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俊華
“光的反射”是建立在“光的直線傳播”基礎上的知識,既是對“光的直線傳播”的延伸,也為“光的折射”的學習奠定基礎,是“光現(xiàn)象”這一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本節(jié)課,筆者采用探究式教學策略,運用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引導、啟發(fā)學生,并通過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驗的能力、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教學。
師:同學們,老師手中有一支激光筆。(教師拿著筆先對著墻照射,又對著鏡子照射。)你們能看到幾個亮點?
(細心的學生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小秘密。)
師:看,墻上有一個“愛心”。你能不能用激光筆對著鏡子照,使光照中墻上的“愛心”呢?
(學生按要求用激光筆照“愛心”,但需要很長時間才照到,有的學生還照不到。)
師:(迅速將光照到愛心上)老師是怎么做到的呢?這就與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知識有關。(多媒體顯示課題。)
師:當光照射到物體表面時,有一部分會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這種現(xiàn)象叫作光的反射。相信同學們學習了本節(jié)知識,也能快速照中墻上的“愛心”。(板書略。)
(設計意圖)通過“照愛心”活動,激發(fā)學生好奇心、求知欲,同時導入本節(jié)學習的內容。
2.演示實驗,初步體會。
師:(打開激光筆。)我現(xiàn)在沿著豎直放置的白板照射光線,白板下方放了一塊平面鏡,請同學們觀察光路。入射的這根光線叫作入射光線;光線射到平面鏡后射出的光線叫作反射光線。(板書略。)
(教師演示,讓入射光線左右移動,請學生觀察反射光線移動的方向。)
師:猜想兩條線有什么關系?
生1:移動方向相反。
師:為便于進行下面的探究實驗,請同學們先自主閱讀教材第70頁的“信息快遞”。
師:請說說教材第70頁圖3-45中的入射點、入射光線、法線、反射光線、入射角和反射角。(板書略。)
師:(按照教材的圖3-46進行演示實驗。)請猜想這三條線的位置有什么關系?兩個角的大小又有什么關系?
生2:三條線在同一平面內;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在法線的兩側;兩個角大小相等。
師:真的是這樣嗎?能不能通過實驗驗證你的猜想呢?老師準備了一個“魔球”。這是一個中間插有細棒的立體透明空心球,球體內有一個平面鏡,大家看一下。
(教師提前向球中吹入煙,目的是為了顯示光路,然后將光照射到“魔球”中的平面鏡上,慢慢旋轉球體,保持入射光線位置不變,然后再改變入射角。)
師:請同學們觀察并說說你看到的現(xiàn)象。
生3:我看到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細棒兩側,有時會看到三線重合。
師:這兩線位于細棒的兩側,也就是位于法線的兩側。三線重合說明三線在同一平面內。
師:請你用桌上的器材,進行自主實驗探究,并說說你是怎么做的。(板書略。)
(設計意圖)“魔球”實驗直觀顯示了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位于法線兩側。在某一角度,學生能看到三線重合的現(xiàn)象,這為自主探究奠定了基礎。根據(jù)教師的演示進行獨立的猜想,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深入探究,得出規(guī)律。
學生按教材的圖3-46所示,安裝器材,進行探究實驗,并記錄了三組入射角和反射角數(shù)據(jù)。
師:請說說你是怎樣探究三線共面的?
生4:(上臺展示。)光沿左側紙板射向平面鏡,可觀察到右側紙板出現(xiàn)反射光線。將右側紙板向后轉動,看不到反射光線,說明三線在同一平面。改變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觀察到反射光線始終在法線的另一側,即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位于法線兩側。
師:很好,我們探究了光線之間的關系,那么,入射角與反射角的大小有什么關系呢?
