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楠
(銀川能源學院 寧夏 銀川 750001)
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直接關系到民族的振興和國家的繁榮富強。高校體育工作是增強大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途徑。根據(jù)近年來權威機構對全國大學生體質健康情況的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依然不容樂觀。2014年7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以下簡稱《標準》)出臺,為全國各級學校開展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提供了依據(jù)。為了全面把握大學生體質健康情況,高校應每年按照《標準》對全校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并將測試結果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依據(jù)。本文在積極貫徹《標準》制訂意義及其相關要求的基礎上,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相關問題進行研究,然后提出以運動干預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的策略。
高校根據(jù)《標準》對大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測試項目包括身體形態(tài)指標、身體機能指標和身體素質指標三大類。其中,身體形態(tài)指標包括身高、體重,能夠反映大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指標包括心血管機能、呼吸機能、運動感覺機能,能夠反映大學生的身體生長發(fā)育水平;身體素質指標包括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柔韌素質、靈敏素質,能夠反映大學生活動的基本能力。針對不同的測試指標,高校要采用不同的測試器材和測試方法。
自《標準》發(fā)布以來,我國各高校每年都開展了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活動。經(jīng)過近8年的發(fā)展,國內越來越多的高校已經(jīng)將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作為一項常態(tài)化的活動,并將其納入學校體育工作體系當中。然而,從整體來看,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具體表現(xiàn)為:(1)測試隨意性強,“走形式”問題突出。部分高校雖然每年都會按照《標準》開展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活動,但無論是測試者的選拔、測試器材的配置、測試方法的選用、測試過程的監(jiān)督等,都存在隨意性強的問題。少數(shù)高校僅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而開展該項工作,測試活動早早開始、匆匆結束,學生的測試成績存在很大水分;(2)測試結果應用價值低。有些高校雖然能夠本著嚴謹?shù)膽B(tài)度、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但測試一結束就將測試結果“塵封”起來“束之高閣”,沒有根據(jù)這些測試結果調整今后的各項體育工作;(3)觀念問題。一些測試者(通常由學校體育教師擔任)以及測試對象(即大學生)本身對體質健康測試的價值與功能存在錯誤認知,認為這項測試可有可無。在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下,測試者在開展體質健康測試工作時就容易消極怠工,導致測試結果不準確;而測試對象在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下,參與體質健康測試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大大降低,即使參與,也不愿表現(xiàn)出自己真實的體質健康狀況,進而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根據(jù)近年來國家權威機構對全國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依然不容樂觀。再結合近年來國內學者對某省、某市或某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案例研究,也可以進一步明確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不容樂觀的事實。根據(jù)國家權威機構以及國內學者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來看,我國大學生在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身體素質三個方面的測試成績都不是很理想,多項測試項目的成績主要集中在“中”和“不及格”等級上,獲得“優(yōu)秀”學生數(shù)量相對較少。導致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高校體育工作未做到位。
結合本文研究方向,作者認為,運動干預就是干預者(高校體育教師)按照科學的運動方案,以體育運動為引導,讓干預對象(大學生)用主動或被動的方式進行體育運動,改善他們因缺少體育運動或運動量、強度、運動方式不當而引起的體質健康問題,以達到提高他們體質健康水平的目的;同時改善他們因對體育運動價值、體質健康測試存在錯誤認識而引起的心理問題,以達到引導他們樹立正確體育運動觀念的目的。實施運動干預的常用手段是運動處方。高校體育教師不僅要設計運動處方,還要指導、監(jiān)督大學生按照運動處方科學鍛煉。
