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裳
過去5年,美中關系走過了一段相當艱難的路。但不要忘記,其中大部分時間都與新冠疫情的傳播相重合, 疫情期間缺少面對面的溝通造成了各種問題。再加上俄烏沖突引發(fā)了世界其他的混亂,也使聯(lián)合國和其他國際多邊組織面臨挑戰(zhàn)。這些重大事件確實影響了美中在一些領域開展建設性合作的能力,這對兩國來說都是非常令人沮喪的對此,我仍然贊同“共同進化”(coevolution)的概念,即為了擁有這樣的世界,美中兩國仍然會保持聯(lián)系,我們不會“脫鉤”。我想現在每個人都同意,“脫鉤”并不應該成為一個選項。美國商務部日前公布的去年近7000億美元創(chuàng)紀錄的美中貿易額就證明了這一點。
美中間的分歧始終存在,我們總會發(fā)現雙方在某些領域不能達成一致,但在談論這些問題時需要意識到必須對這些分歧進行管理。兩國關系中有很多需要討論來解決的具體問題,如我們會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進行談判,就所有其他貿易和投資協(xié)議進行談判,就雙邊投資協(xié)定也進行了十余年的談判等。我們在這些領域不斷就管理(分歧的)問題進行討論,然后在某些領域努力合作,在某些領域取得進展。這就是方法。只是,這個方法在過去5年已經被拋棄了,美國政府中有很多人因為一些談判沒有取得足夠成果而感到不耐煩,認為“我們被利用了”等等。但我認為,這仍然是美中關系前進的方向,即使雙方在這種非常困難的環(huán)境中相互懷疑;并且現在都把對方視為一種威脅。兩國存在的這種情緒都過于夸張,需要用一些積極的方面“去平衡雙邊關敵中的消極因素。
現在,重啟美中間溝通、旅行和交流是首要任務。我們可以更好地利用美中互設的關使館和領事館進行溝通。除了美中間高級別會議之外,也希望耶倫(美國財政部長)、雷蒙多(美國商務部長)或者是戴琪(第19任美國貿易代表)等能參與一些其他的經濟會議。國會應該對美中關系有更深入的了解。我記得我在成都和北京工作時,經常帶著國會代表團到中國各地參觀,了解中國的風土人情。以前我們有很多國會要員到訪中國,但最近一段時間確實有所減少。如果可能的話,應該改變這種情況。我們也必須讓美中人民重啟聯(lián)系,這意味著需要更多的航班和簽證的開放。也希望更多國際商界人士重新回到中國,讓我們更多關注美中的經濟關系而不是安全問題。
自美中關系正?;詠恚p方就一直在努力尋找合作領域?,F在,美中真正需要集中精力的領域應該是國際體系。美國和中國都從過去70多年建立的國際體系中受益匪淺,而一些國際機構現在受到了很多抨擊。例如世界衛(wèi)生組織被批評在疫情期間“表現不佳”,而世界貿易組織及其爭端解決機制被認為沒有在全球經濟中發(fā)揮公平競爭的作用。
我們正面臨許多問題,部分是由于俄烏沖突引發(fā)的發(fā)展中國家的糧食安全以及許多國家的能源安圣問題,還有全球經濟問題。美國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在這些宏觀經濟發(fā)展、聯(lián)合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宏觀金融穩(wěn)定以及國際金融機構授權的所有其他領域進行合作是必要的。我認為,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一些工作只能在美國和中國共同參與的情況下完成。也許需要和其他國家一起,恒美中兩國肯定要參與其中,并且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我不確定這是否能稱之為“合作”,但這是需要發(fā)生的事情。這些機構是在過去70多年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如果不進行維護,它們將難以繼續(xù)存在。摧毀事物很容易,但要在國際體系中建立這類機構并不那么容易。
國際體系確實起到了很多作用,我們需要它來應對下一次全球疫情、來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國際社會的所有成員都應該以有序的方式參與其中,包括美國和中國。我們不會真的想看到伊恩?布雷默(美國政治學者)所說的“G0世界”。國際體系是有效的,它顯然不完美,但可以變得更好,我們應該持續(xù)努力。不論是為了國際體系還是為了兩國的國家利益,美中都需要做更多的基礎工作。(作者是耶魯大學法學院蔡中曾中國中心高級研究員,本文是作者在全球化智庫[CCG]舉辦的“CCG全球名家對話”活動上的發(fā)言節(ji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