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麗娜 四川省雙流中學
鄧兆昂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qū)教科院
近年來,一線英語教師開始以語篇小句關系理論來分析學生作文中存在的銜接與連貫的不恰當問題。許多教師在評閱學生作文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作文并沒有太多的語法錯誤,但讀起來總感覺語言松散、不連貫,缺乏層次、順序、平衡和敘事鏈等,句子不能很好地黏合在一起(Halliday & Hasan,1976)。其根本原因是學生的作文缺少句間邏輯的銜接與語義連貫。筆者抽取了32份高三學生作文樣本,從小句主述位信息推進、銜接、連貫和語篇策略出發(fā),用語篇語言學小句關系理論來分析中學生英語作文的銜接與連貫問題,引導學生建立小句關系意識。
句間關系直接體現(xiàn)語篇的結構特征。小句關系實際指的是相鄰的小句之間在意義上或邏輯上存在的關系,復合句中的主、從句關系亦屬于小句關系(胡曙中,2012)。
較早提出小句關系理論的學者Eugene Winter認為語篇中所有小句之間的關系可分為兩大類:邏輯序列關系和對照關系,當然也可能兩者兼有(轉引自胡曙中,2012)。后來,語言學家Michael McCarthy和Ronald Carter以及 Michael Hoey進一步發(fā)展了小句關系理論。Hoey提出的五種小句關系更具體:一般—個別、原因—結果、例證、對照、順序(轉引自黃國文,1988)。
在一般—個別關系中,前面的小句陳述一般的或概括性的內容,后面的小句提供具體的例證或細節(jié)內容。為了便于分析,筆者將對小句進行編序說明(下同)。例1:(A) Spring is the green season. (B) A variety of birds are singing on green trees; (C) fresh grass and flowers can be seen everywhere. 在例1中,(A)小句概括春天是綠色的季節(jié),后面的(B) (C)小句則具體地介紹了綠色春天呈現(xiàn)的場景。
在原因—結果關系中,前面的小句先指出事物發(fā)展的原因,后面的小句則敘述事物在這種因素下發(fā)展的結果,這也屬于下文要敘述的小句依靠關系中的一種。例2:(A) Michael has been ill for a few days. (B) He missed classes the whole week. 在例2中,(A)小句先指出“Michael已經病了好幾天了”,(B)小句“他已經缺課一個星期了”是這一情況造成的結果。
第三種小句關系是例證關系,前面的小句陳述一種真實情況,后面小句分述這種情況的真實例子。例證小句關系在說明文中十分常見。例3:(A) He is obsessed with many studies, such as foreign languag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geometry. 在例3中,(A)小句表明“他熱衷于很多學科研究”,后面則具體地列舉了這些學科有外語、環(huán)保科學與地質學。
第四種小句關系是對照關系,指一定范圍內的信息比較,對照小句信息差。常用表對比的連接詞或短語。例4:(A) The teacher asked Tom to read a story, (B) but he read a poem. 在例4中,(A)小句是“老師請Tom朗誦一個故事”,(B)小句是“他卻朗誦了一首詩”。對照的關鍵詞是read、老師的要求和Tom的實際表現(xiàn)。
第五種小句關系是順序關系,可分為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這種小句關系常在故事類文本和旅游類文章中出現(xiàn)。例5:(A) Xiao Ming gets up early every morning. (B) Then he goes to the playground to take morning exercise. 例 6:(A)We came to an island inn. (B)The lights were already on. 在例5中,(A)小句陳述了Xiao Ming的習慣,(B)小句表明他早起后去操場晨練。此處使用了邏輯連接詞then。在例6中,(A) (B)小句按照空間順序,以從外到內的層次表達方位上或邏輯上的關系。
顯然,Hoey歸納的小句關系清晰、直接,容易被學生理解和使用,有助于引導他們建立小句關系意識。但Hoey實際是細化了Winter提出的理論,如邏輯序列關系和對照關系。
中國語言學者(黃國文,1988;程曉堂、王琦,2004)提出了常見的九種小句關系,歸納如下:
