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青松 胡艷玲
摘 要 新一輪課改以核心素養(yǎng)為綱構建了“目標一族”,教學目標處在三層目標體系的最底層,但卻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理念最關鍵的一環(huán),教師在教學目標上的認知和運用水平決定著核心素養(yǎng)的實現(xiàn)水平。為此,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系統(tǒng)中的邏輯位置、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區(qū)別、教學目標的規(guī)范表述和教學目標與教學流程的一致性等就成為一線教師必須掌握的內容。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 教學目標 認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秉承立德樹人的愿景和使命,跨入了“核心素養(yǎng)”時代,建構了以核心素養(yǎng)為綱的“目標一族”。[1]“目標一族”包含兩個維度的內涵:一是從課程思維角度橫向建構了一體化、層級化、可操作的“目標一族”——育人目標、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二是從核心素養(yǎng)角度縱向建構了“目標一族”——課程目標、內容要求與學業(yè)質量。這兩個內涵意味著教學目標雖處于“目標一族”橫向結構的最底層,但它卻是上位目標實現(xiàn)的依憑。在縱向“目標一族”的結構中,教學目標決定著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學業(yè)質量的好壞。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當前一線教師對教學目標認知和運用水平較低的現(xiàn)象仍普遍存在,這一問題由此也成為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在教學設計和課堂展開中,教學目標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兩維四問”上,即兩個維度的四個問題。第一維度為教學者與之互動維度,具體呈現(xiàn)為兩個問題:一是教學者對教學目標的重視程度;二是教學目標在教學中的價值認知;第二維度為教學目標自身特質,具體呈現(xiàn)為兩個問題:一是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區(qū)別;二是教學目標的正確表述。
這四個方面基本涵蓋了教學目標所存在的問題,筆者以此設計了兩大維度中四個領域的內容——對教學目標的重視程度、教學目標的價值認知、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區(qū)別和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中的規(guī)范表述。在這四個內容中,前兩項旨在把握教學者在教學目標上的情感態(tài)度,后兩項重在把握教學者在教學目標上的技術認知和運用。每一項內容統(tǒng)一設計了A、B、C、D四個選項,ABCD具體代表信息如下:A.為完全清楚(或特別重視);B.為清楚(重視);C.為不太清楚(不太重視);D.為完全不清楚(完全不重視)。本次調查樣本為100名初中語文教師,具體信息如下。
從兩個維度四個方面內容的統(tǒng)計數據看,沒有出現(xiàn)完全不重視(不清楚)或完全重視(清楚)的極端現(xiàn)象。教學者在對待教學目標的態(tài)度上十分重視(占79.2%),但在對教學目標的價值認知數據上就下降到了47.2%,教學者在重視和價值認知上的較大差距,表明受訪者對教學目標的重視只是想當然的。技術維度的后兩個方面更讓人吃驚,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區(qū)別上完全弄懂的只占5.7%,完全能正確表述的只占5.7%,二者呈現(xiàn)出完全雷同的低指標,這表明受訪者幾乎不怎么能設定和表述教學目標。據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語文教師在教學目標上的表現(xiàn)為:態(tài)度上茫然,技術上想當然。
“OBE”(產出導向)已經成為新一輪課改中課程教學要求的明確導向,教學評價已經以前所未有的地位呈現(xiàn)出來,沒有教學目標就失去了評價的憑依,也就無法評價相應的產出,沒有對微觀教學目標的準確認知和實現(xiàn),也就無法形成對中觀課程目標和宏觀育人目標的實現(xiàn),就教學設計技術而言,教學者在教學目標上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區(qū)別;二是教學目標如何規(guī)范表述。
上述統(tǒng)計數據顯示,能夠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完全分清的教師數據極低,這表明許多教師在二者的區(qū)別上存在著模糊認識,在他們的教學設計中二者基本被雷同處理,這是不可能真正發(fā)揮教學目標定向、評價作用的。
如何把它們區(qū)分開來并弄清其特質呢?明白教學目標是什么并不難,但如何把它說清楚呢?朱熹卻輕而易舉地解決了這一難題,他的解釋直觀形象、簡單易懂。
“今讀書緊要,是要看圣人教人做工夫處事如何。如用藥治病,須看這病是如何發(fā),合用何方治之,方中使何藥材,何者幾兩,何者幾分,如何炮,如何炙,如何制,如何切,如何煎,如何吃,只如此而已?!盵2]
“事物是重要的,但有時候事物之間的關系更重要。”[3]朱熹把教學目標放在一個生活化的、富有邏輯的比喻系統(tǒng)中去解釋,這樣的解釋至少提供兩個維度的解釋力:一是教學目標在特定系統(tǒng)中的邏輯關系定位。二是教學目標與其他要素的區(qū)分。
