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洋
(貴州護理職業(yè)技術學院)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以及社會交往活動等都在發(fā)生著巨大的改變,面對互聯網給人類帶來的種種改變,各行各業(yè)正在通過積極的行動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抵抗其弊端。而社會工作是互聯網應用的一個重要領域。一方面,利用互聯網龐大的資源系統(tǒng),社會工作者可以為服務對象提供更精準便捷的服務。另一方面,網絡社會的發(fā)展及其價值的蔓延也強有力地沖擊著以往的社會關系,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時空觀念[1]?;ヂ摼W時代在不斷發(fā)展,社會工作也應要順應時代潮流,要充分利用網絡的優(yōu)勢,借助現代科技手段,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社會工作專業(yè)化服務,探索新的社會工作助人方法和理念。但目前互聯網在商業(yè)上的應用較多,從社會工作角度去探討互聯網與社會工作相結合方式的研究還比較少。所以本文接下來就從互聯網的功能、內容以及思維三方面來探討它們在小組工作中的運用。
本文的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參與式行動研究法和訪談法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通過文獻檢索,掌握國內關于互聯網在小組工作或社會工作中應用的研究現狀,可發(fā)展的空間和可嘗試的應用。并在參與了本學期的微信紅包小組后,以參與式行動研究的方式,總結其中的經驗,并以此為契機,探索其他互聯網應用的方式,豐富小組活動的內容、形式以及理念。最后將對本學期參加過微信小組的一些成員進行訪談,評估小組的成效,他們參與其中的感受,以及他們對這種互聯網應用方式的意見和想法。為下一次開互聯網相關的小組積累經驗。
第一,文獻研究法。通過查找與互聯網、小組工作,以及互聯網運用在小組工作中的相關圖書、網站與期刊,并對相關文獻進行歸納整理,以掌握國內關于互聯網在小組工作或社會工作中應用的研究現狀, 總結其中的經驗,并探索其他互聯網應用的方式。
第二,參與式研究。在參與了本學期的微信紅包小組后,通過回顧小組活動,以及參與其中的感受和經驗,總結這次小組活動中互聯網運用的元素和作用,并思考在互聯網中其他可運用到小組工作中的元素。
第三,訪談研究。本文將擬定一份訪談提綱,對參加過微信小組活動的成員進行訪談,訪問他們參與小組活動的感受以及對這種在小組活動中互聯網應用方式的意見和想法,并評估小組的成效。
互聯網中具有的公共網絡平臺、微信群聊、紅包、朋友圈以及遠程交互等功能可以運用于小組工作的各個階段,下面將對不同方面的運用方式進行探討:
現在開展的小組主要都是人與人面對面來進行的。但這樣參與的人群就會有地緣的限制,而且由于人與人面對面,有些成員會覺得放不開,有心理障礙。我們將互聯網的群聊,建立公共聊天室等功能運用到小組工作中后,小組的開展就能夠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進行,即建立網絡虛擬小組。
網絡虛擬小組是一種網絡小組工作的概念。即由社工建立起聊天室,利用線上交流的方式開展小組活動,向成員交代任務等。通過網絡的溝通,使跨地區(qū)乃至跨國界的小組治療成為了可能。在群聊中,小組成員可以傾訴自己的苦衷,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經歷,成員之間相互學習、分享、交流和互動[1]。另外,由于網絡互動具有的隱秘性,虛擬性為人際交往提供了匿名交流的可能,人們可以在網絡上流露真情實感,甚至可以自曝家丑而不必擔心對自己造成危害和感到難為情,在這樣的氛圍下,案主更容易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本學期開展的“玩轉紅包,玩轉你我”小組就是將微信紅包這一功能運用到小組中,成為促進人際交流,加強成員彼此間互動的中介。并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更好地認識了自我,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同時也探討了互聯網時代給我們帶來的利弊,反省了自己的行為也學習了別人好的經驗和方法。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1)組員在微信群中發(fā)紅包和搶紅包,通過這種方式參與進群體互動中。除此之外,還有情感的呼應和反饋,這有利于圈子成員尋得身份定位和歸屬感以及認同感,能在心理上獲得社會支持,從而促進人際交往的互動和深入。
(2)用線上交流方式來促進情感的抒發(fā)。在小組活動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社工要引導組員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等,對于不良的情緒也要有發(fā)泄的渠道。在組員面對面的交流中,有些組員不免會覺得不自在,放不開,也不愿意表達情感。而線上交流所具有的隱秘性,距離性等特點,或是利用文字取代語言的方式,使得組員可以在線上表達出當面說不出的話,利用表情,紅包等發(fā)泄出當面宣泄不出的情緒。還可以用紅包,文字語音消息等方式給予組員鼓勵,表達歉意等。
