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科苑小學 楊尚尚
為了提升學生的寫景能力,教師要重視寫景作文教學,結合新課程改革對寫作教學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觀察能力,制定具體的寫作訓練目標,提升寫景教學的質量。
首先,提升學生對風景的感悟能力。寫景作文中有一種題材是對風景的再現(xiàn)與描寫,表達思想和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對客觀景色的描寫,融入主觀感受,由自然美升華到情感美,從而使作文與現(xiàn)實情感交融。這樣的寫作表達手法既能滿足分享景色的需求,又是對內(nèi)心情感的復現(xiàn),讓更多讀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例如,古詩詞中很多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詩篇。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解讀古詩詞寫景寄情的表達方法,鼓勵學生開展隨筆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寫景能力。
其次,為故事的推進和人物描寫做鋪墊。有時,描寫景色是為了給即將發(fā)生的故事做鋪墊,起到渲染氛圍的作用,讓讀者快速進入到文章的情境中。教師要講解鋪墊和渲染的寫作手法,讓學生在人物塑造中學會描寫風景,使作文情節(jié)更加生動豐滿。
再次,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寫景作文考驗學生的文學功底,要求學生能對風景、故事及人物進行細致描寫,能用簡單的文字勾勒出生動的畫面,因而學生在寫作時要注重運用修辭手法,用生動的語言豐富作文內(nèi)容,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帶領學生感受景物之美,然后結合自身的經(jīng)歷寫作,表達真實想法,做到下筆言之有物。
長期以來,寫作一直是讓教師和學生頭疼的內(nèi)容,學生不得不硬著頭皮寫,教師不得不費盡心力地教,繁雜的寫作要求讓學生逐漸對寫作產(chǎn)生了抵觸心理。繁重且無質量的寫作訓練,讓學生對寫作失去了興趣,甚至出現(xiàn)胡編亂造的情況。學生對寫作失去熱情,被迫完成教師布置的寫作任務,使得整體寫作教學質量下降,嚴重影響了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想將景色寫好,需要身臨其境,讓情景交融,對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情感表達能力有較高要求,對文章整體結構的把控也有一定要求,要避免內(nèi)容空洞。有的學生寫作能力不強,在寫景狀物時不知道從何處下筆,往往寥寥幾筆簡單帶過,不僅沒能發(fā)揮想象力,甚至連最基本的寫清楚寫明白都沒做到。在教學時,教師要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新穎的景物描寫題材,從多維度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
定點觀察就是站在固定的位置上觀察景物,運用這種方法,應選擇恰當?shù)挠^察位置,合適的角度,在固定的時間及空間內(nèi)觀察。教師在教學時,要先確定寫作對象,讓學生在固定位置按照一定的順序定點定位觀察。選擇合適的環(huán)境,對特定的自然景物或事物直接觀察,猶如拍攝中的特寫鏡頭一樣,定點觀察后,梳理寫作內(nèi)容,結合合理構思和充分想象,對觀察到的景物進行描寫。定點觀察的寫作方法,可以帶給讀者身臨其境的感受,加深讀者對景物的印象。
在觀察景物時,觀察角度不同,看到的情況也不同,正如蘇軾在《題西林壁》中所寫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是典型的移步換景。在教學移步換景法時,要引導學生在觀察時運用動點觀察法,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景物,動點觀察通常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觀察點需要不斷移動。第二,移動的觀察點要有一定順序。移步換景觀察法能幫學生更清晰地認識到事物的不同形態(tài),從而收獲不同美感。在描寫景物時既要描寫出景物的形態(tài),又要展現(xiàn)景物的風采,讓寫作過程更加順暢。在講解此種方法時,教師可讓學生鎖定一個景物,先全面觀察,對事物形成整體的印象,隨后按照前后、遠近的觀察順序移動,隨著移動,眼中所呈現(xiàn)的景物會隨之變化,再根據(jù)變化表達真實感受。
