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潔
近年來,一種以芭蕾舞者的服飾為設計靈感的時尚風格——芭蕾風穿搭在全球掀起熱潮。芭蕾風穿搭主要選取芭蕾舞者在演出時所穿的緊身上衣、針織小開衫、飛碟裙或薄紗裙、堆疊的筒襪、淺口平底鞋、絲帶等元素進行再創(chuàng)作,設計出具有精致輕盈、優(yōu)雅高貴的少女氣質的服飾產品。
回顧世界時尚的演變,不難發(fā)現,芭蕾風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曾風靡一時,法國著名的設計師嘉柏麗爾·香奈兒將芭蕾風融入了服裝設計中。香奈兒是引領時尚潮流的品牌香奈兒(CHANEL)的創(chuàng)始人。1932年,香奈兒曾為一位將要參加舞會的舞者設計過一條黑色蕾絲長裙。2009年,香奈兒品牌的創(chuàng)意總監(jiān)卡爾·拉格斐爾德接過了接力棒,為出演《天鵝之死》的英國國家芭蕾舞團首席舞者愛琳娜·古爾吉茲設計了演出服。這條天鵝舞裙由2500多根羽毛組成,堪稱芭蕾舞裙中的經典之作。2016年,拉格斐爾德受邀為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表演的《勃拉姆斯-勛伯格四重奏》設計了以黑白雙色為主色調的演出服。2019年6月,莫斯科大劇院在全球首演芭蕾舞劇《嘉柏麗爾·香奈兒》,舞劇以設計師本人的真實經歷為藍本,同時融入芭蕾舞蹈家扎哈洛娃的個人藝術見解,向這位至今仍對世界時尚界具有深遠影響的偉大設計師致敬。
香奈兒與芭蕾風有如此之深的淵源,她的“最強朋友圈”功不可沒。香奈兒通過好友米西亞·塞特的引薦,結識了謝爾蓋·佳吉列夫、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巴勃羅·畢加索等人,這些人不僅成為她一生的好友,也成為她事業(yè)上重要的合作伙伴。
俄羅斯著名社會活動家謝爾蓋·佳吉列夫是香奈兒的至交好友,他于1909年在巴黎成立俄羅斯芭蕾舞劇團。這位在音樂、舞蹈、繪畫、戲劇等方面都具有頗高造詣的藝術商人,不僅親自挑選芭蕾舞者、培養(yǎng)編舞家,還慧眼識珠地挖掘了大量優(yōu)秀作曲家、布景及服裝設計師。作曲家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克勞德·德彪西、莫里斯·拉威爾以及畫家巴勃羅·畢加索、亨利·馬蒂斯等人的名字都曾出現在該劇團的演職人員表中。
不久前,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了亨利·馬蒂斯在中國的首次大型個人展覽“馬蒂斯的馬蒂斯”。在“馬蒂斯與織物”單元中,蒙特卡羅俄羅斯芭蕾舞團(前身為俄羅斯芭蕾舞劇團)提供的演出視頻向公眾展示了馬蒂斯為芭蕾舞劇《夜鶯之歌》設計的服裝和布景。在這場演出中,馬蒂斯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構建了自己心目中的中國皇宮的景致和華麗的宮廷服飾。據說其中的許多設計靈感來自他收藏的中國絲綢上的紋飾。香奈兒在與這些優(yōu)秀的藝術大師們的交往與合作中,對芭蕾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為日后的設計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曾任法國文化和旅游部部長的馬爾羅認為,20世紀的法國有三個名字將會永存——戴高樂、畢加索和香奈兒,可見這三個人對法國文化藝術領域的重要影響力。
香奈兒和畢加索不僅年紀相仿,而且一見如故,成為一輩子的好朋友。1924年,兩人曾在俄羅斯芭蕾舞團創(chuàng)作的新劇《藍色列車》中進行過合作,香奈兒擔任服裝設計師,畢加索負責舞臺幕布和節(jié)目單的設計。該劇以畢加索的一幅畫作為背景展開。香奈兒為這部舞劇設計了一系列舒適且便捷的運動風格服裝,包括條紋衫、泳裝、沙灘涼鞋、高爾夫球鞋、網球裙、短褲以及游艇的船員制服等,這些服裝中的經典元素至今仍然被應用于服裝設計中。其中,條紋衫的設計靈感源于1917年香奈兒在海邊散步時看到的水手們穿的條紋衫,她將這一元素引入日常時裝的設計之中,如今,條紋衫已經成為法式穿搭風格的典型要素。
