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蘭枝 劉源
管建剛,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長安實驗小學副校長,蘇州教育名家,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全國優(yōu)秀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曾獲“有重要影響的全國小學寫作教學名師”,全國“十大推動讀書人物”等榮譽稱號。出版《不做教書匠》《一線教師》《我的作文教學主張》《我的語文觀》《我的全程帶班錄》《家常課十講》等教育專著20多部。
【編者按】
近年來,以掀起“作文教學革命”浪潮而在全國小語界頗負盛名的江蘇名師管建剛一直帶領團隊進行“家常課改革”。“家常課改革”是要通過常態(tài)化的教學讓學習回歸課堂,提高教學和作業(yè)的質量與效率,這與當前“雙減”政策“減負提質”的導向較為契合。課堂教學改革是推動教育改革的邏輯起點,“雙減”是關乎我國基礎教育高質量體系建設的重大工程,但要推動這項工程,關鍵還在于一線普通教師革新教育教學理念,一堂一堂上好家常課。2022年,教育部將持續(xù)鞏固提高學?!半p減”工作水平作為主要工作要點之一。普通中小學教師如何上好家常課,提高作業(yè)設計與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學校課堂教學質量,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對管建剛進行了專訪。
教師教育論壇:隨著“雙減”政策的推行,課外學科培訓降溫,學校要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發(fā)揮主陣地作用。這與您“教育回歸學校,學習回歸課堂”的理念不謀而合。您覺得學校為學生減負,具體是“減什么”,應該怎么“減”?
管建剛:“課業(yè)負擔重”重在哪里?首先是重在難度深,基礎教育應該重基礎,而不是挖難度;第二是重在心理壓力大,單元考試加期中考試加期末考試,即便不算各種名目的質量調研考試,平均下來基本上就是一周考兩次。第三才是作業(yè)負擔重。
這次我們主要探討“作業(yè)負擔重”的問題。學生學習要不要有作業(yè)負擔?那要先問工人工作要不要有工作負擔?當然要。工人在工作期間要有負擔,才會努力干、好好干。學生在學習期間要有負擔,才會努力學習、好好學習。所以,“減負”,減少的是課外作業(yè)的負擔、回家作業(yè)的負擔,不是課堂上的負擔,課堂就是用來學習的,因此,課堂要增加“負擔”。效率=任務÷時間。40分鐘的課堂時間是固定的,效率要提高,40分鐘就要完成更多的學習任務。所以我說,要增加“課堂的負擔”。課堂嚴肅緊張,課后輕松活潑,這就是我所理解的減負生態(tài)。
我是語文老師,我們先來界定一下小學語文作業(yè)的總量。小學語文作業(yè)包括抄寫、默寫、練字、讀課文、背課文、教材課文后思考題、大作文、小作文、日記(三年級起教材課后有要求寫日記)、配套練習冊(一科一輔)、《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guī)定的必備古詩詞,以及整本書閱讀,這些都是剛需作業(yè),是課標要求、教材要求、配套練習要求?!半p減”政策要求,“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yè)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語文學科大概能用25分鐘左右。一篇課文配套的抄寫、默寫、課文后的習題以及配套練習冊,加上小日記或周記,25分鐘的時間已經(jīng)滿了,所以,從“減負”來講,真的很難再安排別的書面作業(yè),因為一安排,我們就越過了“雙減”的時間警戒線。
“雙減”政策還指出,“教師要指導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yè)”,這里的“基本完成”是什么意思?我問了不少教師,大家都理解為“大部分完成”,這不說錯誤,至少有失偏頗。因為“雙減”政策里,這句話后面還跟了一句話“初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yè)”,初中生才是“完成大部分”。我認為,小學里的“基本完成”就是沒有特殊情況都要完成書面作業(yè),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可以不完成。這些特殊情況包括學生生病請假了,或去校外參加什么活動了,或者今天的教學內容偏難,后進學生來不及按時完成等。
這當然是我們的理解。對“雙減”政策的理解是實施“雙減”的基本前提。理解上的一點差異,會導致實施效果出現(xiàn)巨大差別。
教師教育論壇:您指出小學要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核心在于增加課堂的負擔,也就是將“學習回歸課堂”,提高作業(yè)有效性和質量,為此您提倡進行“家常課改革”。在您看來,一線教師如何提高作業(yè)設計與管理的能力,讓學校教育“減負提質”?
