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孝芹 白樺
【摘要】目的:分析不育癥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現(xiàn)狀及相關性。方法:回顧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療的不育癥患者臨床資料,基于特定時間段內(nèi)(2021年11月—2022年2月)對其進行選?。?20例),評估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確定相關影響因素。結(jié)果:不同文化程度、生活習慣、臨床行為依從性、社會支持水平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對比差異顯著(P<0.05),經(jīng)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文化程度、生活習慣、社會支持、臨床依從性均是影響不育癥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結(jié)論:生活習慣、文化程度及依從性等均可能誘導不育癥,臨床需針對上述因素開展積極干預,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預防或降低不育癥的發(fā)生。
【關鍵詞】不育癥;自我管理水平;現(xiàn)狀;生活習慣;健康宣教
Status quo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lf-management level of infertility patients
DING Xiaoqin, BAI Hua
Department of Andrology,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tatus and correlation of self-management level of infertility patient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infertile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y were selected (120 cases) based on a specific time period (November 2021-February 2022), and the self-management level of the patients was evaluated and determine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score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al levels, living habits, clinical behavior compliance, and social support levels(P<0.05). Compliance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affecting the self-management level of infertility patients(P<0.05). Conclusion: Living habits, educational level and compliance may all induce infertility, and clinical interven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for the above factors to improve the self-management level of patients and prevent or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infertility.
【Key Words】Infertility; Self-management level; Status quo; Living habits; Health education
不育癥屬于男性生殖??葡到y(tǒng)中常見病種,具體是指夫妻之間有正常性生活,同時未進行避孕,且時間超過1年,由于男方因素使得女方未能受孕。不育癥會影響夫妻關系,導致家庭矛盾。相關研究表明[1], 近年來,隨著男性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大,不育癥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趨勢,降低了國民生育質(zhì)量。既往關于不育癥的防治經(jīng)驗證明,患者日常生活行為、自我管理水平等對于不育癥治療具有重要影響。而當下我國關于不育癥的普及力度不夠,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普遍不高[2]。目前,我國臨床關于不育癥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鑒于此,本文選取我院120例不育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自我管理水平現(xiàn)狀,總結(jié)影響不育癥因素,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120例不育癥患者,病例選取時間2021年11月—2022年2月,年齡25~43歲,平均年齡(32.51±1.43)歲,首次確診不育時間1~8年,平均時間(4.46±1.02)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及中專35例,大專及以上60例。
納入標準:①120例患者均符合《男性生殖病理學》[3]中關于不育癥的診斷標準,經(jīng)臨床影像學確診;②病歷資料與門診檔案真實且齊全;③正常進行試管周期的患者;④自我管理行為得分<100分者;⑤已婚,夫妻關系和睦;⑥理解力和認知能力正常,具有一定閱讀理解、表達能力,溝通無障礙配合研究者;⑦對于自身資料被調(diào)取的可能性表示知情,同意參與。
排除標準:①在參與實驗前接受過不育癥相關治療;②生殖器創(chuàng)傷、睪丸萎縮,無精子癥患者;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凝血功能障礙、心肝腎器質(zhì)性障礙者;④伴有免疫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障礙者;⑤夫妻一方或雙方染色體核型分析異常者;⑥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調(diào)查工具
①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一般資料調(diào)查問卷,內(nèi)容包括年齡、性別、不育時間、職業(yè)、醫(yī)保、基礎疾病、居住情況、是否吸煙喝酒等;②結(jié)合我院實際條件設計不育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測評量表,共包括27個
問題,每個問題劃為1~5分,指導患者在最能反應其實際情況或想法的得分下打“√”,由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的護理人員負責統(tǒng)計,分數(shù)越高,說明自我管理水平越好。在正式開始調(diào)查前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說明本次研究流程、目的與意義,取得患者配合。當場發(fā)放問卷,填完后當場回收,即時核實問卷完整性與規(guī)范性,若有缺漏項,及時詢問患者原因并補齊。
1.3 觀察指標
(1)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影響因素。(2)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因素回歸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 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影響因素
