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帥旭 李卓成
(川北醫(yī)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紀念活動是增強人們認同感和歸屬感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備受黨和國家關注,也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建立和規(guī)范一些禮儀制度,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慶典活動,傳播主流價值,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敝卮蠹o念活動是紀念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被黨和國家賦予深層政治內涵與重大政治意義,用于紀念偉大歷史人物、重大節(jié)日和重要歷史事件的特殊群眾性政治實踐活動。因而,重大紀念活動蘊含著豐富的政治認同內容,是開展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的優(yōu)質資源和重要載體。大學生作為重大紀念活動的受教著和參與者,探賾如何運用重大紀念活動開展卓有成效的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以增進大學生政治認同顯得尤為重要。
重大紀念活動是黨和政府主導的重要政治活動,獨特的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功能日益凸顯。新時代,深入探討兩者內在關系,準確把握其契合點,是科學運用重大紀念活動開展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意識形態(tài)性是重大紀念活動的本質屬性,也是區(qū)別其他紀念活動的內在依據,旨在通過再現歷史的方式回溯黨和國家的發(fā)展歷程,以史為證筑牢政治合法性基礎,并構建起人們的集體記憶,激發(fā)出強烈的政治情感傾向助推政治認同。此外,重大紀念活動的價值遠遠超過紀念活動本身的意義,具有很強的現實關照性和未來取向性。它通過搭建歷史、現實和未來的橋梁,以史鑒今、鑒往知來地促使人們認同黨和國家現行的政治主張、主流價值觀念與奮斗目標,并引導人們外化為自覺的政治行為。正如美國歷史學家柯文所言:“周年紀念在歷史和現實之間架起橋梁,對紀念的客體加以重新塑造,以適應現在的人們和政府的不同需求?!贝髮W生政治認同教育是一種典型的意識形態(tài)教育,通過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鞏固政治合法性基礎和培養(yǎng)合格“政治人”的過程。因此,重大紀念活動和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是為黨執(zhí)政和國家建設服務的社會實踐活動,意識形態(tài)性是其共有的本質屬性。
列寧曾指出:“慶祝偉大革命的紀念日,最好的辦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還沒有完成的革命任務上?!庇纱送浦卮蠹o念活動并非一成不變、簡單重復的,而是一個立足現實政治需求不斷賦義、與時俱進、展現時代風采的過程。表現為黨和政府舉行相同主題的重大紀念活動時,既要對特定歷史人物、事件或節(jié)日進行追憶和紀念,也要對其符合當下政治需求的某種特質進行理性選擇、挖掘和建構,賦義最新的政治思想理論、主流價值觀念等,使其與時代“同頻共振”。并以歷史史實為依托進行渲染和擴大,引導人們對其認知認同,并為共同的政治目標而奮斗。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的重要使命是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青年大學生頭腦,以助推大學生形成符合社會發(fā)展和黨長期執(zhí)政所需要的政治認同。黨的最新理論包括黨的政治價值、政治理念、政治思想等,因此,對重大紀念活動不斷賦予新內容與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內容上而言是具有相通性的。
重大紀念活動是由黨和政府主導,在精心打造的“儀式空間”內舉行的政治實踐活動。“儀式空間”內,“它通過特定的文化符號、標識和口號在短時間內構筑一個精神上的場域,具有整合思想、強化意識、規(guī)范行為的多維效用,使置身其中的個體受到猛烈的、集中式的精神洗禮?!蓖瑫r,眾多象征性紀念符號,能夠將抽象的政治理論轉換分解為可聽、可視、可觸的具像化、實物化的元素,易使身處其中的個體,在視覺、聽覺刺激下,主動引發(fā)政治思考、生發(fā)政治情感,從而認知認同政治理論、提升政治認同感。此外,重大紀念活動能夠有效“實現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的統一”,這是高校思想政治課堂上達不到的效果。但重大紀念活動是圍繞特定主題、特定對象展開的,難以像高校開展的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一樣,將政治理論系統的、全面地灌輸給大學生。因此,兩者在具體功能作用上呈現出很強的互補性。
任何教育實踐活動都必須有一定的資源做支撐,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也不例外。重大紀念活動即為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的開展提供了鮮活教材和重要契機,也為強化大學生責任擔當、增強政治認同教育實效性和筑牢高校意識形態(tài)主陣地提供了天然載體和重要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重大紀念活動能夠有效發(fā)揮歷史教科書、清醒劑作用,使人們追憶和銘記重要的歷史人物、事件和節(jié)日,以全面關照和準確認知現實政治訴求,深化認同黨和國家長遠發(fā)展目標,并從中汲取智慧、堅定信心、激發(fā)奮進之力。例如,慶祝新中國成立70 周年的重大紀念活動是開展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的重要契機,能夠有效使大學生深刻認知中華兒女為建立新中國作出的巨大努力和付出的巨大犧牲,深刻感知黨領導人民大眾建設新中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領悟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等,從而知史鑒今、珍惜當下,勇擔新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和使命,在黨的領導下,高舉偉大旗幟,堅定“四個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
