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宇豪,萬齊昕
(江西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提問-應答”是漢語自然交際中最基本的互動結構形式,其順暢與否亦是考察漢語二語者交際能力的重要標準。關于“提問-應答”結構中“問語”的研究(是非問、特指問、選擇問、正反問等提問語研究),邢福義[1]、丁雪歡[2]、傅惠鈞[3]、邵敬敏[4]等人已涉及,產生了較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但對“答語”的關注,如感謝、道歉、稱贊、拒絕等言語應答的研究還有待深化。
當前,關于應答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首先,研究內容方面,大部分相關研究只聚焦于應答語的某一種類,如留學生漢語稱贊語習得研究[5]、電視訪談節(jié)目稱贊語研究[6]等,未能把感謝語、道歉語、稱贊語、拒絕語等整合起來做全面具體的分析。其次,應答語分類方面,大部分應答語研究成果多把應答語分為肯定和否定兩個大類,如現代漢語肯定應答方式研究[7]、面向對外漢語聽力教學的隱性否定應答語的研究[8]等,未進一步地細致分類。最后,研究對象方面,大多數文章都以某一句具體確切的應答語作為切入點進行分析。例如:肯定應答語“那可不”的多視角研究[9]、應答語“那還用說”話語功能研究[10],多聚焦于某一“點”,而少從“面”的角度進行探討。
基于此,本文將聚焦于高級漢語二語學習者的應答語,以《世界青年說》中第三季的語料為來源,通過對相關語料進行分析,運用語用學和話語分析相關理論,對高級階段漢語二語學習者的常用應答語類型——感謝、道歉、稱贊、拒絕類應答語進行整理、歸納、分析及總結,研究其分類、使用頻次及其語用功能,找出其內在規(guī)律,以期更好地為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會話教學服務。
本文以江蘇衛(wèi)視和好看傳媒聯合制作的大型談話節(jié)目《世界青年說》為語料來源,研究對象是《世界青年說》的11位嘉賓,即來自11個不同國家的具有高級漢語水平的學習者(non-native speaker),以序號NNS1-NNS11代指,其年齡在30歲左右。此外,《世界青年說》的兩位主持人,即本族語者(native speaker),用序號NS1和NS2代指。通過使用訊飛聽見軟件對2017年的全部14期節(jié)目,時長總計637分鐘的語料進行轉寫及人工修正,最終獲得語料約162 000字。
本研究主要圍繞高級階段漢語學習者應答語中的感謝、道歉、稱贊、拒絕4個方面展開。具體研究問題如下:
1.漢語學習者四類應答語的使用頻次如何?
2.漢語學習者四類應答語有何效用?
對應答語的分類,學界沒有統(tǒng)一定論,不同的學者基于不同理論和視角給出了不同的分類,綜合前人的觀點,本文試將應答語分為感謝語、道歉語、請求語、拒絕語、恭維語、告別語與委婉語7類。其中,僅選取4種使用頻率較高、最為貼近人們生活且具有代表性的應答語進行考察,即感謝語、道歉語、稱贊語和拒絕語。具體而言:
1.感謝語分類
感謝語是對他人的幫助及好意表示感謝的禮貌用語之一,在漢語日常交際中占據重要地位。感謝語即受益者對他人的施惠行為表示感激和感謝的話語行為,具有融洽人際關系的語用功能和溝通功能[11]。按感謝語的形式特征分析,可把感謝語分為兩類,即直接感謝語和間接感謝語[12]。
①直接感謝語
即使用“感謝”“多謝”“謝謝”等標志性的感謝詞或感謝詞加其他成分來表達謝意的言語結構,最直接、直白地表達受惠者對施惠者的感激之情,如:
片段1:
NNS8:自拍桿,這個是新年那一期,那個布萊爾,布萊爾送給我的自拍桿,我很喜歡這個禮物,謝謝!
