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心
(運城職業(yè)技術大學,山西 運城 044000)
“三全育人”是指將育人工作貫穿于學校的各項工作中,形成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優(yōu)秀格局。近些年,高職院校教育體系逐漸發(fā)展完善,這種環(huán)境下對于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但是從“三全育人”視角來分析,會發(fā)現(xiàn)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員性和全過程性,還有全方位系統(tǒng)的構建效果仍不清晰。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三全育人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提出開展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實踐路徑和方法,希望可以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創(chuàng)造良好前提,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1.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資源相對分散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負責人員主要是輔導員以及相關課程教師,因此,他們能力的高低對于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至關重要。然而,輔導員的日常管理工作相對復雜,管理內容過多,難以及時洞察到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變化,導致其很難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問題。同時還存在混淆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內涵的情況,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佳。而心理健康教師面向全校學生,承擔大量的備課、授課、教研等任務,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心理咨詢工作中,導致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部分工作開展不及時、不全面、不透徹。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咨詢過程及最終的結果都有保密性要求,導致心理咨詢師不能及時將獲得的信息和結果反饋給學生的輔導員,以至于輔導員不能及時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有些心理咨詢師完成心理咨詢后即認為工作已經完成,未對學生進行后續(xù)追蹤和反饋;部分心理咨詢師存在咨詢能力和水平有限的現(xiàn)狀,這些都導致心理咨詢體系的建設效果不理想,為學生提供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也不明顯。
2.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效果不佳
首先,未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心理健康測評結果與實際仍存在一定偏差;在開展相關課程過程中,學生僅僅把課程當作學習任務,完成必要的作業(yè)與考核,除上課外,與任課教師少有互動。他們出現(xiàn)心理問題時一般會選擇自我消化或者是向同學傾訴,很少會選擇專業(yè)的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等服務幫助自己解決心理問題。同時,學生之間也普遍缺乏關注。其次,家長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足。由于學生處于在校住宿狀態(tài),與家庭之間的聯(lián)系相對較少,且家長也缺乏心理健康相關知識儲備和正確認知,難以及時察覺到學生的心理問題,更無法及時對其進行疏解。最后,雖然很多高職院校針對大一學生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新生剛入學時的焦慮和抑郁情緒,使其有了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但高職院校沒有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開設針對性的選修心理課程,缺乏后續(xù)跟進的心理健康教育。
3.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單一
首先,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一般由學工部負責,主要方式是開展心理健康必修課程或者設置心理健康活動等,但心理健康課程和活動設置太過表面化。其次,學校僅在新生入校后的首月對學生展開心理普測,忽視了其成長帶來的人際交往壓力、就業(yè)壓力和生活壓力等對其帶來更多更復雜的心理問題,因此,心理普測的作用并不明顯。最后,高職院校雖然設立了第二課堂,但第二課堂中關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內容和活動設置比較匱乏,開設的心理健康活動也常流于表面形式,導致學生參與度低,不能準確定位到學生,了解到學生的實際心理健康狀態(tài),更達不到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要求。[1]
1.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形成合力,構建全員育人模式
首先,強化教職工主體責任意識,確保其以嚴謹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參與到教學實踐中。組織開展針對于全體教職工的心理健康培訓活動和專題講座活動,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和氛圍,讓教職工能夠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能夠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適當地心理疏導。
其次,重視專業(yè)心理咨詢師人才的培養(yǎng)。心理咨詢服務對于咨詢師的專業(yè)性要求極高,咨詢工作與普通輔導員的日常管理工作存在極大的差異性,雖然輔導員與學生接觸最多,交流也更頻繁,聯(lián)系更密切,對于學生的了解程度較為深刻,當他們了解到學生心理問題后,也會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某些事情,但他們缺乏專業(yè)心理知識,不會透過事物表面深入了解學生內心,以至于無法真正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而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就可以對學生開展全面的心理健康評估和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質量更高。[2]
最后,建立形成更加完善的心理咨詢監(jiān)督和追蹤體系??梢詫⑿睦斫】到逃ぷ鲗訉觿澐?,讓學生宿舍寢室長要發(fā)揮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了解寢室內學生的相處方式以及每一位成員的心理狀態(tài),對其中的問題進行發(fā)現(xiàn)并及時向老師匯報,在老師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后,寢室長后續(xù)還應進行必要的觀察與反饋。輔導員可以通過組織開展團日活動的方式普及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讓學生們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更加關心心理健康,正確地對待自己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有針對性的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3]
2.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實現(xiàn)全過程育人目標
高職院校的學生在不同時期會產生不同的心理變化,要正確引導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首先就需要高職院校和學生的家庭建立良好的關聯(lián)性。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情況會受到其自身的成長環(huán)境以及經濟條件還有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影響,家長是學生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任的教師,家長不僅要為學生提供基礎的物質支持,更應當在精神層面為學生提供關心。家長們可以借助高職院校組建的家長群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狀態(tài),讓家長的育人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促進學生健康成長。[4]
其次,要發(fā)揮輔導員的重要責任。通過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耐心交談關注學生的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并為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將有問題的學生轉交給心理咨詢師,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還可以開展不同類型的活動,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思想。
最后,還需要關注高職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建設,要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開設不同專題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如針對大一年級的學生所開設的心理健康課程主要包括環(huán)境適應以及人際交往主題的課程,而大二年級的學生主要是開設生命教育、情緒管理以及心理疾病識別等主題,大三年級的學生則主要是將就業(yè)應對還有職業(yè)規(guī)劃作為主題。要明確不同階段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煩惱和情緒,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更容易吸引學生興趣的課程,讓學生對于心理健康的知識需求得到滿足。[5]
3.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達到全方位育人要求
首先,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制度體系的完善和設置,要求學校有關職能部門、服務部門都能夠明確自身的重要性以及工作中的重點,將高職院校整體的發(fā)展作為最終的目的,完善人才的培養(yǎng)方案,加速課程的合理性設置,提供頂崗實習的崗位、拓展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以及第二課堂的活動內容,實現(xiàn)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統(tǒng)籌規(guī)劃的要求,解決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6]
其次,重視心理健康普測體系的完善。大一時期的新生普測至關重要,在普測之后要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回訪,針對這些學生建立檔案,在回訪時對學生的檔案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優(yōu)化,還有鼓勵學生定期參加心理咨詢,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心理問題。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開展不同程度以及專題的心理測試,在測試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各類型問題,如果發(fā)現(xiàn)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則需要對其進行及時的跟蹤指導和反饋,讓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到維護。
最后,進一步豐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形式。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專業(yè)課程以及實踐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影響,也可以通過第二課堂的形式組織開展不同類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包括心理情緒繪畫比賽以及沙盤游戲等活動,或者可以使用先進的信息化平臺包括抖音直播等形式來達到互聯(lián)網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提高學生的活力,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要求。[7]
總之,基于“三全育人”背景下開展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的特點,要達到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的目標和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育主陣地的作用,有效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同時,要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高職院校還要采取合理的方法,明確教學要求,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中,以幫助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