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梅,戴 崢,馬銀紅,宋金蕊,李曉濤,楊 克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昆明醫(yī)科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yī)院 麻醉科,云南 昆明 650102)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癥狀性重度主動脈瓣狹窄(aortic stenosis,AS)患者外科手術高風險或無法進行時的首選治療[1,2],具有創(chuàng)傷小、手術時間短、恢復快、患者舒適度和滿意度高等特點,還可避免體外循環(huán)開胸瓣膜置換術的相關并發(fā)癥[3]。近年TAVR手術發(fā)展迅速,其適應證已向中、低?;颊邤U展[4-8]。長期居住于高海拔地區(qū)的人群,心臟病危險因素不同于平原地區(qū),如長期缺氧、高鹽高脂蛋白飲食等可能加重瓣膜鈣化程度。本研究總結本院TAVR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在高海拔地區(qū)實施TAVR手術治療主動脈瓣疾病的臨床效果進行初步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共13例在本院行TAVR手術的患者,其中男性9(69.23%)例,女性4(30.77%)例,平均年齡(72.62±5.27)歲,BMI(23.13±2.25)kg/m2,伴存有多種基礎疾病,患者長期居住地平均海拔(2263.90±526.75)m。納入標準:(1)納入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實施TAVR手術的患者。排除標準:(1)術中僅行主動脈瓣球囊擴張術的患者;(2)資料不完整的患者。其中單純AS 7例,單純主動脈瓣返流(aortic regurgitation,AR)2例,AS伴AR 4例,12例患者NYHA Ⅲ-Ⅳ級,7例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見表1。
表1 TAVR患者術前基本資料
術前行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全主動脈CT血管造影(multidetector computed angiographic,CTA)等檢查,重點評估術前有無心律失常、左心室舒張末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LVEF、流出道有無梗阻、心腔內有無血栓、心臟瓣膜功能等,冠狀動脈+全主動脈CTA評價髂血管解剖、主動脈瓣膜形態(tài)和瓣環(huán)直徑及鈣化程度、主動脈竇及交界直徑、左右冠脈病變及開口距瓣膜距離等。手術在一體化雜交手術室進行,根據術前檢查結果選擇手術入路,再綜合術中所見判斷選擇合適型號瓣膜,術中利用經食道超聲及血管造影判斷人工瓣膜位置、瓣周漏及冠脈情況。本院屬剛開展TAVR手術,麻醉方式為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術后返回ICU。
主要觀察指標包括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和死亡率等臨床效果。
所有數(shù)據均來自住院病例、電話隨訪等。
采用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SPSS23.0,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或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非正態(tài)分布資料采用中位數(shù)(Q1,Q3)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或構成比表示。
本研究中TAVR手術的血管入路,11例經股動脈,2例經心尖。11例患者術中使用正性肌力藥或血管活性藥,1例置入瓣膜后發(fā)生嚴重低血壓、室顫,術中轉開胸行冠脈移植術,1例因嚴重瓣周漏植入瓣中瓣。中位手術時間4 h,中位帶氣管插管時間18 h,中位ICU停留時間1 d,中位手術后住院天數(shù)9 d,2例患者術中輸血,見表2。
主動脈瓣平均跨瓣壓差、主動脈瓣最大前向血流速度、主動脈瓣最大跨瓣壓差、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在瓣膜置入后均顯著降低,見表3。置入瓣膜前后的LVEDd和LVEF改善不明顯。
表2 TAVR患者手術及麻醉過程資料 [中位數(shù)(Q1,Q3),n(%)]
表3 TAVR患者手術前后對比資料
12例患者成功置入人工瓣膜,6例患者新發(fā)生心律失常[1例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置入永久起搏器,2例心房顫動(1例使用西地蘭后轉復,另1例隨訪心房顫動持續(xù)存在),3例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3例肺部感染,2例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見表4。
表4 TAVR患者術后并發(fā)癥資[n,%]
最短隨訪時間3月,最長隨訪時間18月?;颊咝g后3月內無新發(fā)心房顫動、腦卒中、嚴重血管事件等并發(fā)癥,10例患者NYHA Ⅱ級,2例NYHA Ⅰ級,1例患者出院3 d后死亡,1例術后3月未行心臟超聲。超聲評估主動脈瓣瓣膜功能情況,瓣周漏情況無新發(fā)及進展,術后三月和出院前主動脈瓣平均跨瓣壓差、主動脈瓣最大前向血流速度、主動脈瓣最大跨瓣壓差、LVEF相比較,LVEF明顯改善,其他未見明顯改善,見表5。
表5 TAVR手術患者術后隨訪資料(n)
自2002年Cribier等[9]行首例TAVR以來,全世界已有65個國家陸續(xù)開展,累計超過40萬例。我國TAVR手術發(fā)展較晚,截止2019年,已有200家中心開展TAVR手術,完成約4000余例[10]。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于2018年6月實施第1例TAVR手術,至2019年12月共13例,隨訪得知其中1例患者出院3 d后死亡。此例患者術前合并二尖瓣中重度狹窄和中大量反流、三尖瓣少中量反流。有研究報道[11],嚴重AS患者接受TAVR手術,伴有其他瓣膜病變者較無伴存瓣膜病變患者,死亡風險將增加2倍。
本研究對13例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得出,TAVR對高海拔地區(qū)主動脈瓣膜病變患者的治療有效,患者出院時主動脈瓣平均跨瓣壓差、主動脈瓣最大前向血流速度、主動脈瓣最大跨瓣壓差及NT-proBNP水平較手術前有明顯改善,術后3個月的LVEF和NYHA分級較出院時明顯提高,同對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49例TAVR患者術后超聲心動圖和NT-proBNP的分析結果相似[12]。
高海拔地區(qū)與平原地區(qū)對比,高鹽高脂飲食習慣導致高血壓、血脂異常的發(fā)病率顯著增加[13],成為促進瓣膜退化性病變發(fā)生的危險因素,發(fā)病年齡可能更早,鈣化程度可能更嚴重,增加TAVR手術難度;另外高海拔地區(qū)患者缺氧可致交感神經興奮及肺血管病變,引發(fā)瓣膜病患者左心功能不全出現(xiàn)早及多伴隨右心功能不全,術后心功能改善緩慢,固有肺血管病變、肺高壓等可導致肺部感染發(fā)生率增高且更難控制。本研究觀察發(fā)現(xiàn)TAVR術后3例發(fā)生嚴重肺部感染,提示在后續(xù)診療中應加強對患者術前肺功能鍛煉及評價。
研究樣本量偏少,患者瓣膜病變復雜既有狹窄也有關閉不全病例,可能導致結果出現(xiàn)偏差。下一步將增大樣本量,獨立研究狹窄或反流病例,延長隨訪時間,進一步總結高海拔地區(qū)接受TAVR治療患者的臨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