NNS3:不客氣啊。
在會話片段1中,談論禮物話題時,NNS8用“謝謝”這一直接感謝詞表達了對NNS3的感謝。
②間接感謝語
即不包含明確的感謝結構,但有在意義上起到感謝作用的相應詞語。通常是采用語用策略,以委婉含蓄的語言間接表示感激。如:
片段2:
NNS1:這個節(jié)目只能歐贊來演,別人拍不出這個效果。
NNS6:其實(打鼓)打得很舒服,但是(你)沒有問我,我一點都不舒服,這邊都紅了。
NNS1:辛苦了辛苦了!
在會話片段2中,關于表演的話題,NNS6表演完打鼓之后,NNS1并沒有直接表示感謝,而是用關心的方式說“辛苦了辛苦了”,從而達到表示感謝的目的。
2.感謝語的使用頻率
表1 感謝語使用頻率的描述性統(tǒng)計數據(部分)
根據部分統(tǒng)計數據,11位高級漢語二語學習者共使用感謝語51次。其中,直接感謝語41次,占比80.39%;間接感謝語10次,占比19.61%,均值分別為2.92和0.71。直接感謝語使用頻率遠大于間接感謝語使用頻率。
對感謝語使用頻次差異分析可知,直接感謝語占據感謝語的絕大多數,其遵循了格萊斯提出的合作原則,即不說假話,傳遞的信息量適宜,說話信息與話題關聯,表達直接明了??傮w來說,遵循合作原則的表現是直接表達而非間接表達。直接感謝語正是直白表達說話者感激之情的體現。
3.感謝語的語用功能
關于感謝語的語用功能,通過對不同類型感謝語進行分析,本文歸納了感謝語使用頻次較高的5種功能,最常用的為表示感謝,即感謝語最基本的語用功能。除此之外,感謝語還能表示禮貌和認同、委婉含蓄的拒絕、嘲諷、請求等。
①表示禮貌和認同
說話者通過感謝詞表達對聽話者觀點、看法的認同。如:
片段3:
NNS6:我這邊的禮物,大家都知道我打橄欖球,還有手套,但是這個手套我送給馬尼,因為什么?因為他肚子有點大,所以我希望你運動,然后就減肥,身體健康。
NNS10:謝謝,我非常喜歡你的這個禮物!
由會話片段3可知,關于送禮物的話題,NNS10對于NNS6送給自己的禮物,用“謝謝”兩個字表達自己的欣然接受和對其情誼的認同。
②表示委婉拒絕
說話者用感謝語表示拒絕,維護了聽話者的面子,符合利奇的禮貌原則,如:
片段4:
NNS1:小伙子,給美女買個花吧。
NNS3:沒,沒,不用,謝謝!
由會話片段4可知,談論買東西的話題時,NNS1提出給NNS3的女伴買一束鮮花,但NNS3用“謝謝”來表示委婉的拒絕。
③表示嘲諷
感謝語也可表示消極意義,即諷刺、嘲笑等,如:
片段5:
NS1:現在我們請大家進行第一輪的亮燈表決,你支持用微信來查崗這件事,如果你贊同的話,請亮燈。
NS1:4盞燈亮。
……
NNS1:謝謝各位!就是亮燈的朋友們可能有點天真,我覺得,但我有一些事實能證明為什么這個是不好的東西……
由會話片段5可知,關于談論微信查崗員工是否正確的話題時,NNS1用“謝謝各位”來嘲笑贊同此話題的嘉賓,認為他們“天真”,表明他對此持反對觀點。
④表示請求
請求的語用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較少,如:
片段6:
NS1:好,來這樣,我們現場就來一個現場的實地演習,正好我們黑木也是準備要回日本的時候再辦一次婚禮,他需要這樣一次過程嘛,對吧?我們就請黑木在現場來擔當新郎這個位置,我們請于莎莎來裝扮新娘這個位置。
NS2:不好意思,又是我。
NNS8:謝謝配合!