管建剛:落實“雙減”政策中“書面作業(yè)基本不出校門”的要求,學生作業(yè)時間有三條“路”:延時服務時間,課間和占課,課堂時間。
如果“書面作業(yè)基本不出校門”是靠“延時服務時間”來完成,那么:1.教師的工作時間必然加長,教師是否還有自我學習和反思的時間和精力?沒有教師的成長要實現(xiàn)“減負又增效”,又似乎是天方夜譚。2.學生在校時間延長,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是否會更加突出?再者,必須動員更多的學生參加“延時服務”。“課間和占課”這二條“路”不用說,肯定行不通。只有第三條“路”才具有可持續(xù)性。也就是說,要進行跟“雙減”相匹配的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就要節(jié)省出課堂時間,讓學生當堂完成書面作業(yè),并且通過書面作業(yè)來鞏固所學、反饋所學、促進所學。所以,我們的“家常課改革”提出“剛需作業(yè)基本不出課堂”,來回應“雙減”政策。我們通過課堂改革,把70%的課堂時間還給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當堂完成以下剛需作業(yè):1.讀熟課文;2.背出要背的內容;3.抄寫;4.聽寫;5.完成課文后的每一個習題;6.完成配套練習冊上的習題。
就上面這些作業(yè)來講,作業(yè)量肯定減下來了。但是,教學質量如何做到不減,甚至提高呢?我們認為,減少了作業(yè)的“量”,就要增加作業(yè)的“質”。請注意:這個“質”,我不認為是讓教師“提高作業(yè)設計能力”。開發(fā)和設計高質量的作業(yè),對于面廣量大的普通老師來說,可能性極小。一線老師一是時間不夠,二是能力不夠。關于“時間不夠”,近兩年都有人大代表呼吁“切實減輕教師教育教學之外的負擔”,可見一線教師負擔之重,所有的“負擔”消耗的都是時間;再說“能力不夠”,一所學校80%以上的教師都是普通教師,一輩子可能連教研組長都當不上,他們開發(fā)和設計的題目不可能比教材課文后面的習題更好,比優(yōu)質的配套練習冊上的習題更好,因為那些題都是資深專家和優(yōu)秀教師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反復打磨出來的。
我認為,使用好現(xiàn)有教材、配套練習冊上的習題,就能提高作業(yè)的“質”。
現(xiàn)在不是沒有好的作業(yè),而是好的作業(yè)沒有用好、沒有用出成效來。關于學生作業(yè)的完成目前有兩個突出的問題:1.這些作業(yè)學生是獨立完成的嗎?一直以來,書面作業(yè)不是課間完成的,就是回家完成的,都不是在教師的眼皮底下完成的,這導致很多作業(yè)沒有可靠性,因為大量中后等學生的作業(yè)的答案都是通過第三方獲得的?!凹页Un改革”要求教師安排學生在課堂上完成所有的書面剛需作業(yè),不只是當堂鞏固、當堂反饋、當堂促進,還要能確保作業(yè)的有效性和可信度,這樣作業(yè)的“質”就上去了。
2.這些作業(yè)是獨立訂正的嗎?我們的家常課改革特別注重作業(yè)的“最后一公里”,即作業(yè)的有效批改和有效訂正?!白詈笠还铩背霈F(xiàn)了問題,前面99公里就收效甚微,正所謂“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最后一公里”要做到:(1)先批后講,然后要求學生訂正。只講不批、先講后批不僅效果差,而且會徹底破壞作業(yè)生態(tài),以后學生就不會認真做作業(yè)。(2)在教師眼皮下完成訂正。教師不在場監(jiān)督,大量中后等學生會抄答案。抓好有效評改和有效訂正,作業(yè)的“質”就上去了。
“減負提質”一定要提高作業(yè)的“質”。因為題目寫在作業(yè)本上,就是作業(yè);題目寫在試卷上,那就是考試。題目、作業(yè)、考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關系。不重視作業(yè)的“質”——即作業(yè)訓練的實效性和有效性,不研究作業(yè)的實效性和有效性,負擔減下來了,成績降下去了,反撲的力量更可怕。
教師教育論壇:您的“家常課改革”主張?zhí)岣哒n堂效率,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因此要求課堂上教師講授時間不超過30%,這一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教師怎樣做才能落實這些理念?