生5:移動激光筆,讓入射光線向法線靠攏,可以看到反射光線也向法線靠攏,說明入射角變小時,反射角也變小。進行三組實驗,讀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發(fā)現(xiàn)它們大小相等。因此,我得出了反射角與入射角相等的規(guī)律。
(教師隨機投影學生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的實驗數(shù)據(jù)。)
師:很棒。各小組分別分析一下你們的數(shù)據(jù),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你們實驗得到的結論。
生6:光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師:我聽到有同學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我們觀察數(shù)據(jù)表,發(fā)現(xiàn)入射角在這三組數(shù)據(jù)中角度越來越小,那么最小的入射角可以是多少度?此時光會不會反射?如何反射呢?試著做做看。
生7:不斷減小入射角,當垂直入射時,入射角為0度,此時看不到反射光線了。
師:(演示。)光垂直入射時,光線亮度變亮了,這是因為光沿原路返回了。
師:請同學們再思考,如果不是垂直入射,光線會不會沿原路返回呢?(教師演示。)大量實驗表明,光反射時光路具有可逆性。(板書略。)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演示實驗,培養(yǎng)了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在探究過程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看到的現(xiàn)象,并進行合作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表達能力。
4.學以致用,展示自己。
師:現(xiàn)在哪位同學來試試,運用剛學的知識準確快速地將光照到“愛心”上。
生8:(展示。)用光對準鏡子中的“愛心”,就能照到墻上的“愛心”了。因為鏡子中的“愛心”是墻上“愛心”的像,光反射時具有可逆性。
(設計意圖)與課堂導入部分相呼應,學以致用。
5.拓展學習,加強運用。
師:在剛才的探究過程中,我們都是用一根光線。如果我們用兩根、三根光線進行實驗,實驗結果是否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呢?老師準備了一組平行光源,讓平行光源分別對著不同類型的鏡子照射,會有什么令人驚奇的現(xiàn)象等待我們去發(fā)現(xiàn)呢?
(教師用平行光照射在平面鏡上,反射光線也平行射出。教師再用這組平行光照射另一個鏡面,該鏡面的反射面較粗糙,結果反射的光線不平行。)
師:請說說這兩次反射光線有什么不同?鏡面有什么不同?
生9:(仔細觀察了實驗用的鏡子。)第一次反射光線平行,鏡面是光滑的;第二次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反射面凸凹不平。
師:平行光照射在物體上有差異的原因是物體的反射面不同。反射面光滑的反射叫作鏡面反射;反射面粗糙的反射叫作漫反射。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的第72頁。
師:(多媒體呈現(xiàn)光路圖。)不管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它們都是光的反射,其每一條光線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板書略。)
師:我們的身邊有好多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現(xiàn)象。你能說出幾個?
生:穿衣鏡、光滑的瓷磚、平靜的水面發(fā)生反射是鏡面反射。光照在黑板上、教材上是漫反射。
師:很好。在生活中,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同等重要。我們今天學習了光的反射定律,像用久的黑板會反光、雨天迎著月亮要選暗的地方走等現(xiàn)象,都可以用光的反射知識去解釋。最后,請你說說這節(jié)課的收獲,談談還有哪些疑惑。
本節(jié)課,筆者首先通過“找亮點”“照愛心”活動引入,讓學生嘗試動手操作,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參與的欲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留一定思考的時間并設置疑問,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觀察光路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逐步引導。接著,筆者借助特制的“魔球”抓住了學生的眼球。在大型的“魔球”中插入硬棒,使“魔球”可視性增強,方便了全體學生進行觀察,抽象的法線概念也隨之具體地表現(xiàn)出來。
“三線共面”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怎么讓學生直觀地看出“三線共面”呢?課堂上,筆者提示學生注意在球體轉動過程中進行觀察,并注意觀察當有一根光線正對自己時的現(xiàn)象。這樣,有了立體的視覺感受,學生就比較容易得到“三線共面”的猜想。筆者演示實驗結束后,又安排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實驗。學生們都積極動手操作,期待在自己的實驗中觀察到“三線共面”,培養(yǎng)了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有的學生在利用“魔球”顯示“三線共面”的自主實驗中,由于使用不熟練,找不到觀察的重點,沒有取得觀察效果,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引導。
在拓展探究中,筆者逐步開展兩線分居、兩角相等、光路可逆等實驗。筆者通過“反射角隨入射角的減小而減小”實驗,引導學生思考入射角最小的情況是什么樣的,從而得到一系列結論;讓學生猜想“如果不是垂直入射,光線會不會沿原路返回”,再次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斜射時光路的可逆性;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列舉身邊的例子,加深學生對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理解。
總之,物理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善學、活用,敢于表達。整節(jié)課,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都很好,但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筆者課前考慮不充分,上課時運用的器材放置的位置太偏,影響了部分學生的觀察;在探究角的大小關系時,有一組學生把光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當成是入射角、反射角,也得出了兩角相等的結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