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弋昀
(濟南大學 土木建筑學院,山東 濟南 250022)
離子交換膜(IEMs)是高分子膜,本質是離子交換樹脂,含有可電離性基團,對溶液中的離子具有選擇透過性。按化學性能可分為均相膜、半均相膜、非均相膜,按照材料性質可分為有機離子交換膜、無機離子交換膜[1],按所帶基團電荷性質可分為陰離子交換膜、陽離子交換膜[2]。
近年來,離子交換膜廣泛應用于食品、化工、醫(yī)療等領域[1],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離子交換膜性能優(yōu)異,根據(jù)它的特性開發(fā)了許多用于水處理的膜,如淡化苦咸水的非均相膜[3]、抗污染的氧化石墨烯改性膜[4]等,它在未來水處理方面的應用會更多,前景廣闊。
離子交換膜應用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是提高其性能[1]。目前,針對膜改性的措施主要有表面改性、摻雜改性兩大類[5]。表面改性操作簡便,基團利用率較高,改性效果好[6],可采用化學、高能射線等方法對膜表面進行處理,使膜表面產生反應活性點,并以化學鍵形式的作用力將親水基團引至膜表面,從而提高膜的性能。摻雜改性同樣可以提高膜的性能,與表面改性相比,它在機械性能方面會有較大的提升[7]。
膜的表面改性是在膜表面引入附加層,利用附加層的特性和膜表面性能的互補,提高膜的選擇通過性和交換容量,達到改變膜性能的目的[2]。
等離子體又被稱為電漿,當?shù)入x子體與膜表面發(fā)生撞擊時,體內的電子、離子等會將自身能量傳遞到膜表面基團,隨后產生表面反應,使表面發(fā)生物理、化學變化,從而實現(xiàn)表面改性[8]。
Hosseini等[9]借助等離子技術,在真空反應器中,用納米銀粒子對聚氯乙烯(PVC)/苯乙烯-丁二烯橡膠(SBR)CEMs進行表面改性,主要通過控制處理時間實現(xiàn)對膜表面涂層厚度的控制,并分析改性膜在不同控制參數(shù)下的性能。Wei等[10]采用等離子體對膜表面進行改性,在膜蒸餾實驗中發(fā)現(xiàn),等離子體放電生成的活性粒子(如電子、離子、自由基等)作用膜材料表面,不會降低膜的孔隙率、厚度、透氣性,但會對膜表面產生不同程度的刻蝕效應,導致膜孔受損。李茹等[11]利用朗繆爾探針、發(fā)射光譜法診斷遠程氬等離子體,確定離子密度和活性粒子后預測最佳改性區(qū),并采用遠程氬等離子體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超濾膜。結果顯示,改性膜的拉伸強度增加,親水性能提高,抗污染能力較強。
電沉積改性是將膜放在含有改性液體和電極的電池中,在電勢作用下使改性液體停留在膜表面,形成膜表面電沉積層[12]。
Mulyati等[13]通過電沉積聚電解質在陰膜表面形成改性層,并考察了電沉積電流密度、聚電解質濃度、支持電解質濃度對改性膜表面性質的影響。電沉積法簡便快捷,可通過調節(jié)電沉積條件控制改性層的性質,有助于形成均勻的改性層。李玉嬌等采用電沉積氧化石墨烯(GO)改性法,對陰離子交換膜表面進行抗污染改性,電沉積中電場發(fā)揮驅動力作用,促使GO片層遷移并沉積陰膜表面,形成堆疊的GO改性層[14]。使用自制電滲析實驗裝置,恒電流條件下操作,通過改變NaCl,電流密度等控制實驗參數(shù)。實驗結果顯示,GO改性膜表面出現(xiàn)GO片層特有的褶皺結構,膜表面親水性、電負性顯著增強。
化學改性是通過化學反應,在附加層與膜表面之間形成化學鍵,從而改變膜表面的化學性能和物理性能。
李根等[15]成功完成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對納米SiO2的表面化學改性,改性膜更加親油,團聚現(xiàn)象有了明顯改善。納米SiO2通過化學鍵接入水性酚醛環(huán)氧樹脂(WEPN),分散效果良好,并提高了WEPN的熱穩(wěn)定性、韌性、耐酸堿性等。馬雷等[16]對聚四氟乙烯(PTFE)進行化學改性, PTFE表面形成以—OH,—NH2為主要官能團的表面化學結構,給予不同生物分子接枝活性位點,提高生物相容性。氧化后的PTFE表面O含量增加,親水性提高。采用這種改性方法可以減少雜質的引入,效率比等離子體改性高。吳仲孝[17]等以異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鈦酸酯(NZD-201)為橋梁對h-BN進行化學改性,得到Mh-BN,并以物理共混方法添Mh-BN入PVC基體,制備Mh-BN/PVC膜,改性膜界面結合力增強,結構致密如同迷宮,耐堿性能更強。
