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茂,李大魯,劉 昆
(濟南市口腔醫(yī)院口腔頜面外科,山東 濟南 250001)
口腔醫(yī)學是臨床醫(yī)學的一個分支學科,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口腔醫(yī)生,必須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融會貫通。但在本科教學中,理論知識大多靠老師傳統(tǒng)講解,導致學生們不能充分理解并應用于實踐。因此,如何能夠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們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融入實踐當中,一直是教學改革的目標。
BOPPPS教學模式是由加拿大教師技能培訓工作坊(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ISW)提出,它通過有效的設計和講授一門課程,來組織一套完整的課程。這種教學模式的中心思想是注重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們充分參與課堂,提高教學效率[1]。模塊化教學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強化教師對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和組織,最終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以病例為導向的教學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許多的高校教學活動中已經被廣泛應用。PBL是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體,通過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來培養(yǎng)學生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CBL是以提供典型病例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教師引導進行的討論式教學法。這兩種教學方法在國內眾多高校中也已經廣泛應用,并且取得了積極的效果[2-3]。本研究探討了BOPPPS聯(lián)合PBL和CBL的教學模式在口腔頜面外科本科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選擇2020年9月~2021年6月濱州醫(yī)學院口腔醫(yī)學院在我院進行理論學習的40名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男女比例為1:1,年齡20~22歲。隨機對40名學生分為觀察組(BOPPPS+PBL+CBL教學模式)和對照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每組20人。觀察組的男女學生比例為4:6,平均年齡20.9歲;對照組男女學生比例為6:4,平均年齡20.7歲。兩組同學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觀察組采用BOPPPS教學模式聯(lián)合PBL和CBL教學法,其中PBL和CBL為穿插在BOPPPS教學模塊中。課前,教研室根據最新的教學大綱要求,進行備課并撰寫教案,課前1周發(fā)送給學生們課件PPT,對課堂內容進行預習,同時讓同學們進行課下討論,并通過多種渠道進行線上學習交流(微信、QQ、網上圖書館等)?;贐OPPPS教學模塊,每個教學過程均為6個可循環(huán)的教學階段,每個階段時常根據具體情況略有調整。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授課方法,即教師以講授為主。根據所選教材的傳統(tǒng)教案內容制作PPT課件。
課程結束,分別進行理論知識考試及綜合能力測試。理論考試試題由其他校區(qū)教研室根據教學大綱和授課內容命題,試卷采用百分制,包括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及論述題,總分100分;綜合能力測試為病例分析,滿分100分。
問卷調查:由學生們自主填寫問卷調查表,調查表的內容包含學習興趣、課堂氛圍、課堂互動、語言表達等,每項滿分100分。大于85分為滿意,60-85分為一般,小于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shù)×100%。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各項平均得分情況。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比較分析,理論成績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觀察組、對照組理論考試及綜合能力測試比較(x+s,分)
理論考試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生的成績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而綜合能力測試結果同樣顯示,觀察組學生的成績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觀察組、對照組問卷調查結果比較(x+s,分)
問卷調查報告共發(fā)放20份,回收20份,有效問卷率100%。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生們在學習興趣、課堂氛圍、課堂互動等方面的分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兩組同學之間的語言表達能力差異不明顯(P>0.05)。
BOPPPS教學模型將教學過程主要包含6個元素:導入(Bridge-in,B),主要是通過新聞、病例或小故事等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使學生將精力集中在即將要學習的內容;學習目標(Objective,O),讓學生掌握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包括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等;前測(Pre-assessment,P),通過課前預習的情況,對學生們進行測驗,了解學生興趣和能力,從而調整課程內容的進度和深度;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P),通過小組討論、發(fā)言等方式提高學生們的課堂參與度,來適應多樣化學習目標,靈活利用各類教學資源進行互動式教學;后測(Post-assessment,P),對本堂課的內容進行測驗,目的是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從而驗證學習目標是否達成;總結(Summary,S),對課堂教學進行總結,分析課堂學習目標是否達成,并根據情況進行后續(xù)教學安排。這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形成教學過程閉環(huán)。已經有大部分高校將BOPPPS教學模式引入教學課堂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4-5]。
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一套設計學習情境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發(fā)揮同學們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CBL教學法則是通過提供典型病例,并根據病例設置具體問題,使學生們進行討論并運用所學理論知識來分析病例,從而達到解決臨床問題,提高臨床實踐能力的目標。越來越多的高校已經將PBL和CBL教學法聯(lián)合用于教學工作中[6-7]。
本文在使用BOPPPS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將PBL和CBL教學法融入其中,取得了滿意效果。通過該教學方法,觀察組的學生理論考試及綜合能力測試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學生在學習興趣、綜合分析能力、學習氛圍以及學習主動性方面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學生。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們能夠充分融入課堂中,積極表達,充分調動積極性,并在此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們的綜合能力,獲得滿意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