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莎 張 芹 黃新苗 黃松群
1 臨床資料患者男,30歲,因“活動后胸悶、氣急11年,加重伴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1月”于2021年12月13日收入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治療?;颊?1年前感冒后出現胸悶、氣急伴全身乏力,于當地醫(yī)院就診。診斷為:①病毒性心肌炎,房性早搏;②心室預激。予對癥治療(具體不詳)后好轉。1年后患者再次出現上述癥狀,當地醫(yī)院診斷為:①肥厚性心肌??;②心律失常、心房撲動、心室預激;③多肌炎;④肝功能損害;⑤乙型病毒性肝炎。予利尿、營養(yǎng)心肌、護肝等治療好轉后出院。此后上述癥狀反復發(fā)作,休息后緩解,患者長期未服藥或復查。近1月患者勞累后,上述癥狀加重伴夜間不能平臥。
入院體格檢查示:血壓 96/62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端坐位,頸靜脈怒張,神清語利,計算能力減退,四肢肌力Ⅴ-級,肌容積下降,全身骨骼肌萎縮,肌張力正常。心界向左下擴大,三尖瓣聽診區(qū)可聞及3/6級吹風樣雜音,雙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腫。實驗室檢查示:B型腦鈉肽1 912 pg/mL,肌鈣蛋白Ⅰ 0.224 μg/L,肌酸激酶1 318 U/L;ALT 222 U/L,AST 387/L,乳酸脫氫酶1 399 U/L;乙型肝炎病毒DNA 4.77×104U/mL;腎功能、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糞便常規(guī)、甲狀腺功能、免疫球蛋白、自身免疫抗體全套、抗肝抗原自身抗體、ESR、CRP均無異常。心電圖檢查示:緩慢心室率,心房撲動(5∶1~7∶1下傳),心室預激,偶發(fā)室性早搏,左心室肥大伴ST-T改變,QT間期延長(圖1)。胸部X線攝片檢查示:兩肺滲出,心影增大,雙側少量胸腔積液(圖2)。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簡稱彩超)檢查示:全心增大(舒張末期左心房104 mL,右心房76 mL,左心室133 mL,右心室80 mL),三尖瓣大量反流(反流量為14 mL),肺動脈內徑增寬(3.2 cm),肺動脈壓增高(57 mmHg),室間隔、左心室后壁增厚(均為13 mm),左心室收縮功能下降,射血分數為34%(圖3)。腹部超聲提示淤血肝。左股四頭肌骨骼肌肌肉活組織檢查 (簡稱活檢)結果符合肌病樣病理改變,考慮Danon病或糖原貯積性肌病。溶酶體相關膜蛋白-2(LAMP2)基因檢測結果: c.883dupT 半合子突變, 導致氨基酸發(fā)生移碼突變(p.Y295Lfs*13)。診斷為:①Danon病,心功能Ⅳ級(NYHA分級);②心律失常、心房撲動、心室預激、室性早搏;③肝功能損害;④乙型病毒性肝炎。予重組人腦利鈉肽0.007 5 μg/(kg·min)微泵注射3 d后序貫口服沙庫巴曲纈沙坦(25 mg,2次/d)、達格列凈(5 mg,1次/d)、呋塞米(20 mg,1次/d)、螺內酯(20 mg,1次/d)改善心力衰竭(簡稱心衰),利伐沙班(15 mg,1次/d)抗凝等治療,患者胸悶、氣急等癥狀明顯緩解,于12月21日出院。
黑箭頭示室性早搏;白箭頭示心房撲動按5∶1~7∶1下傳圖1 患者心電圖檢查結果
圖2 患者胸部X線平片見兩肺滲出,心影增大、雙側少量胸腔積液
圖3 患者心臟彩超左室短軸切面顯示左心室對稱性肥厚
