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桃叔
王老師是我初中的語文老師。那時候,他剛從師范學校畢業(yè),每天戴著一副高度近視眼鏡,看起來頗為成熟穩(wěn)重。然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成熟穩(wěn)重”這四個字和他一點都不沾邊。他的行事風格透著一股孩童般的天真,除了在教書育人方面格外較真,其余諸事都不甚在意,常常一笑了之。
王老師是三班、四班的語文老師,同時還是四班的班主任,這讓身在三班的我很是羨慕。
學校里有幾個班級在上課前會先唱一首歌,振奮一下精神。我們班唱的歌都是當時比較流行的曲目:亞運會在北京開幕了,我們唱《亞洲雄風》;電視劇《渴望》熱播了,我們唱《好人一生平安》……可是,僅隔了一面墻的四班,唱的竟然是王老師自己寫給四班的班歌,聽說還是學校的音樂老師譜的曲子:
我們沐浴著七色陽光,我們點燃花的海洋。星光是求索者的路燈,火團是凝聚力的結晶……九四四,在前進,在前進。
曲子好聽,歌詞也陽光向上。
當時學校還沒有校歌,而四班不但有班歌,還有班旗、班報。四班的班報是一周一期的手抄報《星光報》,名字來源于班歌的歌詞“星光是求索者的路燈”。班報的主編、作者、讀者都是學生。每逢周末,一幫學生就擠在王老師的宿舍里,有模有樣地辦報,比出去玩勁頭還足。
雖然是班報,但是因為內容有趣且貼近學生的生活,在學校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其他班的學生也開始憋著勁地好好寫作文,寫好了就紛紛向《星光報》投稿。學校院子里有一排報刊欄,《星光報》也擺在里面,全校的學生都搶著看?!缎枪鈭蟆穬叭怀闪俗钍軐W生歡迎的報紙。后來,我在報社上班,從事文字編輯工作。我始終認為,這是王老師的《星光報》給我的人生埋下的一顆種子,它不但發(fā)了芽,還開出了美麗的花。
王老師是個孩子王,沒有課的時候就會帶我們去河灘打水漂、念詩、看晚霞映紅蜻蜓的翅膀。他從不訓斥學生,甚至經(jīng)常和學生開一些玩笑。有一次,一個學生答對了問題,王老師就從口袋里摸出一個橘子作為獎勵。就在學生剛要接過橘子時,他把橘子一掰兩半,往自己嘴里丟一半,剩下的半個遞給那個學生,一邊嚼著橘子一邊說:“吃吧!我替你嘗過了,可甜了?!笨吹么蠹夷康煽诖?,然后哈哈大笑起來。
北方的冬天非常冷。王老師捧著書站在講臺上講課,講著講著覺得腳冷了,就走下講臺,在教室里一邊繞圈一邊講。這個時候,男同學可一定要小心了,如果被王老師發(fā)現(xiàn)誰在打瞌睡或者做小動作,他就會直接走過去,把一只冰涼的手伸進那個學生的后脖領子里給自己暖暖手。而另一只手仍然拿著課本,若無其事地繼續(xù)講課。此時再看那個被當作“暖手爐”的男同學,已經(jīng)被冰得齜牙咧嘴,叫苦不迭了。
在與王老師相處的過程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老師對學生們的關愛與尊重。
王老師總會跟我們討論一些充滿了奇思妙想的問題。有一次,他問我們心目中最理想的課堂是什么樣的?有的學生說是坐在草地上,一邊吃著面包、喝著汽水,一邊上課;有的學生說是坐著火車,一邊旅行,一邊上課……王老師嘿嘿一笑,說他覺得最理想的課堂,是坐在農(nóng)村的大炕上,不要點電燈,太刺眼,要點上一盞煤油燈,有一點昏黃的小火苗就夠了。大家緊緊地圍擠成一圈,臉對著臉,腳心挨著腳心,熱熱乎乎的。他給大家講故事,不用拿課本,不用看時間,想講到哪兒就講到哪兒,想講到什么時候就講到什么時候。
我們笑,心想王老師又說癡話了。
王老師說:“等我退休了,都到我家來,我家有炕,咱們真的坐在炕上,好好上一課?!?/p>
我們又笑,齊聲說:“好!”
初中畢業(yè)后,我去了其他學校讀高中,而王老師也去了離他的父母較近的鄉(xiāng)鎮(zhèn)中學。從縣城到鄉(xiāng)鎮(zhèn),在一般人看來是走了下坡路。可是了解王老師的人都會明白,這是王老師自己的選擇,因為他更愿意親近鄉(xiāng)土、親近自然。
后來,我去了西安,很少回老家,也沒有機會見到王老師了。聽常去看望王老師的同學說,王老師的日子過得不錯,對待工作還是那么認真。電腦普及之后,他給學生辦的刊物也不再是手抄報了,而是變成了打印出來的雜志,封面就用學生的照片,內容還是學生的作文。學生們捧著這樣的雜志,心情一定像我們當年搶著看《星光報》時一樣的喜悅吧。王老師繼續(xù)播撒著夢想的種子,他不僅把雜志辦得紅紅火火,還創(chuàng)作起了連環(huán)畫。先編好故事,再寫好分鏡頭腳本,然后找來學生表演,用相機一拍,再用制圖軟件改成素描效果模式,打印完一裝訂,一本圖文并茂的連環(huán)畫就制作完成了。
最近,我加上了王老師的微信。王老師沒有忘記我,他看過我寫的文章,贊不絕口,說我有出息。我很惶恐,也很慚愧,覺得自己跟真正成功的同學相比,還差得很遠。王老師仍然像從前那樣鼓勵我:“只要你有決心,我覺得你會成功的?!蔽液芨袆樱踔灵e暇的時候還會在王老師的個人主頁逛逛,看看他的文章,獲取一些力量。有一篇叫《攪團》的文章讓我印象深刻,結尾一句寫的是:
玉白的攪團(特色小吃),紅紅的辣椒,深綠的酸菜,搭配在一起,是我們的一頓好飯。
這就是王老師真實的生活:踏實做事,安心吃飯,家常生活,知足常樂。
如今,王老師年紀大了,身體大不如前。他的女兒已經(jīng)遠嫁,剩下他一個人,心里空落落的。鄉(xiāng)村的孩子大多都進城讀書了,學校的學生也越來越少,而且一線教師都是年輕人,他只能做一些后勤工作,只等到五年后退休了。
我鼻子一酸,想起那年王老師跟我們的熱炕之約。他說過等他退休了,要和我們坐在大炕上,臉對著臉,腳心挨著腳心,給我們再好好上一課的??墒牵F(xiàn)在的我們都長大了,像鳥兒一樣飛往了各處,而王老師也老了,我們還能有機會聚在一起,聽王老師給我們上課,講那些天馬行空的故事嗎?
但愿有一天,那個曾經(jīng)的約定能夠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