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芳 姬忠娟 周瑩潔 王芳平
摘 要:目的:探究為改善手術室工作效率及護理質量,選擇應用手術標準化護理方案后的變化。方法:隨機選擇本醫(yī)院手術室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就職的護士12名納為對照組,選擇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間就職的護士12名納為觀察組,前者應用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后者應用手術標準化護理方案。將兩組的工作效率及護理質量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前者手術時間、術前準備時間均較短、術中出室取物頻次較少(P<0.05);在護理質量控制方面,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很大,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選擇應用手術標準化護理方案后的變化較為明顯,手術室工作效率及護理質量可以得到明顯提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工作效率,手術標準化護理方案,手術室,護理質量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08.054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醫(yī)院逐漸要求制度化、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科學管理,管理人員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提高目前外科患者的回轉率、降低平均住院天數(shù)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手術的運營和管理[1]。有研究指出,通過對各手術室進行標準化管理,可以確保術前物品準備充足、供應及時,并使手術室治療效果得到提升[2]。本文探究了手術標準化護理方案在本科室術中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本醫(yī)院手術室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就職的護士12名納為對照組,選擇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間就職的護士12名納為觀察組。對照組護士中,均為女性,年齡最低為22歲,最高不超過40歲,平均年齡為(30.58±2.46)歲;觀察組護士中,均為女性,年齡最低為22歲,最高不超過40歲,平均年齡為(30.76±2.07)歲。對兩組護士的一般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相似(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在手術前進行常規(guī)隨訪,對患者進行病歷檢查,告知禁食。術日依據(jù)醫(yī)生的指示,做好手術器具準備?;颊唧w位擺放適當,通過束縛帶保護好患者身體兩側,洗手護士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安排好基本物品,沒有特別要求,手術過程中按照醫(yī)囑傳遞器械。巡回護士核對患者身份、手術部位等信息,填寫紙質交接表,留置靜脈通道使用抗生素,并結合以往手術護理經(jīng)驗進行巡回協(xié)助。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應用手術標準化護理方案。
(1)標準化護理培訓。護士長通過網(wǎng)絡培訓、定期召開會議、專業(yè)知識講座、發(fā)放學習資料、現(xiàn)場模擬演練等方式,對手術室護士進行標準化護理培訓,并介紹標準化護理方法要點,確保手術室護士準確理解。
(2)手術前的準備。護士要事先掌握手術的特征、手術過程、患者的狀態(tài)、外科醫(yī)生的操作習慣等,分析手術中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意外狀況,制訂應對意外狀況的對策。
(3)巡回護士的職責。1)在手術室,護士檢查藥物和固定設備是否齊全。根據(jù)手術的需要,補充手術室內的藥物,調整手術室內適宜的環(huán)境,包括適宜的光線和室溫。把接受手術的患者送進手術室,確認患者的血型。2)檢查患者的手術準確情況。3)根據(jù)麻醉的要求協(xié)助患者采取正確的體位。4)協(xié)助術者穿衣,認真數(shù)手術臺上的手術器械、繃帶等。5)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前1小時,為患者提供舒適的手術室環(huán)境,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以備應急處理。6)確保手術室內清潔。
(4)器械護士的職責。1)手術前15~20分鐘洗手,穿戴上手術服和手套,以及各種手術器械、繃帶等備品的檢查,手術器械、繃帶等分為手術步驟和使用順序擺放。2)在患者的傷口縫合的時候,與巡回護士一起,做好手術器械、紗布、墊子、縫針等的清點,確認登記。手術后再檢查患者的體腔內,不會留下以上物品。3)手術開始后,主動、敏捷、準確地向術者傳遞手術器械等物品。4)術中嚴格進行無菌操作,術者在手術器械使用后,迅速回收手術器械,必須全都清除血跡。手術器械和備品擺放得井然有序,不潔凈的手術器械交給臺下護士處理。5)隨時關注手術進展情況,緊急情況下,聯(lián)系巡回護士,配合其準備急救物品。6)術中對切除組織做好保存,手術結束后送檢,做好記錄。7)在手術結束時,擦拭切口和引流管周圍的血跡,包扎切口、進行引流。8)正確處理手術器械及其他物品。