由會話片段6可知,關于現場表演的話題,因節(jié)目需要NS2當新娘時,NS2回答又是我,這時NNS8說“謝謝配合”,意思便是請她配合一下扮演。
1.道歉語分類
即為挽回顏面和傳達情感意義從而達到聽話者和說話者之間平衡的一種社會話語行為[13]。其適用條件為:說話者對自己的行為表示遺憾和歉意,并認為自己有責任尋求聽話者的原諒[14]。從語義功能角度分類,可把道歉語分為顯性道歉語和隱性道歉語。
①顯性道歉語
即直接言明歉意,運用“對不起”“不好意思”“抱歉”等標志性結構的道歉語。如:
片段7:
NS2:幾個字幾個字?
NNS9:兩個字兩個字。
NS2:跟什么有關?
NNS9:我也看不懂是什么。
NS2:你看不懂?
NNS9:抱歉,我看不懂。(答題板上的字是“樹懶”)
由會話片段7可知,關于游戲的話題,顯性道歉語表達的歉意直白且直接,在玩“你畫我猜”的游戲中,NNS9因未看懂題板,通過道歉直接表達歉意。
②隱性道歉語
即通過承擔責任,解釋事情原因及進行承諾等方式來表達說話者的歉意,而非直接說出道歉詞,但同樣具有道歉之意。如:
片段8:
NS1:請兩位伴郎做俯臥撐,因為(黑木念)保證書三個字沒有念(所以接受懲罰)。來,大家數好啊。一、二、三……
NNS8:都是我的錯。
在會話片段8中,關于做游戲,因NNS8念錯一個字,其他人需接受懲罰,NNS8認為是自己的責任才導致其他人受罰,所以很抱歉地說:“都是我的錯”。
2.道歉語使用頻率
表2 道歉語使用頻率的描述性統(tǒng)計數據(部分)
根據部分統(tǒng)計數據,11位高級漢語二語學習者共使用道歉語14次。相比于其他應答語,高級漢語二語學習者使用道歉語的頻率較少。其中,顯性道歉語使用頻次為11次,占比78.57%,均值為0.78;隱性道歉語使用頻次為3次,占比21.43%,均值為0.21。由此可知,顯性道歉語使用頻次相對較高。
道歉語的使用是因為說話者對自己的行為表示遺憾和歉意,并認為自己有責任尋求聽話者的原諒,維護彼此之間的面子,所以道歉語與“面子理論”[15]有很大關聯。面子可以分為“積極面子”和“消極面子”兩種,道歉行為對說話者的積極面子產生了威脅,但卻可以極力挽救聽話者的消極面子,從而有效地維護人際關系,達到人際交往的平衡[16]。
3.道歉語語用功能
關于道歉語的語用功能,分析可知,道歉語主要的語用功能就是表示歉意。說話者通過道歉語對聽話者表示歉意,以維護聽話者的面子[17],如:
片段9:
NNS8:因為韓冰和我都是喜歡美食的,他肯定提前做好攻略,他知道,那個周圍哪里有好吃的。不想住的就是歐贊,啊,好像字寫錯了。
NS2:“歐”錯了,你(寫的)那是“毆打”的“毆”。
NNS8:啊,對不起對不起。因為他有點暴力。經常聽到他的故事里面有,額,毆打啦,毆打,這種故事嘛。
在會話片段9中,談論喜歡和誰住的話題時,因為NNS8在題板上寫錯了歐贊的名字,所以通過“對不起”來表達自己的歉意,向聽話者道歉并希望其原諒。
1.稱贊語分類
稱贊語也稱作恭維語,即“一種或直白或委婉,用美好的辭藻贊譽說話者以外的對象,贊譽的內容絕大多數為陳述對方好的方面的言語行為”[18]。按語義明確度分類,可分為明確稱贊和暗含稱贊兩種類型[19]。
①明確稱贊語
即指格式固定、語義明確,表達情感明顯的稱贊語。具有一目了然、簡單且方便人們理解的特點,經常與褒義詞聯用,如:
片段10:
NS1:那么其實在這個過年的時候,我們中國人講究都是不管你在哪里工作和生活,都要盡量在過年時趕回家跟家人團聚,大家一起來守歲、熬夜,迎接大年初一的到來。那么現在請TK11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各國新年到來的時候,新舊交替的那一刻,你們都會做些什么?
