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鶴
(旅順口區(qū)特殊教育中心 遼寧大連 116041)
游戲教學是指將游戲運用于實踐教學活動中,根據(jù)教學的內(nèi)容選擇適當?shù)挠螒蚧顒右赃_到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中觀察發(fā)現(xiàn),智力障礙兒童游戲的內(nèi)容和方式單一、刻板、缺少好奇心和探究行為,他們通常比較喜歡單獨游戲,即使參與合作游戲其語言表達能力遠遠低于普通兒童。與普通兒童相似,智力障礙兒童在游戲中的語言表達受教師設計的游戲環(huán)境的影響較大,有研究發(fā)現(xiàn)智力障礙兒童在4人一組的游戲中能使用更多樣的詞匯來表達。因此應考慮多方因素,綜合安排游戲的內(nèi)容與環(huán)境,引導智力障礙兒童產(chǎn)生更多的語言表達是教學的關鍵。
本研究在整體了解兒童發(fā)展情況和語言康復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運用游戲教學法以集體教學、分組學習、個別化訓練相結(jié)合的模式,對智力障礙學生開展詞句理解與運用方面的康復訓練。
(一)研究對象。學生選取某特殊教育中心在讀的8名7—11歲智力障礙兒童為研究對象。其中4名兒童為實驗組,采用游戲教學進行詞句理解與運用康復訓練,其余4名兒童為對照組,采用非游戲教學法進行詞句理解與運用康復訓練。研究對象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年齡分布
(二)研究工具。
1.評估表。采用上海市中小學(幼兒園)課程改革委員會辦公室編寫的《特殊兒童語言與溝通能力評估指導手冊》,對詞句理解與運用模塊進行評估,包括詞語理解、詞語運用、句子理解、句子運用4個維度,56個項目,共112分。
2.評估方法。選取熟悉被試日常語言運用和溝通情況、并且具備評估能力的教師對8名智力障礙兒童詞句理解與運用能力進行系統(tǒng)評估。評估過程中綜合使用觀察法、訪談法和測試法。
3.評估時間與記錄。評估時間為康復訓練前期和后期,時間間隔為2個學期;制定《語言康復訓練記錄表》,記錄每次訓練過程中被試的情況。
(三)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24.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一)詞句理解與運用訓練內(nèi)容。按照兒童言語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和智力障礙學生語言獲得的特點,遵循從低到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對學生進行詞句理解、詞句溝通等方面的游戲教學和訓練。設置“我愛我家”“我愛學?!焙汀拔业纳鐓^(qū)”三大主題,每個主題分為多個章節(jié),每個章節(jié)的內(nèi)容分為一級目標,二級目標、三級目標和四級目標,當學生能夠完成一級目標時可以繼續(xù)二級目標,以此類推。每個章節(jié)結(jié)合教學主題和學生實際,利用游戲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提高詞句理解與運用能力。
1.詞句理解游戲。理解基本的名詞、動詞、形容詞、人稱代詞及方位詞等常用詞。理解簡單的單句、把字句、被字句等常用句。游戲列舉:《畫畫花面貓—認識五官》《鴨子餓了—理解食物名稱》《水果速遞員—理解人物名稱》等。
2.詞句運用游戲。運用基本的名詞、動詞、形容詞、人稱代詞及方位詞等常用詞。運用簡單的單句、把字句、被字句等常用句。游戲列舉:《擦出火花—運用身體部位名稱》、《開心美食匯—運用食物名稱》、《動物搬家—運用動物名稱》等。
3.游戲教學舉例。以主題“我愛我家”中“我的家人”為例,采用如下游戲:
(二)游戲教學材料。專業(yè)工具:吸舌器、按摩刷、壓舌板等面部、舌按摩和刺激的用具;常用物品:吸管、吹氣笛、碎紙片等;教具:圖卡、詞卡、玩具等;食物:紫菜、餅干、酸奶、果汁等。
(三)訓練時間計劃。參照課程時間安排,每天訓練50分鐘,間休5—10分鐘,每周四次,共兩學期。
(四)詞句理解與運用訓練流程如圖1:
表2 “我的家人”游戲教學內(nèi)容舉例
圖1 詞句理解與運用訓練流程圖
(五)訓練方式。集體教學、分組學習與個別訓練相結(jié)合的方式。
(一)實驗組與對照組訓練前評估數(shù)據(jù)比較。訓練前對實驗組與對照組被試的詞句理解與運用的實際情況進行評估,結(jié)果中具體包括詞語理解、詞語運用、句子理解、句子運用及各項總分,分別進行差異檢驗,結(jié)果顯示在平均分、標準差、P值均為差異不顯著,說明兩組被試在詞句理解與運用方面具有同質(zhì)性,可以進行對比實驗研究。詳見表3。