高校體育教師首先要明確運動處方的類型。結合當前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建議高校體育教師設計4個運動處方:一是改善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的運動處方。設計該處方時,高校體育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增加大學生身高的運動處方,控制大學生體重的運動處方;二是改善大學生身體機能的運動處方。設計該處方時,高校體育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增加大學生心血管機能的運動處方,增強大學生呼吸機能的運動處方,增強大學生運動感覺機能的運動處方;三是改善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運動處方。設計該處方時,高校體育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增強大學生力量素質的運動處方,增強大學生速度素質的運動處方,增強大學生耐力素質的運動處方,增強大學生柔韌素質的運動處方,增強大學生靈敏素質的運動處方;四是調節(jié)大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運動處方。設計該處方時,高校體育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培養(yǎng)大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的運動處方、培養(yǎng)大學生意志品質的運動處方等。
一個完整的運動處方應包括運動目的、運動種類、運動強度、運動時間、運動頻率、注意事項等。運動目的是運動處方制訂意義的直接體現(xiàn)。結合本文研究方向,高校體育教師應圍繞“改善學生身體形態(tài)”、“增強學生身體機能”、“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體育觀念與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設計運動處方中的運動目的。運動種類是高校體育教師根據(jù)運動處方中的運動目的而選擇的運動項目,不同的運動目的對應著不同的運動項目。例如,“改善學生身體機能”對應著有氧運動項目。這是因為,大多數(shù)有氧運動(如,步行、慢跑、登山等)能夠顯著改善學生的心血管機能、呼吸機能和運動感覺機能。運動強度是單位時間內運動的激烈程度。運動時間是運動持續(xù)的時間。通常,運動時間與運動強度成反比。運動頻率是運動者每周進行運動的次數(shù),運動頻率設定的依據(jù)是生理學“刺激—反應—適應”原理。設定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和運動頻率時,高校體育教師需要綜合考慮運動目的、運動項目特點以及學生個人情況(年齡、性別、身體素質等)多種因素。注意事項是高校體育教師為了確保學生運動效果和運動安全而設定的一些具有指導性和約束性的內容。例如,大病初愈的學生不能長時間進行運動,并且不能進行高強度運動。再如,每次高強度運動之前,學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運動處方是實施運動干預的常用手段。根據(jù)當前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情況,建議高校以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yōu)槟繕?,組織本校體育教師設計以下運動處方。
(1)控制大學生體重的運動處方。①運動目的。減輕體重、控制體重,提高學生體重測試成績;②運動種類。慢走、慢跑、長跑、游泳、登山、跳繩、健美操、籃球、足球、羽毛球等;③運動強度。最大吸氧量的60%-70%或最高心率的60%-70%;④運動時間。12周,前一周每次運動30min-1h,隨后增加至每次運動不少于1h;⑤運動頻率。4-8周,前兩周每周運動2-3次,隨后增加至每周鍛煉4-5次;⑥注意事項。鍛煉前應對學生做身體健康檢查;注意間歇休息,但不能產生懶惰心理;提高意志力,堅持訓練;適當控制飲食,減少油脂和糖分的攝入;運動中出現(xiàn)呼吸困難、下肢疼痛等問題停止運動一段時間;掌握通過心率進行自我健康檢查的方法;
(2)增強大學生呼吸機能的運動處方。①運動目的。提高呼吸系統(tǒng)生理機能,增加肺活量,提高學生肺活量測試成績;②運動種類。游泳、有氧健身操、啦啦操等;③運動強度。心率控制在110-135次/min;④運動時間。12周,4周為一個鍛煉單元,每次運動至少20min;⑤運動頻率。4-8周,每周運動4-5次;⑥注意事項。鍛煉前應對學生做身體健康檢查;每個鍛煉單元結束后,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適當增加運動強度;鍛煉前期可能會出現(xiàn)身體酸痛的現(xiàn)象,要注意間歇休息;
(3)增強學生上肢力量的運動處方。①運動目的。增強學生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提高學生引體向上測試成績;②運動種類。俯臥撐、舉重、單杠引體向上、雙杠雙臂屈伸,以及利用杠鈴、啞鈴、拉力器等器械進行的上肢力量鍛煉;③運動強度。采用最大負荷重量,相當于1-5RM(即重復或連續(xù)試舉1-5次的重量),重復1-5次;④運動時間。每次鍛煉至少20min。等長練習中的肌肉收縮的維持時間為6s以上;動力性練習中的運動時間即動作速度;⑤運動頻率。4-8周,每周運動3-4次;⑥注意事項。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成反比;每周至少鍛煉3次,以免肌肉力量退化;剛開始鍛煉時運動強度不要太大,以免受傷;
