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猛
(甘肅省渭源縣蓮峰鎮(zhèn)楊家嘴小學,甘肅渭源 748208)
語文閱讀不僅是學生了解大千世界的窗口,也是學生開展寫作的必經(jīng)之路。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語文教材對學生來說是一個范例,學生通過范例學習吸納其中的語言精髓,最終實踐運用到習作中。為此,教師在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強化引入隨文仿寫模式,把閱讀和寫作緊密地聯(lián)系到一起,根據(jù)閱讀內(nèi)容設計多樣化的仿寫探究活動,持續(xù)提升學生的練筆意識,從而不斷精進學生的習作技巧,下面就小學語文教學隨文仿寫策略展開探討。
語文教學中的隨文仿寫模式,從本質(zhì)上來講是由閱讀到寫作的有效遷移,教師通過開展閱讀教學,能夠帶領學生了解文章的謀篇布局,然后進行科學的引導和啟發(fā),讓學生針對某個對象開展模仿性的練筆,重點沿襲原文章的精巧構思,從而潛移默化地發(fā)展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隨文仿寫策略,是為學生寫作牽引指路的有力措施,經(jīng)過學情調(diào)研和文獻實踐研究,筆者將小學語文教學中隨文仿寫的實施意義歸納整理為以下三個方面。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教師、學生以及文本之間的對話和溝通,閱讀和習作向來是相輔相成的,閱讀是學生習作素材的主要來源,習作可以促進學生與文本的深度交流和共情。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隨文仿寫的重大意義,就是借此深化學生對語篇材料內(nèi)容的理解,例如教師在正式開展隨文仿寫之前,可以引導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精讀,重點剖析文章中詞、句、段的含義以及主旨內(nèi)涵,然后鼓勵學生把這些語言收獲和情感體會輻射到仿寫練筆之中,這樣學生的讀寫結合意識便會得到發(fā)展,在習作表達中對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也會進一步加深。
談到語文習作,大部分學生都會流露出較重的畏難情緒,深入剖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應用的習作教學策略過于生硬,沒有給學生提供過渡和緩沖的適應時間。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隨文仿寫教學策略,能夠降低學生的語文習作難度,如一篇閱讀材料中重點段落的遣詞造句,很多精美辭藻和修辭方法值得借鑒,那么教師就可以適時組織一次隨文仿寫訓練,引導學生模仿段落用詞和修辭手法,對段落進行臨摹仿寫,這樣學生就可以由淺入深地突破語文習作難點。
語文是一門強調(diào)積累和運用的學科,以往教師經(jīng)常讓學生謄抄閱讀材料中的精美詞句,卻鮮少為學生提供習作運用機會,學生積累的語言材料找不到應用出口,只能在讀書筆記中慢慢蒙塵,這不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長遠發(fā)展。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隨文仿寫策略,可以同步培育學生對好詞佳句的積累和運用意識。在學生積累了新的寫作立意或詞匯之后,教師應及時開展隨文仿寫訓練,或者讓學生自選角度,融入奇思妙想開展個性化創(chuàng)作,這樣學生就會逐漸養(yǎng)成積累、運用好詞好句的思維品質(zhì),從而解決學生作文語言干癟的問題。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隨文仿寫策略是從閱讀到寫作的有效遷移,教師想要讓學生得心應手地開展隨文仿寫練習,必須先優(yōu)化閱讀理解教學,引導學生透徹摸清閱讀材料的語義、語境以及情感旨意,如此才能創(chuàng)造由閱讀向寫作的遷移條件,從而構筑學生的仿寫基礎。
1.摘錄好詞佳句,解決閱讀材料生詞釋義任務
如果將隨文仿寫整體比作一座建筑,那么詞匯就是建筑的基石,學生只有透徹參悟詞義,才能在仿寫中準確、恰當?shù)丶右赃\用,因此教師在優(yōu)化閱讀理解教學時,應當指導學生摘錄文本中的好詞佳句,自主解決生詞的含義。如在學生初讀文本后,教師就可以發(fā)布語言摘錄和生詞釋義任務,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勾畫出文本中的精美詞句;或者在白板投屏上出示幾個生詞,讓學生以查字典、翻閱參考書等方式,找到并記憶這些生詞的真實含義。在學生解決和探究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時提問,如讓學生回答某個句子好在哪里,學生可能會回答“用詞準確”“生動”“富有感染力”等,這樣學生就能抓住重點,積累文本材料中的優(yōu)質(zhì)詞句。再或者,當學生合作查出某個生詞的含義后,教師可以及時讓學生用這個詞造個句子,學生就會馬上投入到造句和詞語搭配的思考中,從而初步啟發(fā)學生的隨文仿寫意識。
