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偉
(四川工業(yè)科技學院 教育學院,四川 德陽 618000)
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背景下,教育的方式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開始逐漸朝著線上學習過渡,尤其是在疫情的影響下,線上教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考慮到在師生被感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的同時,又能夠確保教學任務得以順利完成,最大限度地確保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能夠收獲同等的效果,高校采用一切方式來開展線上教學。學生能夠在手機以及電腦上進行課程的學習,也能夠通過加入線上研討以及線上答疑來幫助自己解答疑惑。相比較于線下教學,線上教學不僅方便靈活,而且學生學起來也比較省時,資料的查閱也異常方便。但是,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此種方式會被網(wǎng)絡以及終端設備所影響,監(jiān)控力度不足,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較差,教學的質量無法保證。為此,高校開始把重點放在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打造上,這樣既能夠面對教學的直面性,又能夠保證教學的多面性,有助于擴大學生的學習范圍,同時也有助于將教師的指導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強化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更好地幫助教師落實“大學語文”教學活動?;诖耍疚脑敿氂懻摿司€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問題。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就是借助信息化技術,把線上和線下教學的模式進行有機整合,此種教學模式具有下列特點:(1)教學方式主要是利用信息網(wǎng)絡學習平臺作為媒介,師生利用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等這類終端設備,達到線上線下交互學習的目的[1]。(2)學習內容則是可以分成不同的時段,分別是課前準備、課中教學以及課后輔導;當然也能夠分成不同的空間段,分別是在線學習和離線學習;此外,根據(jù)對知識點解釋來進行劃分的話,又可以劃分成學習、內化以及外化等過程,通過這一系列的過程,達到全方位向學生傳授學習內容的目的。(3)教學活動注重的是學生的主要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下,學生扮演著多重角色,既是設計師、操作員,又是問題的解決者和學習者,同時還是信息的收集者;而教師同樣扮演著多重角色,既是指導者和受訪者,又是評估者,還是摘要員以及信息的提供者。換言之,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和教師在角色上發(fā)生了極大的轉變,但是歸根到底,此種教學模式把重點放在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上,要最大限度地達到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強化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
1.課程靈活性高。以往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之下,“大學語文”教師的教學任務就是向學生進行教材知識的講解,學生則是聽教師的講解做好筆記,這種教學模式過于死板,不利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并將其應用到“大學語文”教學中,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都有很大的變化,教師可以從網(wǎng)上下載各種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并把它們應用到課件中。學生則可以在課前就了解需要學習的內容,從而更好地為課堂的開展做準備,而課堂的探究則是需要學生和教師一起完成,學生能夠把探究過程錄制下來,并保存好,在課后可以通過觀看進一步進行鞏固,這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有利的。
2.自主性與針對性增強。自主學習理論認為,對于學生而言,若其可以在認識、出發(fā)點、行為層面等方面比較主動的話,學習效果就會大大提升。而“大學語文”尤為注重對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塑造,通過這門課程,學生不但能夠增長知識,提升才干,獲得品德的修養(yǎng),而且還能夠增強自信心??墒莻鹘y(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如果不能夠在課堂上講解得十分清楚,學生就不可能完全掌握全部的知識點。而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混合教學,學生能夠提前掌握所需要學習的內容,了解應該注意的難點、學習的重點等,在這種預習之下,再進一步進入到課堂上,就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和教師展開討論與交流,而在這一主動思考和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夠找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并利用各種方式來提升自己的認識,拓寬自己的語文視野,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3.打破師生之間交流的時空限制。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之下,無論是教師傳授教學知識還是學生學習知識,都是通過線下課堂來實現(xiàn)的。而在信息化背景下,借助網(wǎng)絡媒介,開展混合教學模式,有助于打破時空限制,教師和學生隨時都可以建立交流和溝通。比如,教師提前把所需要的學習資料上傳至網(wǎng)絡平臺上,學生可以自主學習和下載。而學生在自主學習和下載的過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隨時可以在網(wǎng)絡平臺上將問題發(fā)送至老師。對于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僅能夠為其解惑,而且還可以從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中,進一步把教學的PPT加以豐富和完善。