NNS3:倫敦有一個非常好看的一個煙花的活動,就是在泰晤士河邊,然后在倫敦眼旁邊,效果是非常好看。
在會話片段10中,在談論新年習俗話題時,NNS3向大家介紹在倫敦時歲新舊交替時,英國人的一些習俗。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泰晤士河邊看煙花,他用“非常好看的一個煙花的活動”“效果是非常好看”來直接稱贊煙花活動的盛況。
②暗含稱贊語
即指說話者間接隱晦地表達自己的稱贊,一般不用具有標志性夸贊和積極意義的詞語,需聽話者聯系語境,分析和判斷以領會說話者的意圖。如:
片段11:
NNS9:大家好,歡迎到泰國來。這個甜點,泰國人稱呼它黃金甜品,因為顏色是黃金,然后下面就是泰式年糕,中間是泰式餅干,因為它模仿了花(的形狀)。
NS1:所以現在過新年的時候,我們可以吃它是嗎?來!朋友們吃吧!普雅你覺得怎么樣?
NNS2:我覺得和Ranginak一樣。
在會話片段11中,分享甜品的話題時,NNS9給大家?guī)砹颂﹪牢兜奶鹌?,在品嘗過程中NS1詢問NNS2對甜品的評價,NNS2并沒有直接說明,而是用陳述句“我覺得和Ranginak一樣”回答,如果不了解伊朗的人可能無法理解。Ranginak是集顏值、美味、營養(yǎng)、健康于一身的伊朗特色甜品,翻譯成漢語是“椰棗核桃小蛋糕”。只有了解了它的背景文化知識,才能真正領會NNS2對泰國甜品的稱贊。
2.稱贊語使用頻率
表3 稱贊語使用頻率的描述性統(tǒng)計數據(部分)
根據部分統(tǒng)計數據,11位高級漢語二語學習者共使用稱贊語111次。其中,明確稱贊語出現頻次為102次,占比91.89%;暗含稱贊出現頻次為9次,占比8.11%,其均值分別為7.29和0.64。由此可知,高級漢語二語學習者一般會使用明確稱贊的方式,使用正向的、積極的詞語抒發(fā)自己的喜愛與贊美之情。但是,明確稱贊語的標準差為5.79,數據波動較大。
高級漢語二語學習者一般會使用明確稱贊的方式,不僅因為明確稱贊語意思明確,表達情感極為明顯,還受到了學習策略和交際策略的影響,其經常使用簡化的策略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擴充了學習者的語言表現手段,從而順利地進行語言交際活動。
3.稱贊語語用功能
關于稱贊語的語用功能,分析可知,稱贊語可起到表達欣賞、評價、祝愿等效用[20],具體而言:
①表示欣賞
即表示對某人或某事的欣賞、贊嘆之情。如:
片段12:
NNS5:這個名字大家都知道,叫Kanga Luna。這個地方是在沙漠的一個地方,在南澳,然后你可以接觸一些你沒有看過的一些動物,先看一個視頻,就感覺一下這個氛圍。(播放一段視頻)
NNS5:這樣你可以近距離地接觸,額,自然,應該就會陶醉在那邊。
在會話片段12中,在介紹Kanga Luna的話題時,NNS5并不是直接地介紹kanga Luna這個地方漂亮和美麗,而是通過視頻讓大家感受那邊的美?!皯摼蜁兆碓谀沁叀遍g接地表示了那是一個環(huán)境優(yōu)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地方,表達對Kanga Luna的欣賞和贊嘆。
②表示評價
即表示對某人或某事的評價,大部分為積極正面評價,如:
片段13:
NNS3:波若集市是很好的,這個是一個集市,從13世紀的,這個集市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好吃美食,你可以免費吃那些樣品,我小時候我是不吃午飯,我是直接去,然后來回很多次,就拿一些那些樣品。
NS1:轉一圈,光吃樣品都能吃飽了。
NNS5:窮游中的窮游。
NNS3:對,真的很不錯的。
在會話片段13中,討論關于波若集市的話題時,“真的很不錯的”這一句既是NNS3對波若集市的贊美,又是NNS3對波若集市的評價。
③表示祝愿
即表示對某人或某事的祝愿,期待有一個美好的結果,如:
片段14:
(游戲規(guī)則:僅使用一刀從一份吐司中切出222克吐司)
NNS5:歐贊你超贊。
NS1:會不會直接變成222克呢?會不會直接變成222克?