想提升學生的寫景能力,豐富他們的寫作經(jīng)驗,不能忽視專題訓練的重要作用,教師應摒棄以往的寫作訓練方式,采用專題練筆的方式,不斷優(yōu)化寫作內(nèi)容,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熱情,以提升寫作質量。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專題訓練積累寫作素材,掌握寫景技巧。專題練筆可以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選定,也可以根據(jù)當下的熱門主題展開。開展專題訓練時要注意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制定與之相適應的寫作要求,結合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季節(jié)等要素布置寫景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寫景能力。
例如,人教教材四年級的課文《桂林山水》描寫了漓江山水的特點,描寫出一副生動的山水畫,讀者對桂林山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類似這樣的專題練筆,不但能豐富學生的寫作經(jīng)驗,對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也有促進作用。
好的開頭是作文成功的關鍵,直接影響到作文的質量,通常寫景作文好的開頭分為:開門見山式、引用式、自然開篇式三種,開門見山的描寫方法是抓住景物的特點,直抒胸臆,表達觀點和情感;引用式是引用名人名言及詩句作為文章的開頭,要活學活用名言名句,直入主題,引讀者入勝;自然開篇是運用質樸的語言描寫景物,給人樸實、清新的感覺。好的結尾能對文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既可以采用總結的方式表達觀點,又可以使用首尾呼應的方式描寫景物,還可以利用借物喻志的方法,將景物與人的精神聯(lián)系起來。
寫景作文一般分為描寫自然景觀的和描寫社會環(huán)境的兩種,學生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接觸到的事物及周圍環(huán)境也不相同,有的學生喜愛自然環(huán)境,善于描寫山水風景、花鳥魚蟲等自然環(huán)境,而有的學生偏愛社會環(huán)境,善于描寫人物、場景。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寫作特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寫景氛圍,鼓勵學生形成屬于自己的寫作風格。還要在日常教學中與學生多交流互動,傳授“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讓學生能用細膩的描寫方法,將各種景物的不同特點展現(xiàn)出來。寫景作文與其他類型的作文不同,不僅要有時間線索,也與日常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要求學生具有獨特的審美觀。教師要提升學生對靜態(tài)景物的描寫能力,賦予靜態(tài)景物以生命和動態(tài)的美感,要能運用獨具匠心的寫作手法,調(diào)動讀者的閱讀興趣。
例如,在描寫大海時,學生如果缺少靈感,寫出來的作品就會顯得空洞,沒有新意,這種平淡無奇的描寫不但會讓讀者失去閱讀興趣,還會使學生喪失寫作的積極性。很多學生寫的作文如同記流水賬,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大膽構思,拓展寫作思路,找到富有新意的寫作思路。如“浪花是海上的舞蹈家,優(yōu)美的舞蹈展示著每滴海水的生命活力?!边@樣的描寫具體生動,能讓簡單的文字富有藝術氣息。
想寫好景物,要掌握“動靜結合”的技巧,例如,“朦朧的遠山,籠罩著一層輕紗,影影綽綽,在縹緲的云煙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就像幾筆淡墨,抹在藍色的天邊。”在上面的文字中,山是不動的,用幾縷移動的青煙,為遠山增添生機??梢?,運用“動靜結合”的寫作方法,能夠為文章增色,讓原本枯燥乏味的景物富有生命力,給讀者心曠神怡的感受。如果學生的寫作能力較強,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摒棄簡單的靜態(tài)描寫,將自然景物轉換為動態(tài)感覺,賦予靜態(tài)景物以生命。在寫作教學中,由于每個學生的寫作功底不同,不能完全掌握將靜態(tài)景物動態(tài)化的技巧,因此教師要進行專項訓練,指導學生將描寫景物的靜態(tài)詞匯換成動感較強的動詞。