(3)用線上交流方式來促進人際互動。在小組中我們探討了微信紅包功能在生活中的運用,如還錢,買單,調動氣氛,增加成員的參與度等,而這些應用都是在人際互動中進行的,所以紅包不僅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在活躍氣氛,增添樂趣,加強彼此的互動等方面也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這些內容都可以設計進小組活動中的破冰環(huán)節(jié),暖身游戲等,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探索新的小組活動內容和環(huán)節(jié),也讓組員覺得與自己的生活更加貼近。
現在在社區(qū)很多都會開展手工小組,制作出來的作品可以讓組員給它們取名字,賦予一定的寓意,這一定程度也是社區(qū)思想意識的一種體現。之后社工可以把這些作品進行統(tǒng)一的編排,推送到社區(qū)的微信公眾平臺上。并建立一種作品參賽投票機制以及相應的獎勵機制,讓組員將參賽的作品轉發(fā)到自己的朋友圈中,讓他們?yōu)樽约旱淖髌防?,票數多的可以得到一定的獎勵。這樣一是可以使小組活動更好地融入社區(qū),讓社區(qū)領導知道社工所做工作的成效,這樣社工在社區(qū)開展工作也會更加順利;二是以網絡的方式進行宣傳,有效地擴大了小組活動的影響力,可以讓更多人知道,并帶動社區(qū)中的人參與進小組活動中來;三是充分調動了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增加了小組的樂趣,在別人的反饋和認可中,獲得了滿足感和成就感,也可以找到自己還能進步的空間。
在小組工作中,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在小組即將結束后,要處理好離別情緒,并在后期跟進小組成員。如果建立了小組微信群,組員在后期依然繼續(xù)可以互動交流,分享好的經驗以及小組活動給自己帶來的改變等。這樣組員間可以一直保持聯系,彼此支持。有了這樣的交流方式可以大大減輕組員離別的愁緒,而社工也可以通過微信群,及時了解組員后期的情況,這也是小組成效評估的一種途徑。
開展小組工作,特別是在社區(qū),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發(fā)掘社區(qū)中的積極分子,并招募志愿者。而招募就可以在微信群中進行,并通過微信群,公眾號等擴大招募的宣傳力度。在后期志愿者培訓中,社工和組員都可以把一些培訓相關的內容發(fā)送到志愿者群中,這樣更有利于資源的共享,也方便他們學習。而在志愿者開展服務的過程中,建立起志愿者交流和應急機制就顯得很重要。以前沒有網絡的時候,可能需要定一個時間地點,把大家聚在一起進行交流,但由于每個人的時間很難統(tǒng)一,這種交流機制往往流于形式。而互聯網的出現,大家就可以在線上進行交流分享,遇到突發(fā)情況,也可以直接在群里求助。
如今互聯網的使用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所以對互聯網設備的學習也成為了很多人的需求。但互聯網是把雙刃劍,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益處的同時,也會讓人形成網癮,陷入其中,無法自拔,從而影響到自身的學習和生活。所以對互聯網內容的學習以及對網癮的治療等本身就可以作為小組活動的內容。
(1)學習使用微信。在互聯網時代下,基本上人手一部智能機,聊天都是使用QQ,微信等。但對于老年人來說,他們有些人之前沒有用過智能機,甚至沒有用過手機,但也渴望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學習新知識,可以像年輕人一樣在線上交流,享受新科技互聯網時代給生活帶來的便利。但由于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有限,學習能力也在慢慢退化,自己的子女平時也沒時間和耐心教老人們用微信。所以在社區(qū)中的老年人,他們就很希望能開一個微信學習小組,由社工來教學,并和自己差不多同齡的老人們共同學習,交流,進步。由于老人們這種迫切的需求,今后微信學習小組會在更多的社區(qū)普及起來。
(2)學習使用互聯網醫(yī)療護理設備。在老年社會工作中,由于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和他們的特殊的需求等,在社區(qū)對老年人進行個案服務的時候,便強調多專業(yè)的配合,即社工,護理,醫(yī)生間的協調配合。對于老年人來說,社工開展的服務內容除了對他們的心理進行調節(jié),鏈接資源外,更重要的就是關注他們的身體狀況,預防身體疾病的發(fā)生,減慢已有疾病的發(fā)展進程,并緩解家有慢性病人的照顧者的壓力等。而在互聯網時代下,隨著物聯網的發(fā)展,將來很多居家醫(yī)療護理設備都會實現智能化,遠程化。