4.54 18.85±2.78* 1.06±0.19* 1.89±0.35*對照組 42 49.85±7.66 55.54±7.28* 29.64±5.37 33.25±6.23* 24.48±4.76 20.86±2.63* 1.07±0.18* 1.29±0.33*t 值 0.297 6.387 0.007 3.510 0.142 4.226 0.209 6.831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臨床在抗腫瘤治療的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合理的保肝方案,是確保治療順利安全完成的重要措施[6]。在眾多的臨床藥物中,還原型谷胱甘肽是較為常用的一種藥物,該藥物是由半胱氨酸、谷氨酸及甘氨酸組成,含活性巰基的三肽藥物[7-8],在用藥后其藥物的活性巰基與腫瘤的自由基等毒性物質進行結合[9],進而發(fā)揮較高的解毒作用,同時還可以將患者體內游離膽紅素載入微粒體,將多余的葡萄糖醛酸酶排出體外[10]。而丹參酮ⅡA 磺酸鈉屬于心腦血管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治療藥物,目前臨床治療中,發(fā)現(xiàn)該藥物針對肝纖維化及肝損傷也有較好的效果,在進入人體后,可以通過抑制γ 干擾素(IFN-γ)等炎癥細胞因子,進而增加T 淋巴細胞的分泌水平,可抑制肝損傷的發(fā)生,同時還可提高外周血T 細胞的比例,調節(jié)整體的細胞免疫功能[11-12]。因此,丹參酮ⅡA 和還原型谷胱甘肽藥物相互作用,共同發(fā)揮保肝效果,相對于單一作用下,聯(lián)合用藥的效果更佳[13-14]。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ALP、ALT、AST 及 TBIL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各項免疫指標均優(yōu)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上述結果充分證實,對于抗腫瘤藥致急性肝損傷的患者,采用丹參酮ⅡA 聯(lián)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有助于改善外周血T 淋巴細胞比例失衡,切實保證患者的健康。但是本研究研究時間較短,患者例數較少,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綜上所述,對于抗腫瘤藥致急性肝損傷的患者,采用丹參酮Ⅱ A 聯(lián)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