表3 實驗組與對照組訓練前詞句理解與運用各項評估分數(shù)差異檢驗
(二)實驗組與對照組訓練后評估數(shù)據(jù)分析。訓練后評估結(jié)果中,實驗組與對照組被試的詞句理解與運用各項有變化,在詞語理解、詞語運用、句子理解方面,實驗組被試的平均值和標準差明顯高于對照組,將兩組的每項分數(shù)進行差異檢驗,結(jié)果均為差異顯著;在句子的運用方面,兩組被試的標準差相近,其差異檢驗的結(jié)果為差異不明顯;詞句理解與運用的總分差異檢驗為差異顯著。詳見表4。
表4 實驗組與對照組訓練后詞句理解與運用各項分數(shù)與總分差異檢驗
(三)實驗組訓練前、后詞語理解與運用與句子理解與運用比較分析。如圖所示,訓練前、后測的詞語理解分數(shù)均高于詞語的運用分數(shù),訓練前后的詞語理解與詞語運用曲線趨勢是一致的。詳見圖2、圖3。訓練前、后的句子理解分數(shù)均高于句子的運用分數(shù),訓練前、后的句子理解與句子運用曲線趨勢也是一致的。詳見圖4、圖5。其中實驗組2號被試在前測詞語理解方面略高于實驗組1號被試,在詞語運用、句子理解和句子運用均為4名被試中最低,在后測的詞語理解、詞語運用、句子理解和句子運用均是最低。其余3名被試均在后測的詞語理解、詞語運用、句子理解和句子運用方面保持與前測結(jié)果基本相同趨勢的增長。詳見圖2、圖3、圖4、圖5。
圖2 實驗組詞語理解訓練前、后分數(shù)
圖3 實驗組詞語運用訓練前、后分數(shù)
圖4 實驗組句子理解訓練前、后分數(shù)
圖5 實驗組句子運用訓練前、后分數(shù)
(一)游戲教學能夠提高智力障礙學生詞句理解與運用能力。實驗組在詞語理解、詞語運用、句子理解及總分方面的分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組的分數(shù),說明游戲教學的效果在詞語理解、詞語運用、句子理解方面明顯優(yōu)于非游戲教學效果。在句子運用方面實驗組和對照組進步差異不顯著,說明智力障礙學生在語言的發(fā)展方面和普通兒童一樣,需遵循一定的發(fā)展規(guī)律,任何教學法的實施都不能超出學生的自身發(fā)展水平。
(二)游戲教學對詞句理解的作用大于詞句運用作用。實驗表明游戲教學對詞句的理解的作用大于詞句運用的作用。并且在相同的游戲教學條件下,注意缺陷和多動、弱視會影響語言訓練的效果。
(一)語言康復訓練中游戲的選擇應符合智力障礙學生的語言發(fā)展特點。游戲教學的內(nèi)容一方面既符合智力障礙學生的語言發(fā)展情況,一方面又需遵循言語、語言康復的具體內(nèi)容。即使學生喜歡游戲教學,智力障礙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仍有一定的遺忘現(xiàn)象,而智力障礙學生多喜歡重復性游戲,因此部分內(nèi)容可以多次強化,關鍵是游戲內(nèi)容設置方面應逐步融入新的內(nèi)容,避免內(nèi)容過大的變化帶來的陌生感和不適性。
(二)游戲教學應在時間、空間進行延伸與泛化。智力障礙學生在學校能取得良好的語言康復效果,但是當暑假、寒假歸來,學生語言能力明顯退化。因此將語言康復訓練延伸到家庭、社區(qū),并且由家長配合教師在生活中進行游戲教學,對學生的康復效果會有一定的保持作用。家長比教師有更多機會看到兒童的游戲發(fā)展能力和可能性。家長觀察、參與和引導智力障礙兒童在家中的游戲是很有必要的。
(三)依據(jù)游戲類型的不同選取適當?shù)慕虒W方法。按照游戲的類型可以將游戲分為探索型游戲、社交型游戲、運動型游戲、假想型游戲、操作型游戲等等。根據(jù)游戲類型的不同靈活使用集體教學、分組學習和個別化訓練的教學方式。例如,探索型游戲可以采用分組學習與個別化訓練相結(jié)合的方式,在教師個別指導的前提下,再兩人一組對任務進行探索、解決。
(四)游戲教學是將游戲與教學有機融合。游戲是非常有趣的、令人愉快的活動,可以充分激發(fā)智力障礙兒童在語言訓練時的內(nèi)在積極性,形成難得的學習動機,一方面使他們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與心態(tài),享受游戲過程,另一方面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游戲教學并不等同于簡單的游戲與教學的相加,而是根據(jù)實際的需要將游戲有目的、科學、系統(tǒng)地融入教學中,在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及教學能力都有一定要求,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教師應該積極適應教師角色的轉(zhuǎn)變,由傳統(tǒng)的教育者,轉(zhuǎn)變?yōu)榧彝ソ逃闹笇T,校本教材的編選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