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云,謝曉泉,蔡學鋒
(1. 惠陽三和醫(yī)院,廣東 惠州 516000,2. 深圳薩米醫(yī)療中心,廣東 深圳 518000)
急診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選療法。該術式需要配合精準的影像檢查才能實施,其中冠脈造影檢查結果為金標準,但該檢查為有創(chuàng)檢查,無法多次實施,且冠心病是慢性病癥,冠脈造影雖然有助于評價PCI 術式效果,但在術后恢復期的作用有限。以往多會在PCI 術后為患者持續(xù)進行心功能分級、心電圖等檢查,但基礎的體征指標無法有效反映患者心臟病灶的改善情況。RT-3DE 是近年來得到快速發(fā)展的新技術。在RT-3DE 下,醫(yī)師能更為直觀地觀察患者的心臟情況,從而更準確地評估患者的心肌功能恢復情況,進而開展針對性的干預[1-2]。本文對2020 年5 月至2021年7 月于本院接受PCI 術的22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研究,旨在觀察RT-3DE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術后的應用價值。
經(jīng)院內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后,抽取2020 年5 月至2021 年7 月于本院接受PCI 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0 例。納入標準:1)成功接受PCI 手術,已脫離危險期,研究期間存活且簽署了研究同意書;2)對于RT-3DE 檢查無不耐受情況;3)無嚴重高血壓;4)未合并其他心臟疾?。ㄐ募?、瓣膜等病癥)。排除標準:1)陳舊性梗死者;2)心功能不全者;3)非首次PCI 術者。
兩組患者均接受NT-proBNP、6MWD 等基礎檢查。觀察組患者加用RT-3DE 檢查,所用儀器為PhilipsIE33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二維S5-1 探頭、三維X3-1 探頭),頻率設置為3 ~5MHz,所用分析軟件為Q-LAB(儀器自帶)?;颊弑3肿髠扰P位,檢查醫(yī)師為其連接心電圖,在確定其心動周期后,先后用S5-1、X3-1 探頭對其進行二維和三維檢查。在使用X3-1 探頭檢查時,需先用探頭在患者心尖部進行掃描,獲取心尖四腔圖像,注意需要先以二維模式檢查,獲得完整圖像后再改為三維模式(全容積顯像模式),其間檢查醫(yī)師根據(jù)檢查圖像要求患者呼吸或屏氣,數(shù)據(jù)采集5 個心動周期,并將數(shù)據(jù)導入軟件進行處理。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檢查工作均由同一組醫(yī)師完成。
1)基線資料;2)NT-proBNP 水平:采用羅氏Cobas e601 型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檢測,取患者晨間肘靜脈血3mL,離心后取上層清液檢測;3)6 分鐘步行試驗(6MWD):計算6 min 內步行的距離;4)心功能指標:在PCI 術后1 個月、2 個月、3 個月、6 個月、9 個月以及12 個月檢測心功能指標;5)術后1 年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3-4]。
采用SPSS21.0 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性別、年齡、身高、體質量等)相比,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開展對比研究,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PCI 術后1 個月、2 個月節(jié)點,兩組心功能相關指標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在3 個月、6 個月、9 個月以及12 個月節(jié)點,觀察組心功能相關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PCI 術后1 個月、2 個月心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PCI 術后1 個月、2 個月心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s)
組別 觀察組(110 例) 對照組(110 例) t 值/χ2值 P 值NT-proBNP(ng/L) 術后1 個月 3.78±1.54 3.75±1.53 0.145 0.885術后2 個月 3.65±1.47 3.64±1.50 0.050 0.960 6MWD(m) 術后1 個月 236.54±36.65 239.88±35.47 0.687 0.493術后2 個月 322.41±27.51 319.52±28.93 0.759 0.449 NYHA(1 ~2 個月) Ⅰ~Ⅱ級 44(40.00) 46(41.82) 0.075 0.784Ⅲ~Ⅳ級 66(60.00) 64(58.118)
表3 兩組患者PCI 術后3 ~12 個月各節(jié)點心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PCI 術后3 ~12 個月各節(jié)點心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s)
