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茂林
課堂是學生成長的地方,也是教師成長的地方。校長應該組織和引導教師思考以下問題,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實踐中促進教師隊伍專業(yè)成長。
第一,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中小學生很大程度上是憑興趣學習的,他對某個老師有好感,可能就對這個老師的課有興趣。老師深厚的學科知識,幽默的講課風格,民主平等的教學作風,理解、尊重、相信學生的和藹態(tài)度,都會讓學生產(chǎn)生崇拜、敬畏之情,由崇敬老師而喜歡老師的課。
第二,如何把知識講活,體現(xiàn)教學活動的生活化,使課堂教學更貼近實際、貼近學生。不要把課堂教學搞得那么緊張,讓老師與學生都處于惴惴不安的氣氛中,這樣既不利于教,也不利于學。教學應該生活化,也可以生活化,關鍵在于老師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能力,以及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引導能力,這需要在備課上下功夫。
第三,如何通過教師的講授,為學生樹立一個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榜樣,使課堂教學的過程變成一個學生知道如何學習和學會學習的過程。人類認識事物、解決矛盾是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思維邏輯進行的,這也是如何學習的思維過程。教學活動就是引導學生知道“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教學活動重要的不是記住知識,而是學會學習。
第四,如何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體現(xiàn)教師的人格魅力,讓學生在享受知識的過程中同時感受老師高尚人格的熏陶。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教師絕不只是一個“教書匠”。教學活動其實是教師整體素質(zhì)的展示:提前進入課堂,說明老師惜時如金;認真回應“同學們好”,說明老師對學生尊重;注重儀表,服飾整潔,說明老師知道細節(jié)決定成?。簧岬帽頁P學生,說明老師知道自信決定一切;講究批評方法,說明老師理解自尊心的極端重要……這些都是教師整體素質(zhì)的體現(xiàn),都是在引導學生學會做人。
第五,如何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合作學習(包括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網(wǎng)絡、學生與實驗等),讓學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逐步學會與人合作,為他們走上工作崗位與人合作奠定基礎。合作學習的關鍵在于民主、平等和互相尊重。老師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能以民主的教風與學生探討問題,充分尊重學生的所思所想,必然會得到學生同樣的回報。有了這些,合作就有了基礎。
除了引導教師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促進專業(yè)成長外,學校還應該通過教育科學研究、校本教材開發(fā)、學生實踐活動組織、學生社團活動指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學校文化、班級文化、學生公寓和餐廳文化建設等,促進教師在實踐中成長。這些都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萬萬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