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楊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實驗小學,313000)
小學生在進行運球、傳球和投籃練習時,存在運球觸球部位不準確,無法有效控制球進行移動;傳球落點不穩(wěn)定,造成傳球練習中斷頻繁;投籃練習時多人集中一起練習存在安全隱患,分散練習則沒有足夠的場地器材等問題。對此,筆者運用繩梯進行限制輔助、精準定位、多點集中等教學輔助,開展多種形式的籃球運球、傳球和投籃練習,激發(fā)學生的練習熱情,提高籃球技術、技能。
游戲名稱:運球過橋。
練習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運球興趣,強化球性、球感體驗,發(fā)展學生的運球能力。
練習方法:將繩梯放置在地面上搭成“小橋”,學生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若干小組,每人1球,依次運球通過繩梯。要求每個格子內進行1次運球。在熟練的情況下,可以要求學生降低重心,結合小步跑加快運球頻率,增加每個格子的運球次數(shù),快速運球通過繩梯(圖1-1)。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練習情況合理分組,開展分層練習,提高學練效果。
圖1-1
教學建議:小組練習時,相鄰學生進入繩梯后保持一定間距,避免相互干擾。繩梯前等待的學生進行原地運球練習,強化運球體驗。
拓展練習:多向運球。
練習目的:體驗不同方向運球的觸球部位和發(fā)力方法,提高學生的運控球能力。
練習方法:將學生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小組,每人1球,依次從繩梯的一側出發(fā),進行連續(xù)前后移動運球,以蛇形運球路線通過繩梯,且通過繩梯時球的落點要在格子內(圖1-2)。熟練后可以進行左右變換運球,學生兩腳分開跨在繩梯兩側,進行繩梯內外連續(xù)運球,并逐步向前移動通過繩梯(圖1-3)。
圖1-2
圖1-3
教學建議:提醒學生運球時降低身體重心,保持身體平穩(wěn),加快腳步頻率,提高運球移動速度。根據(jù)學生能力,過繩梯時同一位置的運球次數(shù)可以由多至少,逐步提高學生控球能力。
游戲名稱:傳球繞環(huán)。
練習目的:限定傳球路線,強化多種形式的傳球練習,發(fā)展學生的傳球技術能力。
練習方法:在練習場地垂直地面懸空拉起繩梯,2名學生1組,分別站在繩梯兩側1m處,1名學生進行雙手胸前傳球,另1名學生進行雙手擊地傳球,練習10次數(shù)后互換傳球動作。熟練該項技術動作后,可以進行雙手胸前傳球和雙手頭上傳球、雙手擊地傳球與雙手頭上傳球的練習(圖2)。
圖2
教學建議:提示學生要保證傳球動作的正確、規(guī)范。根據(jù)學生的學練情況,可逐步增加傳球距離,并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情況開展分層教學,提高學練效果。
游戲名稱:投球入洞。
練習目的:便于多人集中投籃練習,增加學生的投籃練習機會,提高學生投籃技術。
練習方法:將繩梯水平懸空拉直設置為練習“籃筐”,學生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小組,每人1球,站在繩梯一側相距2~3m,在教師的“準備”“投”和“拿球”口令指導下,向對應“籃筐”進行“投球入洞”練習(圖3)。
圖3
教學建議:結合學生的運動能力分層設置“籃筐”高度和投籃距離,提高學生投籃的命中率,培養(yǎng)學生的投籃興趣。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個人和小組投籃積分賽,激發(fā)學生的熱情,提高投籃技術。
練習目的:激發(fā)學生的籃球熱情,強化技術動作的組合練習,提高學生的運、傳、投技術。
練習方法:以運、投組合為例,在8m邊長的正方形練習場地相對的邊線上,分別懸空拉起一條繩梯作為簡易“籃筐”,在垂直“籃筐”方向的地面上布置運球繩梯。學生分成若干人數(shù)相等的小組,依次進行運球通過繩梯和投籃命中5次的組合闖關練習(圖4-1)。
圖4-1
教學建議:融入籃球規(guī)則教育,避免走步等違例行為。
練習目的:提高運、傳、投技術銜接的連貫性,提升學生的運、傳、投技術能力,發(fā)展體能。
練習方法:在邊長8m的正方形練習場地的3條邊線上,分別以貼地、靠墻、懸空的方式各布置1條繩梯,設置為運球、傳球、投籃練習區(qū)域。學生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小組,小組輪換循環(huán)進行運、傳、投組合練習。在熟練后,通過增加運球次數(shù)、傳球和投籃距離等方式,進行進階挑戰(zhàn)練習(圖4-2)。
圖4-2
教學建議:教師可以根據(jù)情況調整練習環(huán)節(jié)的先后順序。練習過程中未進入繩梯練習的學生進行原地運球練習,提高練習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