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婷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板塊,隨著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研究信息技術與小學習作教學的深度融合,如用哪些信息化手段、方式方法等讓小學習作教學有新的突破和發(fā)展等意義重大。在兩年多的實踐研究中,筆者發(fā)現(xiàn)在習作講評、修改指導、作品展示發(fā)表推廣等方面,使用有效的信息化技術手段,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促進習作教學的有效開展。
一、信息技術提供展示平臺,激發(fā)習作興趣
1.創(chuàng)辦編輯班報的流程
隨著手機、電腦等的不斷普及,人們的信息化技術水平無形中在提高,基本的Office辦公軟件等越來越簡單,美篇、公眾號等也流行起來。在大部分教師都能掌握Office操作的前提下,利用word文檔創(chuàng)辦作文報刊變得現(xiàn)實和可能。
筆者所在的班級以《語桐》為名,已創(chuàng)辦了17期作文班報,從最初的兩月一期,到現(xiàn)在的一周一期,學生的習作興趣、習作水平大幅度提升。具體操作如下:
(1)打開Word軟件,創(chuàng)建一份新的空白文檔。
(2)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設置紙張大小,如創(chuàng)辦翻頁的書刊,A4為宜;若想設置為報紙,則用A3,橫放。
(3)插入文本框,設置文本框邊框為“無”,輸入編輯好的文字等。拖動文本框,可以在文檔中任何位置放置文字,同時設置文字大小和字體。通常,我們選用的是5號宋體字,如果想更美觀,可以使用繪圖工具,在中間畫上長條,插入相關內(nèi)容,分割版面。也可以在頁面中的任何位置繪圖,設計分割線。
(4)設計頁眉、頁腳,并在其中編輯相關信息。
(5)用同樣的方法可以設計、編輯下一個紙張,即報紙的另一面。
2.班報程序化提升教師、學生、家長信息化水平
辦一份作文報,一般需要征稿、選稿、編輯、校對、刊印等幾個步驟。編輯問題解決了,那么征稿、選稿、審核、校對等問題呢?
(1)極速征稿。學生、家長可利用語音功能快速成文,直發(fā)班級群。在2020年疫情線上教學期間,家長、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也有了較大提升——學會了在群里發(fā)文字。與此同時,我們改進投稿方式,不發(fā)郵箱,直接發(fā)班級微信群,最好發(fā)Word文檔。Word文檔還不會?直接發(fā)整篇文字,設置好段落格式直接發(fā)送即可。于是,只要會用手機微信,都可以發(fā)稿。同時,鼓勵學生用語音輸入法輸稿并校對,家長對此大力支持!征稿問題有效解決。
(2)校對“甩鍋”。學生既是作者又是讀者。報紙出來后,全班學生進行閱讀學習:找出好詞句摘抄品讀,找到錯別字和不規(guī)范的標點等進行修改。作文登報的學生每人有一定的獎勵積分??堑淖魑囊坏┍话l(fā)現(xiàn)有錯誤,即對讀者進行加分,作者進行減分。這樣實施后,發(fā)稿的作者都小心翼翼,讀者都變成了“火眼金睛”。這一制度發(fā)展成熟后,可成立由優(yōu)秀學生組成的編輯部,由編輯部的編委進行編輯和校對。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又提高了他們的作文水平,教師也從中解放出來,一舉三得。
(3)“套路”穩(wěn)定。要保證定期征稿和出報(刊)。技術熟練后,在選好稿件的情況下,編輯一份報刊慢則一兩個小時,快則幾十分鐘。所以,要多預留征稿、選稿時間,這樣就與編輯出報順利銜接起來,形成周期。
3.利用公眾號、美篇進行制作宣傳
公號和美篇是不少教師選擇的作文展示的信息技術平臺,制作也比較簡單。申請好公眾號,或下好美篇App后,按提示,利用菜單,就可以學會簡單的操作。
二、信息技術助力作文評價,實現(xiàn)習作快速修改
1.信息技術助力評價
教師可以使用微信群等線上平臺很常見的語音方式進行電子批閱。例如,發(fā)一分鐘的語音批閱,如果將語音轉(zhuǎn)換為文字,大概是一二百字的指導點評,有時會更長。而如果手寫批語,一分鐘大概才寫了幾個字。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批閱習作效率高。
同時可以采用“曉黑板”送花方式批閱習作。每有優(yōu)秀習作,學生會得到教師曉黑板送花。在習作課上表現(xiàn)突出的甚至可以收到教師的現(xiàn)場送花,學生習作興趣極高。
另外,使用IN課堂網(wǎng)上在線智能作文評閱系統(tǒng),可以對電子版習作進行智能批閱,評鑒意見、修改意見及修改范文都能呈現(xiàn),高效且有價值。
2.評語指導自然實用
線上批閱,教師的評語有一定的口語化傾向,但指導性更強。因為多用口語,評價簡單易懂,學生聽完可立即修改。例如,給一個學生的看圖作文《乒乓球大賽》的評價指導為:“你很會寫景,把景都加在了文中合適的地方。像‘大樹沙沙地響像是為他們加油’,這句話寫在第四段比賽正激烈的時候非常合適。既把圖中的樹寫了出來,又渲染了激烈的比賽過程。不過你同時緊接著所寫的花和草也要這樣呈現(xiàn),寫景是要有目的的。比如,可以寫花也在‘喝彩’,草也在‘吶喊’之類,而不是花在‘翩翩起舞’這樣。自己再想想。還有,注意第二段中開頭說的‘這時候’不夠明確。通過第一段的記敘,讀者并不知道你的‘這時候’是哪個時候,可以寫成‘比賽還沒有開始’這樣來交代,注意改一改?!睂W生聽到這樣的評價,自然能立即明白如何進行修改。如果寫書面評語則需要仔細斟酌。