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需要教師在制定“大學語文”教學目標的時候,注意好銜接和位移。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就需要事先了解到小學語文、初中語文以及高中語文等課程的相關標準以及要求,在此基礎上,來確定“大學語文”的教學要求,密切銜接好不同階段的語文教學內容,并創(chuàng)造性地確定“大學語文”的教學內容[2]。同時在制定相關教學目標的時候,一定要對這些學生的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有所了解,明確相關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標準,以此來明確“大學語文”這門課程對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意義,做到專業(yè)為用、語文為體。
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人們閱讀習慣也有了根本性的改變,不但需要經(jīng)典,同時更加注重出類拔萃的時文?;趯W習者本位的理念,“大學語文”在進行內容選擇的時候,需要注重經(jīng)典和時文之間的互補性,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新的經(jīng)典。
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之下,無論是教學的方法還是教學的手段,都迫切需要從原本單向的話語講解、單向的知識傳授逐漸轉向教師學生的雙向互動,而互聯(lián)網(wǎng)恰好扮演了雙方互動的媒介角色。有效地利用這一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一定能夠促進“大學語文”課程更好地實施。因為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融合了各種信息技術以及信息資源,將之應用到“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挖掘和拓展課程教學的資源,創(chuàng)新課程教學的思路,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首先,線上有資源。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資源建設的時候,內容一定要保證豐富。線上的教學資源充足是順利落實混合教學模式的基礎和保證,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
其次,線下有活動?;顒拥膬热菀欢ㄒ兄谶M一步檢驗、鞏固甚至內化線上知識的學習。教師通過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進一步把學生在線上所掌握好的基礎知識加以鞏固與升華,并幫助其學會靈活運用。也就是說,通過面對面的方式,將那些更加高級的教學目標進行落實,使學生能夠參與到更深知識層面的學習中。比如在講詩歌部分可以讓學生進行朗誦比賽,在講小說、話劇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寫劇本,編排作品,這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也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最后,過程有評估。也就是說,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無論是學習的過程還是教學的效果等,都需要通過評價來實現(xiàn)。不管是在線上學習還是線下課堂教學,教師都應該及時地對學生的學習作出評價和反饋。教師利用線上教學平臺或者是借助一些小程序對學生進行一些測試,以此來檢驗其學習的效果。通過這一系列的反饋,保證了教學活動更加具有針對性,保證學生能夠學得明明白白,教師也能夠教得明明白白。
1.課前推送。以語文課《詩經(jīng)·王風·黍離》為例,老師先發(fā)布教學任務,讓學生觀看PPT,教案,視頻,完成小測試。學生使用手機App下載或者直接通過電腦網(wǎng)頁登錄相關的網(wǎng)站學習。通過學習后,完成小測試,教師通過后臺數(shù)據(jù)對學生的預習情況有所掌握,找出存在的問題以及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有針對性地對線下課堂的教學內容作出調整,切實提升線下教學的質量,也保證了學習的效率。
2.課中引導。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作用極其關鍵。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考慮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一個過程,可以通過游戲互動、任務驅動法、情景法以及視頻展示等方式,強化教學的趣味性,也保證了教學內容的豐富性[3]。線下教學的設計,一定要和線上預習的內容進行整合,針對學生在討論區(qū)提出的問題以及感興趣的知識等,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前期學習的相關知識。
