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平遙縣實驗小學 王旭梅
“雙減”政策的出臺,新課標的實施,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閱讀教學中,筆者積極嘗試運用項目式閱讀理念,探索課內(nèi)外閱讀“融之有度、和而無痕”的閱讀途徑,以有效激活學生的閱讀內(nèi)驅力,引導學生建構自己的閱讀圖譜。
項目式閱讀,即學生圍繞驅動性問題(或主題)進行深入持續(xù)的閱讀實踐,邊讀邊思,記錄讀書足跡,體驗讀書樂趣,形成閱讀成果,并能夠在新的情境中進行遷移。
為學生量身定制閱讀主題,營造閱讀“場”。面對疫情,為了引導學生關注時事,感受抗擊災難中的力量與人性,在文學作品中看到生命的偉大,筆者設計了“遇見生命發(fā)光的人”的主題閱讀活動,引導學生閱讀 《湯姆·索亞歷險記》《夏洛的網(wǎng)》《中外名人故事》《科學家的故事》等,發(fā)現(xiàn)、走近、愛上“生命發(fā)光的人”,在心中種下“我也要閃閃發(fā)光”的種子。
筆者根據(jù)課標制定閱讀層級目標:第一學段著重“體會讀書的快樂,感受兒歌的韻味和童趣”,第二學段著重“感受作品傳達的真善美,學習其中蘊含的中華智慧”,第三學段重在“學習梳理作品的基本內(nèi)容”。每個年級又按照“發(fā)現(xiàn)自我”“了解自然”“探究科學”“解讀人文”“回歸生活”“體驗社會”六個層面選擇書目,力求通過六年的閱讀實踐,引導學生成為一個“終身讀書者”。
如低年級設計 “童心童趣品童話”“入寓言世界,沐春日書香”等主題閱讀項目,選定《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等書目,讓孩子們經(jīng)歷“親子閱讀—快樂分享—舞臺展示”的過程,將故事讀厚、讀活。中年級設計“春風十里詩相隨”閱讀項目,分“邂逅童詩”“沁潤童詩”“設計詩集”三個階段讓學生讀詩、吟詩、畫詩、寫詩,以班級為單位建詩社、編詩集,以年級為單位選好詩、做匯編。整個年級浸潤在濃郁的詩意中,許多小詩人脫穎而出。高年級則引導學生讀名人傳記故事,收獲成長的力量。如五年級以“‘奇人’是怎樣長成的”為主題,選定書目《俗世奇人》,分“閱讀遇奇人”“多元展奇人”“生活找奇人”“我也做奇人”四個階段,讓學生讀奇人、講奇人、繪奇人、說奇人、尋奇人、研奇人、做奇人。
項目閱讀把學生語言、思維、審美能力的提升和優(yōu)秀文化的滋養(yǎng)放在同等位置;“群文關聯(lián)—局部精研—著作拓展”的資源組織方式,使閱讀實現(xiàn)點的探究、面的涉獵和體的延伸,可以將項目價值向縱深推進。
在設計閱讀項目時,要多維度激發(fā)學生閱讀內(nèi)驅力,促使學生有意識地閱讀,主動地閱讀。
驅動性問題,將閱讀中的核心知識及文本的本質(zhì)問題實現(xiàn)轉化,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閱讀,在問題破解中成長。
“我是玩具推薦官”主題閱讀項目,選定書目為《一起長大的玩具》,設計“讀故事、畫玩具、說玩法”“玩具歷史調(diào)查”“未來玩具創(chuàng)想”三個階段,學生經(jīng)歷“讀書、分享—調(diào)查、分享—創(chuàng)想、分享”的過程,整個階段都帶著“我是玩具推薦官”的任務,閱讀時就會產(chǎn)生“真思考”,達到“真學習”的目的。
指導低年級學生閱讀整本的、大部頭的書,特別需要教師階段性督促指導。
比如一年級以“友誼”為主題,設計“讀書闖關,結識新朋友—借助導圖,講好新故事—聯(lián)讀細品,體悟純友情—發(fā)現(xiàn)自我,贊美真友誼”。引導孩子閱讀時,與文本的主人公對話,與他們的故事對話,與故事中流淌的情感對話,與文本中蘊含的哲理對話……通過多角度對話,學生精神得到滋養(yǎng),實現(xiàn)自我成長。
通過設置階段目標,給學生指出明晰的學習路徑——先組成學習小組,閱讀共享;再多角度再現(xiàn)閱讀成果;接著駐足閱讀與生活的連接點展開探究;最后多樣化展示學習成果。這樣的閱讀方式將學生從低階學習引向高階學習,引發(fā)學生的“真探究”。這樣的閱讀方式變“觀光式閱讀”為“沉浸式閱讀”,點燃了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在閱讀中找到生活的影子、自己的影子,激發(fā)成長新動能。
閱讀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過程看得見,閱讀方法用得上,閱讀成果帶得走,對于激發(fā)學生可持續(xù)閱讀、高效閱讀至關重要。
閱讀的過程是一個對話的過程。閱讀者個體的獨特性使得閱讀結果極具個性化,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要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想方設法讓孩子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個性解讀。
提供跨學科支持。語文教師和美術教師合作指導學生創(chuàng)繪未來玩具;語文教師和音樂教師共同參與,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樂曲,為故事視頻配樂,讓學生體會到文學和藝術和而不同的魅力。
鼓勵個性化展示?!端资榔嫒恕返诙A段再現(xiàn)閱讀成果時,學生或用書畫 “繪奇人”,或用導圖“理奇人”,或用古文“寫奇人”,或填詞編曲“唱奇人”,或快板說書“演奇人”……孩子們紛紛亮出絕活,一本“天津奇人傳”活化成繪畫、曲藝、歌舞等展示形式,更精彩的是將故事改編成了兩本小冊子——《小古文100篇》《打油詩100篇》。
素養(yǎng)教育是倡導教、學、做合一的活教育。閱讀能力養(yǎng)成需要扎根在學生的生活中。項目閱讀中,與閱讀相伴的畫連環(huán)畫、制作玩具、設計寓言故事人物造型、編寫兒童詩、尋找身邊“奇人”、完成調(diào)查報告等,將閱讀與實踐活動結合,利用社區(qū)、博物館等對學生閱讀領域進行拓展,讓閱讀走進生活,融入學生的學,讓學生“學得”之后“懂得”,最后“悟得”,從而自覺地、積極地將習得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行為實踐,建構起自己的知識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