第一,次序關系。主要指具體時間發(fā)生的次序(見例5),也可以是人的認知、思維過程的先后順序。例7:(A)A man with grey hair was sitting in the car and (B) he was just the man wanted by the police. 例7是按照認知次序描述的,從視覺和思維辨認的角度陳述人物的身份信息。
第二,范圍關系。整體—部分、集—子集、大—小等關系均屬范圍關系。例8:(A) The Irish are very fond of poems. (B) In towns and villages some people even get together to read their own poems to each other.例8中(A)小句告訴讀者愛爾蘭人喜歡詩歌,(B)小句告訴讀者在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有些人會聚集在一起,互相朗誦自己所作的詩。后面的人群是前面人群的一部分,是集與子集的關系。
第三,一般—個別關系,參照上文例1。
第四,鏈接層次關系。在旅游類文章中,多用空間的變動來實現(xiàn)語篇的連貫。參照上文例6。
第五,對照關系,參照上文例4。
第六,問題—解決關系。前面的小句提出問題,后面的小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小句關系常采用problem—solution和question—answer模式。非故事語篇中經常用到這種小句關系。例9:(A) Children’s lack of exercise could lead to health problems. (B) If parents set a good example and (C) take exercise with their children, (D)it would seem a natural part of life. (E) Parents can motivate their children to be active from an early age. 在例9中,(A)小句直接陳述孩子缺少鍛煉這一事實。(B) (C) (D)小句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關鍵詞set、take、motivate構成提建議的詞匯鏈。
第七,假設—真實關系。前一個小句是假設部分,陳述別人已說過的觀點或情況。后面的小句是真實部分,說明作者自己的觀點,即支持或否定假設部分提出的觀點或情況。例10:(A) Joe is an old friend of mine.(B) People say he’s stupid. (C) That’s because he’s always forgetting things. (D) He is actually very bright. (E) For a start, he has got a doctor’s degree in psychology. 在例10中,(B) (C)小句直接陳述了別人的觀點,即人們認為Joe很愚蠢,理由是他總是忘事。(D)小句是基于(A)小句的陳述,表示作者不贊同人們的看法(否定)。(E)小句陳述作者自己的觀點,即Joe很聰明,因為他獲得了心理學博士學位。
第八,依靠關系。依靠關系是指小句之間的影響關系。它包括單方向和雙方向的依靠關系,如因果、讓步、條件、假設、遞進、主次、并連等關系。這樣的小句之間都蘊含著前后相依賴的因素,例11:(A) He looked back and (B) saw the innkeeper still standing by the car. 他向后看,結果是看見旅店老板站在了汽車旁。兩小句構成依靠關系。
第九,擴展關系。前面的陳述提出事實或觀點,后面的部分對其進行解釋或從另一個角度論述。通常有以下三種擴展方式:(1)詳述,即用一個小句來解釋或描述另一個小句的信息,但不加入任何新的信息(見例12);(2)擴充,即通過加入新的信息或替換信息來擴展小句的信息(見例13、例14);(3)加強,即用其他方式對一個小句進行修飾或限制,從而加強它(見例15)。
例 12:My house became very dark. All the lights went off.
例13:He finally heard a voice, but the voice told him the death of his beloved son.
例 14:The Spring Festival is drawing near. And children will wear their favorite new clothes.
例 15:Joe is an old friend of mine. People say he’s stupid.
