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長汀縣河田中心學校 修炳華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當今社會普遍認識到了提高閱讀能力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調(diào)動多方力量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其在課外文本閱讀過程中進行有效分析,進而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閱讀經(jīng)驗以及語文知識。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課外文本進行有效閱讀的同時進行主動思考,引導其在現(xiàn)實的閱讀情境中對某些議題進行探究,這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對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可幫助其在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提升自主思維能力。閱讀能力具體指學生通過視覺對文字或圖片進行觀察,通過邏輯分析、闡述文字和圖片的內(nèi)在含義的能力。這種將文字或圖片進行深層挖掘和拓展的能力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體會和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情感,并且通過頻繁地思考,學生可以建立起一套屬于自己的思維體系,有助于其日后在閱讀過程中獨立思考,深入理解,提升自身閱讀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自主思維能力。通過豐富的課外閱讀內(nèi)容,學生在接收信息的同時持續(xù)思考,久而久之形成自主思維能力,為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學生在小學階段除了學習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外,還要學習相應的為人處世的道理。閱讀作為學生了解周邊環(huán)境和認知社會的最好途徑,有助于學生對社會和生活形成正確的認知,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課外閱讀文本中蘊含的豐富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幫助其在學習過程中樹立良好的價值理念,提升自身道德品質(zhì)。
小學生對社會認知不完全,生理和心理尚處于發(fā)育階段,過于活躍靈動的思維會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同時部分學生無法充分理解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會降低自身的學習效率。通過課外閱讀,學生可以積累大量詞匯,掌握語言運用的規(guī)律,有效減輕教師教學壓力,為課堂質(zhì)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小學生知識儲備不足,容易出現(xiàn)詞不達意的情況,而廣泛的課外閱讀可以使學生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借助記憶力強的優(yōu)勢,學習并掌握多種多樣的語言表達方式,有助于學生在日常生活和語文課堂上的交流和互動,能有效提高學生在其他學科中提出疑問時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1.教師指明閱讀方向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明燈,應為學生指明閱讀方法和方向。首先教師應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定制不同的課外閱讀方法。小學生剛剛接觸閱讀,對大量課外閱讀文本和其中包含的豐富文字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小學生自身字詞儲備量不足,在閱讀過程中會遇到諸多生僻字詞,導致閱讀斷斷續(xù)續(xù),影響了學生的閱讀樂趣,這是小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的客觀障礙。教師應該針對這一問題做出指導,教導學生如何閱讀。
例如,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應盡早教會學生如何使用字典,當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生字時,鼓勵學生通過字典學習生字,加深印象,拓展知識面;當學生遇到生詞時,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去推測生詞的含義,逐漸克服生字詞帶來的阻礙,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2.學生自主掌握閱讀方法
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掌握了各種閱讀方法,但大多方法是由教師傳授給學生的,學生學習并應用于課外閱讀中,閱讀方法并不適合每一位學生,若學生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便會阻礙其閱讀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應協(xié)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探索出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課文是學習的首要步驟,但大多數(shù)學生總是把閱讀當作任務,機械地閱讀文字,對文章內(nèi)容沒有進行主動思考。教師此時就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思考能力,讓學生善于對自己提出問題,并在文中找出答案,如判斷課文類型、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提煉文章主旨等。學生只有在閱讀過程中主動進行思考,才能真正增強其閱讀能力。
之后,學生才能將掌握的閱讀技巧運用到課外閱讀中,有效理解課外閱讀文本的中心和主旨,提升閱讀效率,增強閱讀體驗,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教師對小學生課外閱讀進行組織研究是一項集體活動,不是學校、教師或家長單方面努力就可以產(chǎn)生成效的,因此要有效推進小學課外閱讀,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學校和家長的多方配合。
1.教育局應發(fā)揮主導作用,制定相關文件,積極開展教研大會,針對小學課外閱讀組織項目進行專題布置和專項培訓,在各方面為小學課外閱讀的推進提供相應力量。例如,在教育財政撥款中制定專門一部分用于購置圖書,豐富校園圖書館的書目品類;在政策層面上頒布課外閱讀管理規(guī)定,為課外閱讀提供有效管理措施等,推動小學課外閱讀。
2.校方要積極響應政府頒布的法律法規(guī),積極開展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制定相應的讀書目標,完善相關的讀書閱讀獎勵制度。例如,定期對學生群體進行課外閱讀普測檢查,開展校園評比活動,在校內(nèi)成立相關部門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進行督查等,有效在校園內(nèi)推動課外閱讀的開展。
3.家?;?,進一步推動閱讀活動的開展。學生回到家中也需要進行課外閱讀,家長要協(xié)助校方,為學生布置好安靜、溫馨的讀書環(huán)境,準備好適宜的課外書目,督促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家長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為學生營造課外閱讀氛圍,如在家中為學生布置專門的小書架、小書桌、小臺燈,家長以身作則,帶動孩子進行課外閱讀,共同進步。再如配合學校、班級開展全班共讀一本書活動,進一步激發(fā)孩子課外閱讀的興趣。
