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艷
在小學課程體系當中,小學語文不僅知識信息量巨大,而且彼此之間的聯(lián)系方式和相應的考查維度也非常特別,很容易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如墜云中”。絕大多數(shù)的小學生剛剛踏上身心發(fā)育的“快速通道”,大多習慣于借助“點”性思維的方法來開展知識學習活動,并不具備對標于“面”性理解和“體”式應用的學習意識、能力和習慣。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并尊重上述兩點客觀事實,以更為積極的姿態(tài)在課堂教學中強化對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研究、運用和完善力度,顛覆傳統(tǒng)課堂當中以“課時”為基本教學單位的模式,從更高的層面出發(fā)去帶領學生進行多角度、多項目的知識融合,以此來促進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顯著提高。
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無疑是最為關鍵且基礎的。課本中的任何一篇課文都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這些課文在語言表達方法使用上都有著非常高的水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小學語文課本中不同單元的設計定然會在較大程度上表現(xiàn)出對課文主旨、體裁等文學要素的斟酌,這都能夠被當作整合課文中相應語言表達方法之類別和使用路徑的標準?;谶@一客觀事實,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單元整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著重帶領學生分析有關單元篇目中所出現(xiàn)的語言表達方法,引導他們結合相關的素材去整理、提煉出目標技法的使用方法和作用,以此來使學生在實際應用當中取得不俗的表現(xiàn)。
例如在完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草原》《丁香結》和《花之歌》等景物描寫內容較多的篇目教學之后,教師不妨將“場景刻畫”作為本單元整體教學的主題項目,結合這三篇材料中對應語篇去萃取“面景+點景”“動景+靜景”“虛景+實景”等場景搭配方式的表現(xiàn)成分,組織學生從場景內容體現(xiàn)、氛圍立體烘托以及情感高維表達等角度切入,去感受這些技法的作用。
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階段語文閱讀方面提出的考查要求越來越多,而在常規(guī)的閱讀考查中,小學生對材料結構的精準剖析和深維把握無疑是十分重要的?;谶@一基本認識,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選擇更多相似文體的課文單元來組織單元整體講解,帶領學生品讀這些課文所共同具有的行文構造和常用的表述思路,而后進一步引入更為豐富的類似篇目來組織學生做鞏固認知,如此便可加快生本閱讀素養(yǎng)的生成提升速度。
在開展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整體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單元的說明性文體主題,重點突出對說明材料撰寫結構和表達方法的講解,引導學生立足于與記敘文對比的思路來帶領學生體會到說明文中常見的“點名說明對象——運用說明手法——綜述說明對象”的格局,之后就可以組織學生結合更豐富的說明性語篇進行更深層的感知和體會。
“立足‘課內+課外’資源開發(fā),構建綜合性課堂”是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出的重要教學改革要求,其本質就是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更積極地彰顯出對課外材料的教學運用。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單元整體教學計劃時理當根據(jù)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態(tài)來設計相應的環(huán)節(jié),使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作用體現(xiàn)得到更可觀的支點。
譬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把單元整體教學的開展拓寬到對課外篇目的閱讀指導教學當中,結合課內單元的課文主旨、體裁、文風等要素來選擇一些具有較高相似性的文章提供給學生,帶領學生把在課堂上學到的技法、知識應用到對課外文章的分析當中,通過這個方式來讓單元整體教學的開展效果實現(xiàn)實質性的鞏固、擴大和優(yōu)化。比如在進行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單元整體教學時,教師不妨將“樸素情感”和“童趣”當作核心主題,引導學生閱讀《白老莊的落日》《櫻桃紅》或者《離離青山》等文章,讓學生能夠依托于對這些文章的解讀和閱讀技法的帶入來完善課程單元的整體學習效果。
教育既要追求“小”之細節(jié),更要體現(xiàn)“大”之格局,二者相輔相成,才能夠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效。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刻認識并努力踐行這一認知,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強化對單元整體教學理念的研究、應用和優(yōu)化力度,圍繞多元主題設計、執(zhí)行系統(tǒng)性的方案,從不同的方向切入來帶領學生扎實地掌握課程中的體系性知識方法,協(xié)助他們以更高的效率和質量來構建內化性的課程綜合意識、能力框架,從而為其將來更高階段的語文學習和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簡介:江蘇省張家港市鹿苑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