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家,張洪霞
并殖吸蟲(肺吸蟲)病是由肺吸蟲屬吸蟲引起的食源性寄生蟲病,是一種被忽視的熱帶人畜共患疾病[1-2]。該屬中約有7種是人類常見的病原體,人類通過食用未煮熟或生的含有囊蚴的淡水蟹或小龍蝦而感染[2-3]。大平并殖吸蟲(Miyazaki,1939)是并殖吸蟲的一種,主要分布在沿海,以淡水和微咸水蟹為中間宿主。日本、韓國和中國都有人類感染的報告[2]。并殖吸蟲在肺外最常見的感染位置是大腦,也可侵犯皮膚、眼睛、腹部器官、生殖器或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其他部分[4]。一旦大腦或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累,可導致頭痛、視力下降,甚至死亡[5]。我科于2019年收治1例腦脊髓大平并殖吸蟲感染病人,治療過程中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經(jīng)多次入院治療及精心護理,病人病情好轉(zhuǎn)?,F(xiàn)報告如下。
病人,男,29歲,于2018年2月起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右下肢體異常感覺,5月5日出現(xiàn)二便困難,5月15日出現(xiàn)右下肢力弱,可行走,不可跑步,頭頸胸增強核磁示右側(cè)顳葉、島葉、延髓異常信號改變,頸4椎體水平脊髓病變,診斷為“亞急性播散性腦脊髓膜炎”,給予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注射液500 mg起沖擊治療,后逐漸減量至口服甲潑尼龍片12 mg,每月減半片;2018年6月14日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最高39.3 ℃,診斷為肺炎,給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療7 d后好轉(zhuǎn)。2019年1月25日病人右下肢力弱較前加重,僅可站立,行走易摔倒;經(jīng)本院會診中心會診,考慮腦脊髓多發(fā)病變(免疫介導可能性大),給予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注射液(劑量)沖擊治療,效果不佳,于2019年6月21日自覺右下肢麻木較前加重,查體:右下肢肌力3級,左下肢肌力2級。2019年7月4日頸髓、延髓及上胸髓增強核磁可見強化較前片明顯,考慮感染或腫瘤可能性大?;炇狙褐腥R姆病IgM抗體陽性,行PET-CT檢查考慮顱內(nèi)病變?yōu)樘厥饧毦腥?,給予頭孢曲松+多西環(huán)素片+阿苯達唑聯(lián)合抗感染等治療,無效果。2019年8月31日開始反復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最高39.5℃,2019年9月6日出現(xiàn)右下肢疼痛,伴腫脹,急查雙下肢靜脈超聲提示右側(cè)下肢深靜脈血栓;右側(cè)大、小隱靜脈血栓形成,右側(cè)肌間靜脈血栓形成,給予依諾肝素鈉注射液(克賽)60 mg皮下注射,每12 h 1次,2019年9月25日行下腔靜脈造影+濾器置入術。2019年10月16日于本院神經(jīng)外科行立體定向腦內(nèi)病變活檢術,活檢腦組織PCR擴增ITS2基因,擴增后測序結(jié)果比對,符合大平并殖吸蟲??紤]為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殖吸蟲感染。給予規(guī)律抗寄生蟲感染治療,第一周期吡喹酮1.6 g口服,每天3次,使用10 d后癥狀明顯好轉(zhuǎn),間隔45 d后開始第二周期吡喹酮1.6 g口服,每天3次。病人2015年因“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口服潑尼松治療3年,起病3月前,入組TNFα單抗臨床試驗,注射用重組人源化抗人腫瘤壞死因子α單克隆抗體,皮下注射每周1次,23次后停止。發(fā)病以來體重減輕約15 kg,脾氣急躁,食欲可,睡眠可,右下肢力弱,右側(cè)肢體異常感覺,胸腰部壓迫感,偶有飲水嗆咳,吞咽困難,呼吸困難,小便頻數(shù),大便干結(jié),大便需借助藥物輔助。
2.1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護理
2.1.1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預見性護理 該病人左下肢肌力2級,右下肢肌力3級,Padua靜脈血栓風險評估模型[6]評分為5分,存在肢體功能障礙、臥床、寄生蟲感染、使用激素治療、風濕性疾病等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屬靜脈血栓高風險人群,加強病人及家屬健康教育,指導病人下床活動,避免下肢靜脈穿刺,臥床時進行踝泵運動及被動肢體運動。住院期間,病人出現(xiàn)右下肢疼痛,稍有腫脹,D-D二聚體異常增高為1 725.0 ng/mL,行雙下肢B超檢查示右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右側(cè)大、小隱靜脈血栓形成,右側(cè)肌間靜脈血栓形成,抬高患肢,監(jiān)測腿圍變化,因病人發(fā)熱,感染源不明,有濾器禁忌證,遵醫(yī)囑給予依諾肝素鈉60 mg皮下注射,每12 h 1次,后至普外科行下腔靜脈造影+濾器置入術,防止因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
2.1.2 抗凝藥物治療 該病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遵醫(yī)囑給予依諾肝素鈉60 mg皮下注射,每12 h 1次,告知病人抗凝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評估出血風險,并進行規(guī)范化注射[7]。注射時選擇腹壁注射,上起左右肋緣下1 cm,下至恥骨聯(lián)合上1 cm,左右至臍周10 cm,避開臍周2 cm。使用腹壁皮下注射定位卡,捏起皮膚,垂直進針,推注10 s,停留10 s,快速拔針,無需按壓,如有出血或滲出,垂直按壓3~5 min[7]。注意觀察有無皮膚黏膜青紫瘀斑、牙齦出血、血尿、黑便等出血傾向,有無皮下硬結(jié)等并發(fā)癥發(fā)生。