又如,指導《給抗疫英雄的一封信》時,我這樣評價:“寫信有格式。首次寫信,你就把格式完全掌握了,真棒!不過要注意:寫信,就是跟對方說話,既然是跟對方說話,那就是‘你’或‘你們’怎么怎么樣,用第二人稱寫。不能是‘他’或‘他們’怎么怎么樣。另外,醫(yī)護人員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不能說‘您好’,而應是‘你們好’……”這樣的評語更像是一種師生之間關于習作的對話,而發(fā)送語音也方便快捷。
3.選稿刊登講究策略
將優(yōu)秀習作登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激勵方法。而錄用誰的稿子,也有策略。
賦分篩好稿。線上評語分為指導和評價兩部分。指導完后,對于沒有什么問題的作文進行打分,主要就文章的內(nèi)容和書寫兩方面賦分。然后由小組長統(tǒng)計本組情況,保證一個也不掉隊。最后,讓習作得分在85或90分以上以及愿意再修改的利用周末投稿,優(yōu)中選優(yōu)進行登報展示。有的學生對自己的得分不是很滿意,會自主進行不斷修改,直到得了一個比較滿意的分數(shù)為止。這樣篩選后征來的電子稿,質(zhì)量都比較好。
再選講技巧。每期只能刊登十篇習作,但最終發(fā)來的優(yōu)秀稿件一般會有二十多篇。全班六十多人,我努力讓每一個人都得到一次上報展示的機會。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在線上評價打分時,有時會有目的地傾斜。對于需要幫助后才能上報的學生,我會更細心更全面地指導他們進行修改。這樣力爭“照顧”到每一個學生,有效利用發(fā)表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利用信息平臺批閱還有一個好處——教師的批閱、學生的修改不受時間限制。教師可以用閑暇時間完成對學生習作的批閱。而經(jīng)常性的網(wǎng)絡評閱和信息溝通,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經(jīng)常性的指導和幫助。在這樣的評價方式和策略下,學生的寫作熱情不斷提高,不管是書寫還是內(nèi)容質(zhì)量,都在不斷提高。
三、信息技術推動讀者群體,助力“作者”逐漸升格
當下習作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沒有讀者。學生的作文大多就是寫給老師看,接受老師評判。在面授教學期間,學生的習作都寫在自己的作文本上,互相之間的交流很有限。這種情況下,學生的習作實際上與生活、社會有一定的脫節(jié)。語文課標中指出“習作是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沒有多少讀者的作文就談不上“交流”了,也算不上“活”的作文。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改變這一現(xiàn)狀。我們可以廣泛利用信息技術平臺,讓更多人看到學生的習作。
1.傳閱轉(zhuǎn)發(fā)
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在網(wǎng)絡空間傳播信息、文字、圖片等非常方便。我們可以通過公眾號、微信群等平臺將學生優(yōu)秀的習作以圖片、文字、鏈接等進行轉(zhuǎn)發(fā)激勵。我們的《語桐》作文報,成本低、效率高,就可以讓更多人翻閱。
2.利用各種公眾平臺等進行推送
在學生寫了“抗疫書信”這一期作文后,我便將每期的優(yōu)秀作文在自己的個人公眾號上進行推送。三期以后,學生作文的閱讀量竟然累計達到了近兩千次,而且還在不斷上升。尤其是閱讀后有時也有留言回復,這無疑成為學生繼續(xù)努力創(chuàng)作的重要動力。學生感受到了登報、當作例文、平臺推送的小小成就感,使他們升格為有模有樣的小小“作者”。
四、信息技術推動“作前指導”,促進課堂不斷升階
利用微課優(yōu)質(zhì)資源,有利于作前指導教學的優(yōu)化升階。如,教學三年級第一單元作文《我的植物朋友》時,我以“你有沒有朋友?想不想介紹個特殊朋友給大家?”導入后,再選擇提前錄制好的作文指導微課或全國名師的同步單元微課讓學生學習。微課播放完后,我和學生一起梳理怎樣寫“我的植物朋友”,學生的思路明晰起來。等到動筆寫時,便較為順利。這樣的作前指導,在線上教學環(huán)境下,用時不長,效果良好。
信息技術給作文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快捷,尤其是與作前指導、作后修改、展示評價等習作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深度融合,有效提高了作文教學質(zhì)量,提升了學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qū)西影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