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沈 娟
批評是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教育要以愛為前提。時下,幼兒園十分重視賞識教育。實際上,批評作為一種教育形式,對幼兒教育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關(guān)鍵在于批評的方式方法是否恰當、合理。批評教育如果運用得當,就會成為賞識教育的積極補充??梢?,在幼兒園教育中,批評是必不可少的。3~6 歲幼兒心智發(fā)育尚未成熟,這一階段的幼兒難以分辨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因此,教師要對幼兒不正確的言行進行糾正,讓幼兒在正確的軌道上前行。
批評還可以劃分為直接批評和間接批評。批評教育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不可感情用事,必須謹慎而科學,力求做到適時、適度、適法。同時,要確??陀^、公正、準確,一切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避免主觀、武斷、隨意實施批評的做法。過分嚴厲的訓(xùn)斥和一味地指責,往往會超出幼兒的承受能力,造成幼兒的心理負擔過重,進而傷害幼兒的自尊心和上進心,讓幼兒失去前進的自信和勇氣。
在幼兒園,教師經(jīng)常會用各種“常規(guī)”約束幼兒的不良行為。對于幼兒出現(xiàn)的不良行為,教師應(yīng)該適當采取一些限制。例如,面對明知故犯、屢教不改的幼兒,教師要嚴厲批評或者是采用停止游戲、暫時隔離等手段加以“懲罰”。同時,教師要向幼兒闡明事理,引導(dǎo)他充分認識錯誤。
批評幼兒之前,教師應(yīng)慎重考慮批評教育是否適時,這是開展批評教育的關(guān)鍵所在。有些教師認為應(yīng)該有錯必糾,及時批評能使幼兒把過錯和愧疚聯(lián)系起來,加深對過錯的記憶和認識。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教師不能輕易批評幼兒。例如,教師不宜在一大早就批評幼兒,這樣會影響幼兒一天的情緒及行為表現(xiàn);不宜在幼兒快要回家的時候批評幼兒,以免使家長產(chǎn)生誤會,誤認為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整天不開心,從而影響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密切交流;不應(yīng)在集體教育時當眾批評幼兒,這樣會挫傷幼兒的自尊心。有時,個別教師會由于幼兒的錯誤行為而失去理智,大聲呵斥、脅迫幼兒,甚至體罰幼兒。這樣會使幼兒處于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干擾幼兒正常思維和判斷,使幼兒一時難以接受批評。時間一長,幼兒反而會以沉默、固執(zhí)等方式來對抗。每個人都有自尊心,當幼兒犯錯后,教師應(yīng)該區(qū)分錯誤的性質(zhì),選擇最合適的批評時間和地點,掌握他們的情緒狀態(tài),盡量通過與幼兒個別談話等方式。例如,在散步時或是在自由游戲時,將幼兒帶到教師身邊,幫助幼兒改正錯誤。這樣既保護了幼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使幼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談起教育技巧時說:“教育者與自己對象的每次接觸,歸根到底是為了激勵對方的內(nèi)心活動?!庇變菏菍W習主體,批評只是其成長過程中的“拐杖”,其最終目標是使幼兒不再依靠外部因素,能夠主動學習,從而形成積極、健康、和諧的個性心理品質(zhì)。批評只是教育的一種手段,是為了引導(dǎo)和促進幼兒和諧發(fā)展和健康成長。經(jīng)歷幾次后,幼兒會逐漸意識到:什么事應(yīng)該做,什么事不應(yīng)該做;什么是錯的,什么是對的。他們還會把自己正確的想法灌輸給同伴,使更多的幼兒得到啟發(fā)。每次批評過后,師幼之間的感情會更加深厚。例如,面對犯錯誤的幼兒,教師批評后可以親親他,摸摸他的頭,沖他笑一笑,和他說話等。幼兒會明白,教師的批評教育同樣是一種關(guān)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