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現當代文學,人們關注更多的是一些作家的“偉績”,如魯迅用犀利的文筆書寫著國人不堪的病態(tài),又如郭沫若用浪漫的文筆控訴舊中國的黑暗,再如沈從文用對“湘西文學世界”的敘述去照映那個時代……但深入研究這些作家背后的婚姻故事會發(fā)現:中國現當代文作家的婚姻并不全像他們筆下瀟灑的文字一樣圓滿又浪漫,他們的婚姻也有失敗與不完滿。但無論是哪種婚姻,細致地分析與研究這些作家的婚姻,都能從中解讀出一些真諦,并對新時代女性進行一種警醒。本文通過舉例分析現當代文學中具有代表性作家的婚姻狀況,來解讀并探究婚姻的實質,從而得出一些共識:愛情是婚姻的基石,同步調前進是婚姻的催化劑,經濟獨立是婚姻的后勤保障,健康的婚姻觀是婚姻的靈魂……希望讓這種共識引導新時代女性在新時代社會中活出自己的瀟灑與魅力,與男性攜手共同構建更和諧的婚姻。
一、中國現當代作家婚姻之現狀
(一)中國現當代中女性的婚姻之悲嘆
莎士比亞曾說“草率的婚姻少美滿”,中國長時間以來的婚姻秉承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現當代文學作家也無法逃脫這個“社會契約”。以狂人之口吶喊出“從來如此,便對么?”的魯迅被母親騙回國,在家人極力的簇擁下完成了人生大事——迎娶了素未謀面的新娘朱安。為了迎合未婚夫的喜好,裹著小腳的朱安故意在婚禮當天以棉花塞鞋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的一雙“大腳”,來表明自己的“思想前衛(wèi)”,最終卻在成婚當天大鞋掉落,尷尬不已而收場;當魯迅提及“零食”時,朱安故意說自己也吃過,并表示味道極好?!芭沙勺尽薄扒夥暧薄按笞植蛔R”的朱安注定難以與新思想的新派人物魯迅有共同語言?;楹蟮谌祠斞副阒鼗厝毡厩髮W,雖有夫妻之名,卻無夫妻之實。魯迅曾對朋友感慨過自己的婚姻:“她是我母親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這是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負有一種贍養(yǎng)的義務,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濒斞傅脑挓o疑是對他們無愛的婚姻做出的詮釋,從此“孤獨”“寂寞”成了朱安往后生活的代名詞,這種生活伴隨著她度過了四十多個春秋。
蒲柏所說“人們求愛的時候做著美夢,一旦結婚就從夢中醒來”,恰好對應沈從文與張兆和的婚姻。來自湘西鳳凰小城的沈從文,在任教的課堂上邂逅了魅力四射、青春洋溢的張兆和,隨后對其展開猛烈的追求,寫了一封又一封情書。當時的張兆和追求者眾多,乃至于對他們進行“青蛙”編號,排在“癩蛤蟆”編號里的沈從文便“望塵莫及”。最終也許是被沈從文的情書感動,也許是被沈從文的感情文字轟炸出了“曙光”,總之最后以一封電報“鄉(xiāng)下人,喝杯甜酒吧”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楹笥捎谡紊系姆制缗c其他緣由,這段婚姻沒有了結婚前的美好。沈從文去世后,張兆和整理他的遺稿時曾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過去不知道的,如今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如今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卻是個稀有的善良的人。”
(二)中國現當代中女性的婚姻之美好
馬克思關于婚姻的問題曾發(fā)表過這樣的
觀點:“要想美好地度過一生,就只有兩個人結合,因為半個球是無法滾動的,所以每個成年人的重要任務就是找到和自己相配的一半?!卞X鐘書的諷刺小說《圍城》讓其火遍大江南北,后來人們常常用《圍城》里的一句話來詮釋婚姻:“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边@看似看破看透了的婚姻,作者錢鐘書卻找到與之相配并相伴一生的楊絳。通曉法語、英語、西班牙語的楊絳先生翻譯過《堂吉訶德》,中國女作家、外國文學翻譯家、文學翻譯家,與身為作家、文學研究家的錢鐘書的結合演繹了何為“琴瑟之好”。相遇雖美好,但卻也是忐忑的,一個擔心對方有未婚妻,一個擔心對方有未婚夫,在找人傳話過程中還出現了“差錯”。在互相傾慕之余,一個寫下了有史以來最短的情書“慫”(你心里面有幾個人),一個回復了有史以來最短的情書“您”(心里面只有你一人)。他們就這樣攜手走進了婚姻,一起學習,互相幫扶,無論順境與逆境,都以最好的狀態(tài)面對對方。面對生活,楊絳的《我們仨》詮釋出了二人及女兒幸福生活的真諦。
貝里克曾說:“你所結婚的對象是你在最脆弱時覺得最適合于你的人?!痹诟懊懒魧W的上海乘約克遜號郵船上,冰心因“好奇”邂逅了吳文藻,相談甚歡,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到了美國后,二人學校不同,只能分道揚鑣。之后,二人書信頻傳,情愫也在暗自蔓延。直到冰心因水土不服、新病舊病共同來襲,不得不住進療養(yǎng)院,醫(yī)生建議她修養(yǎng)半年,異地、無親、病痛,這讓冰心備受煎熬,十分痛苦,這時吳文藻得到消息趕來了?!澳阋爮尼t(yī)生的安排,好好地休養(yǎng),身體好了,加把勁,功課是趕得上來的。”這話聽得冰心如沐春風,沐浴到了愛與呵護,冰心在最脆弱的時候遇到了最合適的人。之后他們攜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婚后共同經歷了風風雨雨,依舊恩愛如初。