(眾人尖叫)
NS2:太厲害了!
在會話片段14中,討論游戲的話題時,在進行游戲前,NNS5并不知道歐贊會不會成功,所以“歐贊,你超贊”僅僅是NNS5對于歐贊的祝愿,即稱贊語還有表示祝愿的含義。
1.拒絕語分類
拒絕語是一種本質上威脅請求者面子的言語行為。人們在言語交際時嘗試說出原因、借口、補償等,來表達拒絕意圖,以期對方能夠理解并接受隱含的拒絕意愿,從而維系話語行進。根據拒絕語的不同表達形式,可把拒絕語分為四類:直接類、原因類、補償類和借口類[21]。
①直接類拒絕
即說話者直接以“不行”“不可以”等話語對聽話者表達否定、拒絕態(tài)度的一種方式。如:
片段15:
NS1:安龍,我想問啊,那么多人主動地找你,有什么困難都會先想到你,你有拒絕過誰嗎?
NNS5:有。那前面穆雷問我要不要贊助足球隊,然后我就說“這個我沒有興趣,因為要真正地對那個足球有那種興趣”。
由會話片段15可知,在談論贊助足球隊的話題時,在NS1詢問NNS5是否要贊助足球隊時,NNS5沒有委婉地尋找原因,而是直接表明:我不感興趣,所以不會贊助。
②原因類拒絕
即指說話者不想接受聽話者的邀請時,不明確拒絕聽話者,而是用拒絕的原因代替,委婉地表達拒絕含義。如:
片段16:
NNS8:今天我不是問你嗎?可以幫我?guī)б粋€小壽喜燒鍋給我。
NNS9:因為太重了,不太方便。
由會話片段16可知,在談論代購的話題時,NNS9并未直接拒絕NNS8提出的請求,而是用“因為太重了”這類表原因的話語來委婉拒絕。
③補償類拒絕
即指說話者雖然不能答應聽話者的請求,但是能找其他人幫助聽話者,以此作為不能答應聽話者的補償,表示自己歉疚的心理。如:
片段17:
NS1:你會怎么辦?
NNS4:如果我是做不到這個事情,可能我會給他推薦一個,我認為可以幫他一個忙的朋友。
由會話片段17可知,在談論拒絕的話題時,在NS1詢問NNS4的意見時。NNS4表示,雖然我不能幫你這個忙,但我可以推薦一個能幫你這個忙的朋友。
④借口類拒絕
即指當說話者不能答應聽話者請求時,用某個借口應答的拒絕方式。這類拒絕的語言有兩個特點:一是搪塞性質,二是友善謊言。如:
片段18:
NS1:有人請你參加飯局,你怎么拒絕?
NNS11:我肯定就會用我以前剛剛在中國的時候就經常用的一個東西,“我吃東西,我中毒了,然后我就吃壞東西了,然后,我就拉肚子,我就回去了,不好意思啊?!币坏┪艺f拉肚子了,就沒有人會追問的,又沒有人就說我想要看證據。對吧,人家不會讓你拍照對吧?