離子交換膜化學性質十分穩(wěn)定,在其表面接枝改性物質較為困難。在膜表面使用高能射線輻照可以產生自由基,利用容易接枝改性物質的自由基實現(xiàn)離子交換膜改性。采用這種改性方法要注意控制輻照時間、輻照強度,避免破壞膜。Shi等[18]使用紫外光輻照接枝N,N-亞甲基二丙烯酰胺(MBAA),研究PVDF膜表面改性,結果顯示,改性膜提升了親水性、防污性。Han[19]等采用60 Co-γ輻照法,在聚苯乙烯微滴定板內表面接枝殼寡糖,輻照前用殼寡糖溶液浸泡,成功對PS微孔板進行改性。
摻雜改性是在改性材料、膜基質結合成膜的混合環(huán)節(jié),以澆鑄方式混合摻雜材料和膜基質,使其結合得更牢固,使膜具有無機材料和有機膜的性質。
摻雜改性材料主要有無機材料和有機材料。無機納米材料比表面積大,機械性能好,應用較多。如納米氧化鋁顆粒、納米氧化鐵[20]、二氧化鈰[21]、氧化鋅[22]等多用于膜改性。
Hosseini等[23]在PVC基質中摻雜納米TiO2顆粒,改性制備了PVC-Co-TiO2多相陽離子交換膜。SEM電鏡分析,相比于鋇離子,納米TiO2顆粒對鈉離子的親和力更強。隨納米TiO2顆粒含量的增加,PVC-Co-TiO2膜的離子交換容量先升后降。pH值降低,使納米粒子表面的正電荷分布增強,提高膜的通量。周璇等[24]為離子交換膜性能功能化處理納米TiO2,并與聚氯乙烯(PVC)、離子交換樹脂粉摻雜制膜,有機磷酸基團成功接枝至納米TiO2表面,成功制備陰陽離子交換膜。
氧化石墨烯(GO)作為一種納米材料,二維片層碳骨架上含有豐富的含氧官能團,可以作為改善親水性和電負性的改性材料,應用于多種膜材料的改性[25-26]。二維片層碳骨架使GO更容易形成堆疊的片層結構,如抽濾GO水溶液可以成型,制得具有良好透水性和鹽離子篩分作用的GO膜。
Kowsari等[27]將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納米片摻雜在磺化聚酰亞胺溶劑中,制備復合質子交換膜,并測試膜的性能。石墨烯納米片均勻分散在SPI基體中,薄膜熱穩(wěn)定性良好,故PA摻雜的FGO納米片有助于復合膜熱穩(wěn)定性的提高。尚景宏[28]等在聚酰亞胺中摻雜氧化石墨烯(GO)、還原氧化石墨烯(rGO)制備混合基質膜,并進行CO2/N2氣體分離實驗。相較于純的聚酰亞胺膜,氧化石墨烯摻雜的聚酰亞胺混合基質膜(PI-GO)、還原氧化石墨烯摻雜的聚酰亞胺混合基質膜(PI-rGO)的分離性能明顯提升。
Farrokhzad等[29]采用聚偏氟乙烯、磺化聚偏氟乙烯、添加劑聚苯胺共混物制備混合型陽離子交換膜,以聚苯胺相對分子質量為變量,研究膜的選擇透過性、親水性、膜電阻。聚苯胺相對分子質量約為4 500,聚合分散指數(shù)(PDI)約為3.2時,膜去除鈣、鎂離子的效果最佳。
對比發(fā)現(xiàn),將納米顆粒作為摻雜劑,制備膜的過程復雜,且改性膜只提高了選擇透過性,將聚合物作為摻雜劑,更容易獲取原料,可以提高膜的選擇透過性、機械強度、抗污染能力。
為滿足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需求,滿足人們對能源、水資源、環(huán)境保護等的需求,基于離子交換膜的膜工藝技術越來越受關注[30]。膜改性方法中,等離子體輻射、電沉積等能提高膜的抗污染能力和污水處理能力,成本相對較低,更易操作,是我國重點研究方向。離子交換膜前景廣闊。我國的膜技術還不夠成熟,膜改性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以提高凈水效率,改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