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博/文
個人主義隨著生產(chǎn)資料私有制的出現(xiàn)而產(chǎn)生,并隨著私有制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在當今社會,從競技場到商場,從宗教到文化,個人主義的影響無處不在。個人主義強調(diào)個體的權利、自由和自我實現(xiàn),鼓勵人們追求自我的獨立和獨特性。然而,這種個人主義的浪潮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包括共同體失效、孤獨感的加劇以及對個人的過度神化。在此背景下,美國文化和作家海明威的作品《老人與?!烦蔀橐幻骁R子,反映出了個人主義對人類存在的影響。
本文旨在探討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分兴尸F(xiàn)的美國個人主義之光。首先,文章概述了個人主義的概念及其在美國文化中的重要性。其次,文章指出,競技個人主義是對經(jīng)濟個人主義的一種反撥,通過主人公桑提亞哥的努力和奮斗,展示了個人主義的力量和價值。然后,文章探討了桑提亞哥從宗教個人主義走向自我神化的過程,分析了海明威將宗教個人主義推向極致的表達方式。最后,文章探討了個人主義的發(fā)展以及共同體失效后的孤獨感,并對此進行了深入思考。通過以上內(nèi)容,本文旨在揭示《老人與?!分袀€人主義的豐富意義,并對其在美國文化中的影響進行探討。
個人主義是一種價值觀和哲學觀點,強調(diào)個體的自由、自主和自我實現(xiàn)。它的核心內(nèi)涵在于認可個體的獨立性和權利,主張個體應該有權自由選擇和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目標。個人主義發(fā)源于西方文化及其思想傳統(tǒng),尤其在近代,因以啟蒙運動為代表的思想文化運動得到推廣和發(fā)展。個人主義的發(fā)展受到現(xiàn)代社會的個體化趨勢和個人權利意識的提升影響[1],逐漸成為現(xiàn)代社會價值觀的一部分。然而,個人主義也存在一些弊病。過度強調(diào)個體的自由和權利可能導致社會關系的疏離和互助合作的缺乏,個體主義的追求可能過于片面和自私,忽視了社會和集體的利益。此外,個人主義也可能導致個體的孤立和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對他人的關心和社會責任感。
從儒家角色倫理的視角來看,《老人與?!房梢员豢醋魇且粋€表現(xiàn)個人追求完美境界和價值的作品。在小說中,主人公桑提亞哥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毅力,不斷追求捕獲巨大的馬林魚,這展現(xiàn)了他對于個人成就的追求和不斷進取的精神。他不畏艱難困苦,堅持自己的目標,表現(xiàn)出自我超越和不斷進取的品質(zhì)。他孤身一人駕駛小船遠離岸邊,與大海進行著一場艱苦的較量。他面對巨大的魚類捕獲了一條美麗的大魚,但在回程中卻遭到鯊魚的襲擊。盡管受傷和疲憊不堪,桑提亞哥依然堅持與鯊魚戰(zhàn)斗到底。這種堅毅和頑強的精神表現(xiàn)出個人英雄主義的特質(zhì)。然而,在更深層次上,《老人與海》揭示了親緣、地緣、精神共同體崩潰或失效所帶來的深重孤獨和焦慮[2]。桑提亞哥是一個老漁夫,他在社區(qū)中與其他人保持著緊密的聯(lián)系。然而,他在追求獨立自由的過程中,逐漸失去了與社區(qū)的聯(lián)系。他面對著大海的廣袤和無垠,孤獨感開始彌漫。此外,他雖然贏得了戰(zhàn)斗,但歸來時卻只剩下魚骨頭,沒有了光榮的勝利果實,這更加凸顯了他的孤獨和失落。
從這個角度看,《老人與?!房梢员灰暈槲鞣絺€人主義發(fā)展到極致的結果。在個人主義的追求中,個體可能會漸漸與共同體脫離,并最終面臨孤獨和焦慮。海明威通過描寫桑提亞哥的經(jīng)歷,暗示了個人主義不可避免地帶來的問題。
