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建楠,楊支蘭,麻曉玲
山西中醫(yī)藥大學,山西030619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依托優(yōu)質網絡視頻資源,是“互聯網+”信息化教學改革背景下新興的教學模式,為解決傳統(tǒng)醫(yī)學教育面臨的困境提供了新契機[1]。這種教學模式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前學生借助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自主完成基礎知識與基礎理論的學習,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在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協(xié)作的學習中完成知識內化[2-3]。情景模擬教學作為一種教育策略,以理解和管理臨床情景為目標,模擬臨床情況的重要方面,模擬現實中可能發(fā)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創(chuàng)建或復制特定的條件,創(chuàng)設情境或環(huán)境,使學習者能夠體驗真實事件的再現,進而促進、提升或驗證學習者的表現。情景模擬教學一般由“模擬前介紹”“模擬案例運行”“引導性反饋”3部分組成[4-5]。我校結合護理學專業(yè)特點和護理綜合技能訓練的課程特點,積極探索在護理綜合技能訓練課程教學中引入“翻轉課堂+情景模擬”混合式教學模式。
本研究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法,選取我校2019級本科護理1班、2班94名學生為研究對象,1班學生48名為對照組,2班46名學生為試驗組。兩組學生年齡均衡可比,試驗組有1名男生,其余均為女生,入學時按成績高低隨機分班,資料具有可比性。兩組的授課教師、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授課計劃、實訓項目、實訓學時均相同。
1.2.1 對照組教學模式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教師總結”的實訓教學模式。教師先示范操作訓練項目,講解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學生模仿練習,最后教師針對練習情況做隨堂總結[6]。
1.2.2 試驗組教學模式
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情景模擬”混合式教學模式。
1.2.2.1 課前準備
課程依托超星學習通建課,應用學習通、騰訊會議、微信群等作為輔助平臺開展教學,將教材電子版、授課PPT及相關學習資料、視頻上傳供學生學習使用。課前1周教師根據病例內容及相應的實訓目標設計制定“任務卡”并上傳至授課班級。教師將病例涉及的理論知識及操作項目按模塊或按內容上傳相應視頻。為給學生重點演示操作程序、手法及易錯環(huán)節(jié),操作視頻大多由課程組教師自行拍攝并剪輯,每個視頻時間控制在5~10 min,同時上傳本次實訓課的教學課件、與課程相關的國家虛擬仿真平臺實訓項目或其他慕課資源等。每5名或6名學生組成臨床護理小組,每組選1名學生為組長。各組長負責課前組織及督促組內人員觀看授課教師上傳的教學視頻,查閱資料并對病例開展討論和分配任務,模擬臨床護理場景開展前期自主訓練等。課前1 d組長收集課前遇到的疑難問題反饋于學習通平臺,教師給予針對性解答,并據此調整教學設計,真正做到教學環(huán)節(jié)有的放矢。
1.2.2.2 課堂教學
“模擬前介紹”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任務,以理解和管理臨床情景為目標,模擬現實中可能發(fā)生臨床場景,結合病例創(chuàng)設臨床情境變化,情景變化要體現病人的病情變化,使學生能夠體驗真實臨床情景。
“模擬案例運行”時由每組學生根據病例自行設計臨床情景變化及病人病情變化,小組共同設計相應的臨床護理方案,并分角色完成病例中涉及的臨床護理操作。教師全程給予指導、按需答疑,但盡量保留更多時間給學生自主練習。例如,婦產科病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病人的綜合實訓中,結合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病例,組員的任務分別為靜脈輸注硫酸鎂、心電監(jiān)護、四步觸診,以上3項操作在病例中反映的是病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降壓措施、子癇發(fā)作、子癇發(fā)作后做好終止妊娠準備的3個不同情景變化。組員的角色任務實際反映的是病人不同病情變化下需進行的搶救措施或護理措施。另有組員可扮演家屬并設置家屬著急、激動、不安、憤怒等不同情緒下的溝通場景,鍛煉學生護患溝通能力。
“引導性反饋”時,學生實操考核匯報結束后,教師對學生的案例設計、技能操作水平、解決問題能力、是否具有評判性思維及整體護理效果進行點評,對實操過程中共性存在的問題,再次詳細演示及講解,對學生反饋的個別問題給予個別指導?!耙龑苑答仭笔钦n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案例設計的理論基礎和情景間的邏輯關系、操作環(huán)節(jié)的核心注意事項教師均應在此環(huán)節(jié)明確指出,以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和吸收。
