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婕
[摘 要]現階段,兒童安全事故屢見不鮮,所以安全教育一度引發(fā)社會各界的關注。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開設的目的之一,就是促使學生形成安全意識,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在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加大安全教育的普及力度,在具象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強化學生的安全保護意識,在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中促進安全教育思想的滲透,在與家長的有效溝通中展現安全教育效果,這樣才能確保安全教育的有效落實。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安全教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27-0026-03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加強安全教育的滲透,對正處于“拔節(jié)孕穗期”的小學生而言意義重大。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者們對安全教育的內容也十分重視,在教材中融入了許多安全教育的內容,以提高小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诖?,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應緊密結合教材內容,在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的內容。
一、在師生交流互動中加大安全教育的普及力度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教材內容,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危險源入手,引導學生去認識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危險,促使學生形成安全意識。
以二年級下冊《安全地玩》一課的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形成自我保護意識,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精心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讓學生認識到日常生活中隱藏的危險,教給學生規(guī)避危險的有效方法,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你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被狗狗咬傷了,你會怎么辦呢?
生1:我放學回家的路上常常會遇到小狗狗,但是這些小狗狗都是家里養(yǎng)的,它們都不會咬人。
生2:寵物店的狗也不咬人。老師你說的這種情況根本不存在。
……
(由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犬類,所以缺乏狗會咬人的意識,并且在學生的認知范圍內,狗狗不會對自己造成威脅。對此,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播放一些狗咬人的視頻、圖片資料,以警示學生)
師:雖然在我們的認知范圍內,覺得可愛的狗狗不會咬人,十分的溫馴,但是狗狗咬人的事件在我們身邊時有發(fā)生。請同學們和我一起看大屏幕,看一看狗咬人的新聞,說一說你們的感受吧。
生1:原來狗狗這么兇猛,咬起人來一點也不含糊。
生2:實在是太可怕了,我要離狗狗遠一點。
……
師小結:狗狗作為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既要善待它們,又要盡量避免挑釁它們。當我們被狗狗咬傷后,需要第一時間告訴家長,并對傷口進行正確的處理,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成長。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與分析,進一步加強安全教育的普及力度,使學生意識到隱藏在生活中的危險源,增強了學生的自我防范意識,提高了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學生在學習后能夠規(guī)范自身與狗狗乃至小動物們玩耍時的動作和行為,掌握被小動物咬傷后的基本處理方法,提升了安全保護意識。
二、在具象化教學情境中強化學生的安全保護意識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一致的教學情境,能夠強化學生的安全保護意識,實現安全教育目標。當前,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相對有限,所以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材的內容設計較為淺顯,主要以漫畫、故事等形式呈現,盡管能夠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并理解教材內容,但是由于情節(jié)描述得比較簡單,容易讓學生產生距離感,從而影響了學習效果。因此,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通過創(chuàng)設具象化的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形成自我保護意識。
以一年級上冊《美麗的冬天》一課的教學為例,教材中涉及許多圖片內容,教師可根據相應的圖片,結合學生的真實生活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并將教學情境與安全教育聯系起來,引發(fā)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思考。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教師再對學生的知識空白進行補充,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安全保護意識。
【教學片段】
(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展示冬天里的趣味生活,如陀螺、窗花、糖葫蘆等事物,并提出與安全教育有關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與討論。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教師進行安全教育的滲透)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大屏幕上的窗花、糖葫蘆、陀螺、雪人等都是冬天獨有的色彩。你們覺得冬天還有哪些好玩的呢?在玩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1:在寒假期間,我的父母帶我去了哈爾濱的冰雪大世界,那里有冰雕、雪雕、冰滑梯等,都十分的有趣,我還想再去一次。
生2:在冬天我們能堆雪人、打雪仗,特別有意思。
……
(結合學生的反饋情況,教師發(fā)現大多數學生只能說出冬天有趣的項目,對冬天要注意防范的事項卻沒有人能說出來。為此,教師要強化安全保護意識,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
師:確實,冬天會帶給我們許多的樂趣。但是同學們也不要忘了,在冬天我們也需要有防范和安全保護意識,避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請大家想一想,冬天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項呢?
生1:冬天不能隨意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掉進冰窟里。
生2:冬天也要注意防滑,避免磕傷。
……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圍繞教材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象化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師生互動之中。通過引出相應的安全教育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對安全事項進行思考,使學生明白在冬天快樂地玩耍時,也要注意自我保護,避免出現跌倒、滑倒等問題。這樣教學,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三、在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中促進安全教育思想的滲透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接受能力、興趣愛好等開展安全教育。小學生活潑好動,教師不能以“滿堂灌”的方式去講解課文內容,而是要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激活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促進安全教育思想的滲透。
以一年級下冊《請幫我一下吧》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精心設計簡單易懂的教學問題,激活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了解到人與人之間是需要幫助的,但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要學會保護自己。
【教學片段】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會遇到什么困難呢?