比如以后看病就可以直接在網上預約掛號,醫(yī)生通過網上遠程來進行診斷,治療;還有可以給老人帶上監(jiān)測手環(huán),時刻監(jiān)測身體情況,特別適用于在夜間身體容易突發(fā)異常的時段,一旦出現身體的指標異常,如血壓偏高,偏低,心跳過慢,過快,呼吸不正常等,手環(huán)就會發(fā)出警報,提醒家人及時進行處理。這些互聯網產品可以極大的便利了那些不便出門看病,或是有慢性病,容易突發(fā)意外的老人們。今后這些物聯網產品普及之后,看似覺得社工的很多工作被取代了。但實際上,正因為如此,社工的服務也有了更大的空間和更多樣的方式。因為對于老人們來說,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普遍較差,所以即使有了這個高科技設備,他們很多也不會使用,所以就需要社工來進行指導和教學,并進行后期的監(jiān)督和跟進。多數老人有了這種需求,就可以發(fā)展成小組活動。
(3)進行青少年網癮治療。網癮應該是互聯網時代下不可避免的副產物。有研究表明,小組工作對于青少年網癮的治療具有顯著的效果,國內相關的研究及實務也比較多,這里就不做重點介紹
“互聯網思維”這個詞近一兩年來用得比較火。它最初是來自商業(yè)領域,是指在互聯網對生活和生意影響力不斷增加的大背景下,企業(yè)對用戶、產品、營銷和創(chuàng)新,乃至對整個價值鏈和生態(tài)系統(tǒng)重新審視的思維方式[7]。但是對互聯網思維的運用又不僅僅局限于互聯網或者商業(yè)領域。因為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豐富度比以前大大增加,信息的流動也比以前大大加快,導致信息越來越對稱,信息的獲取以及人與人之間建立連接的成本越來越低,渠道越來越多[3]。而互聯網思維的精髓就在于對這一特點的充分利用。所以社會工作者也要充分把握這一特點,將互聯網思維運用到自己的工作服務中。以下列舉三個主要的方面。
(1)改變開展服務的方式,拓展提供服務的渠道。網絡是開放的結構,能夠無限延伸,人們憑借上網工具,可以自由進出而不受約束。任何人只要有求助的意愿,都可以來到網絡中尋求幫助。社工通過網絡幫助更多人自助。社會工作以助人自助為專業(yè)目標,而以網絡為媒介,以網絡為載體、以互聯網為紐帶的“網絡社會工作”的開展,同樣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和目標,并且將在更廣泛的范圍和人群中開展專業(yè)的助人活動,使更多的個體和人群從社會工作的發(fā)展壯大中受益[6]。
(2)增加人際交流的方式:人際交流和互動并不只局限于面對面的方式,而且線上的交流還對于人際促進,情感交流有諸多好處,所以社工在設計加強人際互動方面的環(huán)節(jié)時,可以考慮線上線下結合使用。
(3)突破資源鏈接的局限。資源鏈接是社會工作者很重要的一項工作。而在互聯網時代下,資源鏈接的成本和渠道會越來越多,效率也會越來越高,這對于社會工作是極大的優(yōu)勢。所以今后社工為小組或者個案鏈接資源時,要有互聯網的思維,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yōu)勢和便利。
在信息技術、通訊技術和網絡技術迅速發(fā)展與整合的過程中,人類正在創(chuàng)造和開拓著一種新的、不斷迅速擴張的社會——網絡社會,它的迅速發(fā)展以及作為一種社會實存,已成為人類生活與工作的“另類空間”,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便要求社會工作者要積極行動起來,利用這種新技術建設發(fā)展學科,完善服務并服務社會。因此,建立“互聯網社會工作”是關系到社會工作專業(yè)發(fā)展的一個戰(zhàn)略問題。所以社工要充分利用網絡的優(yōu)勢,借助現代科技手段,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社會工作專業(yè)化服務,探索新的社會工作助人方法和理念。本文就互聯網在社會工作中小組工作的應用,從互聯網功能,互聯網內容,以及互聯網思維三方面進行了探討,發(fā)現有很多互聯網可以和小組工作相結合,相互配合的方式。實際上,在社會工作的個案服務,社區(qū)工作方面也有互聯網應用的很大空間。利用好互聯網,將會給我們的服務以很大的助力。同時,這也是順應時代,尋求社會工作更大空間的必然趨勢。如果社會工作專業(yè)能夠在以網絡為標志的知識時代,將自己的服務與網絡時間相結合,積極關注和干預網絡問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這或許會使專業(yè)得到社會及政府的認同和大力扶持,從而迎來社會工作發(fā)展的春天。
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網絡本身的負面因素影響“互聯網社會工作”的效果。因為網絡本身是中性的,由于網絡使用不當而產生的負面影響,肯定會為“網絡社會工作”的建立和開展帶來一定的阻力和消極因素,從而影響到服務的效果。并且,網絡交流的局限性以及社會工作者自身對互聯網的應用不熟悉等因素都會影響到互聯網的應用。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聯網優(yōu)勢,規(guī)避負面風險來為社會工作服務注入新鮮元素和創(chuàng)新活力將會成為很值得研究的一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