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要求初三畢業(yè)生的課外閱讀量累計達15 萬詞以上。教師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注重培養(yǎng)和發(fā)展閱讀素養(yǎng),為其提供課外閱讀的環(huán)境、資源和方法,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幫助其在閱讀中得到全方位的發(fā)展(教育部2022)。課外閱讀是課內(nèi)閱讀的重要補充和延伸,有助于學生擴大閱讀量、提升閱讀素養(yǎng),還能幫助其在閱讀中體驗人生、發(fā)展思維。在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中,課外閱讀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課外閱讀分篇章閱讀和整本書閱讀??紤]到教材語篇以篇章為主,在課外閱讀中選取整本書閱讀能帶給學生不同于篇章閱讀的閱讀體驗,引導他們真正閱讀。導讀課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常見課型。適切的導讀課讓學生被書籍吸引,迫切想閱讀整本書,一探書本全貌,從而激發(fā)自主閱讀的興趣。下面結合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的劇本《認真的重要性》闡述導讀課的教學實踐與思考。
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Unit 7 Films的Study Skills 通過奧斯卡·王爾德的劇本《認真的重要性》片段(有改動)向?qū)W生介紹劇本的組成部分,以及如何閱讀劇本。該劇本是奧斯卡·王爾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劇本體裁首次在教材中出現(xiàn),因此,雖然全劇的語言難度超出了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仍以此為契機,在覆蓋教材內(nèi)容的基礎上選擇該劇本的兩個片段作為導讀課的閱讀材料,設計難度可控的教學活動,旨在帶領學生感受戲劇沖突、豐富閱讀體驗,從而激發(fā)其閱讀整個劇本的興趣。
《認真的重要性》的主人公杰克(Jack)和阿爾杰農(nóng)(Algernon)是擁有雙重生活的人。其身份秘密被揭穿是讀者閱讀過程中最期待的情節(jié)之一。第二幕阿爾杰農(nóng)以歐內(nèi)斯特(Ernest,杰克虛構出來生活在城里的弟弟,也是杰克在城里交友使用的身份)之名拜訪塞西莉(Cecily,杰克的監(jiān)護對象)和杰克公布歐內(nèi)斯特的“死訊”這兩處情節(jié)集合了趣味、巧合和荒誕,預示兩位主角的謊言即將被拆穿。本次導讀課即選用這兩處情節(jié)作為閱讀材料。
封面一般由書名、作者、出版社及展現(xiàn)書籍內(nèi)容的圖片組成。閱讀始于封面。教師讓學生觀察封面并回答問題?!癢hat is the title of the book?”“Is it a novel?”“Who wrote the book?”等問題的答案可以從封面文字獲取?!癢hy does not the man have a face?”等問題與封面圖片有關。
【分析】新媒體時代,圖片、視頻、音頻等多模態(tài)資源成為人們信息的重要來源。語言技能中的“看”是理解性技能,通常指利用多模態(tài)語篇中的圖形、表格、動畫、符號及視頻等理解意義的技能(教育部2022)。通過觀察封面,學生在問題驅(qū)動下獲取書名、體裁、作者等信息?;诜饷鎴D片的問題引導學生預測書籍內(nèi)容。在后續(xù)閱讀中,學生的預測將得到檢驗。無論正確與否,都將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形成閱讀期待。
對于教材中的劇本片段,教學定位是掌握劇本的基本構成并從中獲取信息。教師通過“How many acts do plays have?”“What is each act divided into?”“When and where does this part take place?”等問題指導學生關注幕、場和舞臺提示,避免僅閱讀對話而忽視了劇本的寫作特點。
【分析】因為這是學生首次在英語教材上接觸劇本,所以需要明確怎么讀。以上問題涉及幕、場,舞臺提示中的時間、地點,旨在指引學生關注幕、場的關系,以及舞臺提示的功能,體會戲劇體裁的特點。
杰克和阿爾杰農(nóng)在各自理由下借虛構人物,過雙重生活。這一做法著實荒誕無稽、匪夷所思。為減少因缺乏背景信息造成的閱讀障礙,教師讓學生先分析兩人過雙重生活的原因,并詢問他們對其雙重生活的看法:“Do you want to have a double life like Algernon and Jack?”“Do you think it is earnest to have a double life?”
【分析】以上文字出自第一幕。通過閱讀,學生知曉正是杰克的雙重身份、雙重生活推動了全劇發(fā)展。這是學生須了解的背景信息。教師詢問學生對雙重生活的看法,在學生與文本之間建立聯(lián)系。學生思考上述問題,不僅形成閱讀期待,想要了解主人公如何在雙重身份之間自圓其說,而且加深了對earnest 這個出現(xiàn)在劇本標題中的單詞的理解。
課外閱讀不應局限于教材文本。如何讓學生通過導讀片段產(chǎn)生在課后閱讀全書的興趣應成為教師的考量點之一。這離不開合理、有效的課堂活動。
本次使用的兩段文本均出自劇本第二幕。阿爾杰農(nóng)以歐內(nèi)斯特的身份來到杰克家拜訪塞西莉,而在阿爾杰農(nóng)與塞西莉見面后不久,杰克身著喪服,帶著歐內(nèi)斯特的“死訊”返回家中。這兩處情節(jié)預示著杰克的雙重身份即將被發(fā)現(xiàn)。他見到阿爾杰農(nóng)后會有什么反應?他人會發(fā)現(xiàn)他的秘密嗎?這些懸念增加了閱讀期待。同時,這兩處情節(jié)的閱讀難度相對適中,也是典型的劇本沖突。
Step 1:閱讀文本1,回答問題
Q1:“______,in the name of _______,came to Jack’s house,and wanted to speak to______.”