二、中國現當代女性婚姻對新時代女性的
警醒
雖然現當代文學作家的時代和婚姻與現在的時代有些遙遠,但人與人的感情、思維、意識等卻是相通的,列舉現當代文學作家或失敗或美滿的婚姻,以點帶面,可以為新時代的女性帶來一些啟發(fā)與感悟甚至是警醒。
(一)愛情是婚姻的基石
梁實秋曾說:“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乃是人間無可比擬的幸福。”魯迅的原配朱安、徐志摩的原配張幼儀、郭沫若的原配張瓊華,這些原配夫人都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即使是遇到接受過新思想、新教育的丈夫,也無法逃脫“獨守空房”的命運,結局令人汗顏。沒有愛情基礎的婚姻注定是不和諧的,這個不是靠婚后的妥協(xié)、忍讓、遷就就能改變的。到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一個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的時代,一個充滿誘惑、物欲縱橫的時代,很多女性被外物的“糖衣炮彈”所引誘,失去了判斷力。為了躋身所謂的“上流生活”,滿足自己物質上的享受,拋棄了婚姻的本質——“兩情相悅”,最終“行尸走肉”“感情空虛”“郁郁寡歡”,終結一生。在這里希望“過去的悲劇”不再上演,希望新時代的女性追求自己婚姻幸福的時候以“兩情相悅”的愛情為基石。
(二)同步調前進是婚姻的催化劑
高爾基曾說:“婚姻是兩個人精神的結合,目的就是要共同克服人世的一切艱難、困苦。”婚姻中的同步調是指在婚姻存續(xù)期間,婚姻中的雙方在各方面應共同進步,去凸顯思想上的協(xié)調性、精神上的和諧性。羅曼·羅蘭曾這樣評價婚姻中男女雙方的關系:“在婚姻中,每個人都要付出代價,同時也要收回點什么,這是供求規(guī)律?!迸f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的婚姻結構,在新時代被披上了華麗的外衣,美其曰“全職太太”,要知道,婚姻中的雙方是平等的,“給”與“取”是相互的。男方在前進,女方原地踏步,久而久之,共同話語消失,隔閡產生,婚姻的危機隨時會爆發(fā)。要經營好自己的婚姻,就需要未雨綢繆,雙方同步調前進,不但能化險為夷,還能成就彼此,在同步調前進的催化下,婚姻更美滿。林徽因與梁思成一起留學,一起研究建筑,同步調上進,不但創(chuàng)造了婚姻佳話,而且為我國古建筑作出了重大貢獻;楊絳與錢鐘書面對人生低谷時依舊同步調上進,一起研究文學,一起翻譯,苦中作樂,彼此成就,皆成為文學匠人;冰心與吳文藻一個專心研究學術,并安排學生出國留學,一個相夫教子,不斷寫作,同步調進步,成為文學中恩愛夫妻的典范。
(三)經濟獨立是婚姻的后勤保障
唯有經濟獨立,自己變強大,你才擁有選擇權和話語權,才能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你才看不到那么多的茍且?!芭椖懈薄澳兄魍猓鲀取钡摹芭棥薄芭鲀取钡臅r代已是舊時代了,在與時俱進的新時代,無論是嫁入“豪門”還是嫁入“庸門”,女性都應該走出家庭的樊籠,尋找一份屬于自己的工作,有一份自己的事業(yè),構建自己的經濟體系,做到自給自足。無論以后婚姻中遇到什么樣的“風吹雨打”,都能抽身并在社會立足,展現自己的經濟獨立,這才是婚姻的最好的保障。張愛玲在胡蘭成的風流成性下結束了自己的婚姻,并在分手信里寄去了高昂的費用,表明以后再無瓜葛,經濟獨立讓她為自己贏得了之后的尊嚴。徐志摩的原配張幼儀挽回徐志摩無果后斷然走上學習與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實現了經濟獨立,最終雖無法與徐志摩再續(xù)前緣,但卻改變了在徐志摩心中的形象,最終獲得了真正的友誼。
(四)健康的婚姻觀是婚姻的靈魂
黑格爾曾說:“婚姻實質上是倫理關系?;橐鍪蔷哂蟹ǘㄒ饬x的倫理性的愛?!闭嬲】档幕橐鲇^關乎婚姻的倫理性、婚姻的世俗性、婚姻的社會性、婚姻的自制性,婚姻觀是否正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女性婚姻對待婚姻的態(tài)度及婚姻的幸福指數。作為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女作家丁玲,她的婚姻觀卻被后人所嗔怪。雖然丁玲出生于封建社會,但是在求學過程中接觸過很多先進的思想,婚姻觀也隨之改變。遇到胡也頻時,兩人一見鐘情,成為讓人羨慕的才子佳人。在與胡也頻交往過程中,丁玲前往北大求學,也就在這個時候她遇到了馮雪峰,并與之交往,確定了戀愛的關系,在“魚”和“熊掌”無法兼得的過程中,丁玲作了一個有悖常理的決定——三人同居?!吧钪碓谇殚L在,悵望江頭江水聲。”這一不符合常理的關系最終以馮雪峰離開、胡也頻犧牲結尾。這種有悖婚姻的倫理性、世俗性終將被人所詬病與不接受。真正的婚姻觀是要建立在社會道德、合法合規(guī)的框架下的一種健康向上的婚姻觀,有悖這種思想的婚姻觀注定不被世人接受。
三、結語
家庭是國家存在的基礎,婚姻穩(wěn)定更是一個國家發(fā)展的根基。希望新時代的女性借鑒現當代文學作家的婚姻觀來警醒自己的婚姻,利用婚姻哲學來經營自己的婚姻,構建出讓自己婚姻安定幸福的藍圖。
(泰山科技學院)
作者簡介:孫麗莎(1987—),女,河北張家口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