20世紀50年代,正值美國戰(zhàn)后經(jīng)濟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個人主義進一步張揚。然而,海明威在《老人與?!分袇s創(chuàng)造了一個與此時代背景格格不入的形象,即古巴老漁夫桑提亞哥。他被描繪為一個苦行僧般的人物,對經(jīng)濟利益和物質(zhì)享受毫不在乎。
在那個時代,個人主義得到了廣泛的推崇。人們追求財富、地位和物質(zhì)享受,追求個體的自由和權利。然而,桑提亞哥卻選擇了一種與這種價值觀相悖的生活方式。他是一個貧窮的漁夫,過著樸素而困苦的生活。他對金錢和物質(zhì)的看法與時代潮流背道而馳,完全不顧及經(jīng)濟利益,不追求物質(zhì)享受。桑提亞哥追求的是精神和道德的層面,而非物質(zhì)的滿足。他與大海展開了一場搏斗,不是為了捕獲巨大的馬林魚以換取經(jīng)濟利益,而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內(nèi)心的追求和成就感。他通過與自然界的對抗體驗了個人主義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強調(diào)自己的堅韌和毅力,體現(xiàn)了個體內(nèi)在的尊嚴和力量。
桑提亞哥的捕魚技巧非常高超,但卻甘于清貧,依賴鄰家男孩曼諾林的幫助和老板的施舍生活。這種依賴他人的行為可能是對經(jīng)濟個人主義的厭棄。他不屑捕捉小魚蝦作為食物,可能是因為他認為這種微不足道的收獲不能滿足自己的尊嚴和追求。他追求的是那些能夠挑戰(zhàn)自己、需要付出艱辛努力才能獲得的成就[3]。然而,為了維持自己在捕捉巨大魚類時所需的體力和耐力,他竟然愿意忍受食用龜?shù)昂蛿z入難聞的鯊魚甘油。這種決心和行為可以說明他將自己視為一名專業(yè)運動員,愿意為了在競技中勝出而放棄美味食物的享受。
桑提亞哥追求自然征服,強調(diào)競技個人主義、尊嚴和精神自由。他將競技看作超越物質(zhì)欲望,專注于榮譽和自由精神的方式。他通過回憶戰(zhàn)勝強大對手的經(jīng)歷來激勵自己,并將自己與偉大的運動員聯(lián)系起來,建立競技精神共同體。他相信通過超越自我,可以獲得獨特的尊嚴和成就感,而非僅僅是物質(zhì)財富。在小說結尾,大馬林魚的骨架成了他不可動搖的信念,象征著摒棄過度的經(jīng)濟個人主義,朝競技個人主義的轉向,強調(diào)了自尊和自我挑戰(zhàn)。他不再僅僅將捕魚視為謀生或致富手段,而是將其看作維護自尊和挑戰(zhàn)自我的方式。經(jīng)濟個人主義通常導致物質(zhì)主義,而桑提亞哥超越了這種誘惑,尋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和自我實現(xiàn)。
宗教個人主義通常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個體試圖獨立思考,擺脫傳統(tǒng)教會或宗教體系的控制,通過自行研讀《圣經(jīng)》等圣典,尋求自己對信仰和真理的理解。這自主探求的過程反映了對宗教經(jīng)驗的個性化解讀[4]。其次,宗教個人主義還包括通過個人困境和苦難的經(jīng)歷,超越家庭或社會束縛,達到宗教上的覺醒和悟道。在桑提亞哥的例子中,當他在孤獨和無助中漂泊在大海上時,他開始禱告,這是他對宗教信仰的一種個人表達。這一時刻反映出他對精神尋求的渴望,他尋求的不僅是魚的捕獲,更是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在桑提亞哥在海上感到孤立和無助時,他開始禱告:
“我不信教,”他說?!暗?,如果我能捉到魚,我要說十遍‘我們在天之父’,十遍‘福哉瑪利亞’,我許愿,如果我捉到它,我要去朝拜柯布雷地方的圣母。這就是我許下的心愿?!?/p>
從上述心理描寫可以看出,桑提亞哥在宗教上更接近實用主義而非經(jīng)濟主義。與魯賓遜不同,桑提亞哥展現(xiàn)了宗教個人主義的新形式。他通過磨難和閱讀《圣經(jīng)》來尋求內(nèi)心的力量和意義,但并沒有試圖將自己的信仰強加于他人。相反,海明威將宗教個人主義推向極致,將桑提亞哥神化為一個具有超凡力量和智慧的存在。
