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麗娜
隨文仿寫是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語文訓練形式。通過隨文仿寫,學生能找準寫作的切入點,提升寫作能力。將隨文仿寫應用于小學中年級階段,既充分利用了此階段學生豐富活躍的想象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由具象向抽象轉化,同時又能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方法。因此,隨文仿寫成為小學中年級學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方法。
一、堅持科學的仿寫教學理念
1.制定科學仿寫教學目標
隨文仿寫是寫作的一種訓練形式,在隨文仿寫過程中,要有明確的定位,需根據不同年齡階段,進行區(qū)別化的目標制定。如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其仿寫的目標為“對仿寫句子產生興趣,可以寫出自己想要表達的句子,并能將寫出的句子用于日常生活和閱讀中”。而對于中年級的學生,隨文仿寫的內容更傾向于片段方面的仿寫,其仿寫目標為“用心觀察生活周邊的事物,并嘗試用書面表達的方式記錄下來,提高學生的寫作信心。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對于事物的所感、所想、所聞,將自己認為最新穎、讓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內容描述得更加清晰明確,注重語句、詞語等語言材料的積累?!?/p>
2.明晰仿寫教學重點
中年級階段學生的文章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都在提升,教師在開展仿寫教學時,需要明晰中年級階段的課本特色,并以課本內容為依托,合理規(guī)劃教學重心。首先,中年級階段的課本內容變長,文體多樣。這一階段,大多數課文內容均會使用一些抽象的形式來展現事物特征,文體也更加多樣化,除了簡單的詩歌、故事、散文,還增設了說明、游記類文體,如《大自然的聲音》《遷徙的季節(jié)》《蝙蝠和雷達》《繁星》《觀潮》等。其中散文類有所增加,而故事類、詩歌類減少,即更加傾向于將學生具象的思維抽象化。其次,中年級階段的課本題材更加寬泛。在低年級課本中,更多的內容是描寫身邊的事物,如大自然中的花草、河流等,抒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而中年級階段的教材內容中更多的是描繪祖國各地的自然之美,如《金色的草地》《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大興安嶺》等,讓學生的眼界更加開闊,一起領略祖國風光。同時,故事類題材意義更加深刻,更加現實,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讓學生了解少年周恩來的家國情懷與民族脊梁,理解“少年當自強,中華要振興”,提升了學生的共情能力,也豐富了學生的人生道理。此外,在語言描寫方面更加細膩、具體、生動,課文的內容也更加豐富,通過生動形象的手法寫下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聞。如《美麗的小興安嶺》運用模擬手法,展示積水融化后的水流聲音;運用擬人修辭,展現動物的悠然自得;運用照應手法,使文章內容渾然一體,前后呼應。這些手法和句子,均可在閱讀教學中進行隨文仿寫練習,為之后的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科學設計隨文仿寫任務
1.明確范文的選擇標準
在開展仿寫訓練的過程中,需要明確范文的選擇標準。可將課本作為仿寫對象的主陣地,選擇其中的課文作為仿寫的例文。所選例文必須“既要具有典范性,又要具有共性”,這就要求選取的例文既要是眾多文章中的典范,又必須具備眾多文章的共同特性??蓮闹羞x取最典型的語段,供學生仿寫。例如,《走月亮》這篇課文的亮點在于語言生動,作者以優(yōu)美的文字描繪出詩情畫意般的景色,同時又流露出濃濃的親情。教師可選取某一個文段作為仿寫對象。如文中的第4段,寫景抒情,并運用了比喻等修辭手法,描繪景色的宜人以及對媽媽的感情。在仿寫過程中,學生可能沒有接觸過作者所描繪的這種自然環(huán)境,因此,可以選擇城市等環(huán)境進行描繪,對自己感覺熟悉的景觀進行介紹即可。除了選擇的文章具有典型性之外,更需要關注一系列文章之間的共性特點,找尋其共性之處進行模仿。如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其課文主題是圍繞自然風光進行編排的,它引導學生閱讀,體驗祖國大好山河,并學會如何圍繞一個意思展開寫作的方式。學生通過仿寫練習,掌握了如何圍繞關鍵語句進行具體描述的寫作方法,在閱讀中找尋關鍵語句,并進行模仿練習。
2.以學情、認知為前提設計仿寫任務
在設計仿寫教學任務過程中,要堅持以學情為前提的設計原則。小學中年級涵蓋了三、四兩個年級,因此需要結合每個年級的不同學習情況,具體設計具體分析。如讓三年級的學生仿寫《荷花》中“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這種簡單的排比句;而四年級學生則仿寫《觀潮》中的課文內容,這樣的仿寫任務就有一定得難度和挑戰(zhàn)性??傊?,要注意任務設計符合學生學情。其次,任務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情況。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就是在簡單地認識和了解世界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此時若設計“仿照課文中的例子,將普羅米修斯的為人類帶去火種的經歷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來”這樣的仿寫任務,顯然很不妥當。因為普羅米修斯這篇課文是學生在四年級階段所接觸的神話故事, 可能不太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情況。此種練習要求學生通過想象將普羅米修斯怎樣想、怎樣做、怎樣受罰等情況具體描述出來,三年級初學者顯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而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因為他們已對仿寫有了具體的了解和技能掌握,因此,若設計為四年級的仿寫任務,是比較合適的。當然,如果想要在三年級實施,則需要教師對普羅米修斯的故事進行相關介紹,然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再仿照所給出的例子進行描寫。
