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鴻儒,俞浩輝,陳格爾,陳咨苗,戴勝杰,孫學成,金約朋,楊文軍,孫洪偉
1.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肝膽胰外科,浙江 溫州 325015;2.溫州醫(yī)科大學 第一臨床醫(yī)學院(信息與工程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3.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內分泌科,浙江 溫州 325015;4.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消化內科,浙江 溫州 325015
盡管近年來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的療效有所提高,但病死率高、住院時間長、并發(fā)癥多、醫(yī)療費用高昂等治療現狀仍未見顯著改觀[1]。作為一種非惡性腫瘤性疾病,10%~20%的病死率仍難以接受。SAP患者的臨床表現一般為系統(tǒng)性炎癥反應綜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action syndrom, SIRS),而SIRS產生的炎癥因子會攻擊富血供的靶器官,隨之產生多器官功能障礙(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而MODS是SAP最主要的直接死 因[2]。單核-巨噬細胞是參與SAP病理生理過程中的主要炎癥細胞之一[3],急性胰腺炎炎癥反應初期,單核-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在黏附分子作用下,從血液遷移至胰腺間質,單核細胞趨化因子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巨噬細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ammatory protein 1α, MIP-1α)、CC類趨化因子-5(CC chemokine ligand-5, CCL5)參與活化單核細胞,隨之這些浸潤細胞參與產生不同的細胞因子和炎癥介質,產生級聯(lián)反應,致使胰腺局部炎癥加重,而炎癥因子進入血液影響其他器官如肺、肝臟、脾等。因此,抑制巨噬細胞活性,可以從SAP-SIRS發(fā)生的源頭上阻斷此炎癥級聯(lián)反應,對治療急性胰腺炎具有 重要的價值。顆粒酶(granzyme)是一種絲氨酸蛋白酶,存在于細胞毒淋巴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的胞漿內。凋亡過程中,顆粒酶和穿孔素(pore-forming protein, PFP)釋放到靶細胞附近,在PFP作用下顆粒酶進入靶器官,誘導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8)活化,激活RIP1參與的細胞凋亡[5]。基于顆粒酶B(granzyme B, GRB)有效的凋亡誘導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GRB-PFP是否能有效影響巨噬細胞活性,減輕胰腺炎模型的炎癥反應。
1.1 主要材料 人單核巨噬細胞系(TPH-1)購于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所。DMEM購自美國Hyclone公司;FBS購自美國Gibco公司;Cell Counting Kit-8和凋亡試劑盒購自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TRIzol購自美國Invitrogen公司;RNA反轉錄試劑盒和Bestar SYBR GreenRT-PCR Master Mix購自日本Toyobo公司;RQ1 Dnase購自美國普洛麥格(北京)生物技術有限公司;TruSeq鏈總RNA LT樣品制備試劑盒購自美國Illumina公司,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PFP和GRB購自美國Sigma公司。
1.2 方法
1.2.1 篩選TNF-α和TNF-α+PFP+GRB的最適濃度:鑒于在急性炎癥早期,TNF-α是參與炎癥的主要炎性細胞因子之一,故采用TNF-α刺激巨噬細胞,模擬急性胰腺炎時巨噬細胞炎癥反應。設置濃度梯度并開展細胞增殖實驗進行篩選,濃度梯度和作用時間具體為:0.1 mg/L PFP 25 μL+0.1 mg/L GRB 10 μL;0.1 mg/L PFP 25 μL+0.1 μg/mL GRB 5 μL; 0.1 mg/L PFP 25 μL+0.1 μg/mL GRB 2.5 μL; 20 ng/mL TNF-α 10 μL;20 ng/mL TNF-α 10 μL+ 0.1 mg/L PFP 25 μL+0.1 mg/L GRB 10 μL;20 ng/mL TNF-α 10 μL+0.1 mg/L PFP 25 μL+0.1 mg/L GRB 5 μL;20 ng/mL TNF-α 10 μL+0.1 mg/L PFP 25 μL+ 0.1 mg/L GRB 2.5 μL。接種1 000個細胞至96孔板,每孔加100 μL培養(yǎng)基,將培養(yǎng)板置37 ℃,5% 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0、24、48、72 h,每孔加入10 μL CCK-8溶液,用加了相應量細胞培養(yǎng)液和CCK-8溶液但沒有加入細胞的孔作為空白對照,在細胞培養(yǎng)箱內繼續(xù)孵育0.5 h,用酶標儀在450 nm測定吸光度。
