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孟孟
摘要:每個人在求學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難題,在小學數(shù)學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會面對學生在學習上的諸多錯誤。事實上,錯誤的出現(xiàn)并非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若能運用得當,那么錯誤便可成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主動性、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促進小學教學質量提升的基石。而這一切,需要建立在教師對錯誤有正確認知的前提下,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將錯誤巧妙處理,把握教育契機。恰到好處的創(chuàng)造錯誤陷阱,能夠讓學生對數(shù)學概念有正確認識,正確運用運算方法。
關鍵詞:錯誤原因 創(chuàng)新思維 教學過程
數(shù)學學科對于有些學生來說不僅抽象,而且復雜,它的特點是富含科學性、邏輯性,有時學生無法理解題意。而低年級的學生更容易在學習過程中犯錯誤。此時,如果老師懂得如何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那么不僅能夠使難題得到完美解決,還能因此得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如何合理施教,就是本文探討的關鍵。
一、課堂“錯誤”的原因分類
(一)視覺性錯誤
學生在熟練運用簡便算法的法則后,自信大增,對待學習的積極性顯著增加。然而,這一法則主要是運用“湊整”法來算數(shù)的,在解題的過程當中,學生如果只是一味地觀察數(shù)字是否能夠“湊整”,忽略了算式整體更為重要的事實,那么計算結果就是不準確的。這種情況便是學生產生的視覺性錯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采取強調結合律、交換律在連加、連乘上的換算之法加以改善。如果題目出現(xiàn)的是乘除混合、加減混合的題型,則要強調注意數(shù)字前面的運算符號。通過在練習時,多設計一些類似的題目讓學生做比較,促進學生對加減法簡易計算特征的理解。
(二)干擾性錯誤
第一種是定勢性干擾。這種情況大多數(shù)會出現(xiàn)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中,學生在面對這種題型時時常會犯錯誤。
第二種是經驗性干擾。比如:有四杯水,分別分給四個人,平均每個人能夠分到幾杯水。這原本是一道很簡單的題目,然而某些學生剛接觸分數(shù),會理所當然地把題目和分數(shù)相聯(lián)系,得到每個人能夠分到四分之一杯的答案。事實上,這道題目不需要想得太復雜,四杯水分給四個人,每個人能夠得到四分之四杯,也就是一杯。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教導學生,不能把學過的知識和新學的知識混淆。學生在正確理解了除法與分數(shù)的關系后,就能夠避免這種錯誤。
第三種是思維性干擾。某些題目出得很狡猾,會擾亂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關注點發(fā)生錯誤。比如這道題:小紅正在閱讀某書,在閱讀了該書的一半之后,剩下的頁數(shù)以每日五頁的速度閱讀,如此堅持看了四天,還有兩頁沒看完。問該書一共有多少頁數(shù)?這種題非常容易誤導學生把關注點放在看了該書的一半,極為急切地想解出這句話的答案,認為只有這一半的答案算出來了,后面的才能解決。事實上,答案的提示在后半段,只有先求出后半段的答案,才能得出這道題的正確答案。
二、課堂“錯誤”引發(fā)教育契機的合理把握
(一)設計錯誤,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合理化創(chuàng)造“錯誤”的方式來檢測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情況,此法有助于教師及時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調整。
教師在出題時,可以設計一些學生不易察覺的“陷阱”,將教學目標一一實現(xiàn)。這樣的方法就能使學生在犯錯中明白審題的重要性,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細化錯誤,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將錯就錯”也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采取的一個策略,犯錯并不可怕,如果能夠讓學生在犯錯中有所收獲,那么就能化錯為正。片面地通過示范及反復強調使學生認識錯誤并且改正是不現(xiàn)實的,只有教師多方引導,才能夠使學生正確糾正錯誤,建立正確的數(shù)學認知以及知識結構。然而,這必須建立在“觀念沖突”和“自我反省”的基礎上才能得以實現(xiàn)。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學生的錯誤直截了當?shù)刂赋鰜?,讓學生在反思的過程中經歷思考、比較、判斷、爭議等階段,如此,能創(chuàng)造出令人想不到的效果。事實上,學生犯錯的過程是創(chuàng)新與嘗試的經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若能通過某些錯誤使學生通過已掌握的知識找出錯誤、認識錯誤、修改錯誤,便能提高學生對糾錯的興趣,讓學生在“犯錯”中反思、深究、運用。如此,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自然提高。
(三)檢查錯誤,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
每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錯誤,如果學生在犯錯誤后只是修改答案,沒有思考錯誤原因,那么糾錯行為就是無效的。引導學生學會檢驗計算結果,總結經驗是數(shù)學教學的一項重任。這樣的重任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教師的身上,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尋找適合的檢驗方式,使學生不再在同一個知識點上反復犯錯。教師通過設置各種各樣的錯誤陷阱,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尋找錯誤、解決錯誤、總結經驗和方法,學生的認知能力能夠得以提升,思維靈活性也會有所改善。
結語
課堂出現(xiàn)錯誤并不可怕,合理利用錯誤資源可以促進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由此折射出教師對于教學方法的把控。教師應該對學生犯的錯誤認真分析,找出學生犯錯的原因,及時糾正錯誤和調整教學方式,使錯誤變成開拓學生思維的重要基石。有些學生消化吸收知識比較慢,出錯比較頻繁,教師應該有更多的耐心,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讓學生形成“勤于學習,善于思考”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