管建剛:我們的家常課要落實三個理念。第一個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效率=課堂工作總量÷課堂時間?!罢n堂工作總量”不是指教師而是學生的工作總量。一堂課的課堂效率,是看班級每個學生,而不是少量優(yōu)等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課堂上,同學A朗讀3分鐘,A的朗讀是有效學習。如果班上有50名同學,另外49名同學處于可聽可不聽的狀態(tài),那么課堂效率只有2%。“家常課改革”關注的是剩余這49位同學的學習是否有效。把課堂還給學生,就是把課堂時間還給“每一個”學生。為此,我們用齊讀、自由讀、師生對讀等方式替代“指名讀”,用“書面提問”“書面回答”替代“口頭提問”“口頭回答”。同樣的時間段,讓學生集體讀、背、記、寫。教師的主要職責是組織、管理、激勵和示范。以往的指名讀、指名答經(jīng)常把時間給尖子生、積極主動的學生,那不公平,而且整體效率低下。人人有機會,人人動起來,就會更公平,更有效率。
第二個理念:“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主導”和“主體”的關系依然困擾著無數(shù)教師,課堂的主導是教師,主體是學生。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xiàn)為: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即讓學生“學”什么、“習”什么,然后組織、管理、激勵學生完成“學”的任務、“習”的任務。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用心、是否專心要靠教師組織、管理、激勵和示范?!爸黧w”是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主導”是組織主體好好完成學習任務,管理主體好好完成學習任務,激勵主體好好完成學習任務。
第三個理念:“學而時習之”。“學而時習之”闡述的是“學”與“習”的關系??鬃痈嬖V我們“學”而后“習”,要“時習”,時時“習”,反復“習”。學生跟鋼琴教師學彈鋼琴,學了一個小時,回家還要練習5小時或8小時。因此在我們的課堂上,“學”5分鐘,要“習”10分鐘,甚至20分鐘,學生才能學會。因此,在時間安排上,“習”比“學”的時間更長,即“學而時習之”學生才能學會。所以,我們的家常課課堂也稱為“習課堂”。
“學而時習之”的教育理念與美國緬因州國家實驗室提出的“學習金字塔理論”也很契合?!皩W習金字塔理論”認為,不同類型教學及其兩周后的知識保留率分別為:聽講為主為5%,閱讀為主為10%,聲音、圖片為主為20%,示范、演示為主為30%,小組討論為主為50%,實際演練和做中學為主為75%,馬上應用或轉教別人為90%。在小學語文“習課堂”上,每節(jié)課都有一張任務單,任務1、3讓學生以讀背的方式“學”,任務2、4讓學生以寫的方式“用”,人人“學”,人人“習”。有了任務2和4的“馬上應用”,學生才會“學”得專注,否則就會愛讀不讀、濫竽充數(shù)?!皩W而時習之”的“習”,就是趁著“學”后的熱乎勁,馬上“習”。
家常課說起來很簡單,教師只要做到六個字:“管住嘴、邁開腿?!鄙钪凶龅竭@六個字,身體就好了;課堂上做到這六個字,效益就高了。
教師教育論壇:“家常課”上教師教授時間不超過30%,教師該如何做?很多教師家常課上講授時間過長,甚至滿堂灌,原因是什么?“家常課改革”的最終目標是什么?成效如何?
管建剛:一直以來,課堂以教師的講和問為主?,F(xiàn)在,“講”少了,“問”卻越來越多,我們做過專門的統(tǒng)計,小學語文教師的常態(tài)課上,提問都在80~100個之間。先不論提問質量,這么多的提問大量學生會應接不暇,疲于應付。一分鐘里有兩三個問題,學生思維能力也得不到訓練,因為思維的深入需要時間作保障。
家常課要求把70%的時間給每一個學生讀、寫、背,但并不是說要把30%的時間都留給教師講授。這30%時間內教師要做的還應包括教師的課堂組織、課堂管理、課堂激勵和課堂示范。“習課堂”的操作比較簡單,首先因為“習課堂”的課堂結構就是“讀(背)+習+讀(背)+習”。 我們開發(fā)了家常課任務單,包括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1-12冊的每一篇課文、每一個語文園地、每一個單元作文的任務單。任務1、任務3主要是讀和背,完成該讀、該背的作業(yè);任務2、任務4主要是寫,完成抄寫、默寫、課后習題、配套聯(lián)系冊上的習題。每一個任務我們都進行了時間預估,確保28分鐘里能完成。所以,鬧鐘是家常課的標配,教師可以嚴格把控“學”與“習”的時間,讓每位學生都能有效“學”、有效“習”。
“習課堂”的教學目標不是“教師教了”,而是“學生會了”。這兩者之間有一座必經(jīng)的橋梁——“習了”。體育老師講三步上籃,費盡口舌,學生還是不會,習得習得,必須“習”才能“得”。很多參與了“家常課改革”的老師,不久就向我們反映:學生忙起來了,課堂紀律好了,開小差的少了,課后作業(yè)少了;教學質量提升了。我說那是教師做得好,家常課能確保作業(yè)減少,教學質量不會降,就是“減負不減質”,因為“家常課改革”不是在“量”上瞎折騰,而是在作業(yè)的“質”——實效性、有效性上下功夫。
教師教育論壇:由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同一班級中,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難免出現(xiàn)層次性差別?!半p減”背景下,教師教學和作業(yè)設計都需要解決學生差異性問題。在“家常課改革”中,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什么,能否結合語文課堂教學談一談?