2.分析語言特色,理解文章語句的含義和作用
這一步是隨文仿寫中閱讀的進階教學,學生唯有把握教材文本的語言特色,才有可能在后續(xù)仿寫中熟練應用。如在學生勾畫出文本中一段精彩的人物描寫時,教師可以提出語言分析問題:“在這段人物描寫中,你能了解到人物的哪些特點?人物的外貌是什么樣的?人物說了什么話?有沒有行為動作表現(xiàn)?”學生通過思考逐一回答教師的問題。教師接著追問:“你認為這段人物描寫的語言風格是怎樣的?”學生如果一時答不出來,教師可以進行適度提示:“是通俗簡潔嗎?是夸張的還是平實質(zhì)樸的?”學生通過思考后就能較為準確地判斷出語言特色。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語句的含義和作用時,教師可以從修辭的角度切入教學,如當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中某處比喻句的運用十分精彩,教師可以趁機提問:“這個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對文章表達效果產(chǎn)生了怎樣的提升效用?”學生通過交流后反饋答案:這個比喻句把描寫對象的某個特征比作其他事物,使文本的語言表達更加生動形象、富有趣味。這樣語文閱讀教學就能夠得到整體優(yōu)化,學生也擁有充裕的隨文仿寫材料[1]。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隨文仿寫,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融合學生自身的聯(lián)想與創(chuàng)造思維,教師如果只是直接出示課文語段讓學生仿寫,很容易阻礙學生的想象思維發(fā)散,仿寫質(zhì)量也難以達到預期水平。對此,教師可以根據(jù)文本材料創(chuàng)設仿寫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仿寫創(chuàng)作靈感。
1.創(chuàng)設多媒體形式的隨文仿寫情境
多媒體情境有聲有色、直觀生動,是創(chuàng)設語文隨文仿寫情境的科學方式。教師在具體應用時,可以根據(jù)所要仿寫的文本語段,在互聯(lián)網(wǎng)中搜索相關的圖片、視頻和音樂素材,如仿寫語段是描繪自然風景的散文,教師就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中下載對應景致的圖片或視頻,并加以播放,讓學生從不同視角了解仿寫對象的真實外觀,然后引出隨文仿寫任務,例如出示一些關于課文描寫對象的影像材料,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和視頻景色,延續(xù)重點段落的語言風格開展模仿寫作。學生的仿寫靈感會被激活,教師在此期間可以指導學生悉心鉆研屏幕上的景物特點,圍繞和課文不一樣的特征開展仿寫創(chuàng)作,如課文段落中描寫了自然風景中的植物,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多媒體材料中有沒有體現(xiàn)動物?”學生可能會回答有鳥兒或者其他小動物,教師接著贊揚道:“同學們的觀察真是細致入微,那原文段落采用了哪種修辭手法呢?”在學生回答出修辭手法后,教師可以繼續(xù)啟發(fā)學生,嘗試運用原文中的修辭手法描寫多媒體材料中的小動物,這樣學生的想象思維在隨文仿寫中能夠得到充分釋放,仿寫質(zhì)量也能夠得到顯著增強[2]。
2.基于文章留白創(chuàng)設隨文仿寫情境
補白是創(chuàng)設隨文仿寫情境的可靠思路,教師需要借助課文中的留白內(nèi)容,見縫插針地創(chuàng)設隨文仿寫情境。如某篇記敘文在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行為動作上運用大量筆墨,但是并未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這就是作者的留白,留給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教師就可以將這部分留白作為隨文仿寫的練筆點,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模仿作者的語言風格,把主人公的內(nèi)心想法寫出來,看看誰銜接得最好。