1929年,香奈兒還曾為俄羅斯芭蕾舞團的另一部舞劇《阿波羅》設計服裝,這些服裝完美地詮釋了優(yōu)雅、簡約、時髦的香奈兒藝術哲學。
香奈兒不僅負責《藍色列車》的服裝設計,還以贊助人的身份支持俄羅斯芭蕾舞團的發(fā)展。1913年,斯特拉文斯基創(chuàng)作的芭蕾舞劇《春之祭》在巴黎的香榭麗舍劇院首演,其先鋒的表現形式和極富沖擊力的視覺效果,在當時引發(fā)巨大爭議。首演現場異?;靵y,最后甚至出動警察來維持秩序。首演雖然不算成功,卻給香奈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七年后,香奈兒與斯特拉文斯基再次相遇,她盛情邀請這位因俄國革命而流亡法國的音樂才子及其家人搬進她位于巴黎郊外的加爾舍別墅。在此期間,斯特拉文斯基的作曲風格發(fā)生巨大轉變,他不再沉迷于樂器的色彩、節(jié)奏、力量,轉而呈現新古典主義風格,有評論家認為他的這種轉變是受到香奈兒簡潔、優(yōu)雅、清晰的時尚風格的影響。1921年,在香奈兒的贊助下,改編后的《春之祭》在巴黎再度公演,并大獲成功。這一次,《春之祭》的腳步走得更遠——傳統(tǒng)芭蕾舞劇被拓展為一種兼容并蓄的視覺盛宴,音樂、服裝設計、舞臺設計等元素相互結合、交相輝映,為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感官享受和藝術體驗。至今,《春之祭》仍是被各國知名舞蹈團體頻繁演出的經典舞劇。
除了在加爾舍別墅招待過斯特拉文斯基、畢加索等人,香奈兒還曾邀請超現實主義藝術家薩爾瓦多·達利及其家人來此休養(yǎng)。在此居住的四個月中,達利完成了《無盡之謎》的創(chuàng)作。后來,達利還畫了一幅《麥穗》送給女主人作為答謝。畫作被收藏在香奈兒位于巴黎康朋街31號的公寓里。到底是誰先影響誰,我們已不得而知,但麥穗這一形象一直頻繁出現在香奈兒的設計中是不爭的事實。1939年,香奈兒與達利又因為芭蕾舞劇《酒神節(jié)》的設計而進行合作。他們大膽創(chuàng)作了形式獨特又兼具實用功能的服裝,如鑲滿牙齒的圓環(huán)裙、裝飾著紅色龍蝦的男式套裝等設計,震驚了世人。
朋友們的助力只是一個方面,香奈兒與芭蕾風在精神層面可謂惺惺相惜,兩者都是將優(yōu)雅與堅韌兩種看似矛盾的特質完美融合。正如美國攝影家亨利·路特威勒的攝影作品《芭蕾腳》,表現的是芭蕾舞演員的兩只腳,穿鞋的一只腳盡顯優(yōu)雅高貴,而赤裸的那只腳卻滿是傷痕。無論品牌還是舞者,從容淡定、閑庭信步的背后都是千錘百煉與堅忍不拔。
知識拓展:
芭蕾舞劇
芭蕾舞劇是一種集音樂、舞蹈、美術于一體的戲劇藝術形式,三者打破彼此之間的界限,通過密切合作在舞臺空間上呈現出了一種時空觀念一致、視聽效果統(tǒng)一的舞臺藝術,而這是芭蕾舞劇獨特魅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摘自《百年藝術 芭蕾藝術欣賞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研究》孫佳 著
薩爾瓦多·達利
薩爾瓦多·達利(1904—1989)是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和版畫家,加泰隆尼亞的出身,讓他自小就擁有國際視野,崇尚自由思想。達利同時以探索潛意識的意象著稱,與米羅、畢加索一起被公認為是西班牙20世紀最有代表性的三位著名畫家。
——摘自《圖說百位西洋畫家》許汝纮 著
《春之祭》
由俄國芭蕾舞蹈家尼金斯基創(chuàng)作的二幕芭蕾舞劇。斯特拉文斯基作曲。由俄羅斯芭蕾舞劇團于1913年在法國巴黎的香榭麗舍劇場首次上演。然而,由于它極其前衛(wèi)的表現手法和怪異的音樂旋律,超越了當時觀眾的接受水平,致使首演遭到失敗,結果只演了六場便無疾而終,匆匆收場。但由于它所擁有的十分深刻的內涵,不斷地喚起后來舞蹈家的靈感,因而,日后又不斷地涌現出許多《春之祭》的舞蹈表演版本。
——摘自《音樂作品集》石門 馮洋 田曉菲 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