管建剛:在作業(yè)方面,語文學科與數(shù)學學科有著很大的不同。同樣一道數(shù)學題,答案是15.8,學生如果寫了15.7,那就完全錯了。數(shù)學往往只有一個標準答案,但語文不是。
同樣的語文作業(yè),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抄寫詞語,學困生要求抄對就好;中等生,要求抄對,抄工整;優(yōu)等生,抄對,抄得快,而且書寫美觀。又如:寫話,學困生寫了就好;中等生,要求寫通順,寫連貫,達到題目要求;優(yōu)等生,要求通順連貫,字數(shù)在基本要求上上浮20%;“尖子生”除了以上要求外,還要求語言體現(xiàn)出個性特征……可見,語文作業(yè)的分層,不需要作業(yè)本身的分層,而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 “要求”上的分層,而且我認為,這樣的解決方案更具有現(xiàn)實的操作性。
教師教育論壇:對于“家常課改革”的結果,您說有兩種,一是“減負不減質”,另一種是“減負增效”。為什么改革會出現(xiàn)兩種結果,原因是什么?怎么解決?
管建剛:減負是“家常課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減少學生的課業(yè)負擔相對比較容易,但減負如果沒有了“不減質”來做保障,減負肯定做不下去。別說教育行政部門不答應,廣大家長首先不答應。
“家常課改革”在不同的學校效果有差異,主要在于“穿教學改革的新路,走行政管理的老路”。如果說,教學改革的新路是一條高鐵的話,這條高鐵左右各有一條軌道,左邊那條軌道叫“教學改革”,右邊那條軌道叫“行政管理改革”,缺一不可。
當前有很多有價值的教學改革,可惜大家都是去看看,學不過來。我認為,根本不是“教學改革”的內容學不過來,而是“行政管理改革”這部分內容學不過來。甚至很多的學校只是去學“教學改革”的內容,完全沒想到還有另一條同樣重要的“行政管理改革”的軌道,也要學回去。
我們的“家常課改革”有兩個很重要的特點:1.人人。2.課課?!叭巳恕本褪敲恳粋€語文老師都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而不僅是幾個骨干教師。“課課”就是每一天每一節(jié)課,而不是有人來聽課、有領導來檢查的時候實施教學改革。只有開展跟“家常課改革”相配套的“家常課行政管理改革”,整體改革才能穩(wěn)健地推進。比如,我們推出的“習課堂走課”,管理人員邊走邊聽,一節(jié)課時間能夠了解所有教師的“習課堂”情況;我們推出的“習課堂視頻教研”,要求上課時教師用手機給自己的課錄視頻,發(fā)送到學校FTP,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可以實現(xiàn)“人人”教研,甚至“課課”教研。這些行政管理改革跟家常課的“課課”和“人人”的特點完全吻合。我們還改革“習課堂”備課,習課堂的任務單由團隊提供,教師們備課做兩件事:一讀熟課文,上傳音頻到教研組QQ群;二字跡工整、獨立地做一遍任務單(學生版),拍照上傳到教研組QQ群。這跟我們家常課改革“基礎教育重基礎”的理念相一致。
“教學改革”和“行政管理改革”同步,兩條腿走路,這是“家常課改革”給我們帶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
教師教育論壇:您的《不做教書匠》被稱為全國第一本為青年教師量身定做的勵志書,在“雙減”背景下,您對教師的職業(yè)價值有何新的理解?能否結合您的“家常課改革”對青年教師成長提出一些建議。
管建剛:好的,我想通過《教師教育論壇》雜志的平臺跟青年教師說三句話。第一句:不要浮躁,要務實。要從真實的教育現(xiàn)狀出發(fā),要從真實的課堂出發(fā),要從真實的學生出發(fā),真真實實地落實“雙減”,“雙減”的主陣地依然是課堂,每天的一節(jié)又一節(jié)的家常課沒有真實改變,就不會有真實而持久的“雙減”。第二句:不要躺平,要努力。很多年輕教師考到了教師編制,從而有了“鐵飯碗”,人生從此躺平。希望年輕老師永遠放棄這個想法,因為每一天大家都要面對幾十個孩子,我們未必能決定他們的未來,但他們的未來必定跟我們的努力程度有著巨大的正相關關系。我們哪怕不是為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努力,也要為天真爛漫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的孩子努力。第三句:不要停止,要前行。我從教31年了,這31年里,國家教委或教育部,教育部聯(lián)合九部門或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等一共頒布了7次“減負令”,可見減負這件事任重而道遠。“減負”行動永遠在路上,“減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減負增效”是值得我們教師一輩子研究的務實課題。