以《詩經(jīng)·王風·黍離》教學為例,通過多媒體播放《黍離》歌曲導入課程,簡單復習《詩經(jīng)》有關知識。同時引出新內容,《詩經(jīng)·王風》中的王指的是王都,周平王遷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國諸侯,其地產(chǎn)生的詩歌就是王風。由于本來高高在上的周王室淪落至和諸侯同等地位,所以王風基本上都是亂離之作,并強調王室衰微和亂離之作。用問題“黍離之悲是主要的典故,具體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先讓學生試讀,糾正其讀音,再讓學生齊讀,對這篇詩歌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接下來,進一步指導學生對詩歌的學習,提出問題,小組探究。比如:“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薄氨恕?,近指為此,遠指為彼。曰彼而指此,究是何故?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小組探究,群策群力,教師總結。之后,對整篇課文進行分析,教師向學生提問:這首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通過詩中哪些詞語表達了作者這種情感?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之后讓學生進行討論。最后,讓學生明白這首詩歌的藝術特點,即采用重章疊句的表現(xiàn)手法,用疊字來抒情,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3.課后拓展。在落實好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后,教師需要結合網(wǎng)絡課堂數(shù)據(jù)中所獲得的學生的參與情況,學生課堂任務的達成情況等,選出表現(xiàn)比較好的小組或者個人,并倡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按照學生課堂學習的實際情況和效果,有針對性地布置課后習題,幫助其進一步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另外,讓學生通過App平臺進入討論區(qū)和其他學生展開交流與討論,教師在平臺上為學生答疑解惑,針對學生所發(fā)表的觀點等給出及時的點評和反饋,做到師生之間跨時空的互動交流。
1.開發(fā)教學資源。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扮演好引導者的作用,舉例來講,比如在進行應用文寫作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做好的就是明確寫作的材料,確定寫作的要求,設定寫作的方向,讓學生能夠按照相關的材料自主進行寫作,并要求其在所規(guī)定的時間里把作文完成好,之后,再對學生的作文展開集中的批改。
在落實線上教學之前,教師需要把網(wǎng)絡教學系統(tǒng)的每一個模塊以及每一個模塊的具體功能等都掌握好,并利用這一平臺把學習的任務布置給學生。在進入到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把學習的資料通過平臺推送至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明確所需要學習的內容。事實上,混合教學模式最主要的就是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的特點把握好。
2.搭建網(wǎng)絡平臺。對于“大學語文”教研組來講,首先需要做好的就是明確利用哪一個平臺來開設線上課程。之后,上傳各類教學資料,如課程大綱、教案、進度表、微課視頻、作業(yè)等。而在當前網(wǎng)絡化背景下,學生只需要借助智能手機就能夠實現(xiàn)線上學習,并通過微信小程序或者公眾號等途徑獲得線上教學資源。當然,線上教學資源的質量一定要有所保證?;ヂ?lián)網(wǎng)是有著很強的開放性的,如果直接從其他平臺上把線上教學資源搬過來,必然無法滿足教學需求,無論是真實性、準確性還是及時性等都會遭遇各種阻力,因此一定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數(shù)字教學資源,在保證課堂內容豐富性的同時,也要確保教學資源的高質量。
在考核的理念上,一定要以正向激勵為主,建立起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在期末考核的時候,應加大平時成績所占總成績的比重,教師可以把實踐成績、實踐考核結果等都歸于成績評價,以此來作為這門課程學習成果展開測試的依據(jù)。這樣的考核設置,不僅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而且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自覺性。結合“大學語文”這門課程的主要目標和內容,在期末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舉辦朗誦比賽,并將其錄制成視頻,上傳至網(wǎng)絡平臺上,讓學生來投票,這種豐富的線上活動也幫助了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語文”中加以運用,使得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大大提升,也有助于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打破教師和學生之間在空間和時間上的交流局限。將其充分應用于“大學語文”教學,需要借助教材這一載體做好網(wǎng)絡平臺的建設工作,最大限度整合線上線下的教學資源,打造一種全新的教學流程;需要進一步健全課程的考核方式;需要做到與時俱進,動態(tài)化地更新和拓展教學的內容,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對“大學語文”的學習興趣。真正把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作用發(fā)揮出來,也真正把“大學語文”教學應有的教育功能發(fā)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