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曰娃
初中閱讀教學中,要在“讓學引思”教學理念指導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要重視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探究能力,充分激發(fā)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參與積極性,深挖掘文本內涵激活學生思維,切實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讓學引思”教學理念要以尊重學生課堂學習主體地位為前提,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深度挖掘學生的閱讀潛能。在日常教學中,不能忽視學生語文閱讀的情感體驗,而要時刻記住學生才是課堂閱讀學習的主人。所以,在閱教學中,要以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為教學活動開展的目標和出發(fā)點,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確保學生的自主閱讀時間、獨立思考時間、討論交流時間,確保學生思維得到切實訓練。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要做好扎實的備課工作,給學生布置課前預習任務,讓學生去收集整理課文相關的背景資料,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感受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情感狀態(tài)。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自主閱讀,初步認知和理解作品內容;要讓學生小組討論、集體交流,充分分享各自掌握和理解的課文內容。這樣,不僅能彰顯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更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在初中閱讀教學中,“讓學引思”理念的使用并不是單純的講解課程知識或者執(zhí)行教學目標,而是要注重開發(fā)并創(chuàng)造課程的過程。學生在閱讀文章時,要能夠對知識進行遷移和運用,重新構建并提升閱讀的理解深度。必須強化學生的朗讀,要將聲朗朗的活力課堂還給學生書。要讓學生在朗讀中熟悉文章內容,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作者情感,要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章的結構特點,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文章語言特色,要讓學生在朗讀中把握文章主旨。語文閱讀課堂中,學生人人讀起來,可以教師范讀、名家朗誦音頻播放、學生領讀、小組賽讀、學生個別讀、男女分組讀、全班齊讀等多形式讀起來,學生可以搖頭晃腦讀起來,直讀到熟練了,能夠背誦了,還愁學生不能把握文章內容要點、掌握結構層次、體會作者情感嗎?就是討論文章的語言特色、藝術技巧、作品主旨,學生也會思維開闊起來,有不同意見要競相表達呢。朗讀能鍛煉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水平。因此,初中閱讀教學要將朗讀當作課堂教學的切入點,促使學生更加熟悉文本內容,有效完成閱讀教學任務。
“讓學引思”理念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能主動、有熱情參與課堂討論、交流活動,學生思維被充分激活,學習欲望被充分點燃,人人進入欲罷不能的學習境界中。為此,需要創(chuàng)設人人踴躍參與的趣味課堂。比如,采用“我講你評”形式,讓學生當小老師,由小組推薦學生上講臺講解課文某一個知識點,其他同學進行點評,為此,小組推薦出來的人選要提前做好講解準備,其他同學要做好點評準備,人人都會有事做,人人都會動起來??梢圆捎谩皳艄膫骰ā毙问?,先讓學生就課文的內容要點、結構層次、語言特色、藝術手法、作者情感、文章主旨等提出有待解決的問題,然后將所收集到的問題放入一個密封的盒子里,采取擊鼓傳花的形式確定回答的同學,蒙眼擊鼓的同學停止擊鼓的一刻,紅花傳到哪一位同學手上,哪一位同學就要回答隨機抽出來的問題。問題來自班上同學,回答問題由擊鼓隨機確定,所以,人人都必須積極參與,人人都必須動起來??梢圆扇 坝^劇點評”形式,播放由課文改編的經(jīng)典電影或電視片段,然后讓學生比較影視片段與課文內容有何不同,有哪些改變,影視中的改變與原文比較,成功還是不成功,你有哪些看法或建議,都可以發(fā)表意見,進行點評。觀看課本劇之后的點評文章,可以評選推優(yōu),推薦給報刊發(fā)表或張貼在教室后墻的公布欄。可以采取小組辯論賽的形式,根據(jù)課文具體內容事先確定好辯論話題,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辯論對抗賽,決出勝負予以獎勵??梢圆扇≌n本劇排練、表演的形式,對故事性比較強,人物刻畫比較具體,情節(jié)比較集中的敘事性課文,可以安排學生分組編排課本劇,進行課本劇表演競賽。比如學習《魯賓遜漂流記》一課時,教師要針對課前節(jié)選的部分內容,將學生劃分成為多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要指派出一名小組長負責課前準備的任務。學生要在課前熟讀朗誦節(jié)選內容,小組分配不同的角色創(chuàng)設情境劇,課前進行演練。在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之前,各個小組要分別進行表演展示,由其他學習小組進行點評。在編排與表演課本情境劇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度感受到閱讀帶給他們的樂趣,同時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所有這些“我講你評”的講評形式、“擊鼓傳花”的答問形式、“觀劇點評”的展示形式、課本劇的排演形式等等,都能高度契合“讓學引思”的教學理念,能極大地提高學生閱讀的自覺性與課堂活動的參與積極性。
“讓學引思”教學理念的要注重發(fā)揮學生閱讀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深度探索閱讀材料的內涵及精神實質。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學生能夠接觸的閱讀材料會比較多,并且文本類型會呈現(xiàn)多元化的特點。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引思”,以有深度、有研討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文本內涵,充分激活學生思維。文章內容要點的深意可以挖掘,文章結構層次的安排可以挖掘,文章的寫作技巧可以挖掘,文章的中心主旨可以挖掘,文章所傳遞的思想價值可以挖掘。很多時候,一些重點句、關鍵詞,也值得深入挖掘,甚至一些不起眼的虛詞,如轉折詞、語氣詞等不可讓它輕易滑過去,值得細細品味。比如,在學習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時,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結合文本內容進行深挖,如文章開頭一段的第一句話,用了一個句號、兩個分號:“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這是一句話,還是三句話,它們是什么有關系,用的是什么修辭手法,有何作用?“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如今又到了哪里呢?”這段話中,“但是”起什么作用?這里有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分別有何作用?“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設問句,還是反問句?表達出作者怎樣的心情?作者追問“他們”的下落,“他們”指誰?這番追問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針對第一段文字提出的這些問題,都值得引導學生熟讀課文,仔細推敲,反復琢磨,讓學生自主閱讀,小組討論,集體交流,能夠激活學生思維,優(yōu)化學生思維品質,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新課標的教學背景下,教師要注重“讓學引思”教學法的運用,要尊重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權;要還給學生書聲朗朗的活力課堂,讓學生人人朗讀起來,多形式朗讀起來;要創(chuàng)設人人踴躍參與的趣味課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參與熱情;要深挖文本內涵激活學生思維,借助對文本具體內容的揣摩挖掘,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樣,切實落實“讓學引思”教學理念,提高語文閱讀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