由會話片段18可知,關于參加飯局的話題時,在NNS11不想參加飯局時,他用了一個“拉肚子了,吃壞了東西”的借口,來拒絕別人的邀請,算是一種善意的謊言。
2.拒絕語使用頻率
表4 拒絕語使用頻率的描述性統(tǒng)計數據(部分)
根據部分統(tǒng)計數據,11位高級漢語二語學習者共使用拒絕語56次。其中,直接類拒絕使用頻次為20次,原因類拒絕27次,補償類拒絕2次,借口類拒絕7次,均值分別為1.43、1.93、0.14和0.57。其中,原因類拒絕使用較多,接近拒絕語總使用頻率的一半。
從拒絕語使用的角度看,拒絕語的使用和其他應答語相反,其他應答語大多使用簡潔而直白的表達方式,而拒絕語卻大多使用委婉而間接的表達方式。面對他人的請求時,漢語學習者較少地直接表達拒絕,而是通常通過解釋原因、尋找借口或者推遲拖延的方式來拒絕他人。即使有些是直接拒絕聽話者的,后面也通常會加上拒絕的理由。造成這一現象主要受利奇的禮貌原則影響:即盡量多給他人方便,也就是多給對方“面子”,為維護對方面子所產生的行為就是禮貌行為。
3.拒絕語的語用功能
關于拒絕語,其主要的語用功能是拒絕者要采取某些策略來減輕因拒絕而產生的威脅面子的影響[22]。如:
片段19:
NS2:我約你吃飯,然后唱歌。
NNS2:莎莎,是這樣,昨天晚上我跟那個小公主(吳雨翔)一起唱歌了。然后我這個脖子是落枕,然后眼睛是瞎了,耳朵是聾了,然后嗓子是啞了,然后全身都不舒服,不能去。
在會話片段19中,關于唱歌的話題,NS2邀請NNS2去唱歌,但是NNS2并不想去,于是他用了一連串的原因來表達自己拒絕的意愿,“脖子落枕,眼睛瞎了,耳朵聾了,嗓子啞了,然后全身都不舒服”,以此減輕因拒絕而產生的威脅面子的影響。
本文基于語用學和話語分析相關理論,就互動會話里“提問-應答”結構中的“答語”展開探討,著重統(tǒng)計分析了感謝語、道歉語、稱贊語、拒絕語四類應答語的類型、使用頻次和語用功能,小結如下:
表5 高級漢語學習者應答語總體使用情況小結
通過對高級漢語學習者應答語總體使用分析可知,不同類型的應答語使用頻率不同,且具有不同類型的特征和語用功能。其中:感謝語具有5種不同的語用功能,分別是感謝、禮貌和認同、委婉拒絕、嘲笑和請求。道歉語主要效用是表示歉意、維護聽話者的面子。稱贊語具有欣賞、評價、祝愿的語用功能。拒絕語的主要效用是說話者希望能采取某些策略,以減輕因拒絕產生的威脅面子的影響。
這樣的結論對國際中文教學和教材編寫有何啟示呢?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1.對國際中文課堂會話教學的啟示
①教學場景交際化,提升課堂會話教學效果
在教學場景創(chuàng)設方面,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課堂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師生互動,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提問-應答”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國際中文教師可以基于應答特征與類型,模擬真實互動交談,運用不同的應答結構,進行課堂教學提問,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交際場景,改善口語課堂會話教學效果。
②教學內容層次化,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在課堂教學內容方面,教師在進行漢語口語教學時,可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初級階段,可教授較簡易常用的漢語應答語,讓其掌握初步的語用知識,以應對基礎、日常的言語交際需求;在中高級階段,可教授學生不同語用功能的應答方式,讓其能夠在不同場合熟練使用應答語。此外,在進行口語教學時,教師可運用不同的應答結構,進行課堂教學提問,豐富課堂應答互動形式,以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2.對國際中文教材編寫的啟示
①課文對話生活化,循序漸進進行課文編排
現階段的國際中文教材課文編排方面,尤其是初級教材,很大一部分課文設計都以對話的方式展開。在進行國際中文教材中的課文對話編寫時,可根據不同類型的應答語使用頻次、語用功能和交際場景等進行螺旋式編排,結合真實交際場景,使課文對話生活化,讓學習者了解不同場景下真實互動交談的應答方式。
②課文練習多元化,語用與其他要素練習兼蓄
現階段的國際中文教材章節(jié)練習方面,多為語音、語義和語法等語言要素的考察,而語用方面的練習較少。然而語用能力亦是學生言語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因此,在進行教材編寫時,特別是初、中級教材,可增加一定量的交際對話練習,助力學生語用能力的提升,豐富課文練習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