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棟仁
隨著我國的新課改在不斷深入,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也應該響應課程改革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和方法。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沒有從單元的角度出發(fā)來進行整體設計,導致不同篇章的內容比較孤立,沒有形成系統(tǒng),不利于學生整體知識體系的構建。主題單元教學近年來是教育教學領域的熱門課題,其強調從單元整體出發(fā)來做好單元教學設計,注重教材內容的整合和重組,體現了教學的系統(tǒng)性,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嘗試引入主題單元教學。
系統(tǒng)思維是指將具有聯系的事件和知識串聯在一起,形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構架。高中語文領域的系統(tǒng)思維強調對知識、資源、情感和思想的統(tǒng)一,各要素互相支撐形成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知識框架。系統(tǒng)思維強調將割裂的知識整合在一起,凸顯整體性和統(tǒng)一性,帶領學生以全局的角度來學習知識,從而把握語文知識的邏輯關系和內在規(guī)律。
以往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將課文孤立來開展教學,缺乏統(tǒng)籌規(guī)劃,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關注一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和知識,教學過程缺乏整體性、層次性和秩序性。主題單元教學要求教師從單元整體來把握教學內容,有效整合教材的內容,圍繞單元主題來設計相應的學習任務,不僅從單元的角度來做好教學內容的整體設計,還關注單元之間的聯系性,將每一個單元當成完整的系統(tǒng)來開展教學,能夠帶領學生有序掌握單元知識,避免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無序、雜亂,讓教學更有規(guī)劃,從而全面提升教學效率。
以往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基本都是按照篇章的內容來開展教學,內容受到課文的局限。從系統(tǒng)思維視角來開展主題單元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同單元相同主題的內容需要引導學生來橫向比較,注重不同單元之間的聯系性,實現不同單元和主題知識的縱向比較,確保前后知識點之間的銜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拓展一些相關的教學內容,滲透更多和主題有關的知識來進行拓展和外延。學生的學習內容能夠打破教材的局限性,增強學習廣度。
明確教學目標是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基礎,教師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才會圍繞教學目標來設計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教學活動等,突出明確的教學目標也讓學生的學習更有針對性。語文知識相對來說比較分散和復雜,在系統(tǒng)思維視角下教師要引導學生分類學習和把握知識,不同的主題能夠給學生指明學習重點,讓學生的學習更有目的性。因此,系統(tǒng)思維下的主題單元教學能夠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的學習更有重點和針對性。
從系統(tǒng)思維開展語文單元主題教學具有多種優(yōu)勢,是教學改革的要求,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高中語文單元主題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雖然新課標強調要從單元整體出發(fā)來開展教學,在編排課文時也按照單元來將文章組合在一起,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弱化了單元整體教學的概念,在對課文進行講解時并沒有從單元出發(fā),而是直接將課文孤立地拿出來講解,單元內課文之間的聯系性不強,學生學習到的都是分散的語文知識點,無法形成整體的框架,這會大大影響學生完善知識框架的構建。從系統(tǒng)思維開展單元主題教學還要求要設置突出的核心主題,圍繞主題出發(fā)來展開教學,以單元主題來對整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統(tǒng)籌。但是目前教師并沒有重視單元整體教學的核心主題,或者雖然提煉了單元主題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并沒有突出單元核心主題,沒有注重不同文章在主題上的融合,導致主題單元教學的效果不理想。
系統(tǒng)思維視角下的主題單元教學構建要遵循整體性的原則。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加強單元不同課文的整合,同時也要關注不同單元之間的聯系,將課內和課外的知識整合在一起,加強必修內容和選修內容的整合。從主題單元角度來做好單元設計,教師還可以加強閱讀和寫作之間的結合,通過讀寫結合來促進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效果提升。