每逢重大紀念活動,各大主流媒體將進行聲勢浩大的宣傳報道,大街小巷懸掛布置上各種具有震撼性、情感性的特殊紀念符號,全國各地舉辦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等,以營造出濃厚的紀念氛圍,打造出“感染性”和“共情性”強的情感場域,從而拉進人們與歷史的時空間距,使其在真實感悟歷史、觸摸歷史中產生情感共鳴,潛移默化中強化認同感和歸屬感。而“任何理論都有其產生的具體情境,大學生對科學理論的學習,應該置身于具體的情境當中”,巧借重大紀念活動打造的情景開展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能夠有效使相關教育內容、目標、任務等內隱到紀念活動的場域情境中,引導大學生走出課堂、走向實踐、主動思考,產生政治上的情感認同和歸屬,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開門辦學”理念的回歸,各種有害社會思潮趁機涌入高校,并試圖通過歪曲放大我國發(fā)展中的問題、捏造史實、戲說英雄人物等方式改變大學生三觀,占領高校意識形態(tài)主陣地,以達到瓦解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和平演變”的目的。因此,高校意識形態(tài)問題至關重要,重大紀念活動則為高校筑牢意識形態(tài)主陣地提供了堅實保障。在重大紀念活動中,各條戰(zhàn)線創(chuàng)作的大量題材廣泛的文藝作品、舉辦的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甚至國家領導人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客觀評價等,都為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的開展營造了正確的輿論氛圍,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載體和批判錯誤思潮的有利武器,對高校遏制有害思潮的傳播和侵襲,筑牢筑實意識形態(tài)主陣地奠定了基礎。
重大紀念活動是寶貴的、獨特的政治資源,也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教育資源。深化研究重大紀念活動,即豐富了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內容資源,也為其開展教育實踐、實現教育目標提供了新的視角和途徑。
深化重大紀念活動主題研究是豐富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內容資源的切入點,也是保障重大紀念活動效果的關鍵。精研重大紀念活動主題,首先,要尊重歷史。結合紀念對象的特點,對歷史人物的光榮事跡、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和重大節(jié)日的價值意義進行真實還原和科學闡釋,防止捏造或虛構史實,出現“假而虛”現象,它是研究的主題內容是否具有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價值的前提。其次,把握時代脈搏。重大紀念活動目標指向是銘記歷史、關照現實和照亮未來。因此對其研究不能停留在紀念活動本身,而要與時俱進,用最新的政治理論思想進行重新釋義,以彰顯重大紀念活動主題內容的時代價值。最后,緊貼大學生實際。紀念對象是過去的,但接受主體是現實的,因此緊貼大學生實際進行研究,能夠有效避免研究的主題內容出現“大而空”現象,增強其生命力和吸引力。
良好的情境是一個感染場,能夠給人以強烈的情感暗示、情感激勵和內心震撼,并在情感體驗中影響思維方式、行為習慣,潛移默化地增強認同感和歸屬感。線下重大紀念活動情境是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的主場域。要著重對博物館、烈士紀念館等重大紀念活動場域進行妥善修繕和保護,因地制宜、分門別類地用各種紀念符號進行裝扮,因勢而新地用音樂、燈光、3D 等紀念元素與技術手段打造出神圣的重大紀念活動情境,以營造良好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氛圍。同時,創(chuàng)建直播和參與平臺,實時播放盛況,揭開重大紀念活動的“神秘面紗”,強化紀念活動體驗;創(chuàng)設開通互動討論渠道,發(fā)揮輿論正面導向作用,以擴大輻射群體和影響力,抵制有害社會思潮的侵蝕等,通過多措并舉的方式優(yōu)化線上重大紀念活動情境,以營造出良好的網上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氛圍。
重大紀念活動政治意義重大、活動時間長、參與度高、程序繁瑣復雜,制定完善制度機制“保駕護航”,則是其順利實施并提升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質效的重要保障。首先,在重大紀念活動前,國家制定出臺相關的政策文件,以法律形式筑牢重大紀念活動的合法地位,促使重大紀念活動流程規(guī)范化,以確保利用重大紀念活動開展的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不變形、不走樣、不走味。其次,在重大紀念活動中,做好頂層設計和戰(zhàn)略謀劃,周密安排和部署具體紀念活動程序,并嚴格落實管理監(jiān)督規(guī)章制度,以消解形成阻礙的各種離散因素,促使重大紀念活動更加莊嚴和神圣,更好彰顯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意蘊。最后,在重大紀念活動后,制定完善的評價反饋追蹤制度和日常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銜接機制,以糾正和改進重大紀念活動的不足,避免短期行為,助推重大紀念活動形成良性循環(huán),長期有效的提升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