朱熹這段話中的“工夫”指的是讀書的程序,他把讀書比作一個有諸多要素組成的系統(tǒng),通過直觀形象的比喻來認知諸要素,“如用藥治病”就是朱熹以比喻的形式設定的認知系統(tǒng),“治之”(治好?。┚褪墙虒W目標,“方中使何藥材,何者幾兩,何者幾分”(治病的藥材)就是教學內容。“如何炮,如何炙,如何制,如何切,如何煎,如何吃”則是教學方法。由此,我們看出三者之間表現(xiàn)出這樣的邏輯關系:教材學情決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決定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決定教學方法。在制定教學設計時,這一邏輯順序是不能隨意調整的,教學目標是整個系統(tǒng)的龍頭,可謂是起著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
弄清了教學設計的系統(tǒng)構型和教學目標在其中的邏輯位置,我們再來區(qū)分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在沒有看到朱熹的比喻之前,很多人可能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上覺得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在看完朱熹設定的比喻系統(tǒng)后,二者在讀者心中瞬間涇渭分明、一清二楚?!安 保ń虒W目標)與“藥”(教學內容)是有本質不同的,為了說清二者的區(qū)別,我們不妨考察一下“病”和“藥”的意義?!安?,因為上火而臥床不起。引申為生物體發(fā)生不健康的現(xiàn)象;弊端、錯誤?!盵4]“病”的定義重在指生物體機體的失衡失常,因此,凡“病”都需要治療并使生物體達到正常的標準。另外,藥是治病憑依的重要條件,但不是唯一條件。據此,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概括:教學目標就是要解決的問題或要達到的目的,它往往表現(xiàn)為隱性的、概括性的存在,需要人們提煉后表述出來,“‘病看不見摸不著”的特質是對教學目標特質的恰切隱喻;教學內容是解決問題或達成目標所需的憑依材料,它是一種具體顯性的存在,數量上可多可少、類屬上可一種可多種、形式上可單獨、可混合等等,因此教學內容可篩可選、可多可少、可書內可書外等,一切都以教學目標的達成為要,正如一副“藥”是由很多種清晰可見的藥材組合一般。
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了清晰的區(qū)分之后,如何規(guī)范表述教學目標呢?“目標描述目的——預期的結果、預期的成果及預期的變化……因此,我們在陳述目標時包括或隱含了‘能夠或‘學會兩個措辭?!盵5]布盧姆意認為目標表述看目的,目的意味著達成和實現(xiàn),據此,他在目標陳述上給出了“能夠”和“學會”兩個行為動詞,在具體教學目標的表述中還得進一步分化這兩個詞匯,以達到使教學目標的表述更規(guī)范、更精準的目的。為此,我們可以根據具體情形把描述教學目標的行為動詞分為三個層次:核心層詞匯、中間層詞匯、外層詞匯。具體如圖所示:
教學目標是描述目的的,因此教學目標的表述要遵循兩個原則:一要具體明確;二要可操作可檢測。
首先來看具體明確,目標不明確就意味著不知要干什么,沒有明確的目標也就無法篩選教學內容,沒有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教學目標表述越具體明確其引導作用就越大。示例如下:
在當前的教學中存在著多目標、泛目標、無目標等現(xiàn)象,其實質都是無目標,這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課堂教學變成了走程序,你問他教了什么、學生學了什么,他好像都教了,學生似乎都學了,又好像什么都沒教,學生似乎什么都沒學。沒有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就無法評價教了什么和學了什么,最后淪為走程序的教學現(xiàn)狀。如圖所示:
教學目標表述不但要明確、具體,而且更要可操作、可檢測。也就是說教學流程要以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來設計。在當前大量的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與教學流程之間出現(xiàn)大量的不相干、不匹配、不可操作的現(xiàn)象。正確的做法只有一條:一切都以教學目標達成為要,其余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東西完全可以舍去。小學三年級自敘文習作示例如下:
在這一示例中,設計者嚴格按照教學目標的達成來設計教學內容,有人會發(fā)現(xiàn)這樣完成的習作沒有開頭和結尾怎么辦?這不是教學目標硬性規(guī)定的內容,完全可以不用訓練,但完整的習作需要擁有開頭和結尾,可以采取老師贈送的方式,讓學生把老師贈送的開頭和結尾補充到自己習作中,這樣的處理既集中發(fā)力地達成了教學目標,也同時減輕了學生的學業(yè)負擔。
不同設計者在對待教學目標的表現(xiàn)也不盡相同,一般的設計者需要規(guī)范地列出教學目標,優(yōu)秀的設計者大概只需要簡單列一下教學目標,專家水平的設計者可能就不太需要列出教學目標了,這正如武林高手“心中無劍,手中有劍”、一流高手“心中有劍,手中有劍”,超一流高手“手中無劍,心中有劍”一般,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認知和運用教學目標的水平,也同時反映著他的教學處在何種水平層次上。
〔本文系2020韓山師范學院質量工程及教改項目:“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中學德育課程路徑研究”(項目批準號:520130)的研究成果〕
[1]崔允漷.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兩大突破”[N],人民政協(xié)報,2022-08-17(01)
[2]黎靖德.朱子語類[M],北京:中華書局,1983:162.
[3]張楚廷.教學論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2.
[4]許慎.說文解字[M],長沙:岳麓書社,2006:52.
[5]洛林·W·安德森.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M],蔣小平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14.
[作者通聯(lián):苑青松,韓山師范學院;胡艷玲,韓山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