三、運用合理的教學策略
1.結合文章結構特點,抓住訓練重心
在中年級階段進行仿寫練習,目的是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從束手無策變?yōu)榈眯膽?,在寫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更要突出段落的訓練,將段落訓練視作工作的重心。語文教師在開展仿寫訓練過程中,不能每篇課文均采用自然段的形式開展訓練,而應當重視訓練的重心——段落的訓練。尤其是對于一些自然段比較多的文章,更要抓住其中的典型自然段進行仿寫。以總分段落仿寫為例,可針對部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一文中的總分段進行練習。該文中的總分段是第二自然段。首先,讓學生默讀該自然段,并找出該自然段的總括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苯又?,讓學生找出該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繪出秋天的雨像五彩繽紛的顏料。在學生找到這些句子后,教師帶領他們認識這種句子就是“自然段的中心句”,這種總分的關系形式,叫做“總分段”。在之后的仿寫過程中,學生便可用這樣的方法來進行句子的仿寫,以更加突出文字的結構性與層次性。又如,以時間順序的仿寫為例,在《繁星》一文中,作者按照時間順序,描寫“我”在不同時期觀看繁星的情況,從“從前”,到“三年前”,再到“如今”,最后到“有一夜”,作者每一次觀看繁星的感受和感想都是不一樣的。教師可先指導學生畫出表示時間階段的詞語,然后說說作者的不同感受,最后進行仿寫練習。
2.創(chuàng)設課堂仿寫教學情境
在仿寫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認識到仿寫教學過程也是學生寫作技巧和寫作素材積累的過程,寫作能力的手段。因此,在仿寫過程中,對學生的要求應當與寫作一樣,創(chuàng)設良好的仿寫環(huán)境,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與寫作欲望,激起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而真實又具體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正是喚醒學生創(chuàng)作熱情和激情的有效途徑。以部編教材三年級《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文為例,教師可在仿寫任務中創(chuàng)設情境:“現在學校要進行板報比賽,板報比賽的內容是‘家鄉(xiāng)的特產,要求每個班級都要出一個板報主題,用來介紹自己最喜愛的一種家鄉(xiāng)特產,并向全校師生展示自己家鄉(xiāng)的特色,彰顯家鄉(xiāng)風光。作為班級中的一員,你將如何設計和書寫?大家可以參照《我愛家鄉(xiāng)的楊梅》中的描寫手法,選擇自己最喜愛的一種家鄉(xiāng)美食,抒發(fā)自己對家鄉(xiāng)濃濃的喜愛之情。”在這一情境中,直接指明了本次仿寫的主題是“介紹家鄉(xiāng)中自己最愛的美食”,并要向全校師生展現自己家鄉(xiāng)的特色特產,吸引廣大師生的瀏覽參觀。具體的情境闡述了要寫的內容、要寫的方向,以及要實現怎樣的目的,為學生指明了仿寫的具體框架,降低了仿寫難度。同時,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又能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熱情,進一步促進了創(chuàng)作活動的順利開展。
四、教師的課前仿寫教學準備
1.明確教學準備的目標
首先教師應精讀仿寫文本內容,確定仿寫的教學目標。只有精讀,才能細致掌握文本的情況,挖掘材料中所蘊含的深意。隨文仿寫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低年級階段單個句子的仿寫,到中年級階段的片段仿寫,再到高年級階段文章材料的仿寫。在中年級階段的片段仿寫中,從課文內容的片段仿寫,到正式開始仿寫,能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克服寫作恐懼心理,并拉近閱讀和寫作之間的距離,充分喚醒學生的寫作興趣,并有節(jié)奏地實現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共同提升。
2.備課準備
首先,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當準確把握年級學段的具體教學目標。如在中年級階段,仿寫教學學段的目標為對段落的仿寫訓練,訓練過程以構段為主。三年級是學生寫作的起點,仿寫練習要以小的片段為主,而對于四年級的仿寫練習,則開始留意形式,并要求學生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聞。其次,在備課時,對于仿寫文段語句的選取應慎重。并不是文中所有的文段和語句都適合仿寫,尤其是在三年級階段,一定要選取句型簡單、語言優(yōu)美的語句,使學生的仿寫更容易展開,同時又能夠在仿寫中體會詞句的魅力。最后,對于文章材料中的一些重點語句、詞語,要加強重視并引導學生揣摩欣賞,了解和掌握其中的表達方式和表達技巧,為學生之后的寫作練習積累素材。對于段落的選擇,需理清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脈絡,選擇容易模仿、有規(guī)律有特色的段落,多讀多悟,從而掌握段落的基本寫作手法。例如《秋天的雨》一文,在仔細研讀第二自然段之后,會發(fā)現其中運用了最為經典的總分的寫作手法,細膩地描繪了秋天的雨的五彩斑斕,觀察細膩,想象豐富,比喻恰當。在隨后的課堂練習中,可引導學生嘗試用這種總分的寫作手法去描寫景物的特點,強化學生對于段落的認識,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
綜上所述,閱讀是人們收集處理信息、發(fā)散思維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可以不斷豐富思想和語言;而寫作是語言的應用與遷移,是將內部思維轉化為外部言語并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在閱讀中有意識地進行寫作學習,制定隨文仿寫教學計劃,有利于學生掌握寫作技巧,促進其寫作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