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遺留下來無數(shù)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詞。因此,古詩詞作為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成為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文章通過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探究,提出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以為廣大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2)14—0106—03
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1]。古詩詞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就是在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傳承下,才得以流傳至今!近年來,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逐漸得到重視,但教學過程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1.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對于小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要靠興趣來調動,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就愿意多聽多看,不感興趣的內容就不愿意去學!尤其是學習古詩詞的時候,古漢語語言深奧,隱晦難懂,學生很難產生興趣[2]。再加上小學階段的孩子,還沒有調節(jié)情緒的能力,學習中越遇到困難容易知難而退。古詩詞本身從字面意思就不好理解,背后還往往會隱含著更深的內容和含義,這就更增大了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難度,學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自然會影響到古詩詞的教學效率。
2.教學方法陳舊,課堂氛圍沉悶。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一部分教師依然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要求學生一遍又一遍的朗讀,直至背誦。課堂教學側重于講解詩詞內容和每句話的含義,而不是交待詩人寫作的時代背景,也就不能把詩詞中的情感和意境表達出來。古詩詞的內容固然重要,但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與意境更為重要。此外,課堂氛圍過于沉悶,主要是由于學生害怕出錯不敢發(fā)言,也可能是由于平時師生之間缺乏溝通,導致教師在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在臺下昏昏欲睡地聽,缺乏思考的空間。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懂得營造課堂氛圍,給學生思維跳躍的空間,讓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切不可為了維持課堂秩序而過分約束學生。
3.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凸顯。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圍繞“溫故知新”開展,即學習新知識,復習舊知識,又布置作業(yè)和講解作業(yè),教師始終占據(jù)課堂的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教師更重視古詩詞的背誦和默寫,以及理解古詩詞的表層含義,而非提升古詩詞的鑒賞能力。這樣就讓學生陷入了被動的學習中,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此外,一些教師還會按照自己的想法設定“標準答案”,其實詩詞的魅力正是在于其理解上的多樣性,設定“標準答案”的做法就無形中壓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學生才是課堂的主角,教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切不可主次顛倒。
二、提升小學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課前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讀文章時,一個好的開頭往往能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樣,精彩的導語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對此,教師在學習一首古詩詞之前,教師通過導語介紹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年代,讓學生自己想象作者寫作的背景;也可以簡單拋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還可以通過描述性的導語創(chuàng)設一個與所學古詩詞聯(lián)系緊密的情景,從而使學生產生共鳴,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掌握學習古詩詞的萬能鑰匙。
2.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同樣適用,即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古詩詞的作者、寫作背景進行有聲有色的描繪,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場景中,讓學生仿佛置身于那個年代,更真切地體會作者的意圖。教師可以在課前找到符合主體的音樂,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用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放松心情,自然而然融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通過音樂的渲染,教師再引入主題,就可以在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回歸到古詩詞本身的教學上,這樣的教學也必定會事半功倍。