1.2.2 細胞凋亡實驗:將細胞分為NC組、TNF-α組、PFP+GRB組、TNF-α+PFP+GRB組4組,采用Annexin V異硫氰酸熒光素(FITC)凋亡檢測試劑盒通過流式細胞術檢測細胞凋亡。在37 ℃下處理48 h后,收獲細胞(2×105),用PBS洗滌2次,并與Annexin V FITC和碘化丙啶在室溫黑暗中孵育10 min。 然后使用MoFLO XDP流式細胞儀和Cell Quest 3.3軟件檢測和分析染色細胞。
1.2.3 RNA提取及文庫制備:細胞樣本分為3組:正常細胞組(NC組)、TNF-α刺激組(Treat1組)和TNF-α+PFP+GRB 10 μL刺激組(Treat2組),每組實驗重復3次。使用TruSeq鏈總RNA LT樣品制備試劑盒得到純化的mRNA,用帶有Oligo(dT)的磁珠富集mRNA,向得到的mRNA中加入Fragmentation Buffer使其片斷成為短片段,再以片斷后的mRNA為模板,用六堿基隨機引物合成cDNA第一鏈,并加入緩沖液、dNTPs、RNaseH和DNA Polymerase I合成cDNA第二鏈,經過QIAQuick PCR試劑盒純化并加EB緩沖液洗脫。洗脫純化后的雙鏈cDNA再進行末端修復、加堿基A、加測序接頭處理,然后經瓊脂糖凝膠電泳回收目的大小片段并進行PCR擴增,從而完成整個文庫制備工作。構建好的文庫用Illumina平臺進行測序,測序策略為PE150。
1.2.4 轉錄組學分析:樣本間相關性分析:以每個樣本中所有基因的表達量為變量,用Pearson相關系數計算每個樣本之間的相關性。差異基因分析:采用R軟件包DESeq2對各組細胞進行差異基因分析。顯著差異基因的篩選閾值為FDR<0.01且fold change>2;富集分析:將分析所得的差異基因進行GO分析和KEGG分析功能富集。
1.2.5 qRT-PCR:使用ReverTra Ace qPCR RT Kit進行反轉錄反應。通過qRT-PCR檢測部分基因的表達水平,設計的引物見表1。qRT-PCR在Bio-Rad S1000上使用Bestar SYBR GreenRT-PCR Master Mix進行。PCR條件包括:95 ℃變性1 min,95 ℃變性15 s,40個循環(huán),然后60 ℃退火和延伸30 s。使用2-ΔΔCt方法計算相對基因表達,并將參考基因Actin歸一化。每個樣品進行3個重復的PCR擴增。
表1 驗證基因PCR引物序列
1.3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21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確定TNF-α、PFP、GRB的最適濃度 根據設置的濃度梯度并開展細胞增殖實驗,結果顯示各組細胞活性沒有明顯差異(見圖1),由此確定20 ng/mL TNF-α,0.1 mg/L PFP 25 μL,0.1 mg/L GRB 10 μL作為最適濃度并開展后續(xù)實驗。
圖1 CCK8 48 h各濃度梯度下細胞活性變化
2.2 細胞凋亡比例比較 流式細胞實驗結果顯示,TNF-α+PFP+GRB組細胞的凋亡比例與NC組、TNF-α組、PFP+GRB組相比顯著升高(P<0.05),見圖2。
圖2 4組細胞凋亡比例比較
2.3 轉錄組數據樣本間相關性分析 每組組內3次重復實驗結果的相關性都非常高(r>0.90),尤其是Treat組(r≥0.99)),說明本研究重復性較好。NC組與Treat組的相關性相對較低,而Treat1組和Treat2組間的相關性較高,見圖3。說明NC與Treat組在轉錄組整體水平上存在差別。
圖3 樣本聚類圖
2.4 差異基因分析 從差異基因的數目可以看出:NC組與Treat1組、Treat2組的差異比較大,顯著差異基因較多,而Treat1組與Treat2組的顯著差異基因較少,表明Treat1組與Treat2組之間轉錄表達水平的差異不明顯,見圖4。
圖4 差異基因分析圖
另外將Treat1組、Treat2組與NC組比較的差異基因上下調分別做Venn圖,結果顯示,Treat1組與Treat2組相對于NC組的上調基因絕大部分都是相同的(見圖5)。而下調基因中Treat2組有更多的特異性下調基因。總體可以判斷,相比于Treat1組和NC組的變化,Treat2組相對于NC組的變化更大。
圖5 Treat1組、Treat2組與NC組比較的差異基因的Venn圖
2.5 富集分析 GO分析和KEGG分析功能富集,結果表明,從Treat2組與Treat1組分別相對于NC組的差異基因富集KEGG通路來看,富集到的顯著KEGG通路都非常相似,最顯著富集的通路均為“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見圖6、圖7)。
圖6 Treat1相對于NC組差異基因的GO富集結果柱狀圖及KEGG富集結果柱狀圖