在實際寫作中,我們往往不是單純地運用這些小句關系中的一種,而是幾種關系并存,共同完成所要表達的意思(程曉堂、王琦,2004)。
學生英語作文中所有小句關系都應建立在上述理論所描述的小句關系之上,相鄰小句至少保持一種小句關系(程曉堂、王琦,2004)。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高中生英語作文缺乏銜接與連貫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小句關系意識淡薄,不能正確、有效地組織和安排小句關系。為了驗證這一假設,筆者抽取32份高三學生習作來進行分析,縷析找因,并提出教學改進措施。例題采用某市2022年三診試題,題目如下:
書面表達(一)
假設你是李華,你校下學期將開設中國傳統(tǒng)藝術選修課,請用英文給交換生Mike寫封信,內容包括:
1. 開課目的;
2. 內容及安排;
3. 選課建議。
注意:
1. 詞數100左右(開頭和結尾已給出,不計入總詞數);
2. 可以適當增加細節(jié),以使行文連貫。
筆者主要從以下方面統(tǒng)計作文范本中相鄰小句間缺乏小句關系的情況(不恰當的小句關系若有重復,只統(tǒng)計一次):錯誤原因、出現(xiàn)次數、小句關系種類、相應的分析(序號)。分析過程中忽略語法錯誤,只關注小句間銜接與連貫。統(tǒng)計結果如表所示。
表. 作文范本小句關系問題統(tǒng)計結果
該表只統(tǒng)計了小句關系運用不當的情況。統(tǒng)計結果表明:在32份樣本中,學生在一般—個別關系、依靠關系和擴展關系方面的問題較多。此外,最常見的錯誤原因是亂用邏輯連接詞,其次是相鄰小句之間層次不清、缺乏邏輯關系和話題游離。基于上述統(tǒng)計,筆者進行了逐項分析(例句均為學生的習作原文)。
在部分作文樣本中,相鄰小句間缺乏應有的邏輯,語序混亂,不能形成正確的敘事鏈的情況出現(xiàn)了8次(見表)。例如:
例 16:(A) The optional courses will be opened next term, (B) which aims to sprea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nrich students’ school life. (C) The courses are welcomed by all students including exchange students. (D)Additionally, the courses have a variety of Chinese arts, such as Chinese painting, Dizi and so on.
在例16中,(A) (C) (D)小句構成同一主位信息推進模式的句間關系。(A) (B)小句闡述了開設中國傳統(tǒng)藝術選修課及其目的,構成小句擴展關系。但(C) (D)小句的邏輯順序混亂,應按照“開設選修課的目的—內容—效果”的順序換位構建小句關系。(A) (D)小句之間不存在遞進關系,因此(D)小句中additionally是多余詞,小句間宜用代詞they銜接,實現(xiàn)語篇的銜接與連貫。
例 17:(A) And different optional classes will teach you some knowledge and skills. (B) So I suggest that you choose the one that you like best. (C) As for the schedule,the classes will be held on Wednesday afternoon every week,lasting one hour.
例17的錯誤與例16類似。(B)小句阻斷了(A)(C)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把課程內容與安排割裂開了。(B)小句作為建議,應用在語段后面。換位后,(C)小句中宜用代詞they銜接,替換the classes,從而在(A)(C)小句間構建擴展關系。而(B)小句句首的so可改為personally,用副詞來實現(xiàn)(A) (B) (C)三個小句間的銜接與連貫。
學生在敘述一件事時,突然轉向另一件事,這種情況在一般—個別小句關系中出現(xiàn)了6次(見表)。例如:
例 18:(A) When it comes to the arrangement of the optional classes, (B) you’d better sign up for them in advance. (C) There will be two classes every Tuesday, from 3:00 p.m. to 4:00 p.m.
在例18中,(B)小句不是選修課的具體安排,而是一條建議,它脫離了原來(A)小句的話題,與其沒有直接關系。而(A)(C)小句則構成一般—個別關系。教師可利用學生互改作文的機會搭建互助學習支架。學生互相搜集作文中話題游離不定的小句,然后集中展示。學生需要深刻領悟小句關系中的次序關系,注意思維的變化順序,才能圍繞一個話題橫向展開,使敘事嚴謹且富有邏輯。
小句間語義不完整、錯誤理解小句間的依靠關系、審題不準等容易造成小句語義微弱而缺乏邏輯。例如:
例 19:(A) Knowing that our school will ope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optional courses, (B) I feel proud.
本句缺乏語義連貫。(A) (B)小句間構成原因—結果關系,但語義關系很弱,缺乏邏輯連接信息?!暗弥倚㈤_設中國傳統(tǒng)藝術選修課”不是“我感到驕傲”的充分理由。因此,改(B)小句為“I feel more than happy to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m.”才契合作文題目的內容要求2,即引入選修課內容及安排。
例 20:(A) Finally, I advise you to choose a Chinese painting course, (B) which is your favorite par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本句的錯因是學生不能有效組織小句關系。(A)(B)小句實際上構成的是原因—結果關系,因此(B)小句不宜用定語從句來與(A)小句構成擴展關系??梢愿?B)小句為“... because (as) it is your favorite part...”。
例 21:(A) The reasons why the optional classes will be opened are that (B) they can not only promote us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C) but also enrich our school life.