Q2:Why did Algernon want to speak to Cecily in the name of“Ernest”?Guess possible reason(s).
Q3:How did Cecily feel?Find words or sentences to support your idea.
Step 2:閱讀文本2,回答問題
Q4:What did Jack tell Miss Prism and Chasuble about Ernest?
Q5:Do you think Miss Prism and Chasuble heard about Ernest before?
Q6: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condolence”mean?
Step 3:角色扮演
學生分組,選擇一個文本分角色扮演。表演為學生體會人物內(nèi)心變化、感受劇本舞臺藝術提供了機會。
Step 4:猜測后續(xù)情節(jié),保持閱讀興趣
閱讀上述兩個文本后,學生基于下列問題預測劇本發(fā)展:What would Jack and Algernon say and feel when they meet?Would their secrets be discovered?What result(s)do you think Jack and Algernon would have in the end?
【分析】通過問題,學生理解主要情節(jié),對信息進行定位、推理、判斷和預測,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訓練閱讀策略,并在角色扮演中感受戲劇。相關活動難易結合,面向全體學生。
針對文本1,Q1 旨在理清人物關系;Q2 猜測人物行為,學生將在后續(xù)閱讀中比較自己的猜測與作者的情節(jié)設計,與作者對話,增加閱讀的趣味性;Q3 涉及塞西莉的情緒變化,學生通過分析、推理和判斷得出人物“驚訝”“害怕”“有點生氣”等情緒。對于文本2,Q4 考查對細節(jié)信息的獲取,學生在讀后可直接從文本中獲??;Q5 需要學生通過上下文進行推斷,由“Still leading his life of pleasure?”等可知普利慎小姐(Miss Prism)和蔡書伯(Chasuble)知曉歐內(nèi)斯特及其不良行為,并推斷出杰克曾多次以歐內(nèi)斯特為借口前往城里;Q6 訓練學生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的能力。角色扮演是加深閱讀體驗的有效手段之一,且劇本是兼具文學性與表演性的文學藝術。學生在理解文本后,通過表演感受人物的情緒變化,體驗劇本語言。學生在表演中運用舞臺提示知識,搭配合適的動作和表情塑造人物。在理解、表演劇本后,學生基于問題猜測后續(xù)情節(jié),不僅可以激發(fā)后續(xù)閱讀興趣,而且可以訓練發(fā)散性思維。
通過閱讀上述兩個文本,學生對《認真的重要性》有了初步了解,進而評價杰克和阿爾杰農(nóng)是否為認真(earnest)之人。學生從文中尋找依據(jù),指出兩人與“認真”相去甚遠。教師結合劇本標題,引導學生得出諷刺的寫作手法和作者的寫作意圖。隨后,學生討論生活中的不認真、不真誠行為。
【分析】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探索主題意義的情境和空間,使其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成為意義探究的主體和積極主動的知識建構者(教育部2022)。這也是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意圖之一。在主題意義引領下,讓學生通過人物評價和回歸標題,領悟作者的諷刺意味和寫作意圖——對當時社會虛偽作派的諷刺,換言之,是對認真的推崇和追求。
學生在討論生活中類似的行為時,應結合文本與實際生活,把閱讀從淺層次向深層次推進。學生討論后列出了面子工程、失信等相關行為,感悟到要認真做人與做事。
在該劇本的中文譯本中,余光中先生的版本備受推崇。在導讀課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與學生分享余光中先生對Ernest 和Bunbury 這兩個人名的翻譯,帶領學生感受翻譯藝術。劇本標題中的earnest意為“認真”,是奧斯卡·王爾德杜撰Ernest 這一人名的出處,這兩個單詞構成同音雙關。余光中先生將其譯作“任真”,與“認真”諧音,也像中文名,做到了音、形、義一致。余光中先生將阿爾杰農(nóng)捏造出來的病人朋友Bunbury 譯為“梁勉仁”,與“兩面人”諧音,通過譯名恰如其分地體現(xiàn)其兩面作風的形象。
【分析】教師在課堂上引入多種資源,多渠道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余光中先生的譯本符合原文、幽默風趣,廣受贊譽。向?qū)W生介紹譯作,旨在吸引他們閱讀該劇原文和中文譯本。
學生從導讀課獲取對書籍的第一印象。導讀課首要在于激發(fā)閱讀興趣;在閱讀中以思維引導,維持閱讀興趣;以主題探究推動閱讀與生活結合,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作品價值。