不同文化程度、生活習慣、臨床行為依從性、社會支持水平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因素回歸分析
120例不育癥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文化程度、生活習慣、社會支持、臨床依從性均是影響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不育癥致病因素復雜,臨床尚未完全明確,是由種多種因素造成男性不育的結(jié)果,而并不是單一獨立疾病。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發(fā)展中國家不孕不育發(fā)病率約8%~25%,其中單獨男性因素占比高達20%~30%,雖不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危害,患者日常也不會受到軀體病痛折磨,可正常開展工作學習,但是由于不育癥造成的心理負擔卻不容忽視,且長期化的負面心境又會反過來進一步影響患者生理功能,加大家庭不和睦問題,導致不育癥患者雖處于無生理病痛折磨,但生活質(zhì)量不佳的狀態(tài)[4]。因此,對不育癥患者施以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十分必要,旨在協(xié)助其解決不育癥導致的各類傷害與困擾。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作為確保治療措施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其水平高低對于不育癥療效具有重要作用。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不育癥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普遍一般,本次調(diào)查統(tǒng)計整體自我管理水平評分為(58.61±5.79)分,也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觀點。在對不育癥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相關影響因素調(diào)查中顯示,文化程度、生活習慣、社會支持、臨床依從性均是影響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獨立危險因素。說明了患者文化程度越高、社會支持越高、生活習慣越健康、臨床依從性越高,其自我管理水平越高。對其原因進行分析:(1)文化程度。對于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其普遍認為不育癥不是自己的問題、生不出孩子都是女性導致的,對醫(yī)護人員工作存在懷疑態(tài)度;同時理解能力、認知能力有限,難以在短時間內(nèi)理解醫(yī)護人員工作并嚴格執(zhí)行,不利于構(gòu)建和諧的護患關系。而文化程度高者的患者接納能力與理解疾病信息的能力更強,容易從報紙、視頻、PPT等多種渠道快速收集疾病管理的信息,更能積極得采取應對措施。(2)社會支持。社會支持是指個體從社會中獲得的客觀物質(zhì)幫助及主觀情感支持。據(jù)陳珠英等[5]人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支持與不育癥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具有一定關聯(lián)性,良好的社會支持能夠促進不育癥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在防治不育癥中具有重要作用。(3)臨床依從性。持久的患病行為可導致患者身體、心理及社會功能受損,對醫(yī)師工作缺乏信任,未遵醫(yī)囑用藥或按時到院復診、治療;也可能由于患者對陌生的治療環(huán)境或未來生育功能感到焦慮、不安,導致依從性差,不育癥治療效果不佳。(4)生活習慣。不育癥患者普遍存在多年吸煙、喝酒、熬夜、高鹽高脂飲食等不良生活行為和習慣,香煙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多種有害物質(zhì),通過血液進入人體,可殺滅精子,減少精子數(shù)量,影響精子活力;另外,還可能導致精子突變,使得精子質(zhì)量受到明顯影響,造成不育癥;飲酒中的酒精可直接殺傷精子,降低精子活力與受精能力;且過量飲酒時還可毒害睪丸等生殖器官,降低雄激素水平,傷及肝臟,導致肝功能異常,雌激素相對增多,可出現(xiàn)陽萎。長夜熬夜則可能降低機體免疫力與抵抗力,加大各種疾病發(fā)生可能性[6]。因此,為了提高不育癥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臨床需注重關于不育癥患者的健康宣教,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依據(jù)其文化程度、家庭背景選擇合適的方式開展健康宣教,借助動畫、彩色宣傳冊、小視頻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不育癥發(fā)生原因、危害性、治療措施、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使其明顯遵醫(yī)囑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戒煙戒酒,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引導患者主動訴說內(nèi)心想法,耐心予以解答,增加其對抗疾病的信心,提高自我管理水平;重視患者社會支持,充分調(diào)動社會資源及支持系統(tǒng),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自信心,積極面對疾病,規(guī)范自身行為。
綜上所述, 我國目前不育癥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仍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受到生活習慣、文化程度、依從性等諸多因素影響,臨床需以上述影響因素為依據(jù)提供個性化的護理干預, 以促進自我管理能力提高。
參考文獻
[1] 郭艷.激勵式心理護理聯(lián)合賦能教育對肥胖型PCOS不孕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醫(yī)學食療與健康,2020, 18(11):152,154.
[2] 高書艷,王秀麗.輔助生殖門診護理與賦能教育對不孕癥患者自我效能與自我管理的影響比較[J].臨床醫(yī)學工程,2021,28(9):1283-1284.
[3] 吳明章.男性生殖病理學[M].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1997.
[4] 彭婷,方艷艷,李桂湘,等.輔助生殖??谱o理門診對不孕癥患者周期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的影響分析[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8,25(10):3-5.
[5] 陳珠英,那旭紅,孫小花,等.KTH整合式護理對不孕癥患者周期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的影響[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20,26(7):1012-1013.
[6] 柯秋金.??谱o理門診干預對不孕癥患者疾病不確定感及周期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黑龍江醫(yī)學,2020,44(11):1624-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