本句的錯因是學生審題不準,小句邏輯關系把握錯誤,把要表達的開設選修課的目的當作原因。(B) (C)小句應表明開課目的,才契合作文題目的內容要求1。小句間應構成擴展關系,因此(B) (C)小句宜用and連接,可改為:“The optional classes will be opened to promote... and enrich...”
例19、 例20、 例21的相鄰小句間缺乏語義和邏輯聯(lián)系,主要原因是學生審題不準(如例21),且小句安排上受母語思維的影響,尤其是對因果關系的主從句概念不清(如例19)。教師應在寫作訓練中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寫作語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已知主動構建新知(如例20)。同時要求學生在題目的有限信息內構建準確的邏輯關系。
在語義單位中,邏輯聯(lián)系語承擔著語義的部分表達功能,并使小句之間形成一定的邏輯聯(lián)系。正確使用邏輯連接詞會增強學生作文的可讀性。在本文分析的32份樣本中,亂用邏輯連接詞的現(xiàn)象最為普遍(見表)。例如:
例22:(A) The optional classes for Peking Opera will give you a new look of art, (B) through which you can get to know the colorful Chinese arts. (C) Besides, the Guzheng course is also worthwhile to have a try.
在本句中,(A) (B)小句構成擴展關系,但(B) (C)小句間不存在遞進關系,學生誤用連接詞besides。(C)小句中的副詞also在此處已起到銜接小句的作用,實現(xiàn)了小句間的意義連貫,因此besides應刪除。顯然,(A) (B)小句給出的是對選課的建議,符合題目的寫作內容要點3。
例 23:(A) These optional courses involve many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painting, paper-cutting, opera and so on. (B) But different courses will teach you some knowledge and skills about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小句間亂用和漏用連接詞會破壞作文的邏輯銜接與意義連貫。在本句中,(A) (B)小句間應是遞進的邏輯關系,而非轉折。因此要改but為and,并用代詞they替換different courses,實現(xiàn)小句銜接與連貫。(A) (B)小句構成擴展關系。
為增強學生英語作文的可讀性與連貫性,教師可采用如下六種方法為學生建立小句關系意識,提升布局小句關系的能力:
第一,引導學生熟悉常用連接詞和短語的基本語義和用法,如邏輯銜接詞通常可被分為四類,分別表原因、轉折、遞進和時間。
第二,把寫作訓練分為寫前、寫中和寫后三階段。寫前安排充足的句式翻譯練習,在有充分語言輸入的基礎上才能確保語言輸出量及準確性;通曉小句關系的類別才能精準審題,并總是有話可寫,且能圍繞內容要求娓娓道來。
第三,確保要點齊,從簡單句到復合小句的順序均要熟練掌握,逐漸打磨小句,實現(xiàn)陳述、倒裝、強調、省略等句式的交替使用。
第四,正確使用語法與詞匯銜接,這樣作文的敘述順序、層次、段間平衡和信息鏈才能有效地融合。
第五,將邏輯思維圖引入寫作訓練中,使作文邏輯思維可視化,由此寫作中的小句排列和寫后的打磨才能順利展開而不紊亂。
第六,加強寫作微技能的應用。如:代詞在句間的銜接應用、連接副詞的選擇、關系副詞與前后小句的匹配、小句間的上義與下義邏輯關系、小句間的整體與子集關系等。
本文分析的作文是學生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的,如果寫作時間充分,學生在仔細思考后也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不連貫的問題。但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就要讓學生有在語篇小句之間建立某種語義或邏輯關系的意識,使用恰當的小句關系和邏輯聯(lián)系語,從而增強語篇的連貫性。目前,高中英語寫作課多采用以練代教、以練代學的方法,教師難以從根本上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缺乏語義、邏輯銜接與連貫的真正原因。雖然筆者采用的作文樣本數量只有32份,對更加全面地分析作文中的小句關系問題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本文為教師克服以上困難提供了方法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