2.2 藥物護理
2.2.1 糖皮質(zhì)激素沖擊治療 該病人第1次入院時頸髓、延髓及上胸髓異常強化,考慮炎性脫髓鞘病變可能性大,遵醫(yī)囑給予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1 g沖擊治療,3 d后減為半量,逐漸遞減。激素在使用過程中會導致電解質(zhì)紊亂,低鉀、低鈣,指導病人進食含鉀含鈣豐富的食物,如香蕉、橘子、綠葉菜、豆制品、奶類及蝦皮等,同時給予枸櫞酸鉀顆粒、碳酸鈣D3顆粒藥物補充。防止血糖升高,監(jiān)測血糖變化。盡量選擇晨起進行激素輸注,防止因激素的興奮作用影響病人睡眠及休息。指導病人口服激素時遵醫(yī)囑逐漸減量,不漏服。
2.2.2 抗寄生蟲感染治療 吡喹酮是治療肺吸蟲感染的常用藥物,使用時,病人可能存在輕度和短暫的失眠、惡心、頭痛、頭暈、嘔吐和腹痛;較不常見的影響包括皮疹和低血壓[8]。注意傾聽病人主訴,并觀察病人有無不良反應發(fā)生。
2.3 安全護理
2.3.1 防跌倒 該病人跌倒評分為14分,有發(fā)生跌倒的風險,囑家屬24 h專人陪護,將物品置于觸手可及之處,穿合適的衣褲,穿防滑鞋,病室內(nèi)物品擺放整齊,陪護外出時及時通知醫(yī)護人員。
2.3.2 防燙傷 病人肢體痛溫覺減退,指導病人盡量不使用熱水袋,如需使用時水溫應不高于50 ℃,用毛巾包裹,避免燙傷。
2.3.3 防誤吸 該病人偶有飲水嗆咳,吞咽困難,給予適當?shù)目谇恢車∪膺\動訓練,如嘴角上抬、噘嘴、閉唇等。訓練進食吞咽,指導病人進食時采取坐位或半臥位,半流食,小口進食,保持舒適安靜的進食環(huán)境,防止誤吸引起吸入性肺炎。
2.4 低顱壓頭痛預防及護理 病人自發(fā)病以來多次行腰椎穿刺檢查,穿刺前取得病人及家屬同意,解釋腰穿的目的及注意事項,消除恐懼心理。穿刺前囑病人排空大小便,穿刺中取低頭抱膝體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穿刺后去枕平臥4~6 h,禁浴3 d,囑病人多飲水,防止低顱壓性頭痛,并加強巡視,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
2.5 康復護理
2.5.1 肢體康復訓練 病人下肢屈曲攣縮,四肢肌張力高,足內(nèi)翻。由康復師先進行床旁康復訓練,循序漸進進行平衡訓練、有氧運動及抗阻訓練,以不引起病人疲勞感為宜,通過訓練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改善步態(tài)、降低痙攣,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同時指導病人臥床時佩戴下肢支具,糾正足內(nèi)翻,預防足下垂。病人出院時下肢痙攣癥狀減輕,僵硬癥狀較前好轉(zhuǎn)。
2.5.2 二便管理 病人便秘、排便困難,肛門括約肌功能減退,指導病人合理飲食,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定時排便,進行盆底肌及提肛肌的康復訓練,增強病人信心,改善生活質(zhì)量。對于尿頻、尿急癥狀,及時查找原因,必要時給予間歇性清潔導尿。
2.6 心理護理 該病人于2018年起病,為中青年,至我科住院時已有1年多病程,病程長,心理壓力大,經(jīng)過長期激素治療后病情未緩解,且行走困難,大小便費力,因此病人情緒暴躁、易怒。護士應多配合醫(yī)生講解疾病及藥物相關知識,體諒并與病人產(chǎn)生共情,鼓勵病人多與家屬溝通交流,減輕焦慮、抑郁,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該病人由其父親陪伴,家屬心理壓力及經(jīng)濟負擔沉重,擔心病人疾病進展,護士應主動詢問、了解和評估家屬的需求,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在做好病人心理護理的同時加強家屬的心理護理,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
2.7 出院指導 指導病人出院后加強肢體康復功能鍛煉,按時服用口服藥物治療,不隨意停服或漏服,定期監(jiān)測肝功、腎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食用生的或煮的不充分的淡水蟹或小龍蝦。
最近一項關于中國寄生蟲病的全國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肺吸蟲病發(fā)病率最高的是上海和重慶,淡水蟹和小龍蝦是包括人類在內(nèi)的許多哺乳動物的寶貴食物,食用準備不充分的螃蟹或小龍蝦會導致感染,因此城市肺吸蟲病在中國是一種富裕的疾病,而不是貧窮的疾病[9-10]。中國擁有完善的公共衛(wèi)生體系,包括寄生蟲病的監(jiān)測和控制[11-12],“2015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中2005年和2015年的情況比較表明,全球肺吸蟲病患病率僅略有下降,殘疾生活年數(shù)略有或中度下降[10]。腦型肺吸蟲病正在受到廣泛關注,因為它會造成致命的后果。本例大平并殖吸蟲感染并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病人,臨床少見,容易誤診,診治過程漫長,病人遺留肢體功能障礙,導致生活質(zhì)量下降,給病人造成沉重的經(jīng)濟和心理負擔。在護理工作中護士應給予病人及家屬恰當?shù)囊龑Ш凸膭?,幫助他們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方式[13],提高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