3.分組教學,讓學生獨立思考。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教師只是引導者,因此,教師不能強行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應該注重啟發(fā)教學,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探究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再派一名代表把探究的結論分享出來,這樣就可以促使學生主動思考,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從而讓學生對古詩詞產生濃厚的興趣。與此同時,教師要對古詩詞的教學內容仔細分析,適時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進行思考與表達。這種教學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抓住學習的重點,突出學生主體,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比較教學,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相對于古詩詞教學,比較閱讀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比較教學包括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橫向比較即比較同類型古詩詞,不同的詩人,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有的借物喻人,有的直抒胸臆。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寫作背景,表現(xiàn)的情感也就不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比較幾首同類型古詩詞的表現(xiàn)手法和修辭等,讓學生深刻感受不同表現(xiàn)手法和修辭所呈現(xiàn)的不同效果,這樣不僅能提升古詩詞的鑒賞能力,也能為日后的寫作奠定基礎。而縱向比較是指比較同一個詩人的詩詞,每一位詩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鑒賞一首古詩詞時就可以根據(jù)詩人的特點進行分析,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古詩詞的儲備量,拓展了知識面,還系統(tǒng)地了解了詩人的寫作特點。
5.理念轉變,重視古詩詞教學。近年來,中央電視臺《中華詩詞大會》欄目的播出,也更進一步證明了古詩詞在現(xiàn)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小學生除了掌握小學語文課本必背的古詩詞外,還應掌握更多的古詩詞。掌握并不僅僅是背誦那么簡單,還要讓學生在斟詞酌句上下功夫,明白詩人用詞的恰到好處以及表達效果,這對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同時,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必須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還要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的決心與行動。我們只有加強教師對古詩詞的鉆研能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古詩詞教學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
6.渲染意境,感悟詩情畫意。意境是古詩詞特有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作者通過自然景物和思想情感的融合,能營造出詩中有畫、畫中有情的美妙境界。然而,由于小學生的語言知識還不豐富,社會閱歷欠缺,單純地依靠詩詞很難領略古詩詞的意境,感悟古詩詞中的詩情畫意。對此,教師就要結合古詩詞的語言特點和景物描寫,讓學生進行想象,構建詩詞與現(xiàn)實場景的聯(lián)系,將詩詞語言轉化為生動的畫面,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理解詩詞內容,領略詩詞意境。教師也可以充分應用多媒體的作用,將詩詞的意境通過視頻、圖片的形式給學生展示出來,以烘托詩詞氛圍,渲染詩詞色彩。學生將多媒體畫面與詩詞有效結合,體會作者的匠心獨運和精妙的語言,理解詩詞構建的意境,深入詩詞意境中賞析詩詞的優(yōu)美內涵,能有效增強學生的古詩詞解讀能力。
7.鑒賞名句,品味詩詞內涵。小學階段學習的古詩詞知識,多為精簡語言展現(xiàn)多元化意象、真情實感的詩詞,雖然具有一定的理解難度,但通過開展鑒賞名句的方式,指導學生理解詩意,有助于降低學習難度,使之能夠深入品味古詩詞中蘊含的思想與情感。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名句本意入手,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誦讀等方式,全面剖析古詩的含義,這樣既可以避免出現(xiàn)“指鹿為馬”的現(xiàn)象,又能幫助學生品味詩詞內涵,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還可以從名句中的字詞入手,先引導學生分析不同字詞的古今異義,再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進行鑒賞,最后聯(lián)系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內容來進行思考,讓學生真切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從而在鑒賞的過程中全面解析名句,促進鑒賞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教師要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在鑒賞名句的過程中,鼓勵其自主分析詩人的情感,以意境和內心活動視角為出發(fā)點,精準把握詩人的所思所想,品味名句中的精神內涵。
8.拓展延伸,開闊學習視野。由于古詩詞創(chuàng)作年代距離小學階段學生的實際生活年代久遠。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知識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理解困難、難與詩人產生共鳴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原有教學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為學生提供有關詩人故事、創(chuàng)作背景、詩詞典故等課外資料,鼓勵學生通過提煉課外資料中的信息,對所學古詩詞有更全面的了解,在降低古詩詞理解難度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應當圍繞古詩詞教學內容,呈現(xiàn)創(chuàng)作背景資料,讓學生通過閱讀來了解古詩詞所產生的年代、社會背景,如此一來,學生能夠開闊自我學習視野,加深對所學古詩詞知識的印象。在教學收尾階段,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入典故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詩人引經據(jù)典的用意,為鑒賞教學活動提供不同的切入點,使學生可以感悟詩詞中的傳統(tǒng)文化魅力,自覺承擔起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
總之,古詩詞是文化的載體,是語言藝術的傳承,有效誦讀詩詞、學習詩詞,不僅能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更能夠讓學生理解詩詞語言的精妙,領略詩詞的意境,深入理解詩詞和內涵和文化,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肖宏云.浮現(xiàn)背景、展現(xiàn)意境、回蕩情感芻議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7(05):66.
[2]趙小朝.讀中悟,悟中創(chuàng),創(chuàng)中讀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6(12):82.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