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城
(文縣碧口小學 甘肅 隴南 746412)
小學語文教學以聽說、讀、寫為核心,而閱讀是其中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對閱讀的關注,致力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課外內(nèi)閱讀當中有所思、有所感,這樣才能夠實現(xiàn)思維的啟迪和情感的熏陶,進而促進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有著促進作用,閱讀教學對學生獲取知識、思維發(fā)展、審美體驗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卻將閱讀教學看作是一種教學任務,想要在短時間內(nèi)取得良好的成效,沒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缺乏對學生的閱讀興趣的有效引導,如果老師只把自己的閱讀任務交給學生,那么,學生就會陷入被動。這樣,不僅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且還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壓力。許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采用了程序性閱讀,他們害怕學生不能領會其中的含義,難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總是進行細致的講解,很多時候,教師在講臺上講的十分投入,學生卻聽的昏昏欲睡,學生的課堂核心位置得不到保障,無法有效的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這樣的閱讀教學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不符。
長期處于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習慣了開展一切教學活動為提升學生考試成績所服務,眾所周知,閱讀在語文考試當中所占的分值比重較大,教師想要小學生在語文考試當中取得一個較好的成績,十分重視閱讀教學的開展,但是教學的內(nèi)容基本上都圍繞著閱讀技巧的傳授,在課堂上,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經(jīng)歷為學生講解如何尋找中心句,怎樣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如何進行審題,從題目當中找尋有效信息,這樣的講解雖然在短時內(nèi)可以收獲一定的成效,但是學生卻無法體會到文章的形式美、語言美和意境美,很難感覺到作者的情緒變化,也很難與作家超越時間與空間進行交流。再者,很多教師為了達到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會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將采用一成不變的方法,這種方法沒有顧及到學生的不同,不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閱讀需要,只追求結果和成績,失去了閱讀教學的個性化和獨立性,無法促進小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
小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說是閱讀教學的核心,閱讀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課程時長十分有限,學習任務重,時間過于緊張,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很少給學生留出足夠的閱讀時間,教師將閱讀教學放在一個不太重要的位置上,相較于寫作教學而言,閱讀教學并未得到重視。學校并未安排專門的時間進行閱讀教學,教師缺少閱讀教學方法的指導,很多時候只是簡單的講解閱讀技巧,為了完成閱讀教學任務,課堂閱讀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草草收場,課外閱讀也只是敷衍了事,學生的閱讀時間得不到保障,閱讀效果會大打折扣,特別是那些初學者,沒有老師的科學指導,學生閱讀的時候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很深的無力感。
課外閱讀教學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對于小學生而言,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識字量有所擴充,課外閱讀興趣也在不斷的加強,但是缺少了教師科學的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方面存在著較為明顯的盲目性特征,具體體現(xiàn)在學生對于課外閱讀書籍的選擇不合理,大多數(shù)時候學生會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選擇的讀物基本上都是卡通、動漫類書籍或者是一些童話故事,這些書籍有著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和精美的插圖,閱讀這些內(nèi)容,看似學生的閱讀量增加了,但是卻沒有獲取到真正有用的東西,缺少了科學規(guī)劃的閱讀,無疑是在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生發(fā)展所呈現(xiàn)出的個性化特征越發(fā)的明顯,這種個性化的發(fā)展導致學生形成了不同的行為習慣,將此具體到課外閱讀上,學生的閱讀習慣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有些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的興趣濃厚,在空閑時間里喜歡讀書;還有一部分學生對課外閱讀提不起興趣;學生在閱讀的時候習慣了囫圇吞在,不求理解文章的含義;一部分學生閱讀仔細認真,對于閱讀的細節(jié)有著很高的要求,能夠制定科學的閱讀計劃??偠灾?,未能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學生占了絕大多數(shù)。
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只要學好文化課,取得較好的成績就足夠了,尤其是處于小學時期的學生,他們要面臨小升初考試,家長會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上。教師在日常教學當中,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測試技能的訓練是至關重要的,很少系統(tǒng)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受到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不重視的影響,家長也會忽視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父母們覺得孩子們在課余時間里讀書沒有什么意義,需要將課外的時間用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上,提升考試成績才是學生的主要任務,課外閱讀對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毫無幫助。受到這種錯誤思想的影響,家長很少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外閱讀環(huán)境,為學生購置的課外閱讀書籍較為有限,嚴重阻礙了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正常開展。
在小學生對文字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可以系統(tǒng)的理解字詞的含義,此時,教師要想進行知識內(nèi)容的擴展,就必須要讓學生進行適當?shù)恼n外閱讀,借助課外讀物來擴充學生的知識體系,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課外讀物,讓學生明確需要閱讀的內(nèi)容,通過課外閱讀要能夠提升自身的知識文化素養(yǎng)。很多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nèi)容都是選自于名家著作當中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與教材內(nèi)容有關的課外讀物,幫助學生加深對于文章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在此同時還能夠學到新的內(nèi)容。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任務,讓學生閱讀《三國演義》,這本書中的內(nèi)容很多,有些章節(jié)較為復雜,此時,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需要,為他們挑選幾個經(jīng)典章節(jié),讓他們自己來朗讀,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詞歌賦在其中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老師要引導學生去讀詩,讓他們感受到古人通過語言表達的感情,在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立足詩詞內(nèi)容,通過講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想像力,提高他們的思考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正確運用閱讀技能,可以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到快樂,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閱讀的效率。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立足學生實際,深入到學生當中,積極的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時期的學生語文基礎較為薄弱,在閱讀的環(huán)節(jié)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語句,在此時教師不能隨意的應付了事,需要耐心的進行講解,積極的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通過與同學們的交流,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老師在閱讀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找出文章中的一些好詞好句,能夠隨手將這些詞句摘錄下來,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進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nèi)容,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學會使用所學詞匯,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很多時候,學生在讀完一篇文章之后會產(chǎn)生很多的感想,這就需要及時的進行記錄,教師要督促學生寫讀后感,讓學生將自己所寫的內(nèi)容定期交給教師審閱,教師在看了學生寫的東西之后要及時的和學生進行探討,以此來確保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形成較為深刻的印象,進而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在課內(nèi)閱讀當中,教師需要注重閱讀氛圍的構建,教師可以在班級內(nèi)部組織閱讀小組,開展小組之間的閱讀比拼,在競爭的過程中讓學生說說自身的閱讀感悟,這種方式能夠為學生搭建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教師需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在課外讀物的選擇上,盡可能做到種類豐富,可以有文學、科普等方面的讀物,這些書籍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小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課外閱讀的開展主要集中在家庭當中,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及時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可以組織開展家庭讀書日等活動,還可以開展家長座談會,向家長講解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引發(fā)家長重視,向家長推薦課外閱讀書籍,讓家長為學生選購,以供學生閱讀。此外,小學生處于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學生的心智不夠成熟,無法分辨書中的內(nèi)容,良莠不齊的課外讀物很有可能影響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這就要求老師和父母要對孩子進行適當?shù)闹笇В谡n外閱讀時能更好地發(fā)揮他們的作用,選擇健康的課外讀物確保學生在閱讀了這些內(nèi)容之后,能夠得到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綜上所述,進行小學課堂內(nèi)外語文閱讀現(xiàn)狀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這需要同時進行課外閱讀和課外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閱讀的重要作用,并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適當?shù)拈喿x,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習慣,使他們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知識和文化素質,從而使他們的閱讀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