(4)增強學生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的運動處方。①運動目的。增強學生腰腹部肌肉和下肢肌肉的力量,提高學生立定跳遠和仰臥起坐成績;②運動種類。各種跳躍運動(如,跳繩、蛙跳)、徒手(或小負重)仰臥起坐、仰臥起坐舉腿、仰臥反弓起坐、仰臥舉腿、懸垂舉腿等;③運動強度。采用中等負荷量,如仰臥起坐(20-25次)×3組,組間休息7min;④運動時間。每次運動時間在30min以上;⑤運動頻率。4-8周,每周4-5次;⑥注意事項。運動強度不能過小;運動持續(xù)時間不能過短;女大學生在生理期注意應降低運動強度、減少運動時間、減少運動次數(shù);
(5)增強學生速度素質的運動處方。①運動目的。增強學生下肢移動速度、反應速度,提高學生50m跑測試成績;②運動種類。慢跑、加速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聽信號跑等;③運動強度。采用中等負荷量,如,高抬腿每次兩腿各抬20-50次,重復2-3組,每組間歇3-5min,心率恢復到120次/min左右再進行下一步練習;④運動時間。每次運動至少20min;⑤運動頻率。4-8周,每周4-5次;⑥注意事項。正式運動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運動結束后要做好整理活動;注意組間間歇;
(6)增強學生耐力素質(男生 1000m、女生 800m)的運動處方。①運動目的。促進學生機體有氧代謝,增強學生心肺機能,提高學生機體抗疲勞能力,提高學生1000m跑測試成績、800m跑測試成績;②運動種類。慢跑、長跑、越野跑、登山、騎自行車、游泳等;③運動強度。采用中等負荷強度,如越野跑的控制心率120-140次/min;④運動時間。每次10min-1h;⑤運動頻率。4-8周,每周1-2次;⑥注意事項。注意運動時間,清晨或下午4點后鍛煉最佳;提前規(guī)劃好路線,注意人身安全;運動中若出現(xiàn)身體不適,要及時停下休息;運動前一天要保持充足睡眠;運動中要及時補水;
(7)增強學生柔韌素質的運動處方。①運動目的。發(fā)展學生肩部、髖部、膝部韌帶和肌肉的伸展性、彈性,增大這些部位關節(jié)的活動幅度,提高學生坐位體前屈的測試成績;②運動種類。壓肩、拉肩、體前后屈、前俯腰、后甩腰、正壓腿、側壓腿、前壓腿等;③運動強度。中等負荷強度,隨著學生柔韌素質的提高再逐步加大強度,做到“酸加、痛減、麻?!保虎苓\動時間。每個姿勢的持續(xù)時間最開始為6-10s,隨著學生柔韌素質的提高再逐步增加到20s、30s。每次練習3-4次;⑤運動頻率。4-8周,每周4-5次;⑥注意事項。運動強度不能太小,以無法產生效果,也不能太大,以避免導致學生出現(xiàn)運動損傷;正式運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結束后也要做好整理活動;
(8)增強學生靈敏素質的運動處方。①運動目的。綜合提高學生反應、平衡、協(xié)調等能力,提高學生50m跑的測試成績;②運動種類。聽信號跑、繞障礙跑、各種翻滾運動、各種球類運動、追逐類體育游戲、躲避類體育游戲等;③運動強度。中等負荷強度;④運動時間。每次運動至少20min;⑤運動頻率。4-8周,每周4-5次;⑥注意事項。要注意學生的反應能力、平衡能力、協(xié)調能力的綜合發(fā)展;利用體育游戲增強運動的趣味性;
(9)調節(jié)大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運動處方。①運動目的。改善學生體育態(tài)度、增強學生體育情感、培養(yǎng)學生意志品質、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②運動種類。健美操、啦啦操、體育舞蹈、瑜伽、各種體育游戲等;③運動強度。中等負荷強度;④運動時間。每次運動30min-1h;⑤運動頻率。4-8周,每周4-5次;⑥注意事項。教師參與到學生的運動過程當中;利用體育游戲增強運動的趣味性;多給予學生鼓勵,提高他們的成就感。
為了確保運動干預達到理想效果,建議高校做好做好以下兩項工作。
(1)提高大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的認知水平。導致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很多大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意義、體育運動項目的鍛煉方式、體質健康測試的意義等缺乏正確的認識和理解。為此,高校要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大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的認知水平。在具體實踐中,高校體育教師要結合體育學、運動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知識進行授課,以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體育與健康相關知識;
(2)改善學生體育鍛煉的客觀環(huán)境,豐富體育課外活動類型。首先,高校要加大對學校體育基礎設施的經(jīng)費投入,建立數(shù)量充足、標準化程度高的體育場(館),并配置齊全相關的體育器材;其次,高校要開展豐富的課外體育活動。建議高校開展以下3種體育課外活動:一是體育運動訓練活動;二是體育運動比賽活動;三是體育休閑娛樂活動。完善的學校體育基礎設施、豐富的體育課外活動,利于營造濃厚的校園體育文化,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培養(yǎng)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當前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為了進一步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促進大學生健康發(fā)展,高校應在《標準》的指導下,從運動干預角度入手,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各項體育工作。由于運動處方是實施運動干預的常用手段。因此,高??梢愿鶕?jù)《標準》測試中發(fā)現(xiàn)的大學生體質健康問題,有針對性地設計各種運動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