在《老人與海》中,桑提亞哥被多次類比為耶穌基督。例如,在他艱難打敗第一條鯊魚后又見到新的鯊魚時,小說描寫了他發(fā)出無法表達的呼喊聲,類似于一個人感受到釘子穿過手指而發(fā)出的喊聲。這暗示了桑提亞哥像耶穌一樣承受痛苦和困境。在小說結尾,桑提亞哥肩膀上扛著桅桿艱難行走,這與耶穌背著十字架登上骷髏山的情景相似。這種描寫表明,海明威有意將桑提亞哥所經(jīng)歷的苦難以及他對苦難的忍耐神化,使他從一個競技型個人主義英雄升華為神圣的存在。這展現(xiàn)了個人主義制造的“實現(xiàn)自我的光環(huán)”。
《老人與?!吠高^描寫主人公的孤獨和焦慮,呈現(xiàn)出親緣共同體、地緣共同體和精神共同體的崩潰與解體。一開始,小說就勾勒出主人公在灣流中的孤獨畫面,他孤身一人在小船上努力捕魚,但卻一無所獲。這樣的描寫傳達了他被家庭、社會和神明所遺忘的感受。他在茫茫大海中感到孤獨和無助,感覺與親緣共同體、地緣共同體和精神共同體的聯(lián)系已經(jīng)瓦解,這進一步加劇了他的孤獨和焦慮情感。主人公的孤獨和焦慮源于他在社會和家庭中的邊緣地位,以及與神明的疏離。他似乎被這個世界所遺忘,被拋棄在大海上。這種孤獨和焦慮感貫穿整個小說,作者通過書寫主人公與大魚的頑強斗爭以及后來與鯊魚的對決,將這種感受進一步強化。在與大魚的斗爭中,他似乎是唯一的存在,與自然界和內(nèi)在世界之間建立了孤獨的聯(lián)系。這種孤獨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還涵蓋了精神領域,因為他的信仰和希望也在經(jīng)受考驗中,這導致了他與精神共同體的疏離。整個故事通過主人公的經(jīng)歷生動地傳達了孤獨和焦慮的主題。
桑提亞哥的孤獨可以從多個層面來看。首先,他失去了與血脈親緣相關的親人。他沒有子嗣,而且他的長時間伴侶已經(jīng)去世[5]。這種親緣關系的缺失讓他感到孤獨,因為親人通常是人們生活中最親近的人。為了填補這個空缺,桑提亞哥將自己內(nèi)心的父愛投射到鄰居的男孩曼諾林身上,并傳授給他捕魚的技巧。然而,盡管他對曼諾林充滿關愛,曼諾林終究不是他親生的孩子。當曼諾林因無法陪同他一同出海而感到抱歉時,桑提亞哥說:“如果你是我的親生孩子,我會帶你一同出海,但你屬于你的父母。”這句話表明了他對于親緣關系的渴望,因為他希望能夠與自己的親生孩子一同冒險。此外,桑提亞哥逐漸淡忘了他已故的伴侶,再也不做夢見她,只是夢見一些地方和海灘上的獅子。這可能意味著他與伴侶之間的感情已經(jīng)減弱,或者與之相關的回憶變得越來越模糊。競技個人主義的推崇讓他遠離了日常生活,可能導致他與妻子之間的家庭關系漸漸變得沉悶。
無論是曼諾林還是讀者,都能從桑提亞哥身上汲取克服困境的勇氣。然而,如果曼諾林跟隨桑提亞哥的腳步,他將面對相同的孤獨,因為老人的現(xiàn)在反映了他的未來。同樣,如果讀者追隨海明威塑造的自我神化之路,可能會導致與現(xiàn)實生活的疏離,甚至失去自由。曼諾林若選擇追隨桑提亞哥,將經(jīng)歷孤寂和挫折。桑提亞哥在大海中漫游,付出了艱辛努力卻屢屢失望。曼諾林效仿他,同樣將忍受孤獨和失敗。他將無法建立深厚的人際關系,無法感受親情、友情和精神支持帶來的溫暖。自我神話將個體抬高至超凡地位,尋求獨特的存在感和成就感。然而,這種追求可能割裂與周遭環(huán)境和他人的真實聯(lián)系,進而引發(fā)孤立和自由的負面影響。
盡管個人主義在西方社會中占據(jù)主導地位,但我們也要意識到,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離不開與他人的互動和共同體的支持。我們需要找到平衡,既追求自我實現(xiàn),又關注他人的需求和社會的整體利益。只有通過合作、互助和共同努力,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加公正、和諧和有意義的社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