第一,導讀課以興趣為引導。不同于篇章,整本書篇幅長、容量大,對學生來說是頗大的挑戰(zhàn)。不過,濃厚的閱讀興趣會增進學生的閱讀投入(Anderson 2014)。在《認真的重要性》中,主人公雙重身份帶來的沖突使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勝,這也是教師在課堂上選用的原因之一。教師在處理該劇本兩個片段時,也關注學生的興趣。通過封面閱讀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癉o you want to have a double life like Algernon and Jack?”等問題帶領學生走近人物。文本分析階段關注對先前知識的運用,讓學生體會學習成就感。教學活動包含平時閱讀教學的常見活動,如把握事件的發(fā)展脈絡、定位細節(jié)信息、從上下文推斷人物情感和隱含信息、猜測生詞含義、預測情節(jié)發(fā)展等。學生通過運用平時積累的閱讀知識能輕松解決這些問題,在過程中體會學習成就感,激發(fā)對即將閱讀書籍的興趣并樹立閱讀信心。此外,介紹相關資源也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第二,導讀課以思維為引導。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在智力上滿足學生是應對學習倦怠、維持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思維品質(zhì)指思維在邏輯性、評判性、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表現(xiàn)出的能力和水平,具有深刻性、靈活性、敏捷性、評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等特征(盧學森2019)。
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是思維深刻性的體現(xiàn)。問題1—5 圍繞劇本情節(jié),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發(fā)展思維廣度。在問題設置上,前后問題關聯(lián)密切,層層遞進,促使學生用英語思維思考與表達,促進其思維向縱深發(fā)展。教學中的開放性問題指向?qū)W生思維的靈活性。猜測阿爾杰農(nóng)的行為原因、推測后續(xù)情節(jié)等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鼓勵學生表達觀點?;趶奈谋局蝎@得的對不認真行為的理解,學生評價主人公并思考生活中的相關行為,通過閱讀作品深入體會作品背后的深意,促進思維的敏捷性和評判性。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指向?qū)W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在表演中以文本為基礎而不受文本所限,合理想象,大膽改寫,如有的小組增加了他們認為可能的后續(xù)情節(jié),有的小組將對話形式的劇本改編成人物獨白。這些活動以合理的難度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思考。當學生發(fā)現(xiàn)答案并非顯而易見時,思維就開始進入活躍狀態(tài),問題的解決更能帶來成就感,并讓他們更加關注課堂。
第三,導讀課以主題引導。主題語境是英語課程內(nèi)容的六要素之一,具有聯(lián)結和統(tǒng)領其他內(nèi)容要素的作用,為語言學習提供語境范疇,并通過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滲透,發(fā)揮課程的育人功能(教育部2022)。
教師在介紹杰克和阿爾杰農(nóng)的雙重生活后提問學生對該行為的看法,這時他們就事論事,更多從字面上理解雙重生活。隨著教學的推進,學生從文本和角色扮演中體會到雙重生活給主人公帶來的麻煩。隨后,學生預測后續(xù)情節(jié),指出杰克和阿爾杰農(nóng)兩人的行為必然會被揭穿,那時他們會有更多麻煩。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再次就主人公及其雙重生活發(fā)表觀點。此時,學生觀點一致,認為兩人及其行為荒唐無比,做人、做事、與人交往都應講求真誠。學生也結合自己的生活見聞,列舉生活中的不真誠行為。通過對主題意義的探究,學生的閱讀不再局限于文本,而是在理解主題的基礎上跳出文本,結合文本和生活,探尋作品的現(xiàn)實價值。這進一步激發(fā)和保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在主題和生活之間建立關聯(lián),學生發(fā)現(xiàn)經(jīng)典作品雖然面世幾十年甚至多達幾個世紀,但是作品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是對現(xiàn)實的映射,它們對人性的剖析、時代的揭示具有持久性。
導讀課是開展整本書閱讀的一種模式。課堂上閱讀片段無論長短都是整本書的有機組成部分,其教學應有別于常規(guī)的篇章閱讀教學。教師要在所讀片段和整本書之間搭建“橋梁”,發(fā)揮片段在激發(fā)閱讀興趣、促進后續(xù)閱讀方面的作用。教學活動可大致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從整體把握文本,可以設計細節(jié)理解、推測、主旨大意把握等適用于篇章閱讀的教學活動;第二部分關注整本書,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探究主題意義。本堂課上,教師借助兩個片段帶領學生走進《認真的重要性》。學生由點及面,通過閱讀片段和主題探究,獲得對全劇本的感知;通過在課上初讀片段,產(chǎn)生課后閱讀全劇本、中文譯本的興趣。導讀課是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起點,要發(fā)揮其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引導作用。后續(xù)整本書閱讀的開展與推進還要借助閱讀任務清單、創(chuàng)新展示活動、多元評價體系等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