例如,描寫晚霞:“有時候的晚霞是這邊一縷,那邊一縷的,每一縷晚霞都是色彩斑斕的,有淡黃色的,有粉色的,有淡藍色的,還有橘紅色的……在落日的映襯下,絢麗的晚霞是那樣爛漫,那樣姹紫嫣紅。好像打翻了天空中的顏料瓶,晚霞灑落在天空中,那霞光的范圍慢慢縮小,顏色也逐漸變淺了,紫紅色變成了深紅,深紅變成了粉紅,又由粉紅色變成了淡紅,最后完全消失了?!贝硕蚊鑼懙耐硐冀k麗、夢幻,用顏色的變化營造了動態(tài)的藝術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多帶領學生品讀這種富有詩情畫意的文章,能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與寫作能力。
想提高寫景的能力,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學生都應該注重積累素材,品讀優(yōu)秀文章。比如,教學人教教材二年級課文《數(shù)星星的孩子》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描寫景物的詞句,掌握景物描寫的技巧。教師可以周圍環(huán)境為切入點布置寫作訓練,如寫“公園一角”“我家的植物”等。學生沒有寫作靈感時,可以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觀察、體會和感受,或者查閱網(wǎng)上的相關資料,尋找寫作素材。
分析現(xiàn)階段小學寫作教學的狀況發(fā)現(xiàn),落后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新時代的寫作要求,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要加強對寫作教學的重視,明確教學目標,開展閱讀品鑒、句子仿寫、選材立意等方面的訓練,豐富寫作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寫作風格,掌握寫作的技巧和方法,在不斷學習中提升寫作能力。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生活類的寫景文章,在開展寫作指導時,教師要重視對這類文章寫作技巧的教學,幫助學生拓寬欣賞視角,引導學生抓住事物的特征,多角度觀察生活。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用簡潔的文字,通過對百草園中景物的描寫,呈現(xiàn)了奇趣無窮的兒童世界,其中“美女蛇”的傳說和冬天捕鳥的故事讓人印象深刻。文章動靜結合,詳略得當,值得學習和借鑒。
寫景就是用語言文字將看到的、聽到的和接觸到的各種自然景物生動地描寫出來,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從多角度出發(fā)觀察景物,掌握寫景的基本方法,圍繞一個中心按照一定順序描寫。在觀察景物時,要調(diào)動多種感官,不僅要用眼睛觀察,還要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心感受。
首先,感官感受。(1)用眼睛觀察。眼睛能為寫作提供最直觀的素材,在觀察景物的顏色、形狀及姿態(tài)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2)用鼻子聞。描寫景物的氣味離不開嗅覺,如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的花香等都是用鼻子捕捉到的。(3)用身體感受。是指寫景物帶給人的感覺。比如,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雨滴變大了,拍打在我的身上。(4)用心感受。想寫好景物,也需要用心體會,賦予景物生機。用心感受也是讓文章引發(fā)讀者共鳴的不二法門。
其次,寫作順序。寫作要有一定的語言邏輯和結構順序,對景物的描寫要有先后、主次、遠近的順序,按照順序寫作可以讓景物層次清晰。掌握以下順序,對提升寫作能力大有裨益。(1)時間順序。例如描寫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季景物;在不同時間段依次描寫景物如早、中、晚時段,只要是景物隨著時間變化,都可以依據(jù)時間順序來寫。寫作時,注意表示時間的過渡詞語、句、段,這樣才能把握不同時段景物的不同特點。(2)空間順序,比如由遠及近、由表及里、由高到低、由上到下、由此及彼等,都是空間描寫順序。按地點變換寫景,要按景物空間位置歸類,條理清楚地記敘,表現(xiàn)景物不同空間的特點。
最后,修辭方法。運用恰當?shù)男揶o方法是賦予景物生命力的方式。在寫景作文中常用的表達方式包括:比喻手法和擬人手法。比喻,是描寫景物時,用與景物有相似之處的其他事物打比方,能讓景物更加生動形象。擬人,就是將景物當作人來寫,賦予事物以人的特征,包括思想、動作、表情等,能使景物生機盎然,充滿生機和活力,也能拉近景物和人的距離,增添文章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