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谑懈蹫秤變簣@ 林春蕾 陳 喆
“生活即教育”,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處處蘊含著學習數學的機會,教師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機,發(fā)現幼兒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結合該年齡段幼兒學習特點,創(chuàng)設支持性環(huán)境,引導幼兒運用數學經驗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喝水環(huán)節(jié)是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期教師發(fā)現班級部分幼兒在喝水時缺少主動性,沒有按需喝水或偷偷把水倒掉,喝水的次數能少則少,達不到應有的飲水量,不利于幼兒身體健康發(fā)展。如何讓幼兒對喝水感興趣并能自覺喝水,是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
為此,教師結合中班幼兒已有的數學經驗,以數字掛鉤、套圈計數的方式創(chuàng)設了操作性較強的喝水墻。每次喝完水后,幼兒可以取一個套圈套在自己的數字掛鉤上,隨著幼兒喝水次數的增加,掛鉤上套圈的數量也在逐次遞增,從而在一次次累積的過程中感受到套圈數量的不斷增多。在每天離園前,幼兒取下自己掛鉤上所有的套圈進行點數,知道自己一天喝水的次數。在計數的過程中,幼兒自發(fā)與同伴用“一一對應”或點數的方法比較套圈數量,直觀感受到兩人喝水次數的多與少。
喝水墻創(chuàng)設后,幼兒喝水的自覺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對10以內基數、序數的感知及數量點數和比較多少的數學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
首先,幼兒在喝一次水套一個圈和點數套圈的過程中感知理解基數與序數所代表的不同意思。例如幼兒掛上一個圈后,點數出掛鉤上的套圈總共有5個,那他就可以知道今天已經喝了5杯水,而剛剛這杯是他今天喝的第5杯。其次是在與同伴比較套圈數量的過程中幼兒比較數量多少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從最初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數量比較到能夠根據點數的總數直接說出誰的喝水次數多誰的少。最后是在每天不斷數套圈的過程中,幼兒點數10以內數量的物體、說出總數的能力得到了鞏固,同時幼兒將這些點數和比較的經驗運用到了排隊、值日等其他生活、游戲活動中,去感受數學在生活、游戲中的作用。
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教師應用心觀察、細心發(fā)現,及時抓住生活中的數學教育契機,結合一日生活中的各種活動,創(chuàng)設有趣的數學環(huán)境,幫助幼兒在生活中獲得數學學習的經驗,并將該經驗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從而激發(fā)幼兒的數學探索欲望,豐富幼兒數學經驗,培養(yǎng)幼兒運用數學經驗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