2 討 論Danon病是一種 X 染色體連鎖的顯性遺傳病,由LAMP2基因突變,導致自噬物質(常為糖原)在骨骼肌和心肌細胞內積聚?;颊咭阅行远嘁姡詣t癥狀較輕[1]。常見臨床表現為心肌肥厚、骨骼肌病和智力異常三聯征,其他臨床表現相對罕見,如肝功能異常、視網膜病變和肺部疾病[2]。Danon病的治療包括:糾正心力衰竭(簡稱心衰);合并心房顫動、心房撲動者應盡早行抗凝治療,預防卒中;對于合并快速心律失常者,可嘗試行射頻消融術;對于合并惡性心律失常者,經綜合評估,可嘗試使用植入式體內除顫儀;對于頑固性心衰者,可考慮行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心臟移植是Danon病有效的治療方案[3]。
心律失常在Danon病中十分常見,尤其是房室傳導阻滯(75%)和預激綜合征(69%),其他常見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顫動、心房撲動、室上性心動過速等[4]。Guo等[5]報道了同一家系中的2例Danon病患者,兩者最初的心電圖均表現為預激綜合征,后出現心房顫動,誘發(fā)心功能惡化。D’Souza等[6]報道了1例男性Danon病患者,8歲時心電圖診斷為“預激綜合征”,后逐漸出現心房顫動,14歲死于心室顫動。D’Souza等[7]的另一研究報道了2例Danon患者,分別于9歲、26歲發(fā)生心房顫動相關卒中。Danon病合并心房顫動、心房撲動的預后較差。其可能的原因:①加快心衰進程;②當預激綜合征出現時增加了心室顫動發(fā)生風險;③增加卒中發(fā)生風險。
多項研究結果表明,Danon病患者心腔內可能存在多條旁道。陳晞等[8]對1例Danon病患者進行電生理檢查發(fā)現3條旁道,即左側游離壁旁道、右側游離壁旁道、束室旁道或房室旁道。另一項研究[9]對4例Danon病患者進行電生理檢查發(fā)現,4例均存在束室旁道,2例合并左側房室旁道。一項Danon病的多中心研究[10]對9例合并預激綜合征的患者進行電生理檢查,其中2例存在單純束室旁道,2例存在單純結外旁道,余5例同時存在束室旁路和結外旁道。鑒于Danon病患者心腔內呈彌漫性纖維化狀態(tài),且心內可能存在多條旁道,對Danon病患者進行射頻消融術的難度較大,成功率較低[4]。
患者同步十二導聯心電圖各導聯上P波消失,V1、V2導聯上可見細小規(guī)則,形態(tài)一致的F波,F-F間期相等,等電位線消失,平均心室率48次/min,考慮“緩慢心室率心房撲動(5∶1~7∶1下傳)”,需鑒別“心房撲動伴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室性異搏心律”。仔細閱讀心電圖可以發(fā)現,該患者R-R間期不完全相等(第4個QRS波前后的R-R間期明顯不等),不支持上述診斷。此外,患者平均心室率為48次/min,如果為異搏心律,推測起搏點在房室束分叉以上。來源于此部位的室性異搏心律,QRS波群起始部鋒利,而該患者起始部粗鈍,可見明顯的δ波,符合心室預激的心電圖特征,與起源于傳導系統(tǒng)的“室性逸搏心律”的心電圖特征不符。
本例患者以心衰就診,伴心肌肥厚、肌酶和肝酶水平升高、智力減退;肌肉活檢發(fā)現肌纖維內糖原沉積;基因檢測發(fā)現LAMP2基因突變,進而明確Danon病診斷。本例患者的另一個特點是肌鈣蛋白水平持續(xù)輕度增高,最初被誤診為活動性心肌炎。Liu等[11]報道了3例Danon病患者,肌鈣蛋白T水平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升高(14~377倍)。Danon病患者肌鈣蛋白水平持續(xù)升高可能與心衰、心肌細胞壞死、快速心律失常相關。本病例患者在就診過程中多次查肝酶水平升高,考慮與乙型病毒性肝炎、右心衰致肝淤血相關,亦可能與Danon病累及肝臟相關,可通過肝臟活檢確診。在治療方面,患者QRS明顯延長,存在嚴重的左右心室收縮不同步現象,可嘗試行旁道消融,但消融前需先檢測房室結傳導功能;如合并嚴重的房室傳導阻滯,可考慮行心臟再同步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