組別 觀察組(110 例) 對照組(110 例) t 值/χ2值 P 值NT-proBNP(ng/L)術后3 個月 3.21±1.01 3.61±1.31 2.536 0.012術后6 個月 3.02±0.94 3.54±1.23 3.523 0.001術后9 個月 2.89±0.82 3.32±1.14 3.212 0.002術后12 個月 2.53±0.61 3.06±0.96 4.887 0.001術后3 個月 385.41±21.02 347.45±34.03 9.954 0.001術后6 個月 422.21±18.41 368.84±24.69 18.175 0.001術后9 個月 459.21±15.42 389.62±20.11 28.801 0.001術后12 個月 511.45±10.25 413.25±15.74 54.832 0.001 NYHA(3 ~6 個月) Ⅰ~Ⅱ級 81(73.64) 54(49.09) 13.976 0.001Ⅲ~Ⅳ級 29(26.36) 56(50.91)NYHA(9 ~12 個月) Ⅰ~Ⅱ級 105(95.45) 85(77.27) 15.439 0.001Ⅲ~Ⅳ級 5(4.55) 25(22.73)6MWD(m)
術后1 年冠脈造影檢查顯示,觀察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PCI 術后1 年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冠心病,患者會出現(xiàn)缺血性心肌壞死、心室重構,嚴重者腎素- 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會因此改變,這導致其除需接受急癥緩解手術外,還需要接受長期的干預治療[5]。急性心肌梗死與粥樣硬化斑塊脫落、血管內皮損傷以及血小板凝栓導致的冠脈阻塞具有緊密的相關性,該病癥主要是采用介入手術(PCI 球囊、支架,冠脈成型)治療,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6]。PCI 于1977 年問世,至今已歷經(jīng)三十多年的發(fā)展,現(xiàn)已成為一種最成熟、常用的心臟疾病治療技術。該術式具有創(chuàng)傷小、風險低、療效好等優(yōu)勢,主要是在影像學設備的引導下進行微創(chuàng)治療,針對狹窄或阻塞的冠狀動脈進行疏通。在PCI 治療后,左心室構型會發(fā)生一系列變化。做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治療前后的心功能監(jiān)測對于指導治療和患者預后都十分重要。作為相關檢查金標準的冠脈造影術為有創(chuàng)術式,無法多次實施和反復觀察,因此對于PCI 術后的后續(xù)干預指導作用有限。三維超聲心動圖檢查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心功能檢查方法,通過超聲反饋,醫(yī)師能夠評估患者的心臟整體和各房室的活動情況,能較為準確地反映患者的心肌供血情況,對于醫(yī)師的后續(xù)干預具有較好的指導作用[7-8]。RT-3DE 三維超聲則能避免二維超聲的缺陷,三維探頭能多幾何角度地觀察心臟形態(tài),并轉變?yōu)槿S立體形態(tài),醫(yī)師對于心臟周期節(jié)律運動、各房室收縮舒張時的變化都可獲得直觀的感受以及準確的數(shù)據(jù)。三維超聲可直接獲取準確的房室?guī)缀螖?shù)據(jù),不依賴幾何假設,與真實情況差異較小,對心臟病灶的形態(tài)(可因缺血所致纖維化等因素發(fā)生不同程度變化)具有良好的反饋效果,這有助于醫(yī)師精確計算各房室的容積大小,并通過房室變化時的體積變化來確定心功能,從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預后干預措施[9-10]。
左心形狀及功能的變化對于心臟疾病患者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個臨床評價指標。左室通常在心肌梗死后數(shù)小時內開始擴張,心室的整體擴張則是在6 周~1 年不等的時間內發(fā)生,主要體現(xiàn)在左室收縮末期、舒張末期壓力增加、左室橢圓形態(tài)喪失、球形變等。但從本次研究的結果來看,兩組患者PCI 術后1 個月、2 個月兩個節(jié)點時心功能相關指標差異較小,但在后續(xù)的4 個節(jié)點中,觀察組患者心功能相關指標的改善均具有顯著優(yōu)勢。分析認為,在術后早期,患者剛完成手術,以靜養(yǎng)和較小力度的治療、康復鍛煉措施為主,加之心肌組織還處于抑頓或冬眠狀態(tài),兩組患者病癥的改善幅度均較小,但在患者脫離危險期后,醫(yī)師經(jīng)三維超聲檢查可獲得更準確的信息,制定的干預措施效果也更好,加上冠脈疏通以及側支循環(huán)建立改善心肌供血,可逆功能障礙改善,均導致了觀察組干預受益程度較高[11-12]。雙平面Simpson 法等評價左心功能的常用方法在測量時對心臟形態(tài)作出幾何假設,在心臟變形時,則測得的心室容積和實際值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往往會低估或者高估了左心室長軸徑、容量,左室射血分數(shù)也隨之而變化。尤其是心肌梗死等心室嚴重變形的病例,采取常規(guī)措施能獲得的室壁階段性收縮功能評價十分有限。RT-3DE能通過對心內膜存在的5 個內膜點進行準確的描記,從而得到真實的形態(tài),還可接受手動調節(jié),確保計算得到的左室容量、心功能等數(shù)據(jù)更加準確,尤其適用于心臟形態(tài)并不規(guī)則的患者[13]。同時,RT-3DE 的操作簡單,能夠迅速成像并實時顯示心臟立體形態(tài),其對于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構、室壁瘤切除術后及預后等情況的評價都具有重要意義。此外,觀察組術后1 年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更低,分析認為這可能與在結合心功能相關指標后,醫(yī)師對于患者有了充分的了解,并且能根據(jù)體征檢查指數(shù)為其制定適宜的后續(xù)治療措施,醫(yī)師對于其機體功能的評估更加準確,干預措施取得的受益也更為顯著,過量或不足的治療、康復鍛煉的情況較少發(fā)生。
綜上所述,RT-3DE 能極為精確地反映患者的各房室容積與活動情況,醫(yī)師根據(jù)RT-3DE 檢查結果結合常規(guī)PCI 術后檢查能更好地制定適宜的治療措施,從而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壓,控制腦鈉肽水平,改善心功能,減少并發(fā)癥,其在PCI 術后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