生1:在美術課上,我遇到過水彩筆沒有水的情況。
生2:在語文課上,我遇到過有的字不認識的情況。
……
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但是遇到困難不要慌張,要想一想解決的辦法。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有一天你在放學的路上遇到一位乞討的大哥哥,他讓你給他點錢,并且還要求你把身上的錢都給他,你覺得這個忙要不要幫?
生3:大家都會遇到困難,我覺得既然大哥哥遇到了困難,我就要幫助他。
生4:我覺得這個大哥哥是個壞人,因為正常情況下,乞討者并不會要求他人多給一些錢。
生5:我認為不應該幫助他,他可能是一個騙子。
……
師小結:我們大家都有可能遇到困難,并在遇到困難時,希望能通過他人的幫助解決問題。但是我們也要學會分辨,有些“困難”可能是一個陷阱。我們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要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千萬不要落入他人的陷阱之中。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以創(chuàng)新視角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問題,使學生通過思考與分析,學會分辨是非,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這樣才能夠拓展安全教育的廣度和深度。
四、在與家長的有效溝通中展現安全教育效果
在家庭生活中,危險無處不在,少年兒童由于安全防范意識比較薄弱且自我保護能力又比較低,導致意外傷害事故時有發(fā)生。所以,讓學生初步了解各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安全問題,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是培養(yǎng)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的重要內容之一。要想充分展現安全教育的效果,必須將學生、家長、學校三者有機結合,實現家校良性互動。教師不僅要高度關注學生在學校、在課堂中的表現,更要了解學生在家中的表現。
因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特殊性,其教育的對象不僅僅是學生,還包括家長。在一年級上冊《別傷著自己》一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廣大家長能夠充分認識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建立有效的家校溝通平臺,讓學生真正能夠在家長和教師的監(jiān)督、幫助下開展相應的活動,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當前社會環(huán)境中的安全隱患,培養(yǎng)學生在家長不在的時候,能夠處理簡單的意外傷害事故的能力。這樣,通過相關的體驗活動,促進學生家庭安全經驗的積累和安全技能的形成。
【教學片斷】
(教學前,教師以課程任務單的形式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尋找身邊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傷害的事例,并與孩子一道完成課程任務單)
師:請大家拿出與自己的父母共同完成的課程任務單,與同學們分享。
(生1分享自己被自家養(yǎng)的小狗咬傷的經歷)
(生2分享自己在家中倒水被開水燙傷的過程)
……
師:從分享中我們可以看出,同學們在家中都曾遇到過這樣或那樣傷害自己的事例,大部分同學都有被小動物傷害的經歷。那么,是什么原因讓小動物們由一個溫順的人類“好朋友”變成咬人的“惡魔”呢?
(學生結合課程任務單和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小組討論并分享)
生3:給小動物喂食的方法不當。
生4:反復去招惹小動物。
生5:跟小動物爭搶玩具。
生6:追打流浪的小動物。
師:那么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被這些小動物咬傷、抓傷會有什么危害?這時應該怎么處理呢?
(學生小組討論并分享)
(教師展示小學生被小動物傷害后的場景,分析怎樣做是正確的處理方法。例如,被小動物輕微抓傷后有傷口、被蚊蟲叮咬后出現嚴重紅腫、被蛇咬傷等的正確處理方法)
師小結:我們很多家庭都養(yǎng)有小動物,當我們在跟小動物玩耍時,千萬不能傷害小動物,與它們接觸時行為也要恰當,不要去激怒它們;同時,在野外或者草原上應當穿長褲。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與家長的有效溝通,進一步強化家校聯系,通過家校的良性互動來增強安全教育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安全教育的必要性,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肩負起安全教育的職責。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家中潛在的危險源,引導學生識別危險,規(guī)避危險的發(fā)生,并初步學會受傷后的基本處理技巧,形成安全防范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 吉海榮,董洪葉.統(tǒng)編小學《道德與法治》中禮儀素養(yǎng)教育的尋繹[J].教學與管理,2020(11):69-71.
[2] 嚴衛(wèi)林.《道德與法治》主題情境教學的“四條主線”[J].教學與管理,2018 (16):62-64.
[3] 馬義米.道德與法治中的誠信教育[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 (4):55-57.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