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漢時期漢成帝妃班婕妤,所作怨詩《團扇歌》是中國閨怨詩的代表。她也因該詩而知名。班婕妤故事傳入日本之后,在日本漢詩(指日本人根據(jù)漢語詩歌規(guī)則而創(chuàng)作的詩)中也常常出現(xiàn)班婕妤的形象?!皠茸笔侨毡酒桨矔r代漢詩的代表作品,《文華秀麗集》“艷情”部收錄的漢詩中,有“婕妤怨”3首,皆是在模仿、借鑒中國閨怨詩的基礎上寫成。“團扇”是代表班婕妤的重要意象符號,在“勅撰三集”中“團扇”意象除用于班婕妤怨詩以外,還常常用于詠“雪”和“月”,而這種寫作方法是受到中國《初學記》的影響。受容為日本語,指的是對事物的容納和接受,本文研究中國班婕妤故事在日本漢詩中的受容。
1 班婕妤與《怨歌行》
班婕妤,中國西漢時期漢成帝后宮嬪妃,《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有對班婕妤的記載:
孝成班婕妤,帝初即位選入后宮。始為少使,蛾而大幸,為倢伃,居增成舍……倢伃誦詩及窈窕、德象、女師之篇。每進見上疏,依則古禮……趙氏姊弟驕妒,倢伃恐久見危,求共養(yǎng)太后長信宮,上許焉。倢伃退處東宮,作賦自傷悼……至成帝崩,倢伃充奉園陵,薨,因葬園中[1]。
班婕妤是有名才女,擅長詩賦,大部分作品已失傳,僅存《自傷賦》《搗素賦》《怨歌行》三首?!对垢栊小肥且皇孜逖栽姡喾Q《團扇歌》,在詩中,她以團扇來比喻女子的悲慘命運?!段倪x》《玉臺新詠》和《樂府詩集》中均收錄該詩。以下是選自《文選》的版本。
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fā)。
??智锕?jié)至,涼飆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2]。
班婕妤因自己寫作了怨詩,在此之后,她的形象也成為閨怨詩中時常出現(xiàn)的一種代表意象,《班婕妤》或《婕妤怨》成為樂府詩題的其中一種,班婕妤《怨歌行》中的團扇也成為詩人筆下一個常見意象。班婕妤故事傳入日本之后,在日本漢詩中也常??筛Q見其痕跡。
2《婕妤怨》在日本的受容
日本平安時代,漢詩迎來了空前的繁榮期,奉嵯峨天皇的勅命編纂的《凌云集》《文華秀麗集》和奉淳和天皇的勅命編纂的《經國集》被后人并稱為“勅撰三集”。勅撰集是指奉帝王勅命而編撰的書籍?!皠茸笨芍^是平安時代漢詩的代表作品。
“勅撰三集”中的《文華秀麗集》設立有“艷情”部,共有詩作11首,這11首均屬閨怨詩。其中有三首“婕妤怨”,分別是「058婕妤怨(嵯峨天皇)」「059奉和婕妤怨(巨識人)」「060奉和婕妤怨(桑原腹赤)」。以下是嵯峨天皇的《婕妤怨》。
058 婕妤怨 御制
昭陽辭恩寵 長信獨離居 團扇含愁詠 秋風怨有余
閑階人跡絕 冷帳月光虛 久罷后庭望 形將歲時除[3]
嵯峨天皇直接采用中國的樂府詩題“婕妤怨”,內容也與中國的“婕妤怨”相似度較高,作者化身為“班婕妤”,抒發(fā)失寵后的哀怨之情。昭陽和長信都是漢代宮殿名,《漢書》記載“趙氏姊弟驕妒,倢伃恐久見危,求共養(yǎng)太后長信宮”,因此在班婕妤相關怨詩中,常用“長信”指代失寵后班婕妤的居所。如《玉臺新詠》中孔翁歸的《奉和湘東王教班婕妤一首》第一句就是“長門與長信,日暮九重空”[4]?!伴L門”是漢武帝皇后陳阿嬌被廢之后的居所,“長門怨”與“婕妤怨”“長信怨”一樣,都是中國宮怨詩中的代表詩題。其后的“團扇”“秋風”也是班婕妤怨詩中的常見意象。班婕妤的《怨歌行》是以團扇來自喻,因此團扇成為代表班婕妤的一個重要意象符號,后人在歌詠班氏詩歌時,會常用團扇這一意象。在班婕妤《怨歌行》中有“??智锕?jié)至,涼飆奪炎熱”的詩句,詩人擔心自己如同團扇一樣,在秋季來臨后,秋風奪去夏季的炎熱之時,自己難逃被拋棄的命運,詩中的“涼飆”即指“秋風”??孜虤w的《奉和湘東王教班婕妤一首》中,有詩句“團扇逐秋風”,一句中同時出現(xiàn)了“團扇”和“秋風”兩個意象。
緊接嵯峨天皇《婕妤怨》之后是巨識人的《奉和婕妤怨》:
059 奉和婕妤怨 巨識人
昔時同輦愛 翻怨裂紈情 孤帳秋風冷 空簾曉月明
啼顏拭尚濕 愁黛畫難成 絕妬昭陽近 聞來歌吹聲
首句“昔時同輦愛”是取自“班姬辭輦”的典故?!稘h書》記載:成帝游與后庭,嘗欲于倢伃同輦載,倢伃辭曰:“觀古圖畫,賢圣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無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后句的“翻怨裂紈情”中的“裂紈”是源于班婕妤《怨歌行》中的“新裂齊紈素”,但“裂紈”一詞并非是巨識人首創(chuàng)?!队衽_新詠》中收錄的《湘東王春別應令四首(七言)》中有詩句“適言新作裂紈詩”,湘東王就是梁元帝蕭繹。而梁元帝在另一首詩作《班婕妤》中有詩句“誰知同輦愛,遂作裂紈詩”,可發(fā)現(xiàn)巨識人的“昔時同輦愛,翻怨裂紈情”與該句詩相似度很高,可能是有所借鑒。
該詩的最后一句“絕妬昭陽近,聞來歌吹聲”又與《玉臺新詠》中徐徘妻劉氏《和婕妤怨》中的詩句“況復昭陽近,風傳歌吹聲”較為相似,借鑒與模仿的可能性很高。