系統(tǒng)視角下的主題單元教學還能夠加強知識之間的層次性。教師在教學設計規(guī)劃時,可以從單元專題、主題以及問題的角度來構建知識。比如可以確定一個單元的主題,然后又從這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出發(fā)來將主題分成不同的專題,每一個專題中包含各種詳細的教學內容、教學問題以及教學活動,讓一個單元的內容教學更有層次性。主題單元教學中圍繞具體的專題,可以將多篇課文放在一起教學,也可以一篇課文放在不同的專題教學,能夠促進知識之間的相互連接,讓學生對內容的學習更加全面和深入。
相關性也是主題單元教學突出的特點。從系統(tǒng)角度來開展主題單元教學,對于一個單元的內容而言,要將單元內容當成系統(tǒng)的整體,但是不同的內容又和專題、主題相關,互相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這些內容可以相互制約和影響。教師在構建單元主題時,要整合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素材時要確保不同內容之間的聯系、融合,按照一定的層次來構建知識框架,構建有關聯的教學活動。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之間都互有關聯,前期教授的知識能夠為后期學習作鋪墊,后面的內容是對前面內容的深入和拓展,這樣才能真正落實教學目標。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教師按照課文的順序展開,很少考慮課文和課文之間的聯系性。將每一篇課文都當成獨立的內容來開展教學,知識點之間沒有形成關聯,所以教學內容也可以從任意的節(jié)點開始,不存在著需要遵守哪些規(guī)律或者順序的情況。而基于系統(tǒng)思維來開展主題單元教學,教師要關注知識之間的聯系性,不同的知識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邏輯關系,就要遵循一定的順序來開展教學。比如內容要由淺入深,專題的安排、單元的安排以及知識的呈現都要遵循一定的順序,確保教學的有序性和科學性。
教學體系和教學環(huán)境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師的教學策略、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等都要和教學環(huán)境相適應。由于外界的環(huán)境在不斷變化,所以教師的教學系統(tǒng)也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結合教學環(huán)境的變化來適當調整。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要不斷更新,主題單元的教學也是一樣,要根據現階段實際的教育環(huán)境來確定。
人教版語文教材的單元相互獨立又和諧統(tǒng)一,不同的單元有不同的主題,但是不同單元之間又存在著某種關聯。對于一個單元的內容來說,每篇課文都是獨立的,但是又存在著一定的關聯,表現出語文學科的內在規(guī)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深入分析教材,對于每一個單元的內容都要從整體性的角度來審視和研讀,合理選擇單元主題。教材中按照單元來分類,一個單元往往有明確的主題,教師要從單元整體性角度出發(fā)來提煉主題,圍繞具體的主題來構建教學框架,帶領學生來系統(tǒng)化學習語文知識。
按照主題單元來開展教學相對來說教學過程比較開放,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特點、教學內容以及課程標準來適當調整教學內容,讓語文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和靈活。主題單元教學往往圍繞一個明確的主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具體的主題來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借助多種方式來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情感氛圍,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課文的情感,從而感悟整個單元的主題。創(chuàng)設情境最直接、有效的教學手段就是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創(chuàng)設情境。比如在教學《荷塘月色》《故都的秋》這樣的寫景抒情類的文章時,教師就可以立足單元主題以及教學內容來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多媒體呈現直觀、生動的圖片和視頻,還可以借助聲音來模擬情境,帶領學生融入到具體的情境之中,從而和課文的內容產生情感共鳴。
主題單元教學能夠讓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更加飽滿和豐富,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不斷積累語文素材,引導學生更深入分析、理解,并不斷增加閱讀量。教師要發(fā)揮自身引導者的作用,可以借助互聯網上海量的資源來不斷擴展單元知識,豐富教學內容。
系統(tǒng)思維視角下的高中語文主題單元教學能夠增強學習廣度,明確學習目標,最終提升學習效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整體教學的意識,從單元整體出發(fā)來做好教學設計,抓住單元主旨,形成知識結構,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擴展,讓學生的知識框架更加充實、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