小學生未步入社會,人生閱歷尚淺,還未建立完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閱讀文本的自主選擇能力較弱,這就要求家長和教師在書目品類的選擇方面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缎W生課外閱讀推薦書目》為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書目選擇提供了參考,并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年齡,劃分了三個等級的閱讀書目。
1.低年級段
低年級段書目選擇一般從童話、語言等方面入手,這些書目故事內(nèi)容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情節(jié)輕松有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課外閱讀自主性,且故事內(nèi)容淺顯易懂,還兼顧了人生道理,對低年級段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供了良好的參考。
2.中年級段
中年級段一般指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識字量有一定的積累,但心智尚不成熟。因此,在課外閱讀文本內(nèi)容選擇上,更偏向于帶有科幻色彩的故事性文章,如《魯賓遜漂流記》《格列佛游記》等,可以增加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進一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加快由低年級段簡單閱讀向中年級段連續(xù)性閱讀的轉(zhuǎn)換速度。
3.高年級段
高年級段學生的識字量和詞匯量都有不錯的儲備,因此閱讀書目就可以脫離童話與科幻行列,向世界名著和現(xiàn)代文學邁進,如在六年級的名著導讀中就出現(xiàn)了《水滸傳》與《西游記》,學??梢愿鶕?jù)學生學習程度為其推薦一些科普讀物和文學作品,開闊學生眼界的同時豐富學生的閱讀內(nèi)容,使學生真正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信息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不斷發(fā)展。因此,閱讀應該跳出傳統(tǒng)模式的禁錮,緊跟時代潮流,豐富自身內(nèi)容,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自主進行課外閱讀的積極性。
1.光影閱讀
光影閱讀就是結(jié)合影視作品,將書面抽象思維與現(xiàn)實實際影像結(jié)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的閱讀新形勢。傳統(tǒng)閱讀中紙質(zhì)書本的黑白文字需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加以分析,才可以體會到書本中人物的具體思想感情,對閱讀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比較困難,容易降低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而光影閱讀將書面文字表達的內(nèi)容具體化,學生在視聽結(jié)合的閱讀場景中充分體驗到了閱讀的樂趣,能有效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積極性,使其身臨其境地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樂。
例如,學生在對經(jīng)典書目《城南舊事》進行閱讀時,會因為社會背景和地域差異,無法理解書中出現(xiàn)的各種情節(jié),包括老北京的生活習俗以及時代背景導致書中角色的各種悲慘結(jié)局。這給學生的閱讀帶來了極大阻礙,學生會因為看不懂、讀不明白而失去閱讀興趣。為此,教師和家長可以采用“光影閱讀”的方式,利用影視資料帶領學生走進當時的社會背景。通過觀看《城南舊事》電影,讓學生在動態(tài)影像之中聯(lián)系閱讀的文字,讓刻板單調(diào)的人物形象鮮活地展現(xiàn)在眼前,疏通學生的思維,提高閱讀效果。
2.有聲閱讀
傳統(tǒng)閱讀模式中,學生獲取文字內(nèi)容的方式較為單一,大部分學生能有意識進行課外閱讀,閱讀的內(nèi)容也較為豐富,但往往對閱讀內(nèi)容一掃而過,難以留下深刻印象。在小學階段,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有限,這極大地限制了課外閱讀文本的選擇范圍。因此,教師可以結(jié)合信息時代,豐富學生的閱讀方式,將文字通過不同的渠道輸入學生的腦海之中。例如,在閱讀《愛麗絲夢游仙境》《綠野仙蹤》等書籍時,就可以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音頻之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在理解故事的深刻道理時,加深對故事的印象。
3.語音朗讀
在注重推動學生課外閱讀時,也要注意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聲朗讀正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有聲朗讀的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情緒融入閱讀文本中,與作者產(chǎn)生共情,從而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有聲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如名著《西游記》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尋找同學扮演故事情節(jié)中出現(xiàn)的各個角色,出聲朗讀角色在故事情節(jié)中的臺詞。要求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融入自身對角色感情的理解,聲情并茂,讀出韻律和氣勢。課后教師可以尋求家長幫助,借助閱讀App,要求學生出聲朗讀閱讀內(nèi)容并進行上傳,保證學生在課堂內(nèi)外隨時進行課外閱讀,養(yǎng)成閱讀習慣,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并不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完成,這是一場長期戰(zhàn)役。而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動力大多數(shù)來自外界的鼓勵,因此,教師應根據(jù)這一特點,建立課外閱讀點評機制,從不同角度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果進行點評,從而調(diào)動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App 中的“閱讀打卡”功能,促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并遠程監(jiān)督學生的閱讀行為,利用移動終端為學生的閱讀進行評價與打分。再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任務,然后在班級開展講故事評選活動,讓學生自己做出評判并進行獎勵,以此激勵學生,保持學生對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保證課外閱讀的可持續(xù)性。
綜上所述,課外閱讀作為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應該被大力推廣。教師和家長應注意結(jié)合當下信息時代特點,將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以不同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讓學生真正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開拓課外閱讀的新天地,使課外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