在學生完成仿寫作品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原文和仿寫的內(nèi)容連起來讀一讀,檢查是否有語句不通、突兀之處,并加以修改,這樣學生就會不由自主地沉浸到課文主人公的心靈視域和情感寄托之中,和文章中的人物產(chǎn)生共情,進行對話,這樣學生創(chuàng)作出的仿寫作品會更加符合原文語境[3]。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隨文仿寫策略時,學生面臨的主要障礙是摸不準仿寫對象,這個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是很難形成的,以至于造成隨文仿寫耗時長、效率低的局面。為此,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找準仿寫對象,讓學生明白仿寫的關鍵點在哪里,然后開展仿寫遷移訓練,這樣才可以有效提升語文仿寫訓練的針對性。具體的仿寫對象和教學策略如下。
1.以課文典型句式為仿寫對象
閱讀文本中的典型句式是最重要的仿寫對象,教師在指導學生對典型句式進行品讀感悟的基礎上,還應當讓學生圍繞典型句式的表達特點開展仿寫訓練。例如課文中某處寫動物的擬人句使用得極為精妙,教師可以在多媒體投屏上展示該動物的形象圖,然后向學生進行提問:這個句子對動物的哪個特點進行了擬人化處理?對文章意境的烘托有什么作用?表達了作者對動物的何種情感?學生在交流后作答:對動物的外形/動作/習性進行了擬人化處理,呈現(xiàn)出了動物和自然的和諧意境,抒發(fā)了作者心底對動物的喜愛情感。教師對此應給予激勵性的評語:“大家的品讀非常透徹!相信大家都有喜愛的小動物,那么就請大家模仿課文中的擬人句式,把喜愛的小動物分享出來,看看誰能讓憨態(tài)可掬的動物形象躍然紙上!”學生借此主動投入對課文經(jīng)典句式的仿寫練筆之中,語言駕馭能力也能夠得到切實訓練[4]。
2.以課文謀篇布局為仿寫對象
在針對課文的謀篇布局開展仿寫教學時,教師需要先引導學生明確課文的布局和結構,如在某篇說明文中,作者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描寫說明對象的基本特點,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梳理概括“總—分—總”結構的每部分內(nèi)容,然后鼓勵學生自由選擇一個熟知的事物,嘗試運用這一布局方式進行仿寫創(chuàng)作,并提醒學生注意各結構之間關聯(lián)詞的運用,如“首先……然后”“不是……就是”等,這樣仿寫作品的結構布局就能過渡自然,學生就能夠真正抓住說明文的仿寫要點。
語文寫作教學中對隨文仿寫技巧具有一定要求,教師在探究隨文仿寫策略時,應當向學生精講和滲透技巧,如此才能使學生在仿寫訓練中得法,從而強化自己的個性化寫作能力。
1.傳授隨文仿寫命題技巧
隨文仿寫經(jīng)常需要學生自主擬題,只有擬設精巧的標題才能使人產(chǎn)生讀下去的欲望,教師在傳授該技巧時,可以設置問題:“同學們,課文題目和內(nèi)容有什么關系?”學生在分析后進行反饋:“課文的寫作主線是標題,標題中還體現(xiàn)出描寫對象的主要特點?!苯處熣J同道:“我們仿寫擬題時也要根據(jù)寫作內(nèi)容來設計題目,下面就請大家借鑒這個思路擬題和仿寫課文。”如此學生就習得了隨文仿寫的命題技巧,這對學生開展個性化寫作也很有幫助。
2.傳授隨文仿寫遷移技巧
所謂遷移技巧,就是在仿寫中留下重要的仿寫對象,增添個性化的獨創(chuàng)內(nèi)容。如一篇童話故事的主要仿寫對象是夸張的人物語言風格,但是在故事情節(jié)上存在較大的想象空間,那么教師就可以滲透仿寫遷移技巧:“大家能模仿故事人物的說話語氣,自創(chuàng)或續(xù)編一小段故事情節(jié)嗎?”學生隨即參與仿寫創(chuàng)作,保留童話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架構,仿照原文中人物的夸張對話,增添許多奇趣、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這樣學生在隨文仿寫中就掌握了科學的遷移方法,學會保留相同點,改寫不同點,最終形成獨創(chuàng)文章[5]。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隨文仿寫策略,不但有助于深化學生對語篇材料內(nèi)容的理解,也能降低學生的習作難度,還能培養(yǎng)學生對好詞佳句的積累和運用意識。為此,教師應當著力優(yōu)化閱讀理解教學,構筑學生的隨文仿寫基礎,同時創(chuàng)設隨文仿寫情境,指導學生找準仿寫對象,學習仿寫技巧,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得到釋放,以提升學生的語言駕馭能力和創(chuàng)意想象思維,從而使學生的寫作技能邁入更高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