(5)標準化器械準備。依據(jù)分宮格法的特點進行手術器械分類,定期進行手術器械的清潔和保養(yǎng),并合理調整手術器械的擺放方法。使用原則:打開包裝,認真檢查滅菌效果和日期(參照指示卡),不得混合使用手術器械。
1.3 觀察指標
(1)將兩組的工作效率進行比較。包括比較兩組的手術、術前準備和術中出室取物頻次,手術前的準備期間:患者進入手術室開始到切皮的時間;手術時間:從切皮到縫合的時間;術中出室取物頻次:1次計算為護士在手術期間內一進一出。
(2)將兩組的護理質量進行比較。采用包括評估要素(知識掌握程度等)、過程(器械準備完整率等)和結果(器械核對時間等)的三維質量評估方法。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處理。( )表示計量資料,計量資料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經(jīng)χ2檢驗,以(%)表示。P 評定檢驗結果,P>0.05提示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提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 果
2.1 將兩組的工作效率進行比較
組與對照組相比,前者手術時間、術前準備時間均較短、術中出室取物頻次較少(P<0.05),詳細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
2.2 將兩組的護理質量進行比較
在護理質量控制方面,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很大,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shù)據(jù)如表2所示。
3 討 論
手術室是進行手術治療的地方,手術室的標準化的管理,是確保手術安全、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3]。手術標準化護理方案的主要任務是確保標準化的過程中,管理好手術室所有的活動,提高護士工作的效率,以及保證術者的工作負擔減輕等等。本研究在手術的運營管理中進行了手術標準化護理,手術室全體護士的效率有了明顯提升。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前者手術時間、術前準備時間均較短、術中出室取物頻次較少(P<0. 05)。提示與實施前一年相比,手術室護士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這是因為手術室的規(guī)范化管理提高了護士的自我管理能力,促進了手術室護士對所需物品的有序安排和熟悉,避免了因物品的提供而耽誤手術的現(xiàn)象。同時,統(tǒng)一每個護士的操作和器械放置,便于與外科醫(yī)生之間的協(xié)調。此外,通過明確職責,制定檢驗制度,還可以減少物品積壓和過期,減少工作失誤,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護理質量控制方面,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很大,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與常規(guī)的護理相比,本研究制定的標準化手術護理程序更有利于保證術中護理質量的提高。這是因為本研究將長期的工作都總結在了手術管理標準中,更有利于提供持續(xù)有效的??瀑|量控制。其次,手術標準化護理方案為護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客觀有效的教學資源,通過網(wǎng)絡、講座、研討會、自學等形式,使手術室護士以最快的方式了解手術室配合過程,從而縮短新護士值班時間和輪班護士熟悉時間,提高外科護理團隊的整體素質和人工成本[4]。此外,在實施手術標準化護理方案后,醫(yī)護人員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工作問題,及時糾正、自我完善,使護理人員的整體護理質量水平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綜上所述,選擇應用手術標準化護理方案后的變化較為明顯,手術室工作效率及護理質量可以得到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
馬通,劉紅艷.壓瘡管控標準化護理流程在脊柱手術壓瘡預防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2,29(4):117-120.
黃靜雅,張嘉琳,宋莉,胡佩佩,楊霞.標準化護理配合程序在輔助生殖手術室的應用及效果評價分析[J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22,33(6):920-923.
歐陽姝姝.標準化臨床護理路徑在冠心病支架植入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2(4):211-213.
程彥英,趙琦.手術室標準化護理在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1,6(30):152-154.
作者簡介
王芳芳,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手術護理學。
王芳平,通信作者,本科,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為普通外科學。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