圖7 Treat2相對于NC組差異基因的GO富集結果柱狀圖及KEGG富集結果柱狀圖
2.6 炎癥相關基因網絡圖 我們將“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通路在Treat1vs.NC與Treat2vs.NC中的顯著差異基因提取出來,取交集,得到45個顯著差異基因,為了更進一步研究這些基因的互作關系,將這些基因用String數據庫分析得到以下的互作網絡圖(見圖8)。
圖8 差異基因互作網絡圖
2.7 qRT-PCR驗證轉錄組學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從45個差異基因中挑選7個差異基因(RAB37、GPA33、USH1C、SYTL1、MSRB3、GPER1和CD1B)進行qRT-PCR實驗,其結果和轉錄組學結果一致(見圖9)。
圖9 差異基因實時熒光PCR表達結果
在胰腺炎發(fā)生初期,胰腺腺泡細胞損傷,從而釋放炎癥因子,巨噬細胞是最早產生應答的免疫細胞之一[6]。巨噬細胞激活后分泌產生細胞因子又進一步激活免疫細胞,觸發(fā)炎癥級聯(lián)反應,而產生的大量炎癥因子隨循環(huán)系統(tǒng)攻擊如肺、腎、腸之類的遠處器官,引起SIRS和MODS,嚴重時可引起多臟器功能衰竭。SHIFRIN等[7]建立的胰腺炎模型,采用藥物消耗巨噬細胞,胰腺炎小鼠的存活率明顯升高,說明了巨噬細胞參與了胰腺炎時炎癥加重的環(huán)節(jié)。此外,傳統(tǒng)觀點認為胰腺炎的發(fā)生是由于胰腺腺泡細胞內的胰蛋白酶原異常激活[8],但有研究表明,在胰腺炎產生免疫應答過程中,有一部分胰蛋白酶原在巨噬細胞內激活[9],從而進一步加重急性胰腺炎病情[10]。這也進一步說明了巨噬細胞在胰腺炎病理生理過程中的作用。
Caspase是一類半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在細胞凋亡的過程中起著關鍵性作用[11]。Caspase-8是該家族的成員之一,可以作為凋亡始動子參與細胞凋亡過程,Procaspase-8可以自我活化,也可以在GRB的剪切作用下活化。GRB可活化各種Procaspase(如Pro-caspase-3、Pro-caspase-7、Pro-caspase-8、Pro-caspase-9、Pro-caspase-10),從而促進凋亡的發(fā)生[12]。
本研究顯示,相比于其他各組,在TNF-α+PFP+ GRB的共同作用下,巨噬細胞活性明顯降低,細胞凋亡比例明顯升高,提示在TNF-α的誘導下,PFP+GRB可以誘導巨噬細胞凋亡,而并非PFP+GRB自身的藥物作用。發(fā)生急性胰腺炎后,胰蛋白酶原激活,胰腺局部發(fā)生強烈的炎癥反應,一旦細胞發(fā)生壞死,細胞內炎癥因子釋放而激活全身炎癥系統(tǒng),從而誘發(fā)SAP及SIRS。若細胞僅發(fā)生凋亡時,細胞體積變小但細胞膜完整,胞內成分不外擴,引起的胰腺炎病變較輕,也不會激活SIRS反應。BHATIA等[18]通過實驗證實,誘導細胞發(fā)生凋亡時細胞內成分釋放明顯減少,周圍炎癥反應明顯減輕。CAO等[19]也證實在胰腺炎發(fā)生初期,主動誘導胰腺腺泡細胞及炎癥細胞凋亡,能夠有效減輕急性胰腺炎的嚴重程度。ORABI等[20]發(fā)現,當腺泡細胞及炎癥細胞發(fā)生凋亡時,胰腺炎癥相對較輕,因此若誘導細胞凋亡,而非壞死,可能可以減輕急性胰腺炎的嚴重程度。
此外,通過高通量轉錄組測序技術,將NC組、Treat1組和Treat2組的表達基因進行對比,差異基因主要富集于細胞因子-細胞因子受體相互作用信號通路。這個通路參與機體防御、細胞生長和分化、細胞死亡、血管生成以及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等[13]。細胞因子幾乎參與了機體所有的生理病理過程。本研究發(fā)現,從這個通路中我們可以看到實驗組對炎癥有顯著的應激反應,諸如,MsrB3對細胞增殖有重要作用,MsrB3缺乏會引起細胞通過p53和內質網應激途徑發(fā)生凋亡,而過表達會促進細胞的增殖[14-15]; RAB37是Ras小GTP酶家族成員,負責細胞內信號轉導和囊泡運輸[16]。近期研究發(fā)現,RAB37直接與自噬相關基因5結合,從而誘導自噬[17]。細胞因子及其受體是機體信號傳導的重要組成部分,急性胰腺炎時,胰腺腺泡細胞壞死,釋放TNF-α、IL-1β、IL-6等炎性細胞因子,加重胰腺局部和全身炎癥反 應[21-22]。因此,下調細胞因子表達,可以從源頭上遏止炎癥反應進一步加重,從而減輕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
本研究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并未對差異基因進行調控,進一步探究其潛在機制,從分子層面明確各細胞因子對炎癥反應的影響。另外,關于誘導巨噬細胞凋亡的類型,也有待進一步實驗研究。
綜上所述,GRB-PFP可選擇性誘導胰腺炎時巨噬細胞凋亡,并下調細胞因子及其受體。通過主動改變細胞死亡方式,減輕炎癥介質釋放,源頭及發(fā)展過程上打斷此炎癥級聯(lián)反應,為急性胰腺炎臨床治療上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