1.2.2.3 課后鞏固
課堂教學結束后,學生根據自身實操中的不足再次反復觀看學習視頻,查漏補缺,繼續(xù)鞏固練習。例如兒科護理部分授課結束后老師要求學生將小兒股靜脈穿刺操作視頻上傳到平臺,并記錄自我學習過程中的心得體會,教師對學生的視頻及體會給予及時在線反饋和評價,從而真正全環(huán)節(jié)深化教學內容并完成實踐拓展。
1.3.1 考核
1.3.2 問卷調查
自行設計問卷,利用問卷星對試驗組發(fā)放調查問卷,回收后對相關數據進行統(tǒng)計描述。
表1 兩組、理論與操作考核成績比較 單位:分
表2 試驗組學生對“翻轉課堂+情景模擬”混合式教學模式效果的評價(n=46) 單位:人(%)
護理綜合技能訓練是護理專業(yè)核心能力綜合培養(yǎng)的關鍵課程,是本科生臨床實習、職業(yè)生涯順利過渡的銜接課程。我校該門課程開設晚,學時少,依據2019版人才培養(yǎng)方案,高中起點本科24學時,??破瘘c本科28學時,相對其他高校學時少了近一半,其他本科類院校該門課程的學時數大多在48~52學時,高職類院校更注重實操技能的培養(yǎng)學時數,大多在60~72學時,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解決目前培養(yǎng)學生過程中學時不夠、單憑課堂時間不夠學生掌握學習內容、理論與實踐集中講授浪費時間等問題。我校把課程中理論性的內容、需要學生課前預習、熟悉的實踐操作等以微課、PPT、Word、視頻的形式上傳至課程平臺,供學生學習。在課堂授課中著重開展以案例為中心的臨床情景轉換,臨床情景與實訓任務緊密結合以完成章節(jié)目標及課程目標。
長期以來,臨床課程的實訓課大多采取的是傳統(tǒng)實訓,將所有操作項目簡單集中后進行重復單項訓練,這是通常所說的項目實訓,不結合病例,不結合臨床場景,只針對實訓項目做技能層面的示教及練習,學生在課堂上只能掌握單一操作技能,忽視了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學生只能掌握以課程為單位的獨立知識片段和技能操作,即便增加課程的實訓學時,遇到臨床真實情境后學生仍茫然不知所措。在護理綜合技能訓練中開展情景模擬教學符合該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及課程特點,護理綜合技能訓練是在臨床病例的基礎上,根據臨床情景的變化,將常用的基礎護理技能及??撇僮髟O為實訓任務,情景變化體現病人病情的動態(tài)變化,以任務的方式對該病人實施護理和操作,臨床情景與實訓任務緊密結合,指導學生對病人進行正確的護理評估、提出護理問題,實時相應的護理措施并正確實施操作,同時訓練學生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其病例范圍涵蓋內、外、婦、兒、感染和急危重癥六大類,課程是以臨床情景為基礎,以臨床需求為導向開展教學,通過情景轉化體現病人輕重緩急的病情變化,提高學生的臨床護理思維能力和臨床護理工作能力,進而培養(yǎng)“以能力為核心”的實用型護理人才[7]。
優(yōu)化調整教學內容,編制臨床護理情景模擬式教學大綱及實訓指導。人衛(wèi)版教材中感染科的實訓內容為肺結核病人的綜合實訓,針對目前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形式,及我國動態(tài)清零的抗疫政策課程組幾經商討,在查閱大量資料基礎上并訪談多位山西省第一批援鄂護理工作人員,將感染科實訓內容改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的綜合實訓。并制定知識、技能、素質目標如下:知識目標,掌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表現、傳染途徑。技能目標,能夠正確穿脫防護服、正確使用一次性護目鏡、面屏;能夠正確為病人采集鼻咽拭子、口咽拭子;能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實施靜脈采血;能夠正確做好職業(yè)防護。情感目標,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牢固樹立“四個自信”“兩個維護”;認同并踐行抗疫背景下中國精神的時代價值觀;牢固樹立生命至上,救死扶傷的職業(yè)精神。授課教師注重課程思政建設,把抗疫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課程思政的重要素材。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疫情,積極面對壓力,堅定戰(zhàn)勝疫情的強大信心。在紛繁復雜的網絡輿論場中保持正能量,發(fā)正面聲音,不信謠不傳謠,積極配合疫情防控,將弘揚偉大抗疫精神與培養(yǎng)時代新人相結合,使青年學生勇擔新時代賦予的責任與使命。該教學內容成為示范性課程教學內容,在學校官網上予以報道,得到了學生的好評。
“翻轉課堂+情景模擬”混合式教學模式與課程教學理念深度融合,可以提高護理綜合技能訓練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要素有機融合,形成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情景模擬”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實施及推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為深化護理教育改革增添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