《文華秀麗集》中的《婕妤怨》可見對中國班婕妤怨詩的明顯模仿與借鑒,且原詩多出自《玉臺新詠》。日本有關《玉臺新詠》的文獻記載最早是在九世紀末期成書的《日本國見在書目錄》中,但在成書于八世紀的《懷風藻》《萬葉集》中己然可以看出《玉臺新詠》的影響,可以推斷最晚在奈良時期,《玉臺新詠》已經在日本流傳開來[5]。
3 “團扇”意象在日本的受容
上文說到,班婕妤的《怨歌行》是以團扇來自喻,因此又稱《團扇歌》,團扇是代表班婕妤的一個重要意象符號。根據(jù)筆者統(tǒng)計,《樂府詩集》收錄陸機等人《班婕妤》13首,崔湜等人《婕妤怨》9首,李白等人《長信怨》3首,共25首。在這25首詩中“團扇”或“秋扇”共出現(xiàn)11次。在日本“勅撰三集”中的《文華秀麗集》,嵯峨天皇在《婕妤怨》一詩中,也使用了“團扇”意象。可以說,后人在歌詠班氏詩歌時,常常會使用團扇這一意象。然而,“團扇”意象也不是僅用于班婕妤怨詩,也使用于普通詠物詩。在“勅撰三集”中,“班女扇”“秋扇”“扇”意象除了嵯峨天皇《婕妤怨》一首怨詩之外,有8首都是用于詠“雪”和“月”。如下表1所示。
日本漢詩中以“團扇”意象詠“雪”和“月”的方法其實也是源自中國。中國唐代《初學記》是唐玄宗為方便諸子作文時檢查事類而下令編纂的一部官修類書。編寫目的是供皇子們初學詩文所用,故名《初學記》。共三十卷,分二十三部,三百一十三子目,每個子目下分「敘事」「事對」「詩文」三部分?!笖⑹隆箍梢暈橐黄《涛模瑢︻惸窟M行字詞的注音或字義、詞語等基本解釋,使初學者首先掃清字詞障礙?!甘聦Α共糠衷陬悤械某霈F(xiàn),《初學記》是為首創(chuàng)。以對偶詞語形式表現(xiàn)出來,辭對二至五字不等,組數(shù)或多或少,每組辭對之后以注文形式表明辭對出處原文。「詩文」為作者擇取的相關詩文總和,供初學者學習文體的同時也提供了大量麗辭華藻。可以說,《初學記》就是一部學習詩文的“王子教科書”[6]。
《初學記》卷一天部上“月”的「事對」,提供了“似紈扇 如玉鉤”二詞,其后注出處為“班婕妤怨歌行曰: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月”的「詩文」,其中一首列舉了《梁戴嵩月重輪行詩》,中有詩句“婕妤比圓扇,曹王譬洛神”[7]。
《初學記》卷二天部下“雪”的「事對」,提供了“曹衣 班扇”二詞,其后注出處也是“班婕妤怨歌行曰: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雪”的「詩文」,一首《梁劉孝綽對雪詩》,中有詩句“恥均班女扇,羞儷曹人衣”,一首《陳張正見玄圃觀春雪時》,中有詩句“影麗重輪月,飛隨團扇風”。
《初學記》東傳日本目前最早最確實的證據(jù)是在成書于天長8年(831年)的《秘府略》中記載有《初學記》?!睹馗浴肥谴竞吞旎蕰r期編纂的大型漢籍類書,原書一千卷,現(xiàn)僅存第八六四和八六八卷。《卷八六八·布帛部三》中引《初學記》:“徐堅初學記事對曰交龍朱雀”[8]。日本“勅撰三集”是受嵯峨天皇和淳和天皇的勅命編纂,分別成書于814年、818年和827年,與《秘府略》記載《初學記》東傳日本的時期基本一致,可以認為“勅撰三集”中以“團扇”意象詠“雪”和“月”的漢詩寫作方法是受《初學記》的影響。
4 結語
日本平安初期,尤其是喜愛中國文化的嵯峨天皇時期,學習漢文化成為當時的潮流,漢詩也迎來了空前的繁榮。在漢詩中,常??梢砸姷街T如班婕妤、王昭君等中國故事,本文就班婕妤在日本漢詩中的表現(xiàn)進行了分析,初步探討了班婕妤與“團扇”意象在日本漢詩中的受容情況。這作為一個小小的切入口,能讓更多人認識到中國文化在日本文學中的傳播與影響。
引用
[1] (漢)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7.
[2] (梁)蕭統(tǒng)編(唐)李善注.文選[M].北京:中華書局,1977.
[3] 與謝野寛.日本古典全集第一回[M].東京:日本古典全集刊行會,1926.
[4] (南北朝)徐凌編.玉臺新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5] 彭海萌.平安初期日本對《玉臺新詠》的接受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20.
[6] 馬娜.“王子教科書”——論《初學記》對詩文創(chuàng)作的指導[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
[7] (唐)徐堅.《初學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5.
[8] (日)滋野貞主.《秘府略》[M].高知:高知縣立高知城歷史博物館山內文庫,831.
本文系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編號:2022-ZZJH-435)
作